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冯国璋失败原因

冯(国璋)段(祺瑞)执政时代,府、院之间,明争暗斗,至为剧烈,为世人所尽知。其实两人之积不相能,由来已久,并不自此时始也。当革命军占领武汉,冯率师南下,夺回汉阳,清廷大加赏赉,赐以爵位。正在踌躇满志之际,袁(世凯)恐其图功心切,不明己意所在,骤破南北均势,乃将其召回而以段代之,冯虽不敢言,心实怏怏。其后段第一次联合将校四十余名,电请内阁代奏,主张维持君宪,反对共和,以威吓民党,第二次又联合将校发出通电,主张立采共和政体奠定大局,以威吓清廷。旋乾转坤,悉由段发动,冯反寂寞无闻,其对段深怀嫉忌,自不待言。及袁任元首后,冯虽出膺疆寄,然较之段久在中枢,主持军政,仍不免有相形见绌之势。洪宪变起,冯、段均取淡漠态度,最大原因,即在于两人均以袁之继承人自命,帝制果成,则将来不传贤而传子,彼等将永无继位之望,故均不以袁之所为为然也。

袁既失败,取消帝制,仍欲保持总统地位,先思借重段氏,令其出组内阁,段则要求其完全交出军权以挟之,次则转以谋之冯,冯召集未独立各省开会议于南京,有人说冯谓:“君若助袁,袁败,君亦随而俱仆,若能持严正态度,使袁退黎继,则所遗副总统一席,国会必举君以相酬。”冯为之动(冯本意尚欲各省拥己为总统,见势不能,乃求其次),于会议时果不为袁张目,而袁技以穷。可见在袁未死前,两人已各作打算,各自布置,以争此一遗产,两雄相争,即不能不出于相厄,势使然也。

冯、段既素不融洽,且利害相反,兼以府、院争权,袁、黎已然,冯、段自更不能例外。袁拥有军权,而又知利用国会中之接近于己者以为之助,故能始终独揽大权,黎则有国会中比较多数之议员为后盾,而无军权,冯则虽有军权,而全无国会为之支持,故同归于败。人第知废旧国会、召集新国会为段所主张,而不知冯之为此主张尤早于段。当袁取消帝制,冯在南京,曾先后发出两电,第一电提出和平办法八条,意主另组新国会,俟新国会开会后,袁向新国会辞职,再由国会另选继任总统,此电系仅征求未独立各省意见。第二电中更有参酌国会组织法及选举法,严定资格,慎防流弊,速筹开国会等语,此电则系遍征各省同意者。后虽以反袁派反对而止,而冯对于国会之态度已可概见,所以其后段主法统中断之说,冯处元首地位,并未尝稍持异议。冯之副总统,本为旧国会所选举,乃亦主废弃旧国会,已为失策;而对于新国会又太无布置,致其选举全为安福系所操纵。迨新国会召集,冯继黎之总统任期适已届满,势除拱手让人外,自属一筹莫展。

向使冯稍加注意,当时直系尚有相当地盘,在国会自亦可得相当人数,再能与反段之研究系及旧交通系密相连系,未始不足在选场中一决胜负。乃只知倡导和平,指使己系督军、将领反战,以折段之台,而不计及己之任期迫届,武器一失,如何与人争衡?最终虽与段同时下野,稍解愤恨,然段一面则拥有所谓参战军,一面则握有所谓新国会,隐然居于太上内阁地位,而冯则悄悄引去,从此与政治绝缘,岂非失败之甚耶?冯素以狡猾见称,与段刚愎性格迥不相侔,此次乃坠入段派术中而不之觉,此亦足见武人思想究属简单,不能了解政治战之作用,而当时冯幕府之无人才,亦不难于此窥见矣。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 羊祜 杜预(杜锡)·房玄龄
  卷四百九十三·列传第二百五十二·蛮夷一·脱脱
  卷二百九十二·列传第一百八十·忠义四·张廷玉
  杜谗邪第二十三·吴兢
  第二十三回 开国会举行盛典 违约法擅签合同·蔡东藩
  续明纪事本末卷之二·倪在田
  卷之一千二百一·佚名
  ●平闽纪卷之八·杨捷
  一三○二 江西巡抚何裕城奏覆查办违禁书籍并缮书目清单进呈折(附清单一)·佚名
  卷七·班固
  第二十四章 武穴停兵·冯玉祥
  高车传·李延寿
  张升传·宋濂
  卷三百五十·杨士奇
  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安晚堂集卷十二·郑清之

    宋 郑清之 撰和赵从道赋菜畦春富贵多生菜气粥鱼僧味菜还如好色登戏学挑根和露煮正堪摘稻配香蒸【见诚斋诗话】芝田不减商山乐蔬食谁言孔色矜【孔子见老耼云云去尔骄志与矜色】蒲笋秪应维蔌美镂钖何必羡韩膺送林教授

  • 卷八百三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三十三贯休寿春节进【一本注武成元年作】圣运关天纪龙飞古帝基振揺三蜀地耸发万年枝出震同中古承乾动四夷恩颁新命广泪向旧朝垂大宝归玄谶殊祥出远池【时有黄龙见於嘉州之野】法天深罔测

  •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七·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姓名爵里七诸家姓名爵里朱治【字子暇嘉兴人天启辛酉举人选授肇庆通判】杨文骢【字龙友贵阳人天启辛酉举人崇祯中知永嘉县厯官都御史有洵美堂集】郑龙采【字圣昭归安人天启辛酉举人官川知县有

