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六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五)第二分初小缘经第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清信园林鹿母讲堂。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有二婆罗门以坚固信往诣佛所。出家为道。一名婆悉吒。二名婆罗堕。尔时。世尊于静室出。在讲堂上彷徉经行。时。婆悉吒见佛经行。即寻速疾诣婆罗堕。而语之言。汝知不耶。如来今者出于静室。堂上经行。我等可共诣世尊所。傥闻如来有所言说。时。婆罗堕闻其语已。即共诣世尊所。头面礼足。随佛经行。

尔时。世尊告婆悉吒曰。汝等二人出婆罗门种。以信坚固于我法中出家修道耶。

答曰。如是。

佛言。婆罗门。今在我法中出家为道。诸婆罗门得无嫌责汝耶。

答曰。唯然。蒙佛大恩。出家修道。实自为彼诸婆罗门所见嫌责。

佛言。彼以何事而嫌责汝。

寻白佛言。彼言。我婆罗门种最为第一。余者卑劣。我种清白。余者黑冥。我婆罗门种出自梵天。从梵口生。于现法中得清净解。后亦清净。汝等何故舍清净种。入彼瞿昙异法中耶。世尊。彼见我于佛法中出家修道。以如此言而呵责我。

佛告婆悉吒。汝观诸人愚冥无识犹如禽兽。虚假自称。婆罗门种最为第一。余者卑劣。我种清白。余者黑冥。我婆罗门种出自梵天。从梵口生。现得清净。后亦清净。婆悉吒。今我无上正真道中不须种姓。不恃吾我憍慢之心。俗法须此。我法不尔。若有沙门.婆罗门。自恃种姓。怀憍慢心。于我法中终不得成无上证也。若能舍离种姓。除憍慢心。则于我法中得成道证。堪受正法。人恶下流。我法不尔。

佛告婆悉吒。有四姓种。善恶居之。智者所举。智者所责。何谓为四。一者刹利种。二者婆罗门种。三者居士种。四者首陀罗种。婆悉吒。汝听刹利种中有杀生者。有盗窃者。有淫乱者。有欺妄者。有两舌者。有恶口者。有绮语者。有悭贪者。有嫉妒者。有邪见者。婆罗门种.居士种.首陀罗种亦皆如是。杂十恶行。婆悉吒。夫不善行有不善报。为黑冥行则有黑冥报。若使此报独在刹利.居士.首陀罗种。不在婆罗门种者。则婆罗门种应得自言。我婆罗门种最为第一。余者卑劣。我种清白。余者黑冥。我婆罗门种出自梵天。从梵口生。现得清净。后亦清净。若使行不善行有不善报。为黑冥行有黑冥报。必在婆罗门种.刹利.居士.首陀罗种者。则婆罗门不得独称。我种清净。最为第一。

婆悉吒。若刹利种中有不杀者。有不盗.不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悭贪.不嫉妒.不邪见。婆罗门种.居士.首陀罗种亦皆如是。同修十善。夫行善法必有善报。行清白行必有白报。若使此报独在婆罗门。不在刹利.居士.首陀罗者。则婆罗门种应得自言。我种清净。最为第一。若使四姓同有此报者。则婆罗门不得独称。我种清净。最为第一。

佛告婆悉吒。今者现见婆罗门种。嫁娶产生。与世无异。而作诈称。我是梵种。从梵口生。现得清净。后亦清净。婆悉吒。汝今当知。今我弟子。种姓不同。所出各异。于我法中出家修道。若有人问。汝谁种姓。当答彼言。我是沙门释种子也。亦可自称。我是婆罗门种。亲从口生。从法化生。现得清净。后亦清净。所以者何。大梵名者即如来号。如来为世间眼。法为世间智。为世间法。为世间梵。为世间法轮。为世间甘露。为世间法主。

