首页 / 正文

卷第十一

續日本紀卷第十一〈起天平四年正月、盡六年十二月〉」從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臣菅野朝臣眞道等奉勅撰。」天璽國押開豊櫻彦天皇〈聖武天皇〉

三年春正月庚戌朔。天皇御中宮宴羣臣。美作國獻木連理。

乙亥。神祇官奏。庭火御竃四時祭祀。永爲常例。

丙子。授正三位大伴宿祢旅人從二位。從四位下門部王。春日王。佐爲王並從四位上。正五位上櫻井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下大井王從五位上。從四位下多治比眞人廣成。紀朝臣男人。大野朝臣東人並從四位上。正五位上大伴宿祢祖父麻呂從四位下。正五位下中臣朝臣廣見正五位上。從五位上石上朝臣勝雄。平群朝臣豊麻呂。小野朝臣老。從五位下石川朝臣比良夫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波多眞人繼手。久米朝臣麻呂。石川朝臣夫子。高橋朝臣嶋主。村國連志我麻呂並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巨勢朝臣奈■麻呂。津嶋朝臣家道。正六位上石川朝臣加美。大伴宿祢兄麻呂並從五位下。正六位上息長眞人名代。當麻眞人廣人。巨曾倍朝臣足人。紀朝臣多麻呂。引田朝臣虫麻呂。巨勢朝臣又兄。大伴宿祢御助。佐伯宿祢人足。佐味朝臣足人。佐伯宿祢伊益。土師宿祢千村。箭集宿祢虫麻呂。物部韓國連廣足。船連藥。難波連吉成。田邊史廣足。葛井連廣成。高丘連河内。秦忌寸朝元並外從五位下。

二月庚辰朔。日有蝕之。

三月乙夘。制。自今已後。習算出身。不解周髀者。只許留省焉。」廢諏方國并信濃國。

夏四月乙巳。正五位下平羣朝臣豊麻呂爲讃岐守。

五月辛酉。外從五位下巨勢朝臣又兄爲信濃守。從五位上布勢朝臣國足爲武藏守。從五位下大伴宿祢兄麻呂爲尾張守。外從五位下紀朝臣多麻呂爲上総守。

六月庚寅。以從五位下石川朝臣麻呂爲左少弁。從五位下阿倍朝臣粳虫爲圖書頭。外從五位下土師宿祢千村爲諸陵頭。外從五位下許曾倍朝臣足人爲大藏少輔。外從五位下引田朝臣虫麻呂爲主殿頭。外從五位下佐味朝臣足人爲中衛少將。外從五位下佐伯宿祢人足爲右衛士督。正五位下巨勢朝臣眞人爲大宰少貳。」紀伊國阿■郡海水變如血。色經五日乃復。

七月辛未。大納言從二位大伴宿祢旅人薨。難波朝右大臣大紫長徳之孫。大納言贈從二位安麻呂之第一子也。

乙亥。定雅樂寮雜樂生員。大唐樂卅九人。百濟樂廿六人。高麗樂八人。新羅樂四人。度羅樂六十二人。諸縣舞八人。筑紫舞廿人。其大唐樂生不言夏蕃。取堪教習者。百濟高麗新羅等樂生並取當蕃堪學者。但度羅樂。諸縣。筑紫舞生並取樂戸。

八月辛巳。引入諸司主典已上於内裏。一品舍人親王宣勅云。執事卿等或薨逝。或老病不堪理務。宜各舉所知可堪濟務者。

癸未。主典已上三百九十六人詣闕上表。舉名以聞。詔曰。比年隨逐行基法師。優婆塞優婆夷等。如法修行者。男年六十一已上。女年五十五以上。咸聽入道。自餘持鉢行路者。仰所由司嚴加捉搦。其有遇父母夫喪。期年以内修行。勿論。

丁亥。詔。依諸司舉。擢式部卿從三位藤原朝臣宇合。民部卿從三位多治比眞人縣守。兵部卿從三位藤原朝臣麻呂。大藏卿正四位上鈴鹿王。左大辨正四位下葛城王。右大弁正四位下大伴宿祢道足等六人。並爲參議。

辛丑。詔曰。如聞。天地所■。豊年最好。今歳登穀。朕甚嘉之。思与天下共受斯慶。宜免京及諸國今年田租之半。但淡路。阿波。譛岐。隱伎等國租并天平元年以往公私未納稻者。咸免除之。

