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十七、入泮

  读书人进了学,算是一个基本学位,又是科举制度的发轫之始,因此社会上也较为重视。进了一个学,有些人家还要请酒、开贺呢。请酒、开贺不希奇,新秀才还要排了仪仗,好似中了状元一般,跨马游街,鸣金喝道的出来拜客呢。但这在江南,尤其在苏州,那些缙绅富豪人家的子弟,方能如此,清寒人家的子弟,即使许你如此,也没有这个力量。

  但这要年轻的小秀才,方能有此兴会。当在十六岁以内,越小越好,如果在二三十岁之间,虽然进了一个学,那也应该自伤老大,连贺也不高兴开了。我们亲戚中,我所见的如伊耕表叔、子青表哥,开贺那一天,都排导到我家拜谒祖母,他们进学,都在十六岁以内呀!此外如苏州的彭家、潘家等,科名联翩不断的,也都有此盛举。更有一件令人家艳羡的,那个新秀才,悄然已订婚而未结婚者,这天也要到未来岳家拜谒一过,那必定轰动亲戚邻舍,来看新相公。

  那一天,这位新秀才的服装也特别了,身上穿的是蓝衫(原名襕衫,本为明朝所制定的秀才服装,今则以丝织物特制),披了红绸。头上戴的是雀顶,两边插上金花。腰间又排满了什么荷包、风带、各种佩物,脚踏乌靴,有些年纪极轻的小秀才,在十四、五岁以下的,他家里人给他面上敷粉,真是一位白面小书生。

  出门时的仪仗,也颇为别致,头导先是有许多彩旗,那种彩旗五色纷披,称之为“竹筱旗”,拔取竹园中新生的长竹,张以狭长的彩绸,上面有金字的联语,一对一对的,当然都是吉祥的句子,什么“五子登科”“三元及第”之类。竹枝上的竹叶,亦不芟除,蓬松的披着。这种彩旗,都是由亲友们送下来的,前导往往十余对以至数十对,这种古典,不知始于何时。此外便是衔牌,在清代做过什么官,便有若干对衔牌,官做得越大,衔牌便越多,新秀才自己没有衔牌,但是他上代做过官的,把祖宗三代的衔牌,一齐掮出来了。其余便是锣呢、伞呢,什么仪仗都可以加进去,最后一顶四人大轿,那个新秀才,似小傀儡般坐在其中。据说这一天,即是苏州最高长官抚台大人出门也须让道,为的是尊重读书人呀!好在抚台也难得出门的,此故事未能徵实。

  这是所有新秀才,在一个日子上举行的。出门后,大家都到学宫里谒圣(拜孔夫子),拜学老师,然后散出来,向各处去拜谒亲友。那些事,苏州的所谓“六局”者,都很明瞭(六局者,专办理人家婚丧喜庆事的),他们是有相当经验者的。最可笑的,还有一架彩绸所扎的龙门,新秀才到那家人家,先把龙门摆在人家大门口,让这位新秀才在龙门底下进去,一边还要鼓乐放炮,以迎接这位新贵人。

  我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没有这一套的,不要说出门拜客,连圣也不谒,贺也不开,只是躲在家里。那天恰值是我父亲冥诞之辰,每年到这一天,家祭一番,我这一次跪拜,磕下头去,泪如泉涌,竟仰不起来。我母亲极力加以劝慰,而她自己也呜咽得不能成语了。这几天,祖母又值有病。未能起身,母亲道:“快快揩乾眼泪,不要被祖母看见了,又起悲哀呢。”

  进了一个学,就要那些大排场,这惟有绅富人家的子弟,方能办此。因为他们经济宽裕,可以花钱,但即使是清寒人家,大钱不花,也须花些小钱。吴县有两个学官,一个名教谕,一个名训导。这两位老师,平日实在清苦得很,虽名为官,还不及我们的教书先生,全靠三年的岁、科两试,取中几个生员,他们方才有一笔进款,那便是取进后送进去的保结,要他签字盖印,而新进秀才人家送他的一笔贄金。要是像我们那些孤寒子弟,他是得不到什么好处的,他所希望的,是本县里新进几位富贵人家的子弟,最好是暴发户,而上代没有什么读书人的,他可以敲一笔小小的竹杠,贄金可以加到数十元或至百元。遇到富而且吝的人家还不肯出,于是要“讲斤头”了。讲斤头的人,总是廪保做中间人,而水涨船高,廪保也可以得到较丰时报酬。

