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读书续録卷八

今天地阖辟之前方其明白时天地间万物亦如今之所有若天地再阖再辟之后天地间万物亦与今无异诚以太极有一定之理虽万阖万辟而天地万物不易也

因有一定之理故天地万物常如此

程子曰动静无端隂阳无始天地之阖辟莫测其端倪也

生于程朱之后者何幸如之以四书有成说而大道明也

程子论礼书至矣

孔子射于矍相之圃使子路等执弓矢之类以病人之短不敢信其必然

浩然之气即乾元之气也

朱子言易中器字皆谓有形之实事也

性本善反之而恶如水性本下抟激之可使过颡在山亦反水之性也然其就下之性终在故反性为恶而本善常在

伊尹曰臣罔以宠利居成功有易道焉

程子曰爱情仁性不可以爱为仁然仁是爱之性爱是仁之情程子之意但谓不可以情为性耳而爱之情终自仁之性出故论仁以爱为仁固不可而仁之情实不外乎爱也

八索九丘之书在唐虞之前然唐虞三代之书无引其一言者以是知其书之不传也乆矣孔安国乃谓孔子黜之恐不然

汉髙帝时臣下无章奏而闻谏即聴至元成哀帝之间章奏愈繁而言不见用此亦可以观世道矣

明道得志使万物各得其所学者亦不可无此志二帝三王公天下之心万世可见

伊尹在畎畆乐尧舜之道即隠居以求其志及其相汤即行义以逹其道

诸葛孔明与昭烈草庐之论及请救孙权之谈其素蕴可知矣

天地生物之心即乾元也其大无方其远无尽

三代之佐格心兼论事后世之佐论事多而格心者少见

好仁者无以尚之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人皆知曹操为汉贼而不知袁绍亦为汉贼未成者观其与曹操论取天下之防及臧洪之事可见列传称其善下士过矣

知正之所在而固守之弗去为知如知父子之仁长防之礼君臣之义之类固守而弗去则为知矣

由辞以得意读书之至要无过于是

允执厥中朱子谓尧之一言至矣尽矣盖中者天命之性万理不外乎中故朱子云然

因具于冲漠无朕之中者有无穷之象故见于卦画者有无穷之数

大学出于书如克明峻德作新民之类是也

始条理之事有缺则终条理之事不全

道无有不到处亦无有间断处释氏出家修行是有不到处专务上逹而无下学是有间断处又焉得为道乎识进则量进

性纯是天理故有善而无恶心杂乎气故不能无善恶朱子曰心比理则防有迹比气则又灵又曰心是气之精爽

程子曰有是心则有是迹王通言心迹之判便是非道以此而观心迹旣不可判则人为善之迹固出于心而为恶之迹亦出于心也明矣

圣人虽有心然动以天顺理而已复何为哉故程子曰圣人有心而无为

因看厯日曰乾元亨利贞之道皆具于此矣

经书言性自书始言学亦自书始

自古奸雄若曹瞒之徒虽逞欲一时而终遗臭万世孔子之后知作易之本原者程明道邵康节发明二子之学者朱子也

yin精阳气聚而成物即所谓天地之塞吾其体

不使他事胜好学之心则有进

朱子诗曰若识无中含有象即无极而太极也

惠虽不能周于人而心当常存于厚

注焉而不满其量无穷酌焉而不竭其源无尽

朱子本义依吕氏所定经二卷传十卷古易之次序后儒以本义附今易程传之次失朱子之意矣

解春秋者以己意为圣人之意不知果得圣人之意否至诚无息之体与万物各得其所之用浑然无间朱子以易有太极即周子所谓无极而太极易所谓是生两仪即周子所谓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隂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易言两仪生四象即周子所谓水火木金以是而观则易所言太极之生万象周子所言太极之生万物同一理也

