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第六)

  越王无余外传第六

  越之前君无余者,夏禹之末封也。禹父鲧者,帝颛顼之后。鲧娶于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年壮未孳。嬉于砥山得薏苡而吞之,意若为人所感,因而妊孕,剖胁而产高密。家于西羌,地曰石纽。石纽在蜀西川也。

  帝尧之时,遭洪水滔滔,天下沉渍,九州阏塞,四渎壅闭。帝乃忧中国之不康,悼黎元之罹咎。乃命四岳,乃举贤良,将任治水。自中国至于条方,莫荐人。帝靡所任,四岳乃举鲧而荐之于尧。帝曰:"鲧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群臣,未有如鲧者。"尧用治水,受命九载,功不成。帝怒曰:"朕知不能也。"乃更求之,得舜,使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观鲧之治水无有形状,乃殛鲧于羽山。鲧投于水,化为黄能,因为羽渊之神。

  舜与四岳举鲧之子高密。四岳谓禹曰:"舜以治水无功,举尔嗣,考之勋。"禹曰:"俞,小子敢悉考绩,以统天意。惟委而已。"

  禹伤父功不成,循江,溯河,尽济,甄淮,乃劳身焦思以行,七年,闻乐不听,过门不入,冠挂不顾,履遗不蹑。功未及成,愁然沉思。乃案黄帝中经历,盖圣人所记曰:在于九山东南天柱,号曰宛委,赤帝在阙。其岩之巅,承以文玉,覆以磐石,其书金简,青玉为字,编以白银,皆瑑其文。

  禹乃东巡,登衡岳,血白马以祭,不幸所求。禹乃登山仰天而啸,因梦见赤绣衣男子,自称玄夷苍水使者,闻帝使文命于斯,故来候之。"非厥岁月,将告以期,无为戏吟。"故倚歌覆釜之山,东顾谓禹曰:"欲得我山神书者,斋于黄帝岩岳之下三月,庚子登山发石,金简之书存矣。"禹退又斋三月,庚子登宛委山,发金简之书。案金简玉字,得通水之理。

  复返归岳,乘四载以行川。始于霍山,徊集五岳,诗云:"信彼南山,惟禹甸之。"

  遂巡行四渎。与益、夔共谋,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及八方之民俗、殊国异域、土地里数:使益疏而记之,故名之曰"山海经"。

  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取辛壬癸甲,禹行。十月,女娇生子启。启生不见父,昼夕呱呱啼泣。

  禹行使大章步东西,竖亥度南北,畅八极之广,旋天地之数。

  禹济江,南省水理,黄龙负舟,舟中人怖骇,禹乃哑然而笑曰:"我受命于天,竭力以劳万民。生,性也;死,命也。尔何为者?"颜色不变。谓舟人曰:"此天所以为我用。"龙曳尾舍舟而去。

  南到计于苍梧,而见缚人,禹拊其背而哭。益曰:"斯人犯法,自合如此,哭之何也?"禹曰:"天下有道,民不罹辜;天下无道,罪及善人。吾闻,一男不耕,有受其饥;一女不桑,有受其寒。吾为帝统治水土,调民安居,使得其所,今乃罹法如斯,此吾得薄,不能化民证也。故哭之悲耳。"

  于是周行宇内,东造绝迹,西延积石,南逾赤岸,北过寒谷;徊昆仑,察六扈,脉地理,名金石;写流沙于西隅,决弱水于北汉;青泉、赤渊,分入洞穴;通江东流,至于碣石;疏九河于涽渊,开五水于东北;凿龙门,辟伊阙;平易相土,观地分州。殊方各进,有所纳贡;民去崎岖,归于中国。

  尧曰:"俞!以固冀于此。"乃号禹曰伯禹,官曰司空,赐姓姒氏,领统州伯,以巡十二部。

  尧崩,禹服三年之丧,如丧考妣,昼哭夜泣,气不属声。

  尧禅位于舜,舜荐大禹,改官司徒,内辅虞位,外行九伯。

  舜崩,禅位命禹。禹服三年,形体枯槁,面目黎黑,让位商均,退处阳山之南,阴阿之北。万民不附商均,追就禹之所,状若惊鸟扬天,骇鱼入渊,昼歌夜吟,登高号呼,曰:"禹弃我,如何所戴?"禹三年服毕,哀民,不得已,即天子之位。

