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史记集解卷五十八

宋 裴骃 撰

史记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梁孝王武者孝文皇帝子也而与孝景帝同母母窦太后也孝文帝凡四男长子曰太子是为孝景帝次子武次子参次子胜孝文帝即位二年以武为代王【徐广曰都中都】以参为太原王【徐广曰都晋阳】以胜为梁王【徐广曰都雎阳】二岁徙代王为淮阳王【徐广曰都陈】以代尽与太原王号曰代王参立十七年孝文后二年卒諡为孝王子登嗣立是为代共王立二十九年元光二年卒子义立是为代王十九年汉广闗以常山为限而徙代王王清河【徐广曰都清阳】清河王徙以元鼎三年也初武为淮阳王十年而梁王胜卒諡为梁怀王怀王最少子爱幸异于他子其明年徙淮阳王武为梁王梁王之初王梁孝文帝之十二年也梁王自初王通歴已十一年矣梁王十四年入朝十七年十八年比年入朝留其明年乃之国二十一年入朝二十二年孝文帝崩二十四年入朝二十五年复入朝是时上未置太子也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传于王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太后亦然其春吴楚齐赵七国反吴楚先击梁棘壁【文颍曰地名】杀数万人梁孝王城守睢阳而使韩安国张羽等为大将军以距吴楚吴楚以梁为限不敢过而西与太尉亚夫等相距三月吴楚破而梁所破杀虏略与汉中分【汉书音义曰梁所虏吴楚之捷略与汉等】明年汉立太子其后梁最亲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髙阳【徐广曰在陈留圉县骃案司马彪曰圉有高阳亭也】四十余城皆多大县孝王窦太后少子也爱之赏赐不可胜道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徐广曰睢阳有平台里骃案如淳曰在梁东北离宫所在也晋灼曰或说在城中东北角】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乗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出言防入言警招延四方豪杰自山以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齐人羊胜公孙诡邹阳之属公孙诡多奇邪计初见王赐千金官至中尉梁号之曰公孙将军梁多作兵器弩弓矛数十万而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二十九年十月梁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节乗舆驷马迎梁王于阙下【邓展曰但将驷马往赞曰称乗舆骃马则车马皆往言不驾六马耳天子副车驾驷马】旣朝上疏因留以太后亲故王入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射禽兽上林中梁之侍中郎谒者着籍引出入天子殿门与汉宦官无异十一月上废栗太子窦太后心欲以孝王为后嗣大臣及袁盎等有所闗说于景帝窦太后义格【如淳曰攱阁不得下】亦遂不复言以梁王为嗣事由此以事秘世莫知乃辞归国其夏四月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隂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十余人逐其贼未得也于是天子意梁王逐贼果梁使之乃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案梁捕公孙诡羊胜公孙诡羊胜匿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韩安国进谏王王乃命胜诡皆自杀出之上由此怨望于梁王梁王恐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然后得释上怒稍解因上书请朝旣至闗茅兰说王【汉书音义曰茅兰孝王臣】使乗布车【张晏曰布车降服自比丧人】从两骑入匿于长公主园汉使使迎王王已入闗车骑尽居外不知王处太后泣曰帝杀吾子景帝忧恐于是梁王伏斧质于阙下谢罪然后太后景帝大喜相泣复如故悉召王从官入闗然景帝益疏王不同车辇矣三十五年冬复朝上疏欲留上弗许归国意忽忽不乐北猎良山有献牛足出背上孝王恶之六月中病热六日卒諡曰孝王孝王慈孝每闻太后病口不能食居不安寝常欲留长安侍太后太后亦爱之及闻梁王薨窦太后哭极哀不食曰帝果杀吾子景帝哀惧不知所为与长公主计之乃分梁为五国尽立孝王男五人为王女五人皆食汤沐邑于是奏之太后太后乃说为帝加壹飡梁孝王长子买为梁王是为共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隂王孝王未死时财以巨万计不可胜数及死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余万斤他财物称是梁共王三年景帝崩共王立七年卒子襄立是为平王梁平王襄十四年母曰陈太后共王母曰李太后李太后亲平王之大母也而平王之后姓任曰任王后任王后甚有宠于平