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靳学颜传

靳学颜,字子愚,济宁人。嘉靖十三年(1534),中举乡试第一名。第二年考取进士,授职为南阳推官,以廉洁平易著称。历任吉安知府,治政业绩很高,升调为左布政使。隆庆初年,入朝任太仆卿,改任光禄寺。不久委任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应对诏令陈述理财之道,共计一万多字。阐述选兵、铸钱、积谷等最为中肯。其大意是说:

“宋朝初年有十万禁军,总计全国各路兵马也没有十万,此后庆历、治平年间军队人数增至一百多万。然而当时的财政开支不匮乏。我朝边防军达四十万。此后虽然增加兵马扩充边军,但是多缺将才,不像宋代是其初的十倍。然而自从嘉靖中期就告知以绌乏,为什么呢?宋朝虽然增添兵马,然而国家没有养兵的经费。我朝以民养兵,而且新军又一切仰仗太仓。旧饷没减,新饷日增,这是靡费一。周丰镐、汉西都,一般是有名无实。我朝设置留都,建官制置衙门,坐食公款,这是靡费二。唐、宋的宗亲或者列名于官吏的名册,或者散处民间。我朝分封的列位公爵,不务农不入仕,吸吮民众的骨髓,这是靡费三。有这三项,储蓄怎么能不匮乏?而且其中最耗费国家资财的是军队,冲锋陷阵,挥旗鸣鼓,是军队的职责。现在边防军有战斗的机会,而内地军队则终世也不会临敌。每当盗贼窃案发生,不是阴阳、医药、杂职,则是县丞的副手或判簿为将;不是乡民里保,则义勇快壮为兵。在北方则借助盐丁矿徒,在南方则借助狼兵、土兵。这都是内地军队不堪任用的验证。应当用轮番戍守的法则加以约束。或有遥远不能征调的,或有羸弱不能胜任的,就听任他们农耕经商,但是移调他们的粮食充作边军军饷。例如免却班军而征银两,减少充军发配而令其输粮自赎,也是一种变通的策略。想使京师兵马强悍,也应该责成他们轮番戍守边关。京城距宣府、蓟镇只几百里,京营有九万兵卒,每年用一万兵卒戍守两镇,九年一个轮回,并不劳苦,而且使怯弱者同边防军一样强悍。又用京郊的士卒填充京师戍边后的空缺,他们的编制、号令、月粮饷、犒赏也与京师士卒相同,使京郊的士卒都成为亲兵。京师戍守蓟镇,那么延庆、固原的费用就可以节省。戍守宣府,那么宣府、大同的气势自然得到张扬。敌寇畏惧宣府、大同的势力控制其后,强劲的京师兵马又阻挡其前,这样仰攻深入内地侵扰的事就少了。

“我又看见天下的民众惶惶以匮乏为忧,不是布帛五谷不充足,而是银两不充足。银两,天寒不能充衣,饥馑不能充食,不过用作贸易流通以交换衣食之用,为何只任用银两而废弃铜钱?越是废弃钱,银两就更加独行。独行银则收藏越多,使银两更昂贵,货物价格更贱,使折银征赋的办法更难办。富豪乘物价低贱时收购,待价格抬升时售出。银两更加积聚到富豪手中,流行天下的银两就愈少,再过数十年,我不知道尽头何在。钱是货币,不能一天没有。会计称钱法有两难:获利不及本钱,百姓不愿意推行。其实都并非如此。朝廷用山海的物产做材料,用亿兆的民力做工,用贤士大夫做劳役,有什么成本的花费?如果命令百姓用铜炭赎罪,而且用营军充工匠之役,一声令下,钱遍及天下。至于不愿使用钱的人,唯有奸豪。恳请从现在开始的事例、罚赎、征税、赐赍、宗禄、官俸、军饷之类,全部兼用银两制钱。上以此征收,下以此输纳,怎么担心它不施行。

“我又听说中原是边疆的根基,百姓是中原的根基。百姓可以终身无银两,却不能终年无衣食。现在有关部门早晚心神不安的是银两而不是谷物,我私下忧虑这事。国家在幽燕建都,北方没有做护卫的郡国,自恃为心腹股肱的是河南、山东、江北和京都八府的人心。这些人都强悍但轻生,容易挑动而难以止息,游食而少积蓄。一事不如意,就轻率地离开乡土;往往一个人作难,千人响应,前面的事例已屡屡应验。安抚他们的办法,不过是称体恤农夫以便系縻他们的家庭,使他们粮食充足以便系縻自身,使他们骨肉相聚以便系縻他们的心思。现在试核实官仓的贮藏,每府获得几十万两,那么负责会计的人就可以高枕而卧了。获得三万两,怎么能不寒心呢?我私下以为不足万两者很多。

