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53.李定国转战西南

隆武、鲁王两个南明政权先后覆灭之后,清军分三路向西南进攻,驶守在两广的明朝官员瞿式耜(sì)等在肇庆拥立桂王朱由榔即位,年号永历,历史上称他永历帝。公元1647年十一月,明朝将领何腾蛟,依靠大顺军余部的力量,在全州大败清军;瞿式耜在桂林,也打退了清军的进攻。南明军声势大振。但是,由于桂王政权内部的不团结,湖广和广西又被清军占领。过了两年,何腾蛟在湘潭被俘杀害,瞿式耜也在桂林城被清兵攻陷后就义。在桂王政权面临覆灭的时刻,李定国领导的大西农民军,担负起抗清的重任,在西南一带又继续战斗了十多年。

李定国是张献忠手下四名勇将之一,又是他的义子,最大的是孙可望,李定国是老二。张献忠牺牲以后,留下五六万起义军由孙可望、李定国率领,南下贵州、云南。他们派人向永历帝建议,愿意和他们联合抗清。经过一番周折,永历帝看到形势危急,只好依靠大西军,封孙可望为秦王。

孙可望是个野心家,他把永历帝控制在手里,在贵阳作威作福,独断专横,不把抗清放在心里;李定国却一心抗清,他在云南花了一年时间,训练了三万精兵,加紧制造武器盔甲;他还找了一批驯象的人,组成一支象队。在做好准备之后,决定出兵进攻清军。

李定国领导的军队士气高涨,军纪严明。他们从云南、贵州一直打到湖南,连战连胜,收复了几座重镇,接着,又三路进攻桂林。驻守桂林的清军主帅孔有德几次派兵迎战,没有交战兵士就逃散了。孔有德不得不亲自带兵到严关,和明军对垒。李定国大军一到,前面是高大的象队,后面是雄赳赳的兵士。大象一上阵吼叫起来,清军的战马听到象吼,就吓得到处乱窜。那时,天忽然下起大雨,电闪雷鸣,象群趁势一冲,清兵大败,明军奋勇追击,杀得清军一败涂地。

孔有德急忙把兵士撤进桂林城,把城门关住。李定国把桂林城紧紧包围,日夜猛攻。孔有德亲自登城防守,明军的乱箭射去,正中了孔有德的前额。这时候,他又得到城北山头己被李定国攻占的消息,就放起一把火,投到火里自杀了。

李定国攻进桂林,一面分兵继续肃清残敌,一面安定百姓,把逃到山里的南明官员接回城里。有一天,李定国在七星岩边摆了酒宴宴请官员,他跟官员们说:“现在的局势,就像南宋末年一样。你们不是敬佩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诸公吗?他们的精忠浩气,固然是名留青史,但是我们尽忠国家,毕竟不希望有这样的结局啊。”

大家听了,都深深佩服李定国的豪迈气概。

永历帝得到捷报,封李定国为西宁王接着李定国又带兵打下永州、衡阳、长沙,逼近岳州。清朝廷大为震惊,连忙派亲王尼堪带兵十万反攻长沙。李定国得到消息,知道敌人来势很猛,就主动从长沙撤出,却在退到衡阳的路上设下伏兵。尼堪亲自率兵追击,中了明军的埋伏,尼堪当场被砍死了。

李定国的胜利,引起秦王孙可望的妒忌,孙可望假意邀请李定国商量国事,想暗害李定国;李定国发现他的诡计,只好带兵离开湖南,回到云南。孙可望想提高自己的威望,亲自到湖南进攻清军,却打了个大败仗。

孙可望野心勃勃,想逼迫永历帝让位。他知道要达到这个目的,一定要除掉李定国,就亲自带兵十四万进攻云南。哪里想到,他手下的将士们恨透了他的分裂活动,在双方交战的时候,纷纷倒戈奔向李定国一边,孙军全部瓦解。孙可望狼狈逃回贵阳,又遭到留守贵阳的将士的反对。孙可望走投无路,就逃到长沙向清军投降。

声明政权经过孙可望叛乱,力量已经削弱。公元1658年,清兵由降将吴三桂、洪承畴等率领,分三路进攻云南、贵州。李定国分三路阻击,都遭到失败,不得不退回昆明。永历帝和他的几个亲信官员惊慌失措,逃往缅甸。

永历帝逃往缅甸后,李定国继续在云南边境上收集人马,打击清军,准备恢复。他接连十三次派人去接永历帝回国,永历帝都不敢回来。

公元1661年十二月,吴三桂带领十万清兵开进缅甸,逼迫缅甸交出永历帝、带回昆明。一到昆明,永历帝被吴三桂勒死,最后一个声明政权到这时候彻底灭亡。

李定国艰苦抗清十多年,没有实现他的愿望,他心情忧愤,终于得病死去。临死时候,他对他的儿子和部将说:“宁可死在荒野,可不能投降啊!”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二十七·刘昫
  举要卷一·金履祥
  名山藏卷之三·何乔远
  卷之一百五十·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三十七·佚名
  ◎亲迎不得妻·吴虞公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纪昀
  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九·佚名
  粤徼语(查东山笔、沈墨庵阅)·查继佐
  王伟传·李延寿
  独孤永业传·李延寿
  卷九十一·阿桂
  卷六·黄训
  卷二百十七之三·雍正
  同治三年三月廿六日·曾国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一十九·志第七十二·礼二十二等·脱脱

        ◎礼二十二   ○录周后 录先圣后 群臣朝使宴饯 朝臣时节馈廪 外国君长来朝 契丹夏国使副见辞仪高丽附 金国使副见辞仪 诸国朝贡   昔周灭殷,封微子为殷后,俾修其礼物,作宾于王家,与国咸休。宋以柴周之