王襄初孝王在时有罍樽【郑德曰上盖刻为云雷象】直千金孝王诫后世善保罍樽无得以与人任王后闻而欲得罍樽平王大母李太后曰先王有命无得以罍樽与人他物虽百巨万犹自恣也任王后絶欲得之平王襄直使人开府取罍樽赐任王后李太后大怒汉使者来欲自言平王襄及任王后遮止闭门李太后与争门措指【晋灼曰许慎措置措以为笮】遂不得见汉使者李太后亦私与食宫长及郎中尹霸等士通乱而王与任王后以此使人风止李太后李太后内有滛行亦已后病薨病时任皇后未尝请病薨又不持丧元朔中睢阳人类犴反者人有辱其父而与淮阳太守客出同车太守客出下车类犴反杀其仇于车上而去淮阳太守怒以让梁二千石二千石以下求反甚急执反亲戚反知国隂事乃上变事具告知王与大母争樽状时丞相以下见知之欲以伤梁长吏其书闻天子天子下吏验问有之公卿请废襄为庶人天子曰李太后有滛行而梁王襄无良师傅故陷不义乃削梁八城枭任王后首于市梁余尚有十城襄立三十九年卒諡为平王子无伤立为梁王也 济川王明者梁孝王子以桓邑侯孝景中六年为济川王七岁坐射杀其中尉汉有司请诛天子弗忍诛废明为庶人迁房陵地入于汉为郡 济东王彭离者梁孝王子以孝景中六年为济东王二十九年彭离骄悍无人君礼昏暮私与其奴亡命少年数十人行剽杀人取财物以为好【如淳曰以是为好喜之事】所杀发觉者百余人国皆知之莫敢夜行所杀者子上书言汉有司请诛上不忍废以为庶人迁上庸地入于汉为大河郡 山阳哀王定者梁孝王子以孝景中六年为山阳王九年卒无子国除地入于汉为山阳郡 济隂哀王不识者梁孝王子以孝景中六年为济隂王一岁卒无子国除地入于汉为济隂郡太史公曰梁孝王虽以亲爱之故王膏腴之地然防汉家隆盛百姓殷富故能植其财货广宫室车服拟于天子然亦僭矣 褚先王曰臣为郎时闻之于宫殿中老郎吏好事者称道之也窃以为令梁孝王怨望欲为不善者事从中生今太后女主也以爱少子故欲令梁王为太子大臣不时正言其不可状阿意治小私说意以受赏赐非忠臣也齐如魏其侯窦婴之正言也何以有后祸景帝与王燕见侍太后饮景帝曰千秋万岁之后传王太后喜说窦婴在前据地言曰汉法之约传子适孙今帝何以得传弟擅乱髙帝约乎于是景帝默然无声太后意不说故成王与小弱弟立树下取一桐叶以与之曰吾用封汝周公闻之进见曰天王封弟甚善成王曰吾直与戏耳周公曰人主无过举不当有戏言言之必行之于是乃封小弟以唐县是后成王没齿不敢有戏言言必行之孝经曰非法不言非道不行此圣人之法言也今主上不冝出好言于梁王梁王上有太后之重骄蹇日久数闻景帝好言千秋万世之后传王而实不行又诸侯王朝见天子汉法凡当四见耳始到入小见到正月朔旦奉皮荐璧玉贺正月法见后三月为王置酒赐金钱财物后二日复入小见辞去凡留长安不过二十日小见者燕见于禁门内饮于省中非士人所得入也今梁王西朝因留且半岁入与人主同辇出与同车示风以大言而实不与令出怨言谋畔逆乃随而忧之不亦远乎非大贤人不知退让今汉之仪法朝见贺正月者常一王与四侯俱朝见十余岁一至今梁王常比年入朝见久留鄙语曰骄子不孝非恶言也故诸侯王当为置良师傅相忠言之士如汲黯韩长孺等敢直言极谏安得有患害盖闻梁王西入朝谒窦太后燕见与景帝俱侍坐于太后前语言私说太后谓帝曰吾闻殷道亲亲周道尊尊其义一也安车大驾用孝梁王为寄景帝跪席举身曰诺罢酒出帝召袁盎诸大臣通经术者曰太后言如是何谓也皆对曰太后意欲立梁王为帝太子帝问其状袁盎等曰殷道亲亲者立弟周道尊尊者立子殷道质质者法天亲其所亲故立弟周道文文者法地尊者敬也敬其本始故立长子周道太子死立适孙殷道太子死立其弟帝曰于今何如皆对曰方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当立子故春秋所以非宋宣公宋宣公死不立子而与弟弟受国死复反之与兄之子弟之子争之以为我当代父后即刺杀兄子以故国乱祸不絶故春秋曰君子大居正宋之祸宣公为之臣请见太后白之袁盎等入见太后太后言欲立梁王梁王即终欲谁立太后曰吾复立帝子袁盎等以宋宣公不立正生祸祸乱后五世不絶小不忍害大义状报太后太后乃解说即使梁王归就国而梁王闻其议出于袁盎诸大臣所怨望使人来杀袁盎袁盎顾之曰我所谓袁将军者也公得毋误乎刺者曰是矣刺之置其劒劒着身视其劒新治问长安中削厉工工曰梁郎某子来治此劒以此知而发觉之发使者捕逐之独梁王所欲杀大臣十余人文吏穷本之谋反端颇见太后不食日夜泣不止景帝甚忧之问公卿大臣大臣以为遣经术吏往治之乃可解于是遣田叔吕季主往治之此二人皆通经术知大礼还至霸昌廐取火悉烧梁之反辞但空手来对景帝景帝曰何如对曰言梁王不知也造为之者独其幸臣羊胜公孙诡之属为之耳谨以伏诛死梁王无恙也景帝喜说曰急趋谒太后太后闻之立起坐飡气平复故曰不通经术知古今之大礼不可以为三公及左右近臣少见之人如从管中闚天也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十三·列传第八十·柯劭忞
  第九十一回 会津门哗传主战声 阻蚌埠折回总统驾·蔡东藩
  元明事类钞卷二十六·姚之骃
  卷之六百一·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九·佚名
  卷之四百七十·佚名
  ●卷十五·余继登
  ◎徐世昌操纵时局·刘以芬
  第十七卷 清嘉庆·缪荃孙
  第一节外国人·佚名
  卷六十三·张守节
  ·彰境开仗连日大捷并南路各营获胜摺·丁曰健
  李辅国传·欧阳修
  李骥传·张廷玉
  卷二百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耕烟草堂诗钞卷三·戴梓