婆悉吒。若刹利种中有笃信于佛.如来.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笃信于法。信如来法。微妙清净。现可修行。说无时节。示泥洹要。智者所知。非是凡愚所能及教。笃信于僧。性善质直。道果成就。眷属成就。佛真弟子法法成就。所谓众者。戒众成就。定众.慧众.解脱众.解脱知见众成就。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四双八辈。是为如来弟子众也。可敬可尊。为世福田。应受人供。笃信于戒。圣戒具足。无有缺漏。无诸瑕隙。亦无点污。智者所称。具足善寂。婆悉吒。诸婆罗门种.居士.首陀罗种亦应如是笃信于佛。信法.信众。成就圣戒。婆悉吒。刹利种中亦有供养罗汉。恭敬礼拜者。婆罗门.居士.首陀罗亦皆供养罗汉。恭敬礼拜。

佛告婆悉吒。今我亲族释种亦奉波斯匿王。宗事礼敬。波斯匿王复来供养礼敬于我。彼不念言。沙门瞿昙出于豪族。我姓卑下。沙门瞿昙出大财富.大威德家。我生下穷鄙陋小家故。致供养礼敬如来也。波斯匿王于法观法。明识真伪。故生净信。致敬如来耳。

婆悉吒。今当为汝说四姓本缘。天地始终。劫尽坏时。众生命终皆生光音天。自然化生。以念为食。光明自照。神足飞空。其后此地尽变为水。无不周遍。当于尔时。无复日月星辰。亦无昼夜年月岁数。唯有大冥。其后此水变成大地。光音诸天福尽命终。来生此间。虽来生此。犹以念食。神足飞空。身光自照。于此住久。各自称言。众生。众生。其后此地甘泉涌出。状如酥蜜。彼初来天性轻易者。见此泉已。默自念言。此为何物。可试尝之。即内指泉中。而试尝之。如是再三。转觉其美。便以手抄自恣食之。如是乐著。遂无厌足。其余众生复效食之。如是再三。复觉其美。食之不已。其身转粗。肌肉坚[革*卬]。失天妙色。无复神足。履地而行。身光转灭。天地大冥。

婆悉吒。当知天地常法。大冥之后。必有日月星像现于虚空。然后方有昼夜晦明.日月岁数。尔时。众生但食地味。久住世间。其食多者。颜色粗丑。其食少者。色犹悦泽。好丑端正。于是始有。其端正者。生憍慢心。轻丑陋者。其丑陋者。生嫉恶心。憎端正者。众生于是各共忿诤。是时甘泉自然枯涸。其后此地生自然地肥。色味具足。香洁可食。是时众生复取食之。久住世间。其食多者。颜色粗丑。其食少者。色犹悦泽。其端正者。生憍慢心。轻丑陋者。其丑陋者。生嫉恶心。憎端正者。众生于是各共诤讼。是时地肥遂不复生。

其后此地复生粗厚地肥。亦香美可食。不如前者。是时众生复取食之。久住世间。其食多者。色转粗丑。其食少者。色犹悦泽。端正丑陋。迭相是非。遂生诤讼。地肥于是遂不复生。其后此地生自然粳米。无有糠糩。色味具足。香洁可食。是时众生复取食之。久住于世。便有男女。互共相视。渐有情欲。转相亲近。其余众生见已。语言。汝所为非。汝所为非。即排摈驱遣出于人外。过三月已。然后还归。

佛告婆悉吒。昔所非者。今以为是。时。彼众生习于非法。极情恣欲。无有时节。以惭愧故。遂造屋舍。世间于是始有房舍。玩习非法。淫欲转增。便有胞胎。因不净生。世间胞胎始于是也。时。彼众生食自然粳米。随取随生。无可穷尽。时。彼众生有懈惰者。默自念言。朝食朝取。暮食暮取。于我劳勤。今欲并取。以终一日。即寻并取。于后等侣唤共取米。其人答曰。我已并取。以供一日。汝欲取者。自可随意。彼人复自念言。此人黠慧。能先储积。我今亦欲积粮。以供三日。其人即储三日余粮。有余众生复来语言。可共取米。答言。吾已先积三日余粮。汝欲取者可往自取。彼人复念。此人黠慧。先积余粮。以供三日。吾当效彼。积粮以供五日。即便往取。

