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54.康熙帝平定三藩

南明最后一个政权灭亡的那年,顺治帝已经病死,他的儿子玄烨(yè)即位,这就是清圣祖,也叫康熙帝。

康熙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八岁。按照顺治帝的遗诏,由四个满族大臣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叫做辅政大臣。四个辅政大臣中,有个叫鳌拜(鳌音áo),仗着自己掌握兵权,又欺负康熙帝年幼,独断专横。别的大臣和他意见不合,就遭到排挤打击。

清王朝进关后,用强迫手段圈了农民大片土地,分给八旗贵族。鳌拜掌权以后,仗势扩大占地,还用差地强换别旗的好地,遭到地方官的反对。鳌拜诬陷这些官员大逆不道,把反对他的三名地方官处死了。

康熙帝满十四岁的时候,亲自执政。这时候,另一个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和鳌拜发生争执。鳌拜怀恨在心,勾结同党诬告苏克萨哈犯了大罪,奏请康熙帝把苏克萨哈处死。康熙帝不肯批准。鳌拜在朝堂上跟康熙帝争了起来,后来竟揎(xuān)起袖子,拔出拳头,大吵大嚷。康熙帝非常生气,但是一想鳌拜势力不小,只好暂时忍耐,由他把苏克萨哈杀了。

打那以后,康熙帝决心除掉鳌拜。他派人物色了一批十几岁的贵族子弟担任侍卫,这些少年个个长得健壮有力。康熙帝把他们留在身边,天天练摔跤。

鳌拜进宫去,常常看到这些少年吵吵嚷嚷在御花园里摔跤,只当是孩子们闹着玩,一点不在意。

有一天,鳌拜接到康熙帝命令,要他单独进宫商量国事。鳌拜像平常一样大模大样进宫去。刚跨进内宫的门槛,忽然一群少年拥了上来,围住了鳌拜,有的拧胳膊,有的拖大腿。鳌拜虽然是武将出身,力气也大。可是这些少年人多,又都是练过摔跤的,鳌拜敌不过他们,一下子就被打翻在地。任凭他大声叫喊,也没有人搭救他。

鳌拜被抓进大牢,康熙帝马上要大臣调查鳌拜的罪行。大臣们认为,鳌拜专横跋扈,擅杀无辜,罪行累累,应该处死。

康熙帝从宽发落,把鳌拜的官爵革了。

康熙帝用计除掉了鳌拜,朝廷上下都很高兴。一些原来比较骄横的大臣知道这个年轻皇帝的厉害,也不敢在他面前放肆。

康熙帝亲自执政后,大力整顿朝政,奖励生产,惩办贪污,使新建立的清王朝渐渐强盛起来。当时,南明政权虽然已经灭亡。但是南方有三个藩王却叫康熙帝十分担心。

这三个藩王本来是投降清朝的明军将领,一个是引清兵进关的吴三桂,一个叫尚可喜,一个叫耿仲明。因为他们帮助清朝消灭南明,镇压农民军,清王朝认为他们有功,封吴三桂为平西王,驻防云南、贵州:尚可喜为平南王,驻防广东;耿仲明为靖南王,驻防福建,合起来叫做“三藩”。

三藩之中,又数吴三桂最强。吴三桂当上藩王之后,十分骄横,不但掌握地方兵权,还控制财政,自派官吏,不把清朝廷放在眼里。

康熙帝知道要统一政令,三藩是很大的障碍,一定得找机会削弱他们的势力。正好尚可喜年老,想回辽东老家,上了一道奏章,要求让他儿子尚之信继承王位,留在广东。康熙帝批准尚可喜告老,但是不让他儿子接替平南王爵位。这一来,触动了吴三桂、耿精忠(耿仲明的孙子),他们想试探一下康熙帝的态度,假惺惺地主动提出撤除藩王爵位、回到北方的请求。

这些奏章送到朝廷,康熙帝召集朝巨商议。许多大巨认为吴三桂他们要求撤藩是假的,如果批准他们的请求,吴三桂一定会造反。

康熙帝果断地说:“吴三桂早有野心。撤藩,他要反;不撤,他迟早也要反。不如来个先发制人。”接着,就下诏答复吴三桂,同意他撤藩。诏令一下,吴三桂果然暴跳如雷。他自以为是清朝开国老臣,现在年纪轻轻的皇帝居然撤他的权,就非反不可了。

公元1673年,吴三桂在云南起兵。为了笼络民心,他脱下清朝王爵的穿戴,换上明朝将军的盔甲,在永历帝的墓前假惺惺地痛哭一番,说是要替明王朝报仇雪恨。但是,人们都记得很清楚,把清兵请进中原来的是吴三桂;最后杀死永历帝的,还是吴三桂。现在他居然打起恢复明朝的旗号来,还能欺骗谁呢?