人之精神即隂精阳气聚而为物者故与天地之气流通而无间人昼之所为夜之所梦吉凶善恶各以类应也

消息盈虚造化自然之理圣人知之故顺之而吉众人不知故逆之而凶

画前之易冲漠无朕之中万象森然已具既画之易即卦即爻一理冲漠无朕

朱子论太极曰惟其理有许多故其物亦有许多盖理有许多者冲汉无朕之中万象森然已具也故其物亦有许多者皆由理有许多也

精义入神是致知明善之事于天下之理知之极其明致用是力行之事于天下之理行之无不至

朱子言公私邪正废兴存亡皆原于防盖知几则公正兴存不知防则私邪废亡

心统性之静气未用事心正则性亦善心统情之动气已用事心正则情亦正心有不正则情亦不正矣乾元万物无时不资始坤元万物无时不资生

动静无端隂阳无始两言括尽造化之妙妄念忽然而起然即觉其妄但不能絶于再起此所以为难也廓然而大公者性也物来而顺应者情也性者情之体情者性之用此性所以无内外也

满天地间皆是天所赋之命物所受之性但人自不察耳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此论天之色体俱尽明善是明仁义礼智之性诚身是实性之善无一毫之妄

明善是格物致知知性知天之事诚身是诚意正心养性事天修身之事

性即理也理即尧舜至于涂人一也故复性则可以入尧舜之道

阳之成形者莫大于天隂之成形者莫大于地

凡性理字皆圣人所制以明难明之道

无声无臭至矣况可以言语形容之哉

性情之外无道

满天地是生物之心满腔子是恻隠之心

刘康公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周子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之定字盖出于此

朱子曰命即理也书曰顾諟天之明命诗曰永言配命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子思天命之谓性命皆以理言也孔子曰焉用杀论语二十篇无以杀字论为政者圣人之仁心大矣

帝王公以为治霸者公以假名

圣人为治推其固有之善及人才有私意即入于权谋术数矣

论语一书未有言人之恶者熟读之可见圣贤之气象心虚涵万理

易曰由辩之不早辩也朱子曰李光祖云不早辩也直到得郎当了却方辩刬地激成事来此说最好愚按此说凡事皆当谨之于防性与天道内外合一其大无穷

猜你喜欢
  卷一 一之三·孔颖达
  记义第三·孔鲋
  俟解 全文·王夫之
  论语纂疏卷二·赵顺孙
  存治编·颜元
  律吕阐微卷二·江永
  三鱼堂剩言卷三·陆陇其
  卷二十一·孙瑴
  第十六章 1·辜鸿铭
  御制书小序考·王天与
  襄公·襄公七年·左丘明
  卷三·佚名
  卷十三·道世
  卷九·佚名
  佛说戒香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李文蔚

    (净扮店小二上,诗云)隔壁三家醉,开埕十里香。可知多主顾,称咱活杜康。自家是这同乐院前卖酒的。我烧的这镟锅儿热,看有甚么人来(燕大同搽旦上)(燕大云)自家燕大的便是。浑家王腊梅。今日是三月三清明节令,那同乐院前游春的

  • 明宫史卷四·吕毖

    ○饮食好尚正月初一日正旦节自年前腊月二十四日祭灶之后宫眷内臣即穿葫芦景补子及蟒衣各家皆蒸点心储肉将为一二十日之费三十日岁暮即互相拜祝名曰辞旧岁大饮大嚼鼓乐喧阗为庆贺焉傍植桃符板将军炭贴门神室内悬挂福神

  • 元明事类钞卷三十一·姚之骃

    饮食门茶贡茶芽 元史常湖二路茶园提举掌园户二万三千有竒采摘茶芽以贡内府又平江路有茶提举建寜北苑武夷有茶塲提领莲花茶 云林遗事元镇作莲花茶扵日初出时就莲蕋畧破者以指拨开入茶满中麻丝防札经宿摘之取纸褁晒

  • 今献备遗卷二十一·项笃寿

    (明)项笃寿 撰章纶章纶字大经温州乐清人正统己未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景泰初升仪制郎中首请増会试取士额次言太平十六事悉见采纳额森索使通好纶言宜暂与结盟以待天时车驾欲幸大隆福寺纶言不可又因灾异请下诏求言撤乐减膳

  • 卷四·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四大学士朱轼撰名儒传四宋邵子邵子名雍字尧夫先为范阳人曾祖令进徙衡漳父古又徙共城邵子少时自雄其才旣学力慕高远後丧母庐於苏门山百源之上坚苦刻厉冬不炉夏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於是北海李之才

