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36.屈原沉江

楚国自从被秦国打败以后,一直受秦国欺负,楚怀王又想重新和齐国联合。秦昭襄王即位以后,很客气地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到武关(在陕西丹凤县东南)相会,当面订立盟约。

楚怀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不去呢,怕得罪秦国;去呢,又怕出危险。他就跟大臣们商量。

大夫屈原对楚怀王说:“秦国强暴得像豺狼一样,咱们受秦国的欺负不止一次了。大王一去,准上他们的圈套。”

可是怀王的儿子公子子兰却一股劲儿劝楚怀王去,说:“咱们为了把秦国当做敌人,结果死了好多人,又丢了土地。如今秦国愿意跟咱们和好,怎么能推辞人家呢。”

楚怀王听信了公子子兰的话,就上秦国去了。

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怀王刚踏进秦国的武关,立刻被秦国预先埋伏下的人马截断了后路。在会见时,秦昭襄王逼迫楚怀王把黔中的土地割让给秦国,楚怀王没答应。秦昭襄王就把楚怀王押到咸阳软禁起来,要楚国大臣拿土地来赎才放他。

楚国的大臣们听到国君被押,把太子立为新的国君,拒绝割让土地。这个国君就是楚顷襄王。公子子兰当了楚国的令尹。

楚怀王在秦国被押了一年多,吃尽苦头。他冒险逃出咸阳,又被秦国派兵追捕了回去。他连气带病,没有多久就死在秦国。

楚国人因为楚怀王受秦国欺负,死在外头,心里很不平。特别是大夫屈原,更是气愤。他劝楚顷襄王搜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和怀王报仇雪耻。

可是他这种劝告不但不顶事,反倒招来了令尹子兰和靳尚等人的仇视。他们天天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他们对楚顷襄王说:“大王没听说屈原数落您吗?他老跟人家说:大王忘了秦国的仇恨,就是不孝;大臣们不主张抗秦,就是不忠。楚国出了这种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儿能不亡国呢?大王,你想想这叫什么话!”

楚顷襄王听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反倒被奸臣排挤出去,简直气疯了。他到了湘南以后,经常在汨罗江(在今湖南省东北部,汨音mì)一带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诗歌。

附近的庄稼人知道他是一个爱国的大臣,都挺同情他 这时候,有一个经常在汨罗江上打鱼的渔父,很佩服屈原的为人,但就是不赞成他那愁闷的样子。

有一天,屈原在江边遇见渔父。渔父对屈原说:“您不是楚国的大夫吗?怎么会弄到这等地步呢?”

屈原说:“许多人都是肮脏的,只有我是个干净人;将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我被赶到这儿来了。”

渔父不以为然地说:“既然您觉得别人都是肮脏的,就不该自鸣清高;既然别人喝醉了,那么您何必独自清醒呢!”

屈原反对说:“我听人说过,刚洗头的总要把帽子弹弹,刚洗澡的人总是喜欢掸掸衣上的灰尘。我宁愿跳进江心,埋在鱼肚子里去,也不能拿自己干净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一身脏。”

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终于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自杀了。

附近的庄稼人,得到这个信儿,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水,哪儿有屈原的影儿。大伙儿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

渔父很难受,他对着江面,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的。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划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后来,他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船。这种纪念屈原的活动渐渐成为一种风俗。人们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据说就是这样来的。

屈原死后,留下了一些优秀的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是《离骚》。他在诗歌里,痛斥卖国的小人,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对楚国的一草一木,都寄托了无限的深情。后来人们认为屈原是一位我国古代杰出的爱国诗人。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七 元祐二年(丁卯,1087)·李焘
  东都事略卷十二·王称
  宋史纪事本末卷四·陈邦瞻
  风俗纪·张瀚
  卷四·李斗
  卷之一百四十三·佚名
  卷之四百三十九·佚名
  卷之十三·佚名
  一二一六 军机大臣为奉旨一体校勘文津阁诸书事致纪昀函·佚名
  李叔同年谱(9)·李叔同
  ●卷一·文秉
  一六三、诸子攟逸·钱穆
  卷五·徐一夔
  同治五年四月十五日·曾国藩
  附錄·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三十·彭定求

        卷730_1 【上清辞五首】李九龄   入海浮生汗漫秋,紫皇高宴五云楼。   霓裳曲罢天风起,吹散仙香满十洲。   楼锁彤霞地绝尘,碧桃花发九天春。   东皇近日慵游宴,闲煞瑶池五色麟。   上清仙路有丹梯,影响

