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十四
洪武二十四年十一月癸未朔,赐国子生襴衫、巾绦。
丙戌,诏在京各卫军士初犯笞杖徒流罪,并免一次。
戊子,思明府署府事故知府黄忽都子黄广平以服阕,遣知州黄忠奉表,贡马及方物,诏以广平袭职,赐冠带、袭衣及文绮十匹、钞一百锭。
己丑,占城国遣太师陶宝加直奉金表,贡犀牛、番奴及布。上谓礼部臣曰:“此皆篡逆之臣,其勿受。”先是,占城臣阁胜者杀其王自立,故命绝之。
赐征南鞑靼官军妻子六百余户白金、钞锭,官白金二十两、钞二十锭,军士各半之。
辛卯,旌表黄州民熊谷真妻魏氏、南昌县民熊从善妻郭氏贞节。
壬辰,赐辽东定辽等卫军士八万九千余人绵布三十五万五千疋、绵花十六万七千斤。
复赐鞑军幼子钞锭。初,鞑军之戍云南者,诏遣其妻子与俱,其幼子有不能往者,至是,令其亲属送之,各赐钞十锭。
癸巳,命礼部谕天下学校生员兼读诰律。
甲午,五开、洪州、泊里、银濑、巴黄诸洞蛮作乱,命後军都督府佥事茅鼎率长沙、永州、宝庆、衡州、靖州五衞官军会前军都督佥事何福等讨之。先是,福领兵讨都匀九名九姓与广西诸蛮,至是,故有是命。
乙未夜,辰星、岁星同度在南斗。
丙申,宋国公冯胜、凉国公蓝玉等遣使入奏,请勒兵巡边,就讨西番之未附者。上遣使报之曰:“朕观天象未利征讨,慎毋轻举,尔胜及左副将军傅友德宜还京师,玉率诸将驻陕西训练士马,且多市马为武备,待其有衅而後取之,朕当有後命也。”
丁酉,赐齐、楚二府钞各五万锭。
己亥,高丽权国事王瑶遣其臣金之铎等送互市马二千五百至辽东,上命定辽衞指挥佥事张忠送广宁中护等衞牧养。
上命五军都督府及十二亲军於江北去官道二三里,各置草场牧马。於是锦衣卫、旗手、虎贲左、右、兴武、鹰扬、金吾前、後、羽林左、右、龙骧、豹韬、天策、神策、骁骑并府军中、左、右、前、後,凡二十衞,各置牧马草场於汤泉及滁州、全椒、贾涧诸处,以牧放焉。
命赏民间子弟能诵大诰者。先是,上令天下府、州、县民每里置塾,塾置师,聚生徒教诵御制大诰,欲其自幼知所循守,阅三岁,为师者率其徒至礼部背诵,视其所诵多寡,次第赏之。
故元鞑靼王子伯颜忽都十九人自西域撒马儿罕来朝,贡马五十二匹。
庚子冬至,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
辛丑,播州宣慰使杨铿遣同知罗钦贡马及方物,赐以钞锭。
浙江按察司佥事解敏言:“旧制,凡各处未入流官,遇朝贺进表,用乌纱帽、红圆领衫、黑角带,陪班行礼。今制,在京一品而下至杂职供用公服,而在外未入流官仍如旧制,於礼未宜,请得如在京例。”上可其奏,诏在外未入流官,凡遇行礼,皆具公服。
癸卯,改贵州卫为军民指挥使司。
浙江左布政使王钝以母丧去官,赐钞百锭。
甲辰夜,太阴犯太微。
丙午,赐今上及晋、周、楚、齐、湘六府胡椒各千斤。
戊申,龙里蛮夷长官杨道等贡马。
己酉,赐安庆、九江、武昌运马船夫六百余人钞各三锭。
庚戌,皇太子还自陕西。
晋王来朝。
辛亥,上命户部遣官赈给河南诸处被水灾民,凡年十五以上人给米七斗,十岁以下五斗,五岁三斗。
五开堂诸洞苗蛮作乱,命前军都督府佥事杨春率镇远、平凉、清浪、辰浣、靖州、五开等处官军会都督佥事茅鼎讨之。
复以安庆卫指挥使戈预为前军都督佥事。预,凤阳定远人。岁甲午,充前部先锋,从征有功,累官至定远卫指挥同知,继陞前前军都督佥事,调左军,以事降为安庆卫指挥使。至是,复其官。