九月戊申。左右京職言。三位已上宅門。建於大路先已聽許。未審身薨。宅門若爲處分。勅。亡者宅門不在建例。

癸酉。外從五位下高丘連河内爲右京亮。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武智麻呂爲兼大宰帥。

冬十一月丁未。太政官處分。武官醫師使部。及左右馬監馬醫帶仗者考選。及武官解任者。先例並属式部。於事不便。自今以後。令兵部掌焉。但正身依舊在寮上下。

庚戌。冬至。天皇御南樹苑。宴五位已上。賜錢親王三百貫。大納言二百五十貫。正三位二百貫。自外各有差。

辛酉。先是。車駕巡幸京中。道經獄邊。聞囚等悲吟叫呼之聲。天皇憐愍。遣使覆審犯状輕重。於是。降恩咸免死罪已下。并賜衣服令其自新。

丁夘。始置畿内惣管。諸道鎭撫使。以一品新田部親王。爲大惣管。從三位藤原朝臣宇合爲副惣管。從三位多治比眞人縣守爲山陽道鎭撫使。從三位藤原朝臣麻呂爲山陰道鎭撫使。正四位下大伴宿祢道足爲南海道鎭撫使。

癸酉。制。大惣管者。帶劔待勅。副惣管者。与大惣管同。判史二人。主事四人。鎭撫使掌与惣管同。判官一人。主典一人。其抽内外文武官六位已下。解兵術文筆者充。仍給大惣管■仗十人。副惣管六人。鎭撫使三位隨身四人。四位二人。並負持弓箭。朝夕祇承。隨主願充。令得入考。惣管如有縁事入部者。聽從騎兵卅疋。其職掌者。差發京及畿内兵馬。搜捕結徒集衆。樹黨假勢。劫奪老少。壓略貧賎。是非時政。臧否人物。邪曲寃枉之事。又斷盜賊妖言。自非衛府執持兵刄之類。取時巡察國郡司等治績。如得善惡即時奏聞。不須連延日時令會恩赦。其有犯罪者。先决杖一百已下。然後奏聞。但鎭撫使不得差發兵馬。

十二月丙子。甲斐國獻神馬。黒身白髦尾。

乙酉。令大宰府始補壹伎對馬医師。

庚寅。定武散位定額員二百人。

乙未。詔曰。朕君臨九州。字養万姓。日昃忘膳。夜寐失席。粤得治部卿從四位上門部王等奏稱。甲斐國守外從五位下田邊史廣足等所進神馬。黒身白髦尾。謹検符瑞圖曰。神馬者河之精也。援神契曰。徳至山陵則澤出神馬。實合大瑞者。斯則宗廟所輸。社稷所■。朕以不徳何堪獨受。天下共悦。理允恒典。宜大赦天下。賑給孝子順孫。高年。鰥寡■獨。不能自存者。其獲馬人進位三階。免甲斐國今年庸。及出馬郡庸調。其國司史生以上并獲瑞人。賜物有差。

四年春正月乙巳朔。御大極殿受朝。天皇始服冕服。左京職獻白雀。

甲子。正四位上鈴鹿王。正四位下葛城王並授從三位。无位小治田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下榎井朝臣廣國從四位上。從五位下石上朝臣乙麻呂。藤原朝臣豊成並從五位上。」以從三位多治比眞人縣守爲中納言。以從五位下角朝臣家主爲遣新羅使。