  不是说一个童生考试要两个廪生作保吗?一为认保,一为派保,我当时的一位认保,是马子晋先生。朱师的老友,为人非常和蔼。派保沈先生。已忘其名(后来到了上海,方知是沈恩孚先生的令兄)当时我的孤贫,是大家所知道的。两位老师,各送了贄金两元。老师也哂纳了,知道“石子里榨不出油的”。派保沈先生,也送了两元。马子晋先生并且辞谢不受。母亲说:“这是不好的。”马先生处送了一些别样礼物。

  还有一件可笑的事。进学以后,要向亲友人家送报单。那种报单,是用红纸全幅书写的。另有一种人。专门书写那种扁体的宋字,上面写着:“捷报贵府□□(以上是尊卑称呼)少爷□□□(以上是新秀才姓名)蒙江苏督学部院□(学台的姓)高中苏州府吴县第□名……”到那一天,两个报房里的人,一个背了许多卷成一束束的报单,用了一面锣。嘭嘭嘭的敲到人家去;一个提了一桶浆糊,在人家墙门间,或是茶厅上,高高的贴起来。人家也以为某亲友人家的子弟进了学了,算也是荣耀的事,未便不让他们贴。而且还要发一笔赏封,这项赏封,不过数十文而已,然积少成多,亦可以百计,报房之乐于为此,正为此赏封也。乡试中了举人以后,也有报单送与亲友,不过颜色是黄的了。

  我此次进学,也花费了数十元,都是母亲在筹划。虽没有开贺,但几家至亲密友,都送了礼。舅祖清卿公,送了八元,那是最阔气的了。巽甫姑丈送四元,馆东张检香,也送四元,此外送二元、一元的也不少。从前送礼,不此现在。凡遇庆吊,送一元已算丰厚,若送四元,比一担米有余裕了。因此也勉强敷衍过去。最高兴的是我的馆东张检香,连忙把每月束脩两元的加到了每月三元,那也是苏州处馆先生的升级条例呢。

  自以为荣誉的出去应酬,穿上衣冠,红缨帽上,正正式式的戴上一个金顶珠(其实是铜的)。以前我在未进学以前,出去应酬,也戴一个金顶珠,那是非正式的、僭越的(清制:一品为红珊瑚、二品为缕金珊瑚、三品为蓝宝石“俗称明蓝”,四品为青金宝石“俗称暗蓝”,五品为水晶,六品为砗磲“俗称白石”,七品至九品,皆为金顶珠),所以不要看轻这一个金顶珠,自秀才、举人,以至新翰林,都戴这一个金顶珠。

  我这一次同案中,有许多中举人,中进士的,我已经记不起他们了。只有一位单束笙(镇)先生,他中了进士后,即放部曹,民国时代,曾经做过审计处处长,直到大家老年时候,方才认识,同住在上海时,时相访问。还有一位欧阳钜元,也与我同案,此君早慧,十五岁就进学,他不是苏州人,曾为苏人攻其冒籍,后有人怜其才,为之调停,旋至上海,成一小说家,笔名茂苑惜秋生,李伯元延之入“繁华报”。有人谓:“官场现形记”后半部全出其手。闻罹恶疾,不幸早夭,年未及三十岁也。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五十七 志一百三十二·赵尔巽
  卷四十五 漢紀三十七·司马光
  卷十二 孟陈韩朱列传第九·陆游
  纲目订误卷三·陈景云
  卷之二百七·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十四·佚名
  尚史卷四十六·李锴
  卷十四·陈均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纪昀
  通志卷九十·郑樵
  卷一百六十六·佚名
  卷四十饷需·冯煦
  明代之农民·吴晗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仇兆鳌

    钦定四库全书杜诗详注卷十翰林院编修仇兆鳌撰漫成二首【黄鹤从旧编在上元二年 杜臆二诗格调疎散非经营结构而成故云漫成】野日【一作月】荒荒【一作茫茫】白春【一作江】流泯泯清渚蒲随地有邨径逐门成只作披衣惯常从

  • 资治通鉴后编卷十八·徐乾学

    宋纪十八【起柔兆涒滩六月尽疆圉作噩十二月凡一年有竒】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徳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至道二年六月庚辰温州言永嘉县民陈侃五世同居内无异防侃事亲至孝为乡里所称诏旌表门闾赐其母粟帛帝谓侍臣曰徳安陈旭一族

  • 卷二百五十七·杨士奇

    永乐二十一年春三月壬午朔○癸未○江西建昌永御千户所言久雨坍塌城垣五十余丈城拨二十一座请以军修理从之○戊子○河南登封县言民饥 命发预备仓谷赈之工部言山西太原府文水县西北文谷山旧有常稔渠分引文谷河流南