吴三桂在西南一带势力大,一开始,叛军打得很顺利,一直打到湖南。他又派人跟广东的尚之信和福建的耿精忠联系,约他们一起叛变。这两个藩王有吴三桂撑腰,也反了。历史上把这件事称做“三藩之乱”。

三藩一乱,整个南方都被叛军占领。康熙帝并没有被他们吓倒,一面调兵遣将,集中兵力讨伐吴二桂;一面停止撤销尚之信、耿精忠的藩王称号,把他们稳住。尚之信、耿精忠一看形势对吴三桂不利,又投降了。

吴三桂开始打了一些胜仗,后来清兵越来越多,越打越强,吴三桂的力量渐渐削弱,处境十分孤立。经过八年战争,他自己知道支撑不下去,连悔带恨,生了一场大病断了气。公元1681年,清军分三路攻进云南昆明,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自杀。清军最后平定了叛乱势力,统一了南方。

但是,正在朝廷庆祝平定叛乱胜利的时候,在我国东北边境又传来沙皇俄国侵犯边境的消息,这就使康熙帝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到北方边境上面去。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三十三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三·李心传
  第五十五回 胁代表迭上推戴书 颁申令接收皇帝位·蔡东藩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七十八·乾隆
  卷之十七·佚名
  卷之九百八·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 列传二百八·纪昀
  五九二 军机大臣奏将科甲出身现任三品京堂开单进呈片(附清单)·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阿桂
  ●补录·佚名
  三十七、入泮·包天笑
  杨逸传·李延寿
  韦执谊传·刘昫
  卷首·佚名
  第四节 兴元后藩镇起伏·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二十一·彭定求

        卷521_1 【华清宫三十韵】杜牧   绣岭明珠殿,层峦下缭墙。仰窥丹槛影,犹想赭袍光。   昔帝登封后,中原自古强。一千年际会,三万里农桑。   几席延尧舜,轩墀接禹汤。雷霆驰号令,星斗焕文章。   钓筑乘时用,

  • 石延年·唐圭璋

      延年字曼卿,一字安仁。其先幽州人,家宋城(今河南商丘)。生于淳化五年(994)。真宗录三举进士,为三班奉职。明道元年(1032),以大理评事召试,授馆阁校勘。历太子中允、同判登闻鼓院。景祐二年(1035),落校勘,同判差遣。庆历元年(1041)

  • 卷二百五十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五十一酥类七言絶句刘监仓家煎米粉作饼子余云为甚酥潘邠老家造逡廵酒余饮之云莫作醋错着水来否后数日余携家饮郊外因作小诗戏刘公求之          【宋】苏 轼野饮花间

  • 卷八 乾德五年(丁卯,967)·李焘

      起太祖乾德五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庚寅朔,御乾元殿受朝,升節度使班在龍墀內金吾將軍上。故事,節度使不帶平章事者皆位在卿、監下,於是特改焉。   辛卯,令開封大名府、鄆澶滑孟濮齊淄滄棣濱德懷博衛鄭等州長

  • 卷之一百五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曹野人先生传·易顺鼎

    曹野人先生,名宗先,字述之;野人其号也(《益阳县志》)。远祖官益阳,占籍焉。曾祖某,迁龙阳之鹿溪,遂为龙阳人。五世祖某,尝为明显宦,多藏书;先生诵其清芬,记睹淹博(《通源集曹氏序》)。性敏慧,下笔成文。蔡忠烈公为长沙推官,见其制艺,以

  • 卷八十六上·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八十六上   元 郝经 撰 録第四上 职官 爵级 奉禄 车服 印绶 选举 宰相【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三公【太师 太傅 太保司徒 司空】 将军【大将军 骠骑将军 