丙寅。新羅使來朝。

二月甲戌朔。日有蝕之。

戊子。故太政大臣職田。位田并養戸。並收於官。

乙未。中納言從三位兼催造宮長官知河内和泉等國事阿倍朝臣廣庭薨。右大臣從二位御主人之子也。

庚子。遣新羅使等拜朝。

三月戊申。召新羅使韓奈麻金長孫等於大宰府。

乙丑。散位從四位下日下部宿祢老卒。

己巳。知造難波宮事從三位藤原朝臣宇合等已下仕丁已上。賜物各有差。

夏五月壬寅朔。正六位下物部依羅連人會賜朝臣姓。

壬子。新羅使金長孫等■人入京。

庚申。金長孫等拜朝。進種々財物。并鸚鵡一口。■■一口。蜀狗一口。獵狗一口。驢二頭。騾二頭。仍奏請來朝年期。

壬戌。饗金長孫等於朝堂。詔。來朝之期。許以三年一度。宴訖。賜新羅王并使人等祿各有差。

甲子。遣使者于五畿内。祈雨焉。

乙丑。對馬嶋司。例給年粮。秩滿之日。頓停常粮。比還本貫。食粮交絶。又薩摩國司停止季祿。衣服乏少。並依請給之。

六月丁酉。新羅使還蕃。

己亥。此夏陽旱。百姓不佃。雖數■祭。遂不得雨。

秋七月丙午。令兩京四畿内及二監依内典法以請雨焉。詔曰。從春亢旱。至夏不雨。百川減水。五穀稍彫。實以朕之不徳所致也。百姓何罪■萎之甚矣。宜令京及諸國。天神地祇名山大川。自致幣帛。又審録寃獄。掩骼埋■。禁酒斷屠。高年之徒及鰥寡■獨。不能自存者。仍加賑給。其可赦天下。自天平四年七月五日昧爽已前。流罪已下。繋囚見徒。咸從原免。其八虐劫賊。官人枉法受財。監臨主守自盜。盜所監臨。強盜竊盜。故殺人。私鑄錢。常赦所不免者。不在此例。如以贓入死。降一等。竊盜一度計贓。三端以下者入赦限。

丁未。詔。和買畿内百姓私畜猪■頭。放於山野令遂性命。

丙辰。地震。

八月甲戌。始大風雨。

辛巳。遣新羅使從五位下角朝臣家主等還歸。

丁亥。以從四位上多治比眞人廣成爲遣唐大使。從五位下中臣朝臣名代爲副使。判官四人。録事四人。正三位藤原朝臣房前爲東海東山二道節度使。從三位多治比眞人縣守爲山陰道節度使。從三位藤原朝臣宇合爲西海道節度使。道別判官四人。主典四人。醫師一人。陰陽師一人。

壬辰。勅。東海東山二道及山陰道等國兵器牛馬並不得賣与他處。一切禁斷勿令出界。其常進公牧繋飼牛馬者。不在禁限。但西海道依恒法。又節度使所管諸國軍團幕釜有欠者。割取今年應入京官物。充價速令填備。又四道兵士者。依令差點滿四分之一。其兵器者脩理舊物。仍造勝載百石已上船。又量便宜造籾燒塩。又筑紫兵士課役並免。其白丁者免調輸庸。年限遠近聽勅處分。又使已下■人已上並令佩劔。其國人習得入三色。博士者以生徒多少爲三等。上等給田一町五段。中等一町。下等五段。兵士者毎月一試。得上等人賜庸綿二屯。中等一屯。

丁酉。大風雨。壞百姓廬舍及處處佛寺堂塔。」☆是夏。少雨。秋稼不稔。」山陰道節度使判官巨曾倍朝臣津嶋。西海道判官佐宿祢東人並授外從五位下。

九月辛丑朔。賑給和泉監佰姓。

甲辰。遣使于近江。丹波。播磨。備中等國。爲遣唐使造舶四艘。

乙巳。以正五位上中朝臣廣見爲神祇伯。正五位下高橋朝臣安麻呂爲右中弁。從五位上縣犬養宿祢石次爲少弁。外從五位下箭集宿祢虫麻呂爲大判事。正五位上佐伯宿祢豊人爲左京亮。正五位下石川朝臣枚夫爲造難波宮長官。從四位上榎井朝臣廣國爲大倭守。外從五位下佐伯宿祢伊益爲三河守。外從五位下田口朝臣年足爲越中守。從五位上石上朝臣乙麻呂爲丹波守。外從五位下土師宿祢千村爲備前守。從五位上石川朝臣夫子爲備後守。兼知安藝守事。

丁夘。依諸道節度使請。充驛鈴各二口。

冬十月癸酉。始置造客館司。

辛巳。給節節度使白銅印。道別一面。

丁亥。以外從五位下箭集宿祢虫麻呂爲大學頭。外從五位下大神朝臣乙麻呂爲散位頭。從五位上久米朝臣麻呂爲主税頭。正五位上中臣朝臣東人爲兵部大輔。外從五位下當麻眞人廣人爲大藏少輔。從五位上多治比眞人占部爲宮内少輔。外從五位下物部韓國連廣足爲典藥頭。從五位上紀朝臣清人爲右京亮。正四位下長田王爲攝津大夫。正五位上粟田朝臣人上爲造藥師寺大夫。從四位下高安王爲衛門督。外從五位下後部王起爲右衛士佐。外從五位下大伴宿祢御助爲右兵衛率。外從五位下大伴直南淵麻呂爲左兵庫頭。從五位上伊吉連古麻呂爲下野守。