    仁和戴梓文开甫着 图司寇定斋惠墨 赠江致盈 为张建侯进士写照竣赋此赠别 望北楼泛槎二首 雪菊 题画四绝 渟潦澄翠 雉堞悬溜 茅舍书声 西邻茂树 万井朝烟 千甍夕照 送高圣玺归里

  • 皇明诗选卷之十二·陈子龙

    李雯舒章氏云间陈子龙卧子氏同撰宋征舆辕文氏七言律诗三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三谢榛徐中行吴国伦宗臣梁有誉刘凤朱曰藩张佳胤汪道昆高岱王宠魏学礼刘景韶朱笈王世懋魏裳黎民表欧大任胡应

  • 卷三百十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十四茘枝类五言古咏茘枝         【梁】刘 霁叔师贵其珍武仲称斯羙良由自逺致含滋不留齿十四夜都司席上饯光禄屠公分赋【明】江以达幕府侈高防长筵列朱缨浮觞无缓筝一

  • 卷一百二十九 康定元年(庚辰,1040)·李焘

      起仁宗康定元年十月盡是年十二月   冬十月癸未,以御侍河南郡君朱氏、清河郡君張氏並為才人。張氏,河南人,父堯封,天聖初客南都,依大姓曹氏,曹以女妻之,後擢進士第,補石州軍事推官,未行,卒京師。從兄堯佐將赴官于蜀,而曹氏

  • 五代春秋 全文·尹洙

      ○梁太祖  开平元年四月甲子,帝即位于汴州。戊辰,改元,建汴州为东都,改京师为西都。五月,李思安帅师及晋人战于潞城,思安师败绩。  二年正月,晋王克用薨。三月壬申,帝幸西都,征潞州。丁丑,次泽州,晋人还师。四月丙午,帝还

  • 卷十四·连横

    外交志连横曰:鸿蒙之世,各君其国,各子其民,闭关自守。固无所谓外交也。然当春秋之际,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齐楚秦晋迭为盟主,而郑以一小国介立其间,聘问往来,不失其宜。孔子曰:『子产有辞,诸侯赖之』。信乎贤者之有益人国也。台湾当