“我最近奏疏请求积聚谷物,业已获行许可。但担心有司办事不力,不能体现贤明的诏令。冒昧以我的观点做点声明。其一是官仓,发放官银做平籴。其二是社仓,征收百姓的谷物来填充。官仓不是很丰盈的年份不能有举办,社仓虽然是中等年成也能行事。唐代开设义仓,每年从王公以下都有征入。宋代则额定民间的正税数,提取二十分之一作为社仓之数。诚然仿效推广此法,顺应土俗,合乎人情,占卜年成气候,以便知晓其变化,核算每年两仓的收入来检验他们的功效,立为法令,并且每年做些修正,以丰歉之时做集散处理。官仓的粮食,百姓有大饥荒则做赈济。民仓的粮食,虽然官府有大规模的劳役也不听凭借贷。借助此法藏富于民,也就是藏富于国。现在谈论财资费用,不是担忧谷物不充足,而是担忧银两不充足。银两实际上会产生祸乱,而谷物实能消除祸乱。银两不充足,用钱币替代。五谷不充足,则用什么替代呢?所以说贤明的君主不宝贵金玉,而珍重五谷,希望圣上留意此事。”奏疏呈送宫中,下交给主管部门讨论最终没有能够全部施行。

不久他被征召为工部右侍郎,改任吏部职。升任左侍郎。靳学颜品行端正廉洁,目睹高拱以首辅身份掌管选拔官吏,非常专横跋扈,于是称病回家,直至去世。

评议:明朝中叶,边防松弛,经费匮乏。当时负责事务的大臣,能够留意到这个问题的很少。如杨博、马森、刘体乾、葛守礼、靳学颜之类,差不多都有经邦济世的谋略。就他们的设想和作为,推究后施行,也只能修补一时罢了,何况所建议的也没有全部施行,施行的也不能持久。从当时至后世,张居正才做一番整治。张居正死了,一切以空言行事,直至灭亡。所以明朝的腐坏不是朝夕间积聚的。

猜你喜欢
  卷三百二十·列传第二百八·外国一·张廷玉
  卷八 西凉录·崔鸿
  顺治四年一月至顺治八年十二月·蒋良骐
  明宫史卷二·吕毖
  卷三·严有禧
  第九七供词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三日一一三○四-六·佚名
  卷三十五·傅恒
  六〇 伯升·周作人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 第五十·班固
  张种传·姚思廉
  李穆传·脱脱
  汉纪四十一 孝殇皇帝延平元年(丙午、106)·司马光
  卷一百一·雍正
  卷第二十三·佚名
  礼四三·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刘君锡

    (冲末扮李孝先上,诗云)心头一点痛,起坐要人扶。况是家贫窘,门前闻索逋。小生姓李,双名孝先,祖居襄阳人氏。自幼父母双亡,习儒不遂,去而为贾。只因本钱欠少,问本处庞居士借了两个银子做买卖,不幸本利双折,无钱还他。小生前者往县

  • 卷八 新刊续列女传·刘向

      卷八之一 周郊妇人  周郊妇人者﹐周大夫尹固所遇于郊之妇人也。周敬王之时﹐王子朝怙宠为乱﹐与敬王争立﹐敬王不得入。尹固与召伯盈﹑原伯鲁附于子朝。春秋鲁昭二年六月﹐晋师纳王﹐尹固与子朝奉周之典籍﹐出奔楚。  数日道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二十五·杨仲良

      真宗皇帝   刘盱之变   至道三年八月[1],西川都巡检使韩景祐行部至怀安,帐下广武卒刘盱谋作乱,夜率众袭景祐,景祐逾垣获免,盱遂掠怀安,破汉州及永康军、蜀州,所至城邑,望风奔溃。时益州钤辖马知节亦兼诸州都巡检,领兵