时。彼众生竞储积已。粳米荒秽。转生糠糩。刈已不生。时。彼众生见此不悦。遂成忧迷。各自念言。我本初生。以念为食。神足飞空。身光自照。于世久住。其后此地甘泉涌出。状如酥蜜。香美可食。我等时共食之。食之转久。其食多者。颜色粗丑。其食少者。色犹悦泽。由是食故。使我等颜色有异。众生于是各怀是非。迭相憎嫉。是时甘泉自然枯竭。其后此地生自然地肥。色味具足。香美可食。时我曹等复取食之。其食多者。颜色粗丑。其食少者。颜色悦泽。众生于是复怀是非。迭相憎嫉。是时地肥遂不复生。其后复生粗厚地肥。亦香美可食。时我曹等复取食之。多食色粗。少食色悦。复生是非。共相憎嫉。是时地肥遂不复现。更生自然粳米。无有糠糩。时我曹等复取食之。久住于世。其懈怠者。竞共储积。由是粳米荒秽。转生糠糩。刈已不生。今当如何。复自相谓言。当共分地。别立幖帜。即寻分地。别立幖帜。

婆悉吒。犹此因缘。始有田地名生。彼时众生别封田地。各立疆畔。渐生盗心。窃他禾稼。其余众生见已。语言。汝所为非。汝所为非。自有田地。而取他物。自今已后。勿复尔也。其彼众生犹盗不已。其余众生复重呵责而犹不已。便以手加之。告诸人言。此人自有田稼。而盗他物。其人复告。此人打我。时。彼众人见二人诤已。愁忧不悦。懊恼而言。众生转恶。世间乃有此不善。生秽恶不净。此是生.老.病.死之原。烦恼苦报堕三恶道。由有田地致此诤讼。今者宁可立一人为主以治理之。可护者护。可责者责。众共减米。以供给之。使理诤讼。

时。彼众中自选一人。形体长大。颜貌端正。有威德者。而语之言。汝今为我等作平等主。应护者护。应责者责。应遣者遣。当共集米。以相供给。时。彼一人闻众人言。即与为主。断理诤讼。众人即共集米供给。时。彼一人复以善言慰劳众人。众人闻已。皆大欢喜。皆共称言。善哉。大王。善哉。大王。于是。世间便有王名。以正法治民。故名刹利。于是世间始有刹利名生。

时。彼众中独有一人作如是念。家为大患。家为毒刺。我今宁可舍此居家。独在山林。闲静修道。即舍居家。入于山林。寂默思惟。至时持器入村乞食。众人见已。皆乐供养。欢喜称赞。善哉。此人能舍家居。独处山林。静默修道。舍离众恶。于是。世间始有婆罗门名生。彼婆罗门中有不乐闲静坐禅思惟者。便入人间。诵习为业。又自称言。我是不禅人。于是。世人称不禅婆罗门。由入人间故。名为人间婆罗门。于是。世间有婆罗门种。彼众生中有人好营居业。多积财宝。因是众人名为居士。彼众生中有多机巧。多所造作。于是世间始有首陀罗工巧之名。

婆悉吒。今此世间有四种名。第五有沙门众名。所以然者。婆悉吒。刹利众中。或时有人自厌己法。剃除须发。而披法服。于是始有沙门名生。婆罗门种.居士种.首陀罗种。或时有人自厌己法。剃除须发。法服修道。名为沙门。婆悉吒。刹利种中。身行不善。口行不善。意行不善身坏命终。必受苦报。婆罗门种.居士种.首陀罗种。身行不善。口行不善。意行不善。身坏命终。必受苦报。婆悉吒。刹利种中。有身行善。口.意行善。身坏命终。必受乐报。婆罗门.居士.首陀罗种中。身行善。口.意行善。身坏命终。必受乐报。婆悉吒。刹利众中。身行二种。口.意行二种。身坏命终。受苦乐报。婆罗门种.居士种.首陀罗种。身行二种。口.意行二种。身坏命终。受苦乐报。