  三载考功,五年政定,周行天下,归还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观示中州诸侯,防风后至,斩以示众,示天下悉属禹也。乃大会计治国之道。内美釜山州慎之功,外演圣德以应天心,遂更名茅山曰会稽之山。因传国政,休养万民,国号曰夏。后封有功,爵有德,恶无细而不诛,功无微而不赏,天下喁喁,若儿思母,子归父。而留越恐群臣不从,言曰:"吾闻食其实者,不伤其枝,饮其冰者,不浊其流。吾获覆釜之书,得以除天下之灾,令民归于里闾。其德彰彰若斯,岂可忘乎?"乃纳言听谏,安民治室;居靡山伐木,为邑画作印,横木为门;调权衡,平斗斛,造井示民,以为法度。凤凰栖于树,鸾鸟巢于侧,麒麟步于庭,百鸟佃于泽。

  遂已耆艾将老,叹曰:"吾晏岁年暮,寿将尽矣,止绝斯矣。"命群臣曰:"吾百世之后,葬我会稽之山,苇椁桐棺,穿圹七尺,下无及泉,坟高三尺,土阶三等。葬之后,曰:"无改亩,以为居之者乐,为之者苦。"

  禹崩之后,众瑞并去。天美禹德而劳其功,使百鸟还为民田,大小有差,进退有行,一盛一衰,往来有常。

  禹崩,传位与益。益服三年,思禹未尝不言。丧毕,益避禹之子启于箕山之阳,诸侯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子也。"启遂即天子之位,治国于夏。遵禹贡之美,悉九州之土以种五谷,累岁不绝。启使使以岁时春秋而祭禹於越,立宗庙于南山之上。

  禹以下六世而得帝少康。少康恐禹祭之绝祀,乃封其庶子於越,号曰无余。余始受封,人民山居,虽有鸟田之利,租贡才给宗庙祭祀之费。乃复随陵陆而耕种,或逐禽鹿而给食。无余质朴,不设宫室之饰,从民所居。春秋祠禹墓于会稽。

  无余传世十余,末君微劣,不能自立,转从众庶为编户之民,禹祀断绝。十有余岁,有人生而言语,其语臼鸟禽呼:咽喋咽喋。指天向禹墓曰:"我是无余君之苗末,我方修前君祭祀,复我禹墓之祀,为民请福于天,以通鬼神之道。"众民悦喜,皆助奉禹祭,四时致贡,因共封立,以承越君之后,复夏王之祭,安集鸟田之瑞,以为百姓请命。自后稍有君臣之义,号曰无壬。

  壬生无曎,曎专心守国,不失上天之命。无曎卒,或为夫谭。夫谭生元常,常立,当吴王寿梦、诸樊、阖闾之时。越之兴霸自元常矣。

猜你喜欢
  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第十九·范晔
  第四十二回 误军机屡易统帅 平妖妇独著芳名·蔡东藩
  石匮书后集卷第八·张岱
  卷第五十九·徐鼒
  卷四 阴谋二十五案·丁耀亢
  第一回 灭六国统一天下 行专制愚弱人民·黄士衡
  卷之一百九十五·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五十四·佚名
  卷之二十五·佚名
  卷之二·佚名
  四九九 军机大臣奏各省送到违碍书籍拟检出应毁重本派员销毁片·佚名
  杨师厚传·薛居正
  卷十三·徐自明
  吴乃琛·周诒春
  二十六年(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丁绍仪

    ○冯柳东与项莲生词冯柳东大令太常引云:“落花一院雨丝丝。无计挽春归。纵使挽春归。已误了、莺期燕期。红阑十二,画帘廿四,长定是相思。何苦苦相思。翻悔了、当时见时。”项莲生鹾尹客中闻歌,亦倚前调云:&ldquo

  • 白石道人歌曲跋·姜夔

      歌曲特文人余事耳或者少谐音律白石留心学古有志雅乐如防要所载奉常所録未能尽见也声文之美槩具此编嘉泰壬戌刻于云间之东岩其家转徙自随珍藏者五十载淳祐辛亥复归嘉禾郡斋千嵗令威夫岂偶然因笔之以识嵗月端午日菊

  • 卷一百三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三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苕溪诗集下方欲相约为孔侯溪上之逰忽辱佳篇复次元韵山色溪烟淡墨成隔溪幽鸟自呼名未妨浊酒陪心赏更借清诗作眼明桃叶不闗今夕恨竹枝犹是古时声扁舟

  • 卷八百五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五十八吕岩五言悟了长生理秋莲处处开金童登锦帐玉女下香阶虎啸天魂住龙吟地魄来有人明此道立使返婴孩姹女住南方身边产太阳蟾宫烹玉液坎户炼琼浆过去神仙饵今来到我尝一杯延万纪物外任翺