  • 黄廷璹·唐圭璋

      廷璹号双溪。   解连环   乍寒帘幕。愁灯花正结,又还轻落。弄瘦影、瓶里梅梢,为谁缀陇头,向来新萼。万古千今。算惟有、别情难托。把潘郎鬓绿,尽付雁声,几度寥寞。   扁辰暮江旧泊。记携觞就折,烟翠犹弱。温过却

  • 刘云甫·唐圭璋

      云甫号爱山,赣州人。   蝶恋花   寿陈山泉   一点郎星光彻晓。许大乾坤,难著经纶手。拂袖归来应自笑。山翁偏爱林泉好。   庭下儿孙歌寿酒。不献蟠桃,不数安期枣。且喜今朝云出岫。定知霖雨苍生早。

  • 应傃·唐圭璋

      傃字自得,号兰坡,昌国人。绍熙四年(1193)进士,曾官乌程尉,湖南抚机。   失调名   江路野梅香   横斜淡月黄昏,漏泄早春消息。

  • ◎湘绮楼词选序·王闿运

    往者,孙月坡工填词,为陈希唐师。同在南昌,与邓辛眉日相唱和。余弱冠,方杭意汉魏诗文,未屑屑也。亦实不解其妙处。及还长沙,闻李伯元及希唐并殉国守。独对所题燕子图,吟想悲凄,始自作小令。长慢虽不能工,於月坡所言门径,固识之矣

  • 78.李商隐:锦瑟·施蜇存

    南朝宫体诗绮丽的辞藻,到盛唐时,已被摈斥在诗坛之外。王、孟的诗,固然清淡;即使李、杜、高、岑,也绝不堆垛秾艳的字面。从此以后,诗家一味祟尚清淡,到了郊、岛,已清淡到质朴无华的古拙境界,不免有人感到枯瘁。物极必反,首先出现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十三·佚名

    万历二十七年四月庚戌朔时享太庙遣定国公徐文璧恭代泰宁侯陈良弼靖远伯王学礼各分献○辛亥遣刑科左给事中杨应文代徐观澜查勘东事○癸丑大学士赵志皋<锍-釒>言臣昏卧床蓐间日闻中外人情汹惧皆为矿税一事夫我 皇上

  • 卷之四百七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纪昀

    载记 【二】南唐○南唐李升 景 煜 【附】 孙晟 刘仁赡 韩熙载 徐铉锴 周惟简 潘佑李平 皇庸继 勋李升李景李煜附△李升李升 【宋史作升】 字正伦徐州人少孤流寓濠泗闲杨行密攻濠州得之奇其貌养以为子而杨氏诸

  • 第五十五卦 丰 雷火丰 震上离下·佚名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彖曰:丰,大也。 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 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人于人乎?况于鬼神乎?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象

  • ●牧鑑卷之五·杨昱

    汀郡楊昱東谿輯長白榮譽子譽校應事三(二)◆應事三(二)撫字三之二(共十九條)農桑三之三(共三十條)催科三之四(共二十八條)○撫字三之二(共十九條)無逸曰文王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萬民君牙曰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

  • 世俗品法句经第二十一(十有四章)·佚名

    世俗品者,说世幻梦当舍浮华勉修道用。如车行道,舍平大途,从邪径败。生折轴忧,离法如是,从非法增。愚守至死,亦有折患,顺行正道。勿随邪业,行住卧安,世世无患。万物如泡,意如野马,居世若幻。奈何乐此,若能断此伐其树根。日夜如是,必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六·佚名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五)第二分初小缘经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清信园林鹿母讲堂。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有二婆罗门以坚固信往诣佛所。出家为道。一名婆悉吒。二名婆罗堕。尔时。世尊于静

  • 梵网合注缘起·智旭

    大哉梵网经心地品之为教也。指点真性渊源。确示妙修终始。戒与乘而并急。顿与渐而同收。约本迹。则横竖俱开。兼华严法华之奥旨。约观行。则事理俱备。揽五时八教之大纲。文虽仅传一品。义实统贯全经。缅惟智者大师之

  • 佛说金耀童子经·佚名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食时著衣。与诸苾刍恭敬围绕。入舍卫大城次第乞食。有一婆罗门。出于舍卫逢见世尊。久视容仪乃

  • 翰苑遗事·洪遵

    一卷,南宋洪遵撰。遵字景严,南宋著名收藏家和学者。记载宋翰林学士院旧事,尤其是轶闻遗事,多不见于正史,是一部史料价值颇高的野史笔记。本整理本以《知不足斋丛书》本为底本,参校了《四库全书》本等。

  • 青颈大悲心陀罗尼·佚名

    具名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自在王菩萨广大圆满无碍自在青颈大悲心陀罗尼。一卷,唐不空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