婆悉吒。刹利种中。有剃除须发。法服修道。修七觉意。道成不久。所以者何。彼族姓子法服出家。修无上梵行。于现法中自身作证。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复受有。婆罗门.居士.首陀罗种中。有剃除须发。法服修道。修七觉意。道成不久。所以者何。彼族姓子法服出家。修无上梵行。于现法中自身作证。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复受有。婆悉吒。此四种中皆出明行成就罗汉。于五种中为最第一。

佛告婆悉吒。梵天王颂曰。

生中刹利胜能舍种姓去

明行成就者世间最第一

佛告婆悉吒。此梵善说。非不善说。此梵善受。非不善受。我时即印可其言。所以者何。今我如来.至真亦说是义。

生中刹利胜能舍种姓去

明行成就者世间最第一

尔时。世尊说此法已。婆悉吒.婆罗堕无漏心解脱。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佛说长阿含第二分转轮圣王修行经第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摩罗醯搜人间游行。与千二百五十比丘渐至摩楼国。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当自炽燃。炽燃于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云何比丘当自炽燃。炽燃于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于是。比丘内身身观。精勤无懈。忆念不忘。除世贪忧。外身身观.内外身身观。精勤无懈。识念不忘。除世贪忧。受.意.法观。亦复如是。是为比丘自炽燃。炽燃于法。不他炽燃。自归依。归依于法。不他归依。

如是行者。魔不能娆。功德日增。所以者何。乃往过去久远世时。有王名坚固念。刹利水浇头种。为转轮圣王。领四天下。时。王自在以法治化。人中殊特。七宝具足。一者金轮宝。二者白象宝。三者绀马宝。四者神珠宝。五者玉女宝。六者居士宝。七者主兵宝。千子具足。勇健雄猛。能伏怨敌。不用兵杖。自然太平。坚固念王久治世已。时金轮宝即于虚空忽离本处。时典轮者速往白王。大王。当知今者轮宝离于本处。时。坚固王闻已念言。我曾于先宿耆旧所闻。若转轮圣王轮宝移者。王寿未几。我今已受人中福乐。宜更方便受天福乐。当立太子领四天下。别封一邑与下发师。命下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

时。坚固念王即命太子而告之曰。卿为知不。吾曾从先宿耆旧所闻。若转轮圣王金轮离本处者。王寿未几。吾今已受人中福乐。当更方便迁受天福。今欲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为道。以四天下委付于汝。宜自勉力。存恤民物。是时。太子受王教已。时坚固念王即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

时。王出家过七日已。彼金轮宝忽然不现。其典轮者往白王言。大王。当知今者轮宝忽然不现。时王不悦。即往诣坚固念王所。到已白王。父王。当知今者轮宝忽然不现。时。坚固念王报其子曰。汝勿怀忧以为不悦。此金轮宝者非汝父产。汝但勤行圣王正法。行正法已。于十五日月满时。沐浴香汤。婇女围绕。升正法殿上。金轮神宝自然当现。轮有千辐。光色具足。天匠所造。非世所有。

子白父王。转轮圣王正法云何。当云何行。王告子曰。当依于法。立法具法。恭敬尊重。观察于法。以法为首。守护正法。又当以法诲诸婇女。又当以法护视教诫诸王子.大臣.群寮.百官及诸人民.沙门.婆罗门。下至禽兽。皆当护视。