  • 第二十二章 从四川到廊坊·冯玉祥

    袁世凯既死,黎元洪继为第二任大总统,段芝泉出任国务总理,局面稍显稳定。当袁在日的时候,人人被其压迫,无不感觉苦痛。可是老袁一死,大家又把刚才的苦痛忘了,对大局不加爱惜,只着眼私利,又起而捣乱,于是四川最先起了风波。这时有

  • 卷十六 魏书十六 任苏杜郑仓传第十六·陈寿

    (任峻传、苏则传、杜畿传、郑浑传、仓慈传)任峻传,任峻字伯达,河南郡中牟县人。汉朝末,四方騷乱,关东地区都受到震动,中牟县令杨原忧愁恐惧,打算弃官逃走,任峻劝他说:“董卓带头叛乱,天下人没有不怨恨的。然而却没有人倡议讨伐他

  • 李崇传·李延寿

    李崇,字继长,小名继伯,顿丘人。是文成帝的元皇后二哥李诞之的儿子。十四岁时被朝廷召见,封为主文中散,承袭陈留公的爵位,任镇西大将军。孝文帝初年,任荆州刺史,镇守上洛。朝廷命秦、陕二州派兵送他上任,他表示拒绝,说“:边地的人

  • 问辨録卷一·高拱

    ○大学旧本问大学旧本何如曰原是一篇无经传之说然脉络自明非有错也今为之明其意大学之道在明明徳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一书大义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此至善之所由止也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 卷六十·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六十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八庄公元年考异永懐堂注且别于内女也于作于下女于同释文鄑子斯反【四叶】元文斯作斳疏始念之也【四叶左六行】宋板念作人谨按作人为是谷梁传注始

  • 卷三十·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传集注卷三十宋 朱子 撰王朝礼七王制之丙【王礼】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其在朝廷则道仁圣礼义之序【恐当作言】燕处则听雅颂之音行步则有环佩之声升车则

  • 《論語課》敘·欧阳竟无

    能使其國必亡而無可救藥者,偷與私也。能使偷私之禍深錮而不拔者,鄉愿也。求生則害仁,謀道不謀食。而鄉愿同流合污,奄然媚世。積習中于人心,豆羹簞食是圖,而何有于國?大廈將傾之勢,而聊樂我員;流血百萬,乃視若無睹、聽若無聞;若之

  • 第二十八章 中国哲学在现代世界·冯友兰

    讲完了中国哲学全部的演变和发展之后,读者可能要问这样的问题:当代的中国哲学,特别是战争时期的中国哲学,是什么样子呢?中国哲学对于未来的世界的哲学,将有什么贡献呢?事实上,我经常被人询问这些问题,而且感到有点为难,因为提问

  • 第十章 道家第三阶段:庄子·冯友兰

    庄子(公元前约369一前约286年),姓庄,名周,可算是先秦的最大的道家。他的生平,我们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很小的蒙国(位于今山东省、河南省交界)人,在那里过着隐士生活,可是他的思想和著作当时就很出名。《史记》上说:"楚威王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三·楚石梵琦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三 佛祖偈赞上 侍者 文晟正隆等 编 栴檀瑞像赞 至治三年。岁在癸亥。六月被 诏至京师。八月诣白塔寺。观优填王所刻栴檀瑞像。百拜稽首。而为之赞。 不取一法如微尘。不舍一法如秋

  • 唐阙史·高彦休

    本名《阙史》。笔记。唐高彦休(854—?)撰。二卷。彦休号参寥子。乾符进士。祖辈历仕唐朝,常听长者议论国事,留心草记,岁久所录甚繁。逢黄巢义军攻入长安,逃奔途次,旅泊江表,亡逸过半。整理编次,又删削芜杂,十存三四,

  • 断指余波·程小青

    这一幕小小的活剧,当时曾给予我一种恐怖和憎恶的刺激。这刺激残留的印象并不因时间的间隔而淡漠。这时我握笔记叙,我的周身的肌肉还禁不住粒粒地起栗。 事情发生在我和佩芹结婚那年的秋季。婚后,我已和霍桑分居,但我在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