十一月丙寅。冬至。天皇御南苑宴群臣。賜親王已下■及高年者綿有差。」又曲赦京及畿内二監。天平四年十一月廿七日昧爽已前徒罪已下。其八虐劫賊。官人枉法受財。監臨主守自盜。盜所監臨。強盜竊盜。故殺人。私鑄錢。常赦所不免者不在此例。其京及倭國百姓年七十以上。鰥寡■獨不能自存者。給綿有差。

十二月丙戌。築河内國丹比郡狹山下池。

辛夘。地震。

五年春正月庚子朔。天皇御中宮宴侍臣。自餘五位已上者。賜饗於朝堂。越前國獻白鳥。

丙午。雷風。

戊申。■惑入軒轅。

庚戌。内命婦正三位縣犬養橘宿祢三千代薨。遣從四位下高安王等監護喪事。賜葬儀准散一位。命婦皇后之母也。

丙寅。芳野監。讃岐。淡路等國。去年不登。百姓飢饉。勅賑貸之。

二月乙亥。紀伊國旱損。賑給之。」太政官奏。遷替國司等。赴任之日官給傳驛。入京之時何乘來歸。望請。給四位守馬六疋。五位五疋。六位已下守四疋。介掾各三疋。目史生各二疋。放去。若歴國之人者。依多給不給兩所。縁犯解却。不入給例者。勅許之。

甲申。大倭。河内五穀不登。百姓飢饉。並加賑給。

三月辛亥。授无位鹽燒王。正五位上中臣朝臣東人並從四位下。正五位下小野朝臣老正五位上。從五位下中臣朝臣名代。坂本朝臣宇頭麻佐。紀朝臣飯麻呂。巨勢朝臣少麻呂。外從五位下大神朝臣乙麻呂並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息長眞人名代。當麻眞人廣人並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大伴宿祢小室。小治田朝臣廣千。高向朝臣諸足。河内藏人首麻呂並外從五位下。

癸丑。遠江。淡路飢。賑恤之。

戊午。遣唐大使從四位上多治比眞人廣成等拜朝。

閏三月己巳。勅。和泉監。紀伊。淡路。阿波等國。遭旱殊甚。五穀不登。宜今年之間借貸大税。令續百姓産業。

戊子。諸生飢乏者二百十三人召入於殿前。各賜米鹽。詔責其懶惰令治生業。

壬辰。勅。以調布一万端。商布三万一千九百廿九段。充西海道造雜器仗之料。

癸巳。遣唐大使多治比眞人廣成辞見。授節刀。

夏四月己亥。遣唐四船自難波津進發。

辛丑。制。諸國司等相代向京。或替人未到以前上道。或雖交替訖不付解由。因茲。去天平三年。告知朝集使等已訖。然國司寛縱不肯遵行。仍遷任之人不得居官。無職之徒不許直寮。空延日月豈合道理。國宜知状。遷替之人必付解由。申送於官。今日以後。永爲恒例。

五月辛夘。勅。皇后枕席不安。已經年月。百方療治未見其可。思斯煩苦忘寢与■。可大赦天下救濟此病。自天平五年五月廿六日昧爽以前大辟已下。常赦所不免皆悉原放。其反逆并縁坐流之類者。便隨輕重降。但強竊二盜不在免例。

丁酉。多■嶋熊毛郡大領外從七位下安志託等十一人。賜多■後國造姓。益救郡大領外從六位下加理伽等一百卅六人多■直。能滿郡少領外從八位上粟麻呂等九百六十九人。因居賜直姓。」武藏國埼玉郡新羅人徳師等男女五十三人。依請爲金姓。

甲辰。太白入東井。

秋七月乙丑朔。日有蝕之。

庚午。始令大膳職備盂蘭盆供養。

八月辛亥。天皇臨朝始聽庶政。

九月丁亥。遠江國蓁原郡人君子部眞鹽女。一産三男。賜大税二百束。乳母一人。

冬十月丙申。外從五位下大伴宿祢小室爲攝津亮。正五位下多治比眞人廣足爲上総守。

十二月己未。出羽柵遷置於秋田村高清水岡。又於雄勝村建郡居民焉。

庚申。以從五位上縣犬養宿祢石次爲少納言。從五位上吉田連宜爲圖書頭。從五位下路眞人虫麻呂爲内藏頭。從五位下阿倍朝臣糠虫爲縫殿頭。從四位下栗栖王爲雅樂頭。從五位下角朝臣家主爲諸陵頭。