又告子曰。又汝土境所有沙门.婆罗门履行清真。功德具足。精进不懈。去离憍慢。忍辱仁爱。闲独自修。独自止息。独到涅槃。自除贪欲。化彼除贪。自除嗔恚。化彼除嗔。自除愚痴。化彼除痴。于染不染。于恶不恶。于愚不愚。可著不著。可住不住。可居不居。身行质直。口言质直。意念质直。身行清净。口言清净。意念清净。正念清净。仁慧无厌。衣食知足。持钵乞食。以福众生。有如是人者。汝当数诣。随时咨问。凡所修行。何善何恶。云何为犯。云何非犯。何者可亲。何者不可亲。何者可作。何者不可作。施行何法。长夜受乐。汝咨问已。以意观察。宜行则行。宜舍则舍。国有孤老。当拯给之。贫穷困劣。有来取者。慎勿违逆。国有旧法。汝勿改易。此是转轮圣王所修行法。汝当奉行。

佛告诸比丘。时。转轮圣王受父教已。如说修行。后于十五日月满时。沐浴香汤。升高殿上。婇女围绕。自然轮宝忽然在前。轮有千辐。光色具足。天匠所造。非世所有。真金所成。轮径丈四。时。转轮王默自念言。我曾从先宿耆旧所闻。若刹利王水浇头种。以十五日月满时。沐浴香汤。升宝殿上。婇女围绕。自然金轮忽现在前。轮有千辐。光色具足。天匠所造。非世所有。真金所成。轮径丈四。是则名为转轮圣王。今此轮现。将无是耶。今我宁可试此轮宝。

时。转轮王即召四兵。向金轮宝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复以右手摩扪金轮。语言。汝向东方。如法而转。勿违常则。轮即东转。时。王即将四兵随从其后。金轮宝前有四神导。轮所住处。王即止驾。尔时。东方诸小国王见大王至。以金钵盛银粟。银钵盛金粟。来趣王所。拜首白言。善来。大王。今此东方土地丰乐。人民炽盛。志性仁和。慈孝忠顺。唯愿圣王于此治正。我等当给使左右。承受所当。时。转轮大王语小王言。止。止。诸贤。汝等则为供养我已。但当以正法治。勿使偏枉。无令国内有非法行。此即名曰我之所治。

时。诸小王闻此教已。即从大王巡行诸国。至东海表。次行南方.西方.北方。随轮所至。其诸国王各献国土。亦如东方诸小国比。时。转轮王既随金轮。周行四海。以道开化。安慰民庶。已还本国。时。金轮宝在宫门上虚空中住。时转轮王踊跃而言。此金轮宝真为我瑞。我今真为转轮圣王。是为金轮宝成就。

其王久治世已。时金轮宝即于虚空忽离本处。其典轮者速往白王。大王。当知今者轮宝离于本处。时。王闻已即自念言。我曾于先宿耆旧所闻。若转轮圣王轮宝移者。王寿未几。我今已受人中福乐。宜更方便受天福乐。当立太子领四天下。别封一邑与下发师。令下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

时。王即命太子而告之曰。卿为知不。吾曾从先宿耆旧所闻。若转轮圣王金轮宝离本处者。王寿未几。吾今已受人中福乐。当设方便迁受天乐。今欲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以四天下委付于汝。宜自勉力。存恤民物。尔时。太子受王教已。王即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时。王出家过七日已。其金轮宝忽然不现。典金轮者往白王言。大王。当知今者轮宝忽然不现。时王闻已。不以为忧。亦复不往问父王意。时。彼父王忽然命终。

自此以前。六转轮王皆展转相承。以正法治。唯此一王自用治国。不承旧法。其政不平。天下怨诉。国土损减。人民凋落。时。有一婆罗门大臣往白王言。大王。当知今者国土损减。人民凋落。转不如常。王今国内多有知识。聪慧博达。明于古今。备知先王治政之法。何不命集问其所知。彼自当答。时。王即召群臣。问其先王治政之道。时。诸智臣具以事答。王闻其言。即行旧政。以法护世。而由不能拯济孤老。施及下穷。