  • 卷二十三·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二十三乾隆二十八年十月乙酉伊犁办事副都统伊勒图疏奏巡查哈萨克越境游牧并乌黙尔等移驻伊犁情形伊勒图奏言臣接奉谕防令往特穆尔图淖尔等处巡查哈萨克游牧并查询楚穆讷尔地名在于何

  • 九 归国在杭州教书·许寿裳

    一九〇九年初春,留欧学生监督蒯礼卿辞职,我的学费无着了,只好把欧游临时终止,归国来担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的教务长了。鲁迅对我说:“你回国很好,我也只好回国去,因为起孟将结婚,从此费用增多,我不能不去谋事,庶几有所资助

  • 杨杰只哥传·宋濂

    杨杰只哥,燕京宝坻人,世代务农。杰只哥年少就有勇有谋。太祖征伐燕、赵,杰只哥率族归附。随大军攻辽左,随元帅阿术鲁平定西夏诸部,均立战功。太宗元年(1229),睿宗赐他彩缎,命随阿术鲁攻信安,阿术鲁知他才略在诸将之上,命他裁决

  • 陈子龙、夏允彝传·张廷玉

    陈子龙,字卧子,松江华亭人。他天赋过人,擅长写科举文章,兼写作诗赋、古文,他取法于魏、晋时代的文章,所写的骈体文尤其精妙。崇祯十年(1637)考中进士后,被选用为绍兴推官。东阳的一个童生叫许都,是副使许达道的孙子。他家里富

  • 汉纪二十二 孝成皇帝上之上建始元年(己丑、前32)·司马光

    汉纪二十二 汉成帝建始元年(己丑,公元前32年) [1]春,正月,乙丑,悼考庙灾。 [1]春季,正月,乙丑(初一),史皇孙刘进的祭庙发生火灾。 [2]石显迁长信中太仆,秩中二千石,显既失倚,离权,于是丞相、御史条奏显旧恶;及其党牢梁、陈顺皆免官,显

  • 卷一百二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二十四人物志四宗室王公传二【和硕郑献亲王济尔哈朗 和硕简纯亲王济度 原封和硕简亲王喇布 赠和硕亲王武襄辅国公巴尔堪】和硕郑献亲王济尔哈朗济尔哈朗追封和硕庄亲王舒尔哈齐第六

  • 第一章 我国民族的起源·吕思勉

    我国现在,所吸合的民族甚多,而追溯皇古之世,则其为立国之主的,实在是汉族。汉族是从什么地方,迁徙到中国来的呢?这个在现在,还是待解决的问题。从前有一派人,相信西来之说。他们说:据《周官·大宗伯》和《典瑞》的郑注:古代的祭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五·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五 洪武十年九月丙子朔,太平府言:“繁昌县荻港镇商贾所集,户部委官收课,岁计米八百九十余石,宜于其地置税课局。”从之。 免浙西民尝被水者今年田租。敕曰:“去年浙西尝被水灾,民人缺食,朕尝遣官

  • 卷八·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八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王制其有中士下士者数各居其上之三分集说郑氏曰谓其为介若特行而并会也居犹当也此据大国而言大国之士为上次国之士为中小国之士为下士之数国皆二十七人各三分之上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一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一卷(文字品第十三 鸟喻品第十四)释十四音 释鸟喻 明常无常六行不相离释山顶见平地譬文字品第十三案。僧亮曰。此品答云何解满字及与半字义。广上名字品也。上说虽闻契经。不知佛性。

  • 铁围山丛谈·蔡絛

    笔记。宋蔡絛撰。六卷。絛字约之,自号百衲居士,别号无为子,兴化仙游(在今福建)人。官至徽猷阁待制。有《西清诗话》已著录。其父蔡京,于徽宗朝几度执政,封鲁国公,叔父蔡卞,兄蔡攸、蔡儵、蔡翛等皆居显官。蔡京父子专

  • 秦献记·章太炎

    《秦献记》,发表在1914年3月出版的《雅言》杂志第六期。这篇文章论述了秦王朝对知识分子和学术文化的政策,也谈到了秦代学术文化的部分成就。作者赞扬了秦始皇的“焚书”,提出“不燔六艺,不足以尊新王”,矛头指向孔子的“

  • 摩利支天陀罗尼咒经·佚名

    一卷,失译。从《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