  • 一二二七 军机大臣为奉旨谢恩折不谙体制事致刘墉等函·佚名

    一二二七 军机大臣为奉旨谢恩折不谙体制事致刘墉等函乾隆五十二年七月初七日【真按:原文讹作隆干,径改!】启者:本日奏到校书各官,蒙恩赏纱葛陈谢一折,面奉谕旨:此等联衔谢恩奏折,自应按其品级大小,次第列衔,方合体制。乃按照各

  • 三六七 谕内阁梁国治着充四库全书处副总裁·佚名

    三六七 谕内阁梁国治着充四库全书处副总裁乾隆四十二年二月初八日乾隆四十二年二月初八日内阁奉上谕:梁国治着充四库全书处副总裁。欲此。(军机处上谕档)

  • 卷二十九·佚名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九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吴晋争盟表晋用申公之计用吴以犄楚其后吴卒破楚入郢驯至为患于方夏病齐及鲁与晋争长于黄池论者因以咎晋之失计自啓门庭之寇其实非也晋欲制

  • 卷十一·长孙无忌

    钦定四库全书唐律疏义卷十一唐 长孙无忌等 撰职制下【凢一十七条】奉使部送顾寄人诸奉使有所部送而顾人寄人者杖一百阙事者徒一年受寄顾者减一等疏义曰奉使有所部送谓差为纲典部送官物及囚徒畜产之属而使者不行乃顾

  • 元年·佚名

    (乙卯)元年(1399年)春正月1月1日○壬申朔,始行朝廷建文年號。○上率宗親,朝太上殿行賀禮。太上王以水陸齋齊戒,不受賀禮,上進表裏一套,還殿冕服,賀登極,仍賀正訖,服冠袍受朝,宴群臣,夜罷。平壤府尹成石璘,進《欹器圖》,左道監司李廷俌

  • 三十四年·佚名

    (戊寅)三十四年清乾隆二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朔戊子,上命大臣,攝行孝昭殿朔祭。自孝昭殿虞、卒以後,凡朔望享奠,未嘗命攝,至是以上候方在違和,大臣懇請攝行,累日固爭,上始許之,而猶以未能躬行,哀慕不勝,言隨淚下,筵臣無不感泣者。是

  • 卷八十一 诗二·黎靖德

      ◎周南关雎兼论二南。   诗未论音律,且如读二南,与郑卫之诗相去多少!   问:"程氏云:'诗有二南,犹易有乾坤。'莫只是以功化浅深言之?"曰:"不然。"问:"莫是王者诸侯之分不同?"曰:"今只看大序中说,便可见。大序云:'关雎麟趾之

  • 深衣·姚际恒

    郝仲舆曰:「玉藻谓深衣以帛里布非礼,郑遂谓深衣专用布,纯采为深衣,纯布为麻衣,有表为中衣,纯素为长衣,凿说也。其实一深衣耳,布帛皆可为,有礼服则着于中,无礼服则着于外。纯采、纯素、吉凶随时而已。」按:注疏多立名色,殊属附会,郝

  • 总目·佚名

    高峰龙泉院因师集贤语录总目 六祖院住持小师 如瑛 编录 卷之一 入坛叙时景门 立春(二段)  正月(三段)  元旦  上元(二段)  二月(二段)  寒食  三月(二段)  清明  上巳  四月(二段)  五月(二段

  • 永嘉郡记·郑缉之

    又作永嘉记、永嘉志、永嘉地记。南朝宋郑缉之撰。已佚,今有清陶珽辑本,刊于《说郛》,王谟《汉唐地理书钞》辑本,清末孙诒让辑本。所记永嘉郡(今浙江温州、丽水)山川、乡亭最为详悉,旁及物产、佚闻、传说。其辑本是研究

  • 伊江集载·佚名

    不分卷,约1.7万余字。是书汇抄清代伊犁地方应办各项事宜及舆地形势。记事至清咸丰年间。为辑录案牍而成,边围制度据此得传,亦属治方隅史之要籍。抄本,极为罕见,弥足珍贵。按舆地、城池、山川、坛庙祠宇、军台、河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