  • 卷之二百八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提要·杨廷和

    【臣】等谨案杨文忠三録八巻明杨廷和撰廷和字介夫新都人成化戊戌进士官至华葢殿大学士文忠其諡也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名为三录实则题奏前录一巻题奏后录一巻视草余录二巻辞谢录四巻凡四种题奏前录正徳时所上题奏后录嘉

  • 卷二十九·孔毓圻

    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二十九幸鲁颂【有序】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编修【臣】陈元龙岁当甲子防合贞元六防升平八埏底定皇上睿周四海念切羣生乃于是岁之冬肇举时巡之典燔柴肆觐名山増日观之辉省敛采风蔀屋散春台之泽恩膏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二 洪武五年二月己卯朔,上谕群臣曰:“凡居官者,任之大小虽不同,要皆尽其职而已。昔范文正公居位,凡日之所为,必求与日相称,或有不及,明日必补之,其心始安。贤人君子于国家尽心如此,朝廷岂有废事,天下

  • 曾子事父母第五十三·戴德

    单居离问于曾子曰:“事父母有道乎?”曾子曰:“有。爱而敬。父母之行若中道,则从;若不中道,则谏;谏而不用,行之如由己。从而不谏,非孝也;谏而不从,亦非孝也。孝子之谏,达善而不敢争辨;争辨者,作乱之所由兴也。由己为无咎,则寍;由己为贤

  • 托附第二十一·佚名

    夫含气庶品,未有不托附物势以成其便者也。故霜雁托于秋风,以成轻举之势;腾蛇附于春雾,志希凌霄之游,蹶鼠附于蛩蛩,以攀追日之步;碧萝附于青松,以茂凌云之叶。与夫鸟兽虫卉之智,犹知因风假雾,托峻附高,以成其事,奚况于人,而无托附以

  • 九经辨字渎防卷七·沈炳震

    归安沈炳震撰先儒异读周易【易书诗三经异读皆据释文其出于注疏者各摽识之】造 【干】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造刘歆父子作聚仁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宋唐荀爽董遇本作体信物 利物足以和义 孟喜京荀陆绩作利之乎 不成乎

  • 卷八·杨甲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钦定四库全书六经图卷八      宋 杨 甲 撰毛邦翰 补礼记制度示掌图【礼记者本孔子门徒共撰所闻以为此记后之通儒各有损益】四十九篇数曲礼上  曲礼下  檀弓上  檀弓下王制【

  • 卷十九·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増修东莱书卷十九    宋 时澜 撰大诰第九       周书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黜殷作大诰武王灭殷而存其后故立武庚禄父于卫使管叔蔡叔霍叔监之谓之三监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摄政三监挟武

  • 道行经强弱品第二十四·佚名

    舍利弗问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高行耶。须菩提报言:我从佛所闻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无高行也。若干百千爱欲诸天。作是念。当为十方人发意为菩萨道者作礼。何以故?行般若波罗蜜。不中般泥洹故。如

  • 卷第八·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八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三十尼萨耆波夜提法之初佛在毗舍离大林重阁精舍。广说如上。尔时长老难陀优波难陀游诸聚落。多得衣物满车载来。尔时世尊晨朝时闻重车声。知而故问。诸比丘何等车声

  • 天然和尚像·函昰

    嘉兴大藏经 庐山天然禅师语录天然和尚像五老峰头。白云万顷。净成楼阁。归霞倒影。坐断密移。振衣挈领。齐古德之狮紶。轶时贤之麈柄。谁堪智通。嗤减德而弗彰。独抱闲情。拥孤光而自远。砥柱洞流。楷模后学。此吾老

  • 第十品·佚名

    第一章 灭论今称灭论。此处,言&ldquo;求再生&rdquo;是有分心(识)灭,同时言&ldquo;所作&rdquo;善或不善之四蕴及心等起色之五蕴生,其等言[五蕴]未生之有分心既灭时,应有相续中断者,乃安达派之邪执。一(自)求再生之五蕴不灭时,所作

  • 嘉兴退庵断愚智禅师语录卷上·佚名

    嗣法门人机轮等编康熙甲辰腊月望日众檀护请升座僧问如何是夺人不夺境师云径僻游郎绝林深月影迟进云如何是夺境不夺人师云芟除闲草木脚下迥无私进云如何是人境两俱夺师云不存车马迹岂立主宾仪进云如何是人境俱不夺师云

  • 般若心经略疏连珠记·师会

    佛典注疏。宋乾道元年(1165)师会述。二卷。是法藏撰《般若心经略疏》的注释书。全书不分目次,依法藏略疏的顺序对心经经义进行广释。书中大量引用法藏疏文并加以发挥。见载于明版诸藏。《般若心经释义》 即《般若波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