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肇传
曾肇,字子开,考取进士后,调任黄岩县主簿,被推荐任郑州教授,升任崇文校书、馆阁校勘兼国子监直讲、同知太常礼院。太常礼院从秦朝以来,有关文献残缺不全,先辈儒生各人都凭想象,无法核实。曾肇在职期间,纠正了前辈的不少错误。亲自祭祀土地神于北郊,大概是从曾肇开始的,其他不同看法都不能改变曾肇对礼的解说。
其兄长曾布因为议论商业制度被责罚,曾肇所任的主判官也被撤销。呆在馆中的诸人中,不少人专门揣摩皇上的心思,阴谋踩着别人来爬上去,大家都感到处境危险,曾肇却安然地面对这一切。
曾公亮死,曾肇为他写行状,神宗读后很欣赏。迁他任国史编修官,升吏部郎中,迁右司,担任《神宗实录》一书的检讨。元..初年(1086),升任起居舍人。不久,担任中书舍人。
曾肇认为叶康直任秦州知州时处事不当并批评他,执政官惊奇曾肇居然不先上告,御史趁机攻击他。曾肇提出辞职,范纯仁对大臣们说:“如果好人得不到宽容的环境,像我们这类人就不能在这儿呆了。”极力替曾肇辩护,曾肇才没有受到处罚。
门下侍郎韩维弹劾范百禄,太皇太后认为韩在诬陷范,让韩出任邓州知州。曾肇说“:韩维替朝廷辨别好人、坏人,评价人与事的是非得失,不能凭主观想象认为他错了就赶走他。”拒绝替皇帝起草命令。谏议大夫王卖见因为批评了胡宗愈,皇上想调他去润州,曾肇说“:皇上把大臣当做心腹,把台谏官当做耳目,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一个。目前王卖见批评执政官就被放逐,这就是怜爱心腹而堵塞耳目了。”哲宗醒悟过来,就加任王卖见为直龙图阁。
太皇受册命,诏令按照仁宗时章献皇后的样子,让太皇在文德殿办公。曾肇说“:天圣初年(1023),机要大臣们决定让皇太后去崇政殿受册封,仁宗特地改为让太后在文德殿受册封,这是临时措施,不足为训。目前皇上您要照仁宗的样子做,以充分表达您尽力尽孝的诚意,可说已无以复加了。我私下以为,太皇应该在此时特地下诏向天下人宣传皇上您的孝心,然后表达他的谦逊美德,按照仁宗天圣时期大臣们的意见,只在崇政殿受册封。那样,您的孝心更明白,太皇的德行更高贵了。”坤成节时祝太皇寿,皇上想让百官列队于崇政殿。曾肇又说“:仁宗天圣三年(1025),近臣们列队于殿廷,百官则只在东门拜献贺表。天圣九年,才到会庆殿。现在承蒙太皇的圣德,不肯与章献皇后一样,就应该采用天圣之年的办法。”都被采纳了。
四年(1089),发生春旱,官府仍讲究春天饮宴。曾肇同彭汝砺一起上书说:“目前正闹天灾,正是君臣们敬畏天命谨慎从事之时,他们却一块儿大吃大喝,歌舞升平,恐怕无力补救天灾了。”第二天,皇上就下令停止宴请。蔡确被贬斥到新州,曾肇事先同汝砺约好,一起为蔡辩护。恰好碰上曾肇改任给事中,汝砺只好独自上书,一些人认为曾肇出卖了朋友汝砺,曾肇也懒得辩解。以宝文阁待制的身份任颍州知州,又改任知邓、齐、陈州和应天府。
七年(1092),回京任吏部侍郎。曾肇在礼院任职时,开创了皇上亲自祭祀北郊的先例。这年又该郊祀了,曾肇坚决捍卫以前的观点。结果还是合祭天地,乃自我弹劾,改任刑部侍郎。仍要求降职,于是下放知徐州,又调任江宁府。哲宗亲自当权后,改用元老旧臣,旧臣们多次称赞曾肇熟悉礼制,于是召他回京。曾肇说“:人君虽然天生的优良品质,也必须依赖于前后左右的大臣们得力,把他们当作立政之根本。应该在此时精心选拔忠诚、端正、善良之士,放在身边,以便咨询、讨论、顾问。这比深处禁宫、亲近宦官女人,所得的好处要强万万倍。”皇上身边的近侍贵宠们讨厌他的这番话,调他任瀛州知州。同其兄曾布调换了一个地方。当时又追究《实录》中的诽谤讥讽问题,曾肇被降到滁州。不久恢复集贤殿修撰之官衔。历任知泰州、海州。徽宗即位后,又被召回京师任中书舍人。