辛酉。遣一品舍人親王。大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武智麻呂。式部卿從三位藤原朝臣宇合。大藏卿從三位鈴鹿王。右大辨正四位下大伴宿祢道足。就縣犬養橘宿祢第。宣詔贈從一位。別勅莫收食封資人。

是年。左右京及諸國飢疫者衆。並加賑貸。

六年春正月癸亥朔。天皇御中宮宴侍臣。饗五位已上於朝堂。但馬。安藝。長門等三國各献木連理。

丁丑。聽諸國司毎年貸官稻。大國十四萬以下。上國十二萬以下。中國十萬以下。下國八万已下。如過茲數。依法科罪。

己夘。授正三位藤原朝臣武智麻呂從二位。從三位多治比眞人縣守。藤原朝臣宇合並正三位。无位小田王。野中王並從五位下。正五位上小野朝臣老從四位下。從五位下紀朝臣麻路從五位上。正六位上石川朝臣乙麻呂。正六位下藤原朝臣仲麻呂並從五位下。從六位下三國眞人廣庭。正六位下當麻眞人鏡麻呂。正六位上大伴宿祢麻呂。大伴宿祢老人。小野朝臣鎌麻呂。波多朝臣安麻呂。從六位下田中朝臣淨足並外從五位下。内命婦无位大市女王。神社女王並從四位下。正五位下播磨女王正五位上。從五位上新家女王正五位下。從七位上秦忌寸大宅外從五位下。以從二位藤原朝臣武智麻呂爲右大臣。

庚辰。勅令諸國雜色官稻。除驛起稻以外。悉混合正税。

二月癸巳朔。天皇御朱雀門覽歌垣。男女二百■餘人。五品已上有風流者皆交雜其中。正四位下長田王。從四位下栗栖王。門部王。從五位下野中王等爲頭。以本末唱和。爲難波曲。倭部曲。淺茅原曲。廣瀬曲。八裳刺曲之音。令都中士女縱觀。極歡而罷。賜奉歌垣男女等祿有差。

庚子。二品泉内親王薨。天智天皇之皇女也。

三月辛未。行幸難波宮。

壬申。散位從四位下百濟王遠寳卒。

丙子。施入四天王寺食封二百戸。限以三年。并施僧等■布。攝津職奏吉師部樂。

丁丑。陪從百官衛士已上。并造難波宮司。國郡司。樂人等。賜祿有差。免供奉難波宮東西二郡今年田租調。自餘十郡調。

戊寅。車駕發自難波。宿竹原井頓宮。

庚辰。車駕還宮。

夏四月甲午。免河内國安宿。大縣。志紀三郡今年田租。以供竹原井頓宮也。

戊戌。地大震。壤天下百姓廬舍。壓死者多。山崩川壅。地往往■裂不可勝數。

癸夘。遣使畿内七道諸國。検看被地震神社。

戊申。詔曰。今月七日地震殊常。恐動山陵。宜遣諸王眞人。副土師宿祢一人。検看諱所八處及有功王之墓。」又詔曰。地震之災恐由政事有闕。凡厥庶寮勉理職事。自今以後。若不改勵。隨其状迹。必將貶黜焉。

壬子。遣使於京及畿内。問百姓所疾苦。詔曰。比日天地之災有異於常。思朕撫育之化。於汝百姓有所闕失歟。今故發遣使者問其疾苦。宜知朕意焉。」諸道節度使事既訖。於是令國司主典已上掌知其事。

甲寅。許東海。東山。山陰道諸國賣買牛馬出堺。又免諸道健兒儲士選士。田租并雜徭之半。

丁巳。禁斷以年七十已上人新擬郡司。

五月戊子。太政官奏稱。左右京百姓。夏輸徭錢甚不堪弁。宜其正丁次丁自九月始令輸之。少丁勿輸。」又天平四年亢旱以來。百姓貧乏。宜限一年借貸左右京。芳野。和泉。四畿内百姓大税。」又大倭國十四郡公私擧稻。毎郡有之。愚民競貸至于責徴。不能盡備。資財既■。遂償田宅。而毎年廻擧。取利過本。及父負物徴不知情妻子。子負物徴不知情父母者。自今以後。皆悉禁斷之。奏可之。