  • 卷二十七·吴广成

      元丰七年、夏大安十年春正月,大举攻兰州,粮匮引还。  秉常集河南诸监军司兵,克日齐驻葫芦河,游骑直至河外。宣庆使李宪知必大举,益增守备。秉常果以步骑八十万围兰州,督众急攻。矢如雨雹,云梯革洞,百道并进,十昼夜不能克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七·乾隆

      周  景王  【戊辰】十有二年使詹伯【詹桓伯周大夫】如晋晋使赵成【赵武之子谥景子】来致阎田【氏族畧唐叔虞之后晋成公子懿食采于阎春秋彚纂注阎属晋与甘相近之邑】甘人【甘大夫襄】与晋阎嘉【阎大夫】争阎田

  • 班马异同卷十七·倪思

    袁盎鼌错列传第四十一史记一百一爰盎鼌错传第十九汉书四十九袁爰盎者楚人也字丝其父楚人也故为羣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中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目送之袁盎进曰

  • 卷二百二十三·杨士奇

    永乐十八年三月己巳朔 诏在外军民夫匠于北京工作者咸复其家而 敕总兵官安远侯柳升曰今命尔领兵捕贼正欲除害以安良善须严约束士卒毋令剪伐桑柘撒毁庐舍发掘坟冢杀害寡弱剽掠赀畜以扰吾民盖国以民为本不能抚循而暴虐

  • 卷之三百四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纪昀

    列传宋 【二十四】○宋二十四吕端毕士安【仲衍仲游】寇准吕端毕士安寇准△吕端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父琦晋兵部侍郎端少敏悟好学以荫补千牛备身仕周为直史馆 【按宋史本传作以荫补千牛备身厯国 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

  • 卷三十二·温达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三十二甲辰颁招抚噶尔丹勅书先是击败噶尔丹于昭莫多之地有厄鲁曼济受伤被擒曼济以其妻子皆在噶尔丹所求归上命遣曼济至大将军处偕阿旺丹津往噶尔丹所其谕噶尔丹勅文令议政诸

  • 读书不为稻粱谋·孔子

    【原文】 子曰:“三年学,不至①于谷②,不易得也。” 【注释】 ①至:这里指意念所至。②谷:古代以谷米为俸禄(类似今天的工资),所以“谷”就是指“禄”。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三年而不想望当官吃俸禄,这是难能可贵的。” 【

  • 卷四·熊过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明志録卷四     明 熊过 撰闵公庄公庶子名启方九岁即位二年諡法在国遭难曰闵元年春王正月庆父欲伐子般哀姜疑预谋矣如齐以请鲁之大臣亦必有闻焉者闵本叔姜之子法应次立遂拥之以絶庆父之望事在

  • 哀公第三十一·荀况

    [题解]本篇取第一句中的两个字作为篇名,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篇中主要记载了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最后也收录了颜渊与鲁定公的对话,从中可了解到儒家的思想学说。[原文]31.1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欲论吾国之

  •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三十[宋磻]·惟白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偈颂门明州雪窦山重显明觉禅师(十首)赞佛甘蔗流苗应刹尘。觉场高发利生因。紫金莲捧千轮足。白玉毫飞万德身。孤立大方资定慧。等观含类舍怨亲。挨星相好中天主。匝地名闻出世

  • 卷第十·佚名

    禅林类聚卷第十 人境 心眼 肢体 真像 人境 临济玄禅师示众云。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在汝等诸人面门出入。未证据者看看。时有僧出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师下绳床扭住云。道道。僧无语。师打一掌拓开云。无位真

  • 卷第十·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十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南二 南泉山下有一庵主。或谓曰。南泉和尚近日出世。何不去礼见。主曰。非但南泉。直饶千佛出兴我亦不去。泉闻乃令赵州往勘之。州见便说拜。主不顾。州从西过东

  • 周易集解·李鼎祚

    易学著作。唐李鼎祚撰。它博采众长,不主一家,因而称之为“集解”。全书十七卷。由于唐初以来受孔颖达《周易正义》的影响,解《易》者往往排斥郑玄《周易注》而独尊王弼《周易注》,李鼎祚认为“郑则多参天象,王乃诠释人事,且

  • 阿阇贳王女阿术达菩萨·佚名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与摩诃比丘僧五百人。菩萨八千。一一尊复尊悉得陀怜尼法。在所闻知。如大海无所罣碍。悉得五旬深入微妙沤和拘舍罗。总持空法藏不舍志意行无色想。从法行无所归依。亦不造行。说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