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后序
余与瑶泉,少以志节相励;而其所蕴蓄,恒发之于诗。方瑶泉客连阳时,折屐提壶,非风雨鲜或遑暇。予因授徒里居,不获时相从。然每一诗成,必辗转邮寄,各恣意评击;既定,即互相诩许以为乐。余尝邀瑶泉游静福山,造绝顶,彼此踞一峰,趺坐石上;秋阳晒暄,风飕飕拂耳有声。纵论高谈,与空中鹤唳相嘈杂:则又援李太白登落雁峰以为乐。既而则去,瑶泉举京兆,作燕、赵游数年。余以癸酉贡拔萃于朝,长安旅邸拔往报来;十丈红尘中,亦犹是彼此倡和。至如丁丑除夕,抵榻寓斋以联吟,佐馈岁之兴达旦,得五言长排二百二十韵,为之润色、为之誊缮,不复知门外有贺客纷纷然者;文字之契、声气之孚,其乐固若是乎!
时瑶泉辑其乡先哲陈清端公「诗集」,余与订燕之烛、卫之豕鲁、薛之鼓,窃喜少有所襄事。惟创为「年谱」,则余居既远、世又相后,不及瑶泉知之确;而欲征群籍,瑶泉珠桂余资,力难猝办,故亦窘于挦撦。末几,瑶泉分符济上,各省志乘、各家诗文集旁搜博采,至壬午其书始成;介友人持以质于蒋丹林先生。适余待试春官,幸得卒读之;详略有法,于清端公可无憾而瑶泉之用心亦勤且笃矣。斯时也,瑶泉抱此数卷书斤斤自好,未必无诮其拙者;然而盟心有素,岂遽为人言所摇夺!越甲申,余释褐后,筮仕山右;瑶泉寓书曰:『「陈清端公年谱」、「诗集」将割俸以授梓,子以为何如』?忆余尝与瑶泉言:『我辈幸得一官,何烦慕效往古;内而如我连阳山之郑贯亭士超、外而如君海康之陈清端公,句能彷佛近之,亦自成人』。今我两人皆仆仆风尘,贯亭先生不必言矣,而清端公固外宦之轨嘱也。梓其「年谱」,不啻梓一治谱也。遂覆瑶泉曰:『予屡蹑太行之巅以望济水,君亦必跻岱宗之顶以望台阳;昔以志节相尚而发之于诗者,今且逐旋见之于事矣,庶几我两人毋使两山减色也。不又数年来文字声气之一乐乎』?
瑶泉若以余言为遥遥心相印也,请即缀诸清端公「年谱」之后。
道光乙酉季冬,连州张大业立葊氏识于五台署中。
猜你喜欢 郭陈列传第三十六·范晔 1915───中華民國四年乙卯·郭廷以 卷二百十·杨士奇 卷一百三十·杨士奇 二百七十三 苏州织造高斌陈明接奉江宁织造曹(兆页)口传谕旨摺·佚名 卷十四·高士奇 列传卷第十四 高丽史一百一·郑麟趾 卷十五·李天根 陶潜传·房玄龄 何戢传·萧子显 李讠斤传·魏收 张彝传·李延寿 杜淹传·刘昫 卷十 南侵江浙·李有棠 卷九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