六月癸夘。大倭國葛下郡人。白丁花口宮麻呂。散己私稻。救養貧乏。仍賜少初位上。

秋七月丙寅。天皇觀相撲戯。是夕徙御南苑。命文人賦七夕之詩。賜祿有差。

辛未。詔曰。朕撫育黎元。稍歴年歳。風化尚擁。囹圄未空。通旦忘寐。憂勞在茲。頃者天頻見異。地數震動。良由朕訓導不明。民多入罪。責在一人。非關兆庶。宜令存寛宥而登仁壽。蕩瑕穢而許自新。可大赦天下。其犯八虐。故殺人。謀殺殺訖。別勅長禁。劫賊傷人。官人史生枉法受財。盜所監臨。造僞至死。掠良人爲奴婢。強盜竊盜及常赦所不免。並不在赦例。

九月戊辰。唐人陳懷玉賜千代連姓。

辛未。班給難波京宅地。三位以上一町以下。五位以上半町以下。六位以下四分一町之一以下。

甲戌。制。安藝。周防二國。以大竹河爲國堺也。

壬午。地大震。

冬十月辛夘。曲赦京中死罪。

十一月丁丑。入唐大使從四位上多治比眞人廣成等來著多祢嶋。

戊寅。太政官奏。佛教流傳必在僧尼。度人才行實簡所司。比來出家不審學業。多由囑請。甚乖法意。自今以後。不論道俗。所擧度人。唯取闇誦法華經一部。或最勝王經一部。兼解礼佛。淨行三年以上者。令得度者。學問弥長。囑請自休。其取僧尼兒詐作男女。令得出家者。准法科罪。所司知而不正者与同罪。得度者還俗。奏可之。

十二月戊子朔。日有蝕之。

癸巳。大宰府奏。新羅貢調使級伐■金相貞等來泊。

丙申。外從五位下烏安麿賜下村主姓。

猜你喜欢
  卷三·应劭
  卷三百四十八·列传第一百七·脱脱
  卷一百二十二·列传第十九·柯劭忞
  卷二百 唐紀十六·司马光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三·李心传
  石匮书后集卷第八·张岱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一·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九十四·佚名
  第八卷 军械·缪荃孙
  李贺传·刘昫
  曹伯启传·宋濂
  李承勋传·张廷玉
  费聚传·张廷玉
  第二十五章 盛运中之衰象(上)【唐代租税制度与兵役制度之废弛】·钱穆
  纲鉴易知录卷五六·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徐瑞·唐圭璋

      瑞字山玉,号松巢,鄱县人。宝祐二年(1254)生。咸淳间,应举不第,后推为本邑书院山长。约卒于延祐以后。有松巢集三卷,附词。   点绛唇   多事春风,年年绿遍江南草。罗裙色好。莫把相如恼。   梦入瑶台,搔背麻姑爪。还

  • 卷一百七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七十五李白南阳送客斗酒勿为薄寸心贵不忘坐惜故人去偏令游子伤离顔怨芳草春思结垂杨挥手二别临岐空断肠送张舍人之江东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天清一鴈远海濶孤帆迟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

  • 御选明诗卷十四·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十四乐府歌行十一米云卿杨栁歌送唐仲秩江南二月时杨栁緑华滋高台不知数台边千万树萦隄夹岸相映新摇曳朱门翳美人翠楼丝丝争媚日黄鹂树树学啼春啼春不住高下飞金梭乱掷流黄机又如织女机初防千丝

  • ●目录·王国维

      戏曲考源   教坊致语   口号   勾合曲   勾小儿队   队名   问小儿队   小儿致语   勾杂剧   放小儿队   勾女童队   队名   问女童队   女童致语   勾杂剧   放女童队   调笑转

  • 卷十一·本纪第十一·章宗三·脱脱

        ◎章宗三   三年春正月己亥朔,日有食之。辛丑,宋、夏遣使来贺。癸卯,谕有司:“凡馆接伴并奉使者,毋以语言相胜,务存大体。奉使者亦必得其人乃可。”乙卯,诏罢讲议所。丙辰,如城南春水。丁巳,并上京、东京两路

