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八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三十八

兵制志七

军政【廵防附】

凡军政五年一举考察中外武职以定黜陟注上考者荐举卓异注下考者纠劾该管官具疏以

闻不入举劾者以中平注考彚送兵部会都察院兵科

京畿道察核题覆奉

旨以卓异加一级注册陞其以军政纠劾贪酷革职提问罢软不谨革职老病休致才力不及降二级浮躁降一级皆调用前有卓异应陞及加级纪录均不准抵销

考察八旗武职在京管旗大臣及各省将军都统副都统等俱开列事实清册在京於九月内送部在外於十月内送部兵部彚齐缮具履历清单进

呈至在京文员兼旗下武职者仍於京察时聼该部院衙门考察不在军政之列銮仪卫满洲各官八旗世职人员俱不行考察此外各衙门所属武职各该管官详核填注考语定以四格曰操守曰才能曰骑射曰年岁纠以八法曰贪曰酷曰罢软无为曰不谨曰年老曰有疾曰浮躁曰才力不及并将各该员履历及有无在军前行走受伤得功之处注明分别应去应留造册送部其堪膺荐举官员必须行止端方弓马?熟管辖严肃当差勤慎不扰该属给饷无虚考语并历俸己满三年任内并无事故并试问

国语方准荐举届期兵部将管旗王贝勒等满洲蒙古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满洲蒙古副都统满洲补授汉军都统副都统兵部满洲堂官职名开列请

旨派出考察具奏其前锋营护军营官员军政卓异由领侍卫内大臣会同前锋护军统领等拣选荐举至各省驻防官员俱照在京官员之例该将军都统副都统等考察河南太原二处驻防官员该廵抚考察其良乡宝坻固安东安覇州采育里保定府雄县沧州九处驻防官员三年一次派有护军统领或副都统前往廵察管辖即令会同该管官考核具奏内外考选军政册限於本年十月具题乾隆二十四年二月

谕向来内外文武三品以上大员遇京察军政之年援例自陈文具相沿无禆实政曾经降旨停罢第念伊等洊陟崇阶并由特简其人贤否优劣虽已均在洞鉴然其间亦不乏旅进旅退苟图持禄恋栈之人若以平时既无大过足干例议又不按例甄核任其回翔日久必致职业不扬甚非澄叙官聨之道嗣後兵部於军政时将在京之都统副都统在外之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各省之提督总兵官分别为三本缮具简明履历清单进呈候朕鉴裁以重考绩大典着为令是年十月

谕?伊勒图奏称本年系应军政之年将伊犂二城满洲锡伯官员等照例考试分别定议保题等语向来定例伊犁官员等遇军政之年保举卓异後不令特行送京引见者原因伊犂为极边地方往来拮据是以停其特送引见但此等卓异人员军政大典攸关未经引见而将军大臣等閲看即为卓异亦不得合宜嗣後伊犂等处官员遇军政之年将指为卓异者临时奏闻注册俟伊等应陞之缺保送引见时将卓异之处一并声明具奏俟引见之日朕允准後再准其卓异其协领等内指称为卓异者亦俟伊犂年满送京引见之时一并声明具奏引见之日朕?准後再准其卓异旋议定驻防旗员视地之大小官之多寡以定额黑龙江荐举七人

盛京六人吉林察哈尔各五人西安伊犁各四人江寜杭州荆州乌鲁木齐各三人绥远城寜夏广州成都热河密云各二人山海关凉州青州福州河南太原巴里坤各一人余无定额举非其人者论如法入於计典官干六法者【谓不谨以下六条】五品以下应否引

见由部疏请其应革职官罢任候

旨曾出征効力以老疾休致者审其资格核其军功量

恩俸有差如有原兼世职及世袭佐领者分别降留

上谕京城兵丁三年一次军政考验其优者列头等赏给银两劣者斥革所以示劝惩也独健鋭营外火器营圆明园兵丁未入於考验嗣後健鋭营外火器营圆明园兵丁亦照京城兵丁例着派出军政之王大臣一体考验办理