四月初发生日食,皇帝应当下诏广泛征求意见。曾肇将皇帝的旨意全面地写入了他起草的诏令中,诏令下达后,意见书络绎不绝。章..很反感,想找点理由除掉曾肇,徽宗不听。元..年间遭迫害的大臣,都蒙恩请回来录用了,曾肇经请求后将死者的名单都造好,写了悼词,哀悼这些冤魂。人们读了他写的悼文后都感动得哭了。迁任翰林学士兼侍读。谏官陈馞、给事中龚原因为说错了话而犯罪,没有人敢为他们说话,曾肇却挺身而出,极力为之辩解。当时不少人认为元..、绍圣时的执政者都有失误。其兄曾布传达皇帝的命令,令曾肇替皇上起草诏书,将这一意见晓谕天下。曾肇拜见皇上说:“陛下想建立公正的制度,消除朋党门户之争,必须预先分清楚君子、小人,赏善罚恶,不能有所偏废。”全面详细地阐述了这一意见。不久诏令就从这一主张中产生了。曾布升任宰相时,恰好碰上该曾肇起草委任状。宋朝的学士中弟弟替哥哥起草委任状的,只有韩维、曾肇两人,士子们都引以为荣。
建中靖国元年(1101),太史上奏书,说四月又有日食。曾肇奏说“:接连几年正阳位置发生日食,灾异很显然。陛下简朴、清净无为的程度是否比前低?声色犬马等奢侈的爱好,是否有时在心中蠢动?忠臣奸臣、贤人不肖之徒的分别是否还不彻底?奖惩是否还有不当之处?左右小臣,阿谀奉承,阻碍别人的意见,假借您的名义提拔人,老百姓有冤屈无处申诉。这些都应该反省检查,自责自勉,以免再发生天变。”说完泪如雨下,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其兄曾布任宰相,曾肇因此按照亲属间相互回避的有关规定,不能任谏官,改任龙图阁学士、提举中太一宫。不久,出任陈州知州,历知太原、应天府和扬定二州。崇宁初(1102),被削职,贬任和州知州,又徙岳州,接着贬为濮州团练副使,安置在汀州。四年(1105),回到润州而死,死时六十一岁。
从熙宁以来四十年间,大臣轮流执政,邪正互相倾轧,朋党之争屡次发生,曾肇处在夹缝中,却与他们都合不来。其兄曾布同韩忠彦一起任宰相,天天图谋排挤走韩忠彦。曾肇已任地方官,写信对曾布说:“兄长正得到君主的信任,应当引荐好人,走正道,以杜绝章..、蔡卞这种坏人重出害人。然而几个月以来,世人称道的正人君子,相继离开了朝廷,被进升为辅佐、侍从、台谏等高官要职的,往往都是从前追随章..、蔡卞的。一旦你的权势完了,这些人就会只顾保全自己的位置。想来都令人寒心。从前的章..、蔡卞虽然没来,但一个蔡京,坏的程度就够这两人之和了。不可不深思啊。”曾布不听从他。不久,蔡京升到宰相地位,曾布、曾肇都不免遭殃。
曾肇天性仁厚,容貌端庄严肃。从小就认真学习,博览经书史传,写的文章温和、圆润而有章法。历任十一州,大多有善政。绍兴初得谥号文昭。
猜你喜欢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九十五·杨仲良 第八十一回 守孤城审配全忠 嫁二夫甄氏失节·蔡东藩 卷第二百三十二·胡三省 班马异同卷二十五·倪思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十三·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三·佚名 谷山笔麈卷之十五 杂记·于慎行 前集卷八·宋名臣言行录 第21章 “八·一三”·冯玉祥 徐勉传·姚思廉 张种传·姚思廉 宇文忻传·李延寿 卷八·赵汝愚 二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