  • ○某福晋·许指严

    自慈禧有致毒慈安之嫌疑,谈者皆谓与名伶杨月楼有关系,然究不知其确否。惟宣统之季,复有某福晋与小杨月楼私通,偕往汉口漫游之怪剧。初,某福晋好观剧,而尤好小杨月楼之剧。以杨月楼有父风,丰姿、态度、身手,无一不臻美善。某福

  • 卷之六十四·佚名

    宣统三年。辛亥。九月乙酉谕内阁、学部国子丞徐坊等奏、山东土匪滋炽。关系全局请遴派本省绅士回籍。举办团练一摺。山东南控江淮。北拱畿辅。当此危急之秋急应办治乡团。以资保<?目辟>行<?匧心>口<?韦未><?夗贝>前贵州提学

  • 一三一二 军机大臣等奏遵查文源阁应补各书分缮清单呈览片(附清单二)·佚名

    一三一二 军机大臣等奏遵查文源阁应补各书分缮清单呈览片(附清单二)乾隆五十三年十月十五日臣等遵旨带同纪昀至文源阁,查看得各书皆系上年八阿哥、刘墉督同详校官各员详加校正,尚无匣页损坏之处,所有空函二百四十九匣,现在

  • 小 引·许寿裳

    鲁迅逝世,转瞬快到十一周年了。那时候我在北平,当天上午便听到了噩音,不觉失声恸哭,这是我生平为朋友的第一副眼泪。鲁迅是我的畏友,有三十五年的交情,竟不幸而先殁,所谓“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因此陆续写了十多篇

  • 肖乃台传·宋濂

    肖乃台,姓秃伯怯烈氏,为人忠勇,侍卫太祖。木华黎、博尔术分别为左右万户,问肖乃台愿归属哪个万户,肖乃台表示愿属木华黎,于是立即命佩金符,领蒙古军,从太师国王木华黎征战,常为先锋。蒙古大军至河北,史天泽之父率老幼投降。木华

  • 歴代建元考卷四·钟渊映

    秀水钟渊映撰汉【刘氏】太祖髙皇帝邦沛人以秦二世元年起兵为沛公乙未楚义帝遣之灭秦为汉王己亥灭楚项氏即皇帝位都长安用秦正以十月为岁首十二月丙午崩孝惠皇帝盈太祖太子以丁未嗣立七年己丑崩母吕后名后宫子为帝子立

  • 孟子纂疏卷十四·赵顺孙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纂疏卷十四    宋 赵顺孙 撰朱子集注尽心章句下凡三十八章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所谓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也公孙丑曰何谓

  • 经典释文纠谬第十·康有为

    元朗生当隋、唐,今学尽亡,耳濡目染,师友讲授,皆伪古学,盖五百余年矣。习非成是,不足纠绳。唯其书甚重于世,经学家所共钻仰,不可使留伪说以惑众听也。今条其瞀谬,劾之如下:次第五经六籍,圣人设教,训诱机要,宁有短长?然时有浇淳,随病投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一·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二分巧便品第六十八之二   爾時具夀善現復白佛言.世尊.佛說菩薩摩訶薩應於般若波羅蜜多常勤修學耶。佛   告善現.如是如是.我說菩薩摩訶薩應於般若波羅蜜多常勤修學。善現.若菩薩

  • 佛学概论·太虚

    绪言学史 第一章 释尊略传 第一节 释尊出于印度之背景 第二节 未成正觉前之释尊 第三节 成正觉后之释尊 第二章 印度佛学略史 第一节 佛灭后结集诸藏差别 第二节&n

  • 卷第三·佚名

    嘉兴大藏经 达变权禅师语录达变权禅师语录卷第三侍者海澄记录住明州慈溪县五磊山灵峰禅寺语录开炉皆尝二知浴请上堂问九旬禁足觅镜里之华三月安居捞水中之月去此二途不假功勋一句作么生道师云铜头铁额如龙虎天上人

  • 铅汞甲庚至宝集成·佚名

    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书何代人纂,现不能考定,最早当在金代或更晚,孟乃昌认为编书当在宋后。辑诸家金丹黄白术。

  • 黄帝金匮玉衡经·佚名

    黄帝金匮玉衡经,撰入不详。唐初释法琳《辨正论》着录「黄帝金匮」,疑即此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本书内容词语,多与《黄帝龙首经》相似,亦为汉魏六朝道教占卜书。经文分《金匮》、《玉衡》二章,每章各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