  • 鞠部明僮选胜録 (清)了然先生(李毓如) 撰·张次溪

    ●目录 《鞠部明僮选胜録》序 鞠部明僮选胜録  文题名十人  武题名十人 《鞠部明僮胜选録》跋 ●《鞠部明僮选胜録》序 予自庚午入都,角逐文坛者廿余年。同社诸君,以班马之才,润色鸿业。率皆缀巍科,跻清要,破壁飞去为廊

  • 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赵尔巽

      金国琛 黄淳熙 吴坤修 康国器 李鹤章弟昭庆 吴毓兰   金国琛,字逸亭,江苏江阴人。咸丰中,以诸生谒罗泽南于江西,使参军事。每出战,部伍严整,仓猝犯之,屹然不乱。转战弋阳、广信、武昌、黄州,累功擢知县。七年,李续宾代泽

  •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卷四·佚名

    唐隠太子建成【齐王元吉附】唐高祖武徳元年六月立世子建成为皇太子封世民为秦王元吉为齐王建成高祖长子与秦王及元吉俱窦皇后出隋义宁元年唐国建为世子开府置官属又授抚军大将军东讨元帅将兵徇洛阳还授尚书令高祖受禅

  • 李廷机传·张廷玉

    李廷机,字尔张,晋江人。被推举进入太学,取得顺天乡试第一名。万历十一年(1583),又取得会试第一名,以进士第二的身份授职为编修。升任祭酒。先制,祭酒每次视察事务,则由两名学生同举一块牌走在前列,牌上大写着“整齐严肃”四个

  • 卷四十八·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四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高宗时提举万夀宫兼侍读张守上奏曰臣仰惟陛下忧勤念治行已十年自去冬敌人不能南渡今秋湖寇荡平中兴有期内外延跂然

  • ●瀛海偕亡记卷上·洪弃生

    海东洪弃生纂清光绪二十有一年(日本明治二十八年,西历一八九五年)三月,遣李鸿章同五国西使航东洋议和,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畀日本,偿兵费二万万。先是我军败于朝鲜,退鸭绿江,丧九连城、凤凰城,西及营口,南及旅顺口,东南及威海卫

  • 第四章 3·辜鸿铭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辜讲孔子说:“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到爱憎分明。”辜解《中庸》里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东亚社会的基础就是:因为我们热爱父母,所以遵从他们的意愿。因为我们尊敬

  • 卷十四·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考卷十四宋 叶梦得 撰宣公反马不见于礼杜预谓送女留其送车谦不自安三月庙见遣使还马高固遂与叔姬俱来故贬此与解致女之辞略圆婚礼万世之本也其道一成而不可变所以重夫妇之义承先祖而继後世岂有既成

  • 卷三·佚名

    △初分学观品第二之一尔时世尊知诸世界。若天魔梵。若诸沙门。若婆罗门。若揵达缚。若阿素洛。若诸龙神。若诸菩萨摩诃萨众。住最後身绍尊位者,若馀一切於法有缘人非人等。皆来集会。便告具寿舍利子言:若菩萨摩诃萨欲於

  • 异出菩萨本起经·佚名

    西晋居士聂道真译释迦文佛。前世宿命为人时。在夫娄多摩国。世世为善。无数世乃得为佛。佛为菩萨时。名摩纳。居山中。衣鹿皮衣。时入城。城名钵摩诃。王名耆耶。菩萨见城中匆匆。因问道中行者言。今日城中。何以匆匆

  • 摩诃止观卷第十上·智顗

    摩诃止观卷第十上第七观诸见境者。非一曰诸。邪解称见。又解知是见义。推理不当而偏见分明作决定解。名之为见。夫听学人诵得名相齐文作解。心眼不开全无理观。据文者生无证者死。夫习禅人唯尚理观触处心融。闇于名

  • 阿育王传卷第四·佚名

        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  忧波鞠多因缘之余  说此偈已即入涅槃。如是乃至起八舍利塔。第九瓶塔第十灰炭塔。乃至释提桓因及四天王。以香花音乐末香涂香供养舍利。而作是言。佛付嘱我等法而般涅槃。从今已去

  • 卷第五·佚名

    弘赞法花传卷第五  蓝谷沙门慧详撰遗身第五&middot;宋招提寺释慧绍&middot;宋庐山释僧瑜&middot;宋竹林寺释慧益&middot;梁石门寺释僧明&middot;梁若耶山释道度&middot;周益州大乘寺释僧崖&middot;隋庐山化城寺释法

  • 天启吴兴备志·董斯张

    浙江地方志。明董斯张纂,三十二卷。斯张字遐周,乌程(今浙江湖州)人。监生,著《广博物志》等书。是编天启四年(1624)告成。记事止天启初年,约二十三万字。分帝胄、宫闱、封爵、宦师、人物、建置、岩壑、田赋、水利、选

  • 云中事纪·苏祐

    明苏祐撰。一卷。苏祐,字允吉,一字舜泽,濮州人。嘉靖进士。历官兵部侍郎、尚书。此书载嘉靖十二年(1533年)大同兵变史事。时作者出按云中(大同),兵变后力主镇压。明政府派兵,作者任监军,遂采取离间计,使城中自乱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