时。国人民转至贫困。遂相侵夺。盗贼滋甚。伺察所得。将诣王所白言。此人为贼。愿王治之。王即问言。汝实为贼耶。答曰。实尔。我贫穷饥饿。不能自存。故为贼耳。时。王即出库物以供给之。而告之曰。汝以此物供养父母。并恤亲族。自今已后。勿复为贼。余人转闻有作贼者。王给财宝。于是复行劫盗他物。复为伺察所得。将诣王所白言。此人为贼。愿王治之。王复问言。汝实为贼耶。答曰。实尔。我贫穷饥饿。不能自存。故为贼耳。时。王复出库财以供给之。复告之曰。汝以此物供养父母。并恤亲族。自今已后。勿复为贼。

复有人闻有作贼者。王给财宝。于是复行劫盗他物。复为伺察所得。将诣王所白言。此人为贼。愿王治之。王复问言。汝实为贼耶。答曰。实尔。我贫穷饥饿。不能自存。故为贼耳。时王念言。先为贼者。吾见贫穷。给其财宝。谓当止息。而余人闻。转更相效。盗贼日滋。如是无已。我今宁可杻械其人。令于街巷。然后载之出城。刑于旷野。以诫后人耶。

时。王即敕左右。使收系之。声鼓唱令。遍诸街巷。讫已载之出城。刑于旷野。国人尽知彼为贼者。王所收系。令于街巷。刑之旷野。时。人展转自相谓言。我等设为贼者。亦当如是。与彼无异。于是。国人为自防护。遂造兵杖.刀剑.弓矢。迭相残害。攻劫掠夺。自此王来始有贫穷。有贫穷已始有劫盗。有劫盗已始有兵杖。有兵杖已始有杀害。有杀害已则颜色憔悴。寿命短促。时。人正寿四万岁。其后转少。寿二万岁。然其众生有寿.有夭.有苦.有乐。彼有苦者。便生邪淫.贪取之心。多设方便。图谋他物。是时。众生贫穷劫盗。兵杖杀害。转转滋甚。人命转减。寿一万岁。

一万岁时。众生复相劫盗。为伺察所得。将诣王所白言。此人为贼。愿王治之。王问言。汝实作贼耶。答曰。我不作。便于众中故作妄语。时。彼众生以贫穷故便行劫盗。以劫盗故便有刀兵。以刀兵故便有杀害。以杀害故便有贪取.邪淫。以贪取.邪淫故便有妄语。有妄语故其寿转减。至于千岁。千岁之时。便有口三恶行始出于世。一者两舌。二者恶口。三者绮语。此三恶业展转炽盛。人寿稍减至五百岁。五百岁时。众生复有三恶行起。一者非法淫。二者非法贪。三者邪见。此三恶业展转炽盛。人寿稍减。三百.二百。我今时人。乃至百岁。少出多减。

如是展转。为恶不已。其寿稍减。当至十岁。十岁时人。女生五月便行嫁。是时世间酥油.石蜜.黑石蜜。诸甘美味不复闻名。粳粮.禾稻变成草莠。缯.绢.锦.绫.劫贝.白[疊*毛]。今世名服。时悉不现。织粗毛缕以为上衣。是时。此地多生荆棘。蚊.虻.蝇.虱.蛇.蚖.蜂.蛆。毒虫众多。金.银.琉璃.珠玑.名宝。尽没于地。遂有瓦石砂砾出于地上。

当于尔时。众生之类永不复闻十善之名。但有十恶充满世间。是时。乃无善法之名。其人何由得修善行。是时。众生能为极恶。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忠不义。返逆无道者便得尊敬。如今能修善行。孝养父母。敬顺师长。忠信怀义。顺道修行者便得尊敬。尔时。众生多修十恶。多堕恶道。众生相见。常欲相杀。犹如猎师见于群鹿。时。此土地多有沟坑。溪涧深谷。土旷人希。行来恐惧。尔时。当有刀兵劫起。手执草木。皆成戈鉾。于七日中。展转相害。