考察緑营武职銮仪卫汉冠军使至整仪尉由本营官注考逹部京营千总以上直省营守备以上以次聼察於其长册注考语定以四格曰才技曰年力曰驭兵曰给饷纠以八法【与八旗考察同】京营由步军统领核实逹部直省緑营由总督廵抚提督核实具疏卫所千总由司道注考督抚核疏荐举必以才技优长年力强壮驭兵有术给饷无虚又核其閲俸三年任内并无参罚廼为合格其因公降罢而亷能过人者除盗案处分外亦准其卓异合格之游击以上引

见未满三年者具奏请

旨已满三年及都司以下均檄令送部引

见奉

旨准卓异注册候陞其既膺荐举後至下次军政时或因较俸尚未陞用如以考核列入平等者即将上次荐举卓异加级注销入於计典官如曾出征受伤着有劳绩除犯贪酷外应革职休致者仍给原品其年老而精力未甚衰?尚可办事者或仍留原任或调补简缺该督抚提镇酌量办理请

旨遵行如果不堪录用或予守粮一分或令子弟入伍以养余年又以二年半为期甄别緑营将备由督抚提镇各简其所管副将及守备等官贤能合格者陕甘举五人直隶江南福建浙江湖广四川广东各四人山东山西江西广西云南贵州各三人河南二人及应劾之将备均具疏请

旨荐举者予纪录纠参者准八法议处如值军政之年

停其甄别

三十七年八月

谕旗员补用緑营原以满洲风俗淳朴技艺优?将伊等录用自能为绿营表率以挽汉人习气而外任所得养亷较多伊等所得既多亦於生计有益此朕教养满洲奴仆之至意也伊等到任後理应谨守满洲旧习以技艺为要多方教导毋染汉人习气不行糜废守分安常即至回京时仅可度日乃竟有在外全忘满洲旧习竟染汉人习气凡事尚华不知撙节任意浮靡又甚至买妾置婢彼此效尤若年老无嗣置妾尚可无故为身体安逸仿效而行此何理乎殊不知朕爱养满洲奴仆之意着交八旗大臣通行晓谕所管应陞外省之侍卫章京官员等嗣後凡补放绿营人等到任後须谨守满洲淳朴之旧习操演技艺毋效浮华靡费之恶习以作緑营人等之表率如不知悛改仍有似此者一经查出定行从重治罪着交各省总督提督廵抚等除严行晓谕各员外留心细查如有故违者即据实参奏母得姑息

三十九年十一月

谕据周元礼奏查閲营伍情形摺内称遵化州游击佛尔清额墙子路都司福英马箭均久纯熟勒限半年学习再行考验所办非是旗员简用外任原因緑营弓马平常令其表率俾有所观法咸成劲旅该员等自当感激朕恩并加奋勉身先倡率训练兵丁学习弓马方为无忝委任若徒虚穈亷俸贪逸养安其于满洲体面尽失尚足为緑营标凖乎今佛尔清额福英马箭均未纯熟致被周元理看出则其生疎不堪可知即不称将领之任至緑营勒限半年学习旧例在庸懦汉员偶一引用其知耻者尚当赧顔况满洲弓马本所嫺习初用时皆经朕引见发往何以甫至外任即尽行荒废转欲援緑营汉员之例学习稍有人心者尚不知羞恶若此耶昨因直隶副将玛尔清阿游击武灵阿赴东省协剿贼匪颇能奋勉出力不愧满洲勇敢之风当即加恩陞擢用为总兵参将若佛尔清额福英之弓马生疎岂可复为姑息佛尔清额福英俱着即解任回京引见再降谕旨嗣後各省緑营旗员如有弓马生疎废弛队伍者均着照此例办理