壬子,上谕户部臣曰:“今天气方寒,陕西之民运粮艰苦,宜令停罢,其已运到仓者即收之,在中途者就贮所在官仓,其运粮人及车牛悉令放还。”
十二月癸丑朔,以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吏部尚书詹徽为吏部尚书,仍兼左都御史,陞右副都御史袁泰为右都御史。
礼部奏:“正旦、冬至及皇太子妃诞日,公、侯、伯夫人、文官四品以上、武官五品以上命妇及未受封正妻,各具服赴柔仪殿行贺礼,仍定仪注以进。”上命武官六品正妻亦预其列,余并从之。
甲寅,青州益都县民以县官遗失案牍,连逮系都察院,狱皆诬服,大理审录其冤,诏释之,人给钞二锭遣还。
徙越州卫于陆凉州。时西平侯沐英以云南诸蛮皆降伏,惟阿资恃其险阻,累服累叛,未易遽平,请置卫守之,於是命徙越州衞于陆凉州。
乙卯,以曾中为山西布政使司左参议。初,中以年高有义行,徵至京,赐冠带、衣靴,遣往山东赈饥。至是,授山西参议。中至官,问民疾苦,奏除沁州逋粮四千余石,由是流民多复业。
赐故元鞑靼大王察罕不花等十一人居第及衣服,仍赐钞千余锭。
丁巳,赐永平侯谢成、凤翔侯张龙、普定侯陈桓钞有差。
戊午,给京官二品、三品诰命。
命兵部试尚书茹瑺、户部试待郎傅友文皆实授。
己未,命景川侯曹震往四川治道路。震至泸州,按视有枝河通永宁界,乃凿石削崖,直接其地,以通漕运,复辟陆路作驿舍邮亭,驾桥立栈,自茂州一道至松潘,一道至贵州,以达保宁,通陕西,由是往来者便之。
甲子,筑武平城。先是,汀州衞请筑武平城。上以侵民田不便,命据山谿荒闲之所筑之。至是,改度於县西南二十里外,诏从之。
夜,荧惑、辰星在箕宿。
乙丑,擢山东宁海州儒学训导阎文为燕府右长史,南昌府儒学训导曾恕为周府右长史。吏部尚书詹徽言:“训导秩满,例陞教谕,今授长史越资格,宜令试职。”上曰:“师儒之职虽卑,其道则尊,不可以资格论也。”遂实授,仍赐冠带、文绮、袭衣。
思州土官黄福荣、建昌土官玉衍、贵州宣慰使安的、普定衞、安顺等州长官来朝,贡马。
戊辰,更置六科给事中品秩。每科都给事中一人,秩正八品,左、右给事中二人,从八品,给事中:吏科四人,户科八人,礼科六人,兵科十人,刑科八人,工科四人,俱正九品。
己巳,周府右长史曾恕以年老不任事,辞职,上优其老,特命为右春坊右司直郎。恕时年七十一。
庚午,周王橚复国,上表谢。
辛未,赐户部尚书赵勉等百五十九人明年正旦节钱有差。
贵州新添长官司及金筑安抚使宋质德第奉表,贡马及进岁办马一百一十疋,乌撒军民府知府卜穆及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贡马、犀、象及方物,各赐钞有差。
癸酉,高丽权国事王瑶遣其长子定城君奭、门下赞成事偰长寿等上表,贡马、方物,贺明年正旦,诏赐奭等金织文绮、衣服。
戊寅国子生夏伦杨砥自福建购书还命颁赐北方儒学
诏令工匠之役于内者,日给钞以为廪食,视其劳力为差。自是,凡役于内府者,皆给钞。
己卯,册颍国公傅友德女为晋世子济熺妃。册曰:“朕君天下,封诸子为王,王嫡长子立为世子,必选贤女以为之配。今朕第三子晋王棡嫡长子济熺年已长成,尔傅氏乃颍国公友德之女,宜以缔姻,兹特授以金册,立尔为晋世子妃,尔尚谨遵妇道,内助家邦。敬哉!”
