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深衣

郝仲舆曰:「玉藻谓深衣以帛里布非礼,郑遂谓深衣专用布,纯采为深衣,纯布为麻衣,有表为中衣,纯素为长衣,凿说也。其实一深衣耳,布帛皆可为,有礼服则着于中,无礼服则着于外。纯采、纯素、吉凶随时而已。」按:注疏多立名色,殊属附会,郝扫而空之,极是。唯谓深衣「布帛皆可为」,非也。朝服用十五升布,深衣与朝服,其用布亦可知。且玉藻谓「深衣以帛里布非礼」,则深衣非用帛,亦可知矣。为文以言衣裳之制,古今所少,而文亦佳妙绝伦。若在后人动辄绘图,陋套可厌。夫字画以「巳三」「亥豕」便易致讹,况绘图乎?此古人所以不为也,辑礼者捃拾深衣投壶入记,虽乏精深之致,然可谓碎金苍璧也。(卷九六,页一)

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短毋见肤,长毋被土,续?边,要缝半下。?

?,衣襟也。论语、丧大记「左?」,左传「结?」,檀弓杂记「棺?」义取象?。皆是。?在要之右旁,故下云「要缝半下」,玉藻云「?当旁」,是也。礼服:衣裳不相连,?不必接续,此言续?,是深衣之制如此,但不可详考耳。郑氏谓「?在裳旁,属连之不殊裳前后」,此本玉藻「?当旁」之文而彷佛为说者。孔氏谓?为深衣之裳,下阔上狭,□□□。孔说竟以?为「裳幅」,非也。徐伯鲁曰:「□□□□为?,此传其讹者也。孔又曰『前后左右皆有?,所续之?当身之一旁,非谓余?悉当旁』,其说尤支离。」又曰:「丧服前裳二幅,后四幅,各自为之不相连;今深衣裳一旁则连之相着,一旁则有续?掩之,与相连无异。」此虽误解?义,然谓一旁连之,一旁不连,但掩之,以其人身可着而云也。陈氏集说引杨氏说则以疏说为「乱」,而云:「深衣,裳十二幅,交裂裁之,皆名为?。所谓续?者,指在裳旁两幅言之,谓连属裳旁两幅,不殊裳之前后也。」如其说,则两旁皆连人身,何以着入?尤舛误可笑。「钩边」,郑孔谓「若今曲裾钩其边旁」,方性夫谓「裳之边曲以钩束焉」,未详孰是?方说似较胜,盖古衣裳亦有钩不独带也。杨慈湖谓其边如钩,集说引杨氏谓钩为「覆缝」。朱仲晦谓别裁白布而钩之,若今之贴边。吴幼清谓「钩缝」,徐伯鲁谓「犹今言钩针」,皆俚甚。「要缝半下」与玉藻「缝齐倍要」同义,盖缝齐倍于要,则要缝止半于下齐耳,是盖交互言之也。(卷九六,页三-五)

袼之高下,可以运肘,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带,下毋厌髀,上毋厌?,当无骨者。

以高下言,则袼之高可以回转其肘。以长短言,则袂之长自手又反诎之,以及于肘。玉藻云「袂可以回肘」是也。陈氏集说引刘氏说,谓以人身为度,而不言尺寸者,以人身有大小长短之殊故也,此说特精。写系带处描摹极工,凡带皆当无骨。孔氏谓:此下于朝祭之带,朝祭之带则近上,故玉藻云「三分带下,绅居二焉」,是自带以下四尺五寸也。按:孔不善会玉藻文,必以尺寸为说,不知人身八尺,上三尺五寸,下四尺五寸,亦正是无骨处也。谓深衣之带稍缓于朝祭之带则有之,不可遂谓下于朝祭之带,如其说,不成朝祭之带「厌胁」、深衣之带「厌髀」乎?(卷九六,页五-六)

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袂圜以应规,曲袷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下齐如权、衡以应平。

十有二幅,兼衣六幅、裳六幅而言,非裳之六幅又分为六幅之谓也,前儒驳郑,是。袷,交领也。裁领用方曲尺,故曰「如矩以应方」也。(卷九六,页八)

故规者,行举手以为容,负绳、抱方者,以直其政,方其义也。故易曰:「坤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下齐如权、衡者,以安志而平心也。五法已施,故圣人服之。故规、矩取其无私,绳取其直,权、衡取其平。故先生王贵之。故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槟相,可以治军旅。完且弗费,善衣之次也。

政、正同,摈、相即明上「为文」之义,治军旅即明上「为武」之义。曰摈相,则非主朝祭;曰治军旅,则非临战阵。推大深衣之用而不涉于虚,可谓善于立言者。(卷九六,页八-九)

具父母、大父母,衣纯以缋。具父母,衣纯以青。如孤子,衣纯以素。纯袂、缘、纯边,广各寸半。

袖口曰袂,裳下曰缘,衣旁曰边,其纯皆寸半也。(卷九六,页五-一一)

猜你喜欢
  述而篇·孔子
  卷一百二十八 本朝二·黎靖德
  第十八章 10·辜鸿铭
  卷二十四·程川
  卷三十一·佚名
  提要·佚名
  卷三·王鸿绪
  卷九·胡广
  卷二百五十六·秦蕙田
  宣公·宣公四年·左丘明
  说法品第十之二·佚名
  合部金光明經品目·欧阳竟无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二·宗喀巴
  佛说萨钵多酥哩逾捺野经·佚名
  度五比丘品第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四十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四十一茉莉花类七言古次韵胡元甫茉莉花    【宋】楼 钥残暑未尽秋欲来玊刻万叶琼英开孤标雅韵一枝足江上紫翠空成堆素娥常与眀月约青女细把轻绡裁主人好事趂时买买寘此地真