  • 卷一百七十二 表十二·赵尔巽

      表略

  • 卷六十八 志四十三·赵尔巽

      ◎地理十五   △湖南   湖南:禹贡荆州之域。明属湖广布政使司,置偏沅巡抚。清初因之。康熙三年,析置湖南布政使司,为湖南省,移偏沅巡抚驻长沙。雍正二年,改偏沅巡抚为湖南巡抚,并归湖广总督兼辖。七年,置永顺府,升岳州

  • 宇文弼传·魏徵

    宇文弼,字公辅,河南洛陽人。 其先祖与北周帝王同一祖先。 其祖父宇文直力觐,西魏巨鹿太守。 父亲宇文珍,北周宕州刺史。 宇文弼慷慨有大节,博学多才。 仕北周为礼部上士,曾奉命出使邓至国、黑水、龙涸等羌人部落,前后来降的

  • 阳尼传·李延寿

    阳尼,字景文,北平无终人。几代都在慕容氏手下做官。阳尼从小喜好学习,博览群书。幽州刺史胡泥上表举荐他,被征辟任著作郎。朝廷改中书学为国子监,中书监高闾、侍中李冲等人认为阳尼学问渊博,推举他任国子监祭酒。后来,兼任幽

  • 凡例·蔡省吾

    一 凡一岁货声,注重门前其铺肆,设摊、工艺、赶集之各类,皆附人以补不足。一 凡货声率分三类:其门前货物者,统称货郎;其修作者,为工艺;换物者,为商贩。 货郎之常见者,与一人之特卖者,声色又皆不同。一 货郎之提篮、握

  • 卷一百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十五营建志四京城营建规制四【八旗学舍】八旗学舍顺治十年四月工部尚书臣刘昌等议覆工科爱惜喇库哈番散多题准各旗设立宗学以昭皇恩玉成宗室之至意其设立书院之处该臣等备查会典开载亲

  • 甲申沧州纪事·程正揆

    甲申岁,予以玺丞奉诏南京湔除。三月初六日,陛辞,抵通。二十四日,至沧洲。内监高某重兵驻防,城守戒严。次日五鼓,传大府宵遁,兵皆鸟兽散。予便服入城探之,无市亦无人;乡绅家皆摘去门额,商贾争以泥塞其闾。至州署,知州罗爌长跪而号

  • 杨廷珖·周诒春

    杨廷珖 年三十六岁。生于香港。已婚。初毕业于檀香山鄂湖学校。任该处某教会学校教员。光緖三十一年。自费游美。入德特洛内外科医学校。习医学。宣统元年。得医学士学位。为温县医学会。及美国医学会会员。充各医院

  • 七年·佚名

    (丙申)七年大明成化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朔丙午,上率百官,行望闕禮如儀,仍賀三大妃殿,進表裏。○御仁政殿,受賀。○上進宴于三殿。○御仁政殿,行會禮宴,倭人、野人亦與焉。1月3日○戊申,御經筵。講訖,上謂知事李克培曰:「議者云:『

  • 卷十八·汪克宽

    <經部,春秋類,春秋胡傳附錄纂疏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胡傳附錄纂疏卷十八元 汪克寛 撰宣公下【甲定王子十年】十有二年【晉景三齊頃二衛穆三蔡文十五鄭襄八曹文二十一陳成二桓四十宋文十四秦桓八楚莊十七】春葬陳靈公【

  • 卷十一·袁燮

    <经部,书类,絜斋家塾书钞钦定四库全书絜斋家塾书钞卷十一   宋 袁燮 撰酒诰读酒诰一书须看饮酒不过一事周公何故专作一书周公之为此所以重其事也盖方纣在上天下皆化为沈湎之俗今将痛革其弊此岂易事若杂于他篇之

  • 卷三·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防卷三士昏礼第二之一正义郑氏康成曰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必以昏者阳徃而阴来日入三商为昏【贾防商谓商量是漏刻之名马氏云日未出日入后皆二刻半前后共

  • 卷二·赜藏主

      ○大鉴下三世(百丈怀海大智禅师)语录之余百丈大智禅师。僧问:“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如何?”师云:“劫者滞也。亦云住也。住一善滞于十善。西国云佛。此土云觉。自已鉴觉滞着于善。善根人无

  •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四(本)·智周

    沙门智周撰疏。外道笑曰愚者亦解等者。问如来说法离于四非。外道闻经云何起谤 答大士行化多益。是徒虽有少轻得利者广。由是如来四非称离 又彼外道初虽暂谤。毕竟乘此以为出要。先损后益。正合化宜。是以动静无非佛

  • 妙臂菩萨所问经卷第二·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说金刚杵频那夜迦分第四之余复次行人于持诵时。及供养时乃至护摩时。若不依法及阙仪则。彼作障者而得其便。又复行人心不决定。而有疑惑。谓此真言而可诵邪。谓

  • 传法正宗记·契嵩

    传法正宗记宋 契嵩宋 契嵩编传法正宗记上皇帝书十二月日。杭州灵隐永安兰若传法沙门赐紫臣僧契嵩。谨昧死上书。皇帝陛下。臣闻。事天者必因于山。事地者必因于泽。然其所因高深。则其所事者易至也。若陛下之崇高深明

  • 太上养生胎息气经·佚名

    道家养生学著作。著者及撰年无考,约出于唐宋时。一卷。书分服气法、上清气秘法、上清法与补泻图四部分。《服气法》云,服气当如婴儿处母胎之中,筋骨和柔,冥心息念,则和气自至,咽之可以不饥; 一日之中,又以子、寅、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