辛巳,越州土酋阿资复叛,命以前军都督佥事何福为平羌将军,同指挥王度将兵征之。兵至越州,官军进攻连捷,俘获甚众。会连月滛雨不止,山水泛溢,阿资援绝,与其众降。福择旷地置栅,以处其众。西南有木蓉箐,实蛮人出没之所,复调普安衞指挥刘玉领兵置宁越堡镇之。
改四川永宁宣抚司峡口驿为永安驿,落洞驿为永宁驿,乌撒落台驿为层台驿,云南沾益州火忽都驿为炎方驿,卜鲁吉驿为松林驿。先是,景川侯曹震言:“云南诸处水马驿传名多重复,或仍蛮夷旧号,殊不雅驯。”於是命兵部悉更定之。
上御武英殿观书,至“惠迪吉,从逆凶”,顾谓学士刘三吾曰:“凡人遭罹凶咎,皆已有取之,及事穷势迫,则侥幸百端,冀求苟免於祸患,何益也?”三吾对曰:“如此者亦当听命于天。”上曰:“心无所愧,可听之于天,若其自取,於天何预?”
礼部言:“明年正旦朝贺及筵宴,其高丽国权国事王瑶子奭班次宜列於六部尚书之次,其从臣於中左门序坐,凡诸番国使臣,悉以此为序。”从之。
壬午,享太庙。
是月,雷坡长官司土官匹夜男余库遣使贡马。
是岁,计天下官民田地三百八十七万四千七百四十六顷七十三亩,米、麦、豆、粟三千二百二十七万八千九百八十三石,紬、绢、布六十四万六千八百七十匹,丝、绵、棉花、漆、矾、鉄、朱砂、水银诸物凡三百六十六万五千三百九十斤,钞四百五万二千七百六十四锭,白金二万四千七百四十两,塩百一十五万五千六百引。天下郡县更造赋役黄册成,计人户一千六十八万四千四百三十五,口五千六百七十七万四千五百六十一。直隶应天、镇江、太平、苏州、松江、凤阳、常州、徽州、安庆、庐州、宁国、淮安、池州、扬州等十四府,广德、和州、徐州、滁州等四州,计户一百八十七万六千六百三十八,口一千六万一千八百七十三;浙江布政使司户二百二十八万二千四百四,口八百六十六万一千六百四十;山东布政使司户七十二万二百八十二,口五百六十七万二千五百四十三;北平布政使司户三十四万五百二十三,口一百九十八万八百九十五;河南布政使司户三十三万二百九十四,口二百一十万六千九百九十一;陕西布政使司户二十九万四千五百三,口二百四十八万九千八百五;山西布政使司户五十九万三千六十五,口四百四十一万三千四百三十七;广东布政使司户六十万七千二百四十一,口二百五十八万一千七百一十九;江西布政使司户一百五十六万六千六百一十三,口八百一十万五千六百一十;湖广布政使司户七十三万九千四百七十八,口四百九万一千九百五;广西布政使司户二十万八千四十,口一百三十九万二千二百四十八;福建布政使司户八十一万六千八百三十,口三百二十九万三千四百四十四;四川布政使司户二十三万二千八百五十四,口一百五十六万七千六百五十四;云南布政使司户七万五千六百九十,口三十五万四千七百九十七。
猜你喜欢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五、整个大清国的人民到处都·雍正 东汉会要卷一·徐天麟 卷之一百二十一·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九·佚名 ●卷十八·余继登 一百九十四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米价摺附单一件·佚名 明儒言行録卷三·沈佳 钦定金史语解卷一·佚名 二〇 兴房的住屋·周作人 武昌王刘浑传·沈约 赵孟兆页传·宋濂 忽怜传·宋濂 靳学颜传·张廷玉 卷之二十二 革除遺事三(明)黃佐 撰·邓士龙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