廵防

凡廵防之制外海廵防

盛京以协领为总廵佐领防御骁骑校为分廵直省以总兵官为总廵副将以下为分廵各於所治界内率舟师沿海上下更番往来以诘奸禁暴两界相交之所届期会哨同时并聨名申报将军总督提督察核委官稽查若因风汛阻滞或先或後各以到界之日申报其期约以二四五月为始至九月事竣回营其有引避不廵及廵有不周者论如军律内河廵防长江自四川巫山而东出三江口至湖广界过岳州武昌兴国至江西界下九江南昌至江南界经安庆江寜京口狼山东至於海由将军督抚提镇分委旗标弁兵沿泝江流上下游廵及交界之处会廵申报互相考核与外海廵防同若廵海?风受伤者在外洋官准军功加级兵准一等伤给赏在内洋官准军功纪录兵准二等伤给赏身故者在外洋官兵皆照阵亡之例在内洋官照阵亡例减一等兵减半各给恤典若在黄河大江及洞庭洪泽等湖?风者视外洋赏恤各处墩台营房

国初定边境设立墩台营房以司侦了遇有紧急举烟为号寇至百人者挂席一领放礮一声至三百人者挂席二领放礮二声至五百人者挂席三领放礮三声至千人者挂席五领放礮五声至万余人者挂席七领连放礮声接逓传逹

康熙七年题准各省孔道均设墩台营房拨兵看守如有紧急军机接逓传报

乾隆三年奉

旨各省水陆孔道之旁设立墩台驻宿兵丁所以护卫行人稽查匪类朕闻外省情形种种不一其间兵卒成行器械成列於行李往来之时留心防护者有之防汛至二三人而不成行列器械不整者有之营房虽设而閴其无人一任偷窃潜行漫无知觉者亦有之大抵与督抚提镇等驻劄大营相近者尚觉整齐其远者即多废弛夫防汛兵丁既无差操之劳专司稽察之事而乃怠惰纵逸至此则国家设立汛兵之意安在皆该管官弁约束不严董率不力有以致之其如何增设惩警之法令督抚提镇等转饬所属将弁实心奉行俾各勤於执业不似从前之躭逸偷安任意旷误着兵部定议具奏旋议定各省督抚提镇将所属地方详细筹画除汛兵已经足额者毋庸再行拨补外其有汛兵缺少之处各按地方冲僻情形即行拨补所有器械务须整齐仍令该管官不时察验倘有离汛偷安旷误汛防者将兵丁责革别补该管官稽查不力者照约束不严例议处

钦定八旗通志卷三十八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 赵郡王琛(子睿) 清河王岳(子劢)·李百药
  卷五百四 列传二百九十一·赵尔巽
  第十四回 四海归心诞登帝位 三军效命直捣元都·蔡东藩
  通鉴释文辩误卷九·胡三省
  卷十·李斗
  卷之七百六十·佚名
  平滇始末·佚名
  ●弁言·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纪昀
  四八○ 军机大臣奏现办轮进各书无庸展限及酌定展限开单呈览等情片·佚名
  李忽兰吉传·宋濂
  窦默传·宋濂
  卷五十四·佚名
  卷四十七·佚名
  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马光祖·唐圭璋

      光祖字华父,号裕斋,又号桂山,金华人。宝庆二年(1226)进士。仕至宝章阁直学士,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府,拜知枢密院事。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卒谥庄敏。   减字木兰花   多情多爱。还了平生花柳债。好个檀郎。室女

  • 第三折·乔吉

    (净扮王正上。丑扮马求上)(净云)自家王府尹的孩儿,叫做王正。这个马推官的孩儿。叫做马求。一月前我父亲领一个门馆先生,姓韩字飞卿,在家。我今年十五岁也。则我六岁上读书,到如今九岁光阴,念了一本《百家姓》,颠倒烂熟的。

  • 唐诗镜卷三十一·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三十一 明 陆时雍 编 中唐第三 钱起【字仲文吴兴人天宝十年及第授秘书郎终于考功郎中大历中与郎士元俱以诗名倡士林为之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时公卿出牧奉使二人无诗祖行人以为耻有集十一卷

  • 卷一百十一·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十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倚松老人诗集上饶节字德操抚州人曽布之客也性刚峻与布论不合因弃去祝发为浮屠更名如璧自号倚松老人李太白画歌先生之气盖天下当时流辈送百舎醉中咳唾

  • 列传第三十五 王导(子悦 恬 洽 协 劭 荟 洽子殉 珉 劭子谧)·房玄龄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初袭祖爵即丘子。司空刘实寻引为东阁祭酒,迁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并不行。