  • 卷四十七·本纪第四十七·脱脱

        瀛国公二王附   瀛国公名,度宗皇帝子也,母曰全皇后,咸淳七年九月己丑,生于临安府之大内。九年十一月授左卫上将军,封嘉国公。十年七月癸未,度宗崩,奉遗诏即皇帝位于柩前,年四岁,谢太后临朝称诏。甲申,兄昰保

  • 卷二十八 志三·赵尔巽

      ◎天文三   日月五星恒星黄赤道十二次值宿昏旦中星   日月五星自古言天之精者,知日月五星为浑象而已。近代西人制大远镜,测得诸曜形体及附近小星晕气各种,古今不同,就其着者录焉。   日之面有小黑形,常运行二十

  • 卷六十八 漢紀六十·司马光

      起強圉作噩(丁酉),盡屠維大淵獻(己亥),凡三年。   孝獻皇帝建安二十二年(丁酉、二一七年)   春,正月,魏王操軍居巢,孫權保濡須,二月,操進攻之。   初,右護軍蔣欽屯宣城,蕪湖令徐盛收欽屯吏,表斬之。及權在濡須,欽與呂蒙持諸

  • 1928──中華民國十七年戊辰·郭廷以

      1﹐1(一二,九)   甲、外蒙庫倫政府借俄款六千萬盧布,築庫倫赤塔間及庫倫恰克圖間鐵路。   乙、方振武在孝感就任第十一路總指揮(所部阮玄武之第三十四軍,蘇宗轍之第四十一軍,馬文德之第四十二軍,除馬外陸續向豫南開拔)。

  • 第五章 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三)·陈寅恪

    关于牧斋顺治三年丙戌自燕京南还,有无名子虎邱石上题诗,涉及陈卧子及河东君一事,茲先移录原诗并庄师洛考证,复略取其他资料参校,存此一重公案,留待后贤抉择。谫陋如寅恪,固未敢多所妄言也。 陈忠裕全集壹柒七律补遗“题

  • 卷之一千二百八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尚史卷八十五·李锴

    系五孔子弟子传颛孙师陈人字子张少孔子四十八嵗【史记】为人有容貌资质寛冲博接从容自务居不务立于仁义之行孔子门人友之而弗敬【家语 孟子注琴张子张也为人踸踔谲诡论语曰师也辟故不能甚善而称狂又善鼓琴号曰琴张

  • 马重绩传·薛居正

    马重绩,字洞微,年轻时学习了天文、历法、占卜等知识,明白了太一、五纪,八象、三统正历,住在太原。在晋朝任官时,担任太子右赞善大夫,后又迁任司天监。天福三年(938),马重绩上书说“:历法天象,是称帝的人用来调正统一节气的大事,

  • 七○、田桓公在位十八年非六年·钱穆

    其弑君自立在魏武侯二十一年非二十二年《史记 田齐世家》:“桓公立六年卒,子威王立。”《索隐》引《纪年》曰:“梁惠王之十三年,当齐桓公十八年,后威王始见,则桓公立十九年而卒。”《索隐》既云齐桓公

  • 卷七十五·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七十五雍正六年十一月上谕三十道初三日奉上谕朕御极之初即降谕旨令诸臣不必进献仪物雍正三年冬月诸臣以初行吉礼有进献器皿书籍笔墨者朕酌量收纳一二种随即降旨令在京大臣嗣後停其进

  • 卷九 九之二·孔颖达

    《鹿鸣》,燕群臣嘉宾也。既饮食之,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矣。饮之而有币,酬币也。食之而有币,侑币也。○饮,于鸩反,注同。食音嗣,注同。筐,丘房反。篚音匪。侑音又。[疏]“《鹿鸣》三章,章八句”至“心矣

  •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九·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本行品第八  佛告阿难。如来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金色光明。一一光明无量化佛。身诸毛孔一切变现。及佛色身略中略者。我今为此时会大众及净饭王。略说相好。佛生人间示同人事。

  • 卷第六·费隐通容

    五灯严统卷第六青原下五世石霜诸禅师法嗣潭州大光山居诲禅师京兆人也。初造石霜。长坐不卧。麻衣草履。亡身为法。霜遂令主性空塔院。一日霜知缘熟。试其所得。问曰。国家每年放举人及第。朝门还得拜也无。师曰。有一

  • 上清金母求仙上法·李玄真

    《上清金母求仙上法》,唐代庐山道士李玄真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神符类。本篇内载九组神符,后附译注,解说符文读音含义,便于读者研究符箓文字。第十组神符,仅有译解而无符文。又有十九符,仅存符名,既无符文。亦无译

  • 词学通论·吴梅

    吴梅著。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1932年12月出版。32开本,186页,8万6千余字。全书九章:一、绪论;二、论平仄四声;三、论韵;四、论音律;五、作法;六、概论一,唐五代;七、概论二,两宋;八、概论三,金元;概论四,明清。本书与

  • 垂光集·明周玺

    二卷。周玺撰。周玺,字天章,号荆山,明代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弘治丙辰(1496)进士,官至礼科都给事中,为刘瑾所构,毙于廷杖,刘瑾败后,礼科给事中孙祯疏讼其枉,诏复官,荫其一孙。《垂光集》上卷载疏十三篇,弘治朝有七篇,正德朝有六篇

  • 无量寿经义疏·慧远

    凡二卷,或一卷。隋代慧远撰。又称无量寿经疏、大无量寿经疏、大经义疏、净影大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系康僧铠所译无量寿经之注释书。于文前举出二藏二教之教判,以无量寿经为菩萨藏顿教所摄;次释经名,分科经文,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