  • 后集卷九·蔡正孙

    陈希夷希夷名抟,字图南。负经纶之才,历五季乱离,游行四方。志不遂,入武当山,后隐居华阴山。周世宗召至京,赐号“白云先生”。太宗朝再召,赐号“希夷先生”。《闻见录》云:“华山隐士陈抟,唐长兴中进

  • 卷第五十四·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汉纪四十六〔起强圉作噩(丁酉),尽昭阳单阏(癸卯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五·佚名

    万历二十四年十二月癸亥朔总督三边尚书李汶辞免恩荫 上以其边功懋著加恩已有成命不允辞○兵部题套虏畏威悔祸乞恩纳款急宜议处以安重镇事谓卜酋既已叩阙庄明缘何不至着宰二酋先经议款缘何复犯宁镇乞从长计议得旨套虏

  • 第八册 崇德元年四月·佚名

    第八册 崇德元年四月十一日,汗率诸贝勒大臣祭上帝神位毕,汗即大位。是日,一等公杨古利率满、蒙、汉诸臣祭太祖庙,诵读祝文。是日,圣汗率满、蒙、汉诸贝勒,大臣等拜天行礼。时朝鲜国王使者罗德宪、李廓拒不叩拜。礼毕,圣汗曰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纪昀

    列传唐 【六十七】○唐六十七韩愈【孟郊 张籍 皇甫湜卢仝 贾岛 刘乂】白居易【行简敏中】韩愈白居易△韩愈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 【按旧书作昌黎人考洪兴祖年谱辨证并方崧卿增考年谱云韩氏世居颍川与昌黎之韩支派

  • 卷七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七十九歌颂十九【词臣十一】万夀诗【七言律四首】翰 林  院 编  修【臣】彭廷训彩仗金鳌瑞霭笼衣冠拜舞万方同天阶丽景迎黄道斗柄祥光绕玉虹六叶尧蓂初应日五弦舜乐久歌风共欢垂拱昇

  • 卷十四·陆九渊

    卷十四 与包详道 宇宙间自有实理,所贵乎学者,为能明此理耳。此理苟明,则自有实行,有实事。实行之人,所谓不言而信,与近时一种事唇吻、闲图度者,天渊不侔,燕越异向。 若能猛省勇改,则天之所以予我者,非由外

  • 口才可以免祸·孔子

    【原文】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①而有宋朝②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注释】 ①祝鮀(tuo);卫国大夫,字子鱼。据《左传》记载,他很有口才。②佞:口才。③宋朝:指宋国的公子朝,以美貌著称。《左传》昭公二十年和定公十四年都有

  • 卷二十四·易祓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官总义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总义卷二十四    宋 易祓 撰大行人掌大賔之礼与大客之仪以亲诸侯昔者成周之时待六服之诸侯则谓之大賔待诸侯之孤卿则谓之大客协其賔客之礼仪而往来乎诸侯之邦者行

  • 卷五十六(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月藏分第十二星宿摄受品第十八尔时佛告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释提桓因四天王言:过去天仙云何布置诸宿曜辰。摄护国土养育众生。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释提桓因四天王等。而白佛言:过去天仙分布安置诸宿曜辰。摄护国土养育众

  • 第八十七章 让王事之荷负·佚名

    然,依不吉星之威力,时楞伽岛又生大暑热,所有作物于热之原因(一)而枯萎,所有住楞伽之大众,难克胜饥馑之恐惶时,(王)其时,应三宝、塔、菩提树、诸神中之神有大威力之受供养,最胜之守护者(奇修如)[神]、弥勒[菩萨],依种种之方法以[祭]供养,使王

  • 我之文学改良观·刘半农

    现代文学评论文。刘半农作。发表于1917年5月1日《新青年》第3卷第3号。文章反对文以载道,因为道是道,文是文,两者绝不能合为一谈。也反对只讲究字句声韵。主张文章应有作者的性灵和意识。文学家必须运用其精神,使自己

  • 壬归·佚名

    《壬归》七卷,卷一提纲例约、卷二壬占易简例约、卷三谋望门、卷四婚姻门、卷五农事门、卷六出行门、卷七三才门。按于公先生所言,大六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传承最为古老的绝学,《壬归》则堪称大六壬学术体系的纲领。《壬归

  • 弘道广显三昧经·佚名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得普智心品第一,佛游鹫山顶,与千二百五十比丘,八千菩萨俱。阿耨达龙王问法。清净道品第二,道无习品第三,请如来品第四,请入龙宫半月。无欲行品第五,信值法品第六,转法轮品第七,决诸疑难品第八,文殊与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