  • 第七十三回 战浙东包团练死艺 克江甯洪天王覆宗·蔡东藩

      却说李鸿章克复苏常的时候,左宗棠在浙,亦屡获胜仗。宗棠自克复遂安后,严州一带,依次肃清。太平侍王李世贤,率金华大股长毛,围衢州,宗棠亲自往援,杀败世贤,世贤回金华。台州为闽将林文察所复,宁波为宁绍台道史致鄂,及英将丢

  • 卷之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第八卷 厘金·缪荃孙

    厘 金 沿 革自咸丰初,副都御史雷以諴主江南饷事,采归安诸生钱江之议,首他省行厘金法,取廉而入巨,商贾不病,兵气遂扬。曾、胡踵之,事平不去,复增其数,岁约得钱三、四百万,可谓巨矣。其后卡愈多,捐愈苛,弊亦日甚。商民输什,公家所 入

  • 卷三百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三世职表二十六正黄旗汉军世职【一等轻车都尉 二等轻车都尉 三等轻车都尉 骑都尉云骑尉】一等轻车都尉<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三>

  • ●眷旧鉴第六(二十六案)·徐谦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古道云亡,悠悠陌路。感物情长,如泣如诉。辑眷旧   义鹿冢(《圣师录》)   银台侯广成先生家,放一鹿于尧峰,且数年。侯死,鹿跳踯断角,累日不食,亦死。山僧怜而葬之,碣曰“义鹿冢”。   徐仲光赞曰:遂

  • 卷二十五·季本

    钦定四库全书诗説解頥正释卷二十五  明 季本 撰荡经防曰厉王无道诗人知其将亡故作此诗而托于文王所以嗟叹殷纣者以警戒之也然惓惓之意欲以感动王心亦可以见其忧国之忠矣此诗若非面陈则当为小雅耳荡荡上帝下民之辟

  • 王阳明格竹衍论·太虚

    ──五年在普陀作──明儒陈献章、王守仁,皆尝有得于增上心学者也。论功行则陈优乎王,论见地则王超乎陈;其发端不同,其造极亦异。陈氏之发端者,近于通明禅,其屡称我大而天地小,盖已能越过欲界住未到定;其所发或是色界初二禅之

  • 大乘百法明门论本事分中略录名数·世亲

    天亲菩萨造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分位

  • 山堂肆考·彭大翼

    二百二十八卷,补遗十二卷。明彭大翼撰。彭大翼字云举,又字一鹤,号林居。扬州(今属江苏省)人。万历中曾知云南沾益州。张幼学补遗十二卷。张幼学为彭大翼之孙婿。是书辑录群书故实,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类编成帙。后有损佚

  • 弢园文录外编·王韬

    近代王韬自编集。因作者自号弢 园老民,故名。十二卷。清光绪九年(1886)在香港出版。 大部分是作者旅居香港时所写的宣传变法思想的论 文。认为“中学重道而轻艺,西学重艺而轻道,中之尚本 较西为优点”(《自序》)。提出“

  • 重修福建台湾府志·刘良壁

    地方志。纂辑刘良壁,字省斋,湖南衡阳人。1737年(乾隆二年)任台湾府知府。1740年升分巡台湾道。同年10月开始重修府志,至翌年五月书成。除卷首圣谟一卷外,凡二十卷。依次为:星野、建置沿革、山川、疆域、城池、风俗、田赋、

  • 廿一史弹词·杨慎

    明代弹词作品。又称《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杨慎著。两卷,分为十段,用浅近文言写成。作品以正史所记事迹为题材,叙述历代的变迁兴替。清代张三异为此书作了评注,发解它的宗旨说,杨慎“止借里谣巷咏,以抒其吊古谈今之怀。意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佚名

    全一卷。略称阿难问事佛经、阿难问事经。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内容叙述信佛者若能就教明师、持戒精进、朝夕恭敬等,则诸事和谐,谓之吉;反之则诸事不谐,谓之凶。本经之高丽本与宋、元、明等三本之内容一致,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