时。有智者远逃丛林。依倚坑坎。于七日中怀怖畏心。发慈善言。汝不害我。我不害汝。食草木子以存性命。过七日已。从山林出。时有存者。得共相见。欢喜庆贺言。汝不死耶。汝不死耶。犹如父母唯有一子。久别相见。欢喜无量。彼人如是各怀欢喜。迭相庆贺。然后推问其家。其家亲属死亡者众。复于七日中悲泣号啕。啼哭相向。过七日已。复于七日中共相庆贺。娱乐欢喜。寻自念言。吾等积恶弥广。故遭此难。亲族死亡。家属覆没。今者宜当少共修善。宜修何善。当不杀生。

尔时。众生尽怀慈心。不相残害。于是众生色寿转增。其十岁者寿二十岁。二十时人复作是念。我等由少修善行。不相残害故。寿命延长至二十岁。今者宁可更增少善。当修何善。已不杀生。当不窃盗。已修不盗。则寿命延长至四十岁。四十时人复作是念。我等由少修善。寿命延长。今者宁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当不邪淫。于是。其人尽不邪淫。寿命延长至八十岁。

八十岁人复作是念。我等由少修善。寿命延长。今者宁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当不妄语。于是。其人尽不妄语。寿命延长至百六十。百六十时人复作是念。我等由少修善。寿命延长。我今宁可更增小善。何善可修。当不两舌。于是。其人尽不两舌。寿命延长至三百二十岁。三百二十岁时人复作是念。我等由少修善故。寿命延长。今者宁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当不恶口。于是。其人尽不恶口。寿命延长至六百四十。

六百四十时人复作是念。我等由修善故。寿命延长。今者宁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当不绮语。于是。其人尽不绮语。寿命延长至二千岁。二千岁时人复作是念。我等由修善故。寿命延长。今者宁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当不悭贪。于是。其人尽不悭贪而行布施。寿命延长至五千岁。五千岁时人复作是念。我等由修善故。寿命延长。今者宁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当不嫉妒。慈心修善。于是。其人尽不嫉妒。慈心修善。寿命延长至于万岁。

万岁时人复作是念。我等由修善故。寿命延长。今者宁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当行正见。不生颠倒。于是。其人尽行正见。不起颠倒。寿命延长至二万岁。二万岁时人复作是念。我等由修善故。寿命延长。今者宁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当灭三不善法。一者非法淫。二者非法贪。三者邪见。于是。其人尽灭三不善法。寿命延长至四万岁。四万岁时人复作是念。我等由修善故。寿命延长。今者宁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当孝养父母。敬事师长。于是。其人即孝养父母。敬事师长。寿命延长至八万岁。

八万岁时人。女年五百岁始出行嫁。时。人当有九种病。一者寒。二者热。三者饥。四者渴。五者大便。六者小便。七者欲。八者饕餮。九者老。时。此大地坦然平整。无有沟坑.丘墟.荆棘。亦无蚊.虻.蛇.蚖.毒虫。瓦石.沙砾变成琉璃。人民炽盛。五谷平贱。丰乐无极。是时。当起八万大城。村城邻比。鸡鸣相闻。当于尔时。有佛出世。名为弥勒如来.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如今如来十号具足。彼于诸天.释.梵.魔.若魔.天.诸沙门.婆罗门.诸天.世人中。自身作证。亦如我今于诸天.释.梵.魔.若魔.天.沙门.婆罗门.诸天.世人中。自身作证。彼当说法。初言亦善。中下亦善。义味具足。净修梵行。如我今日说法。上中下言。皆悉真正。义味具足。梵行清净。彼众弟子有无数千万。如我今日弟子数百。彼时。人民称其弟子号曰慈子。如我弟子号曰释子。

彼时。有王名曰儴伽。刹利水浇头种转轮圣王。典四天下。以正法治。莫不靡伏。七宝具足。一金轮宝.二白象宝.三绀马宝.四神珠宝。五玉女宝.六居士宝.七主兵宝。王有千子。勇猛雄烈。能却外敌。四方敬顺。不加兵杖。自然太平。尔时。圣王建大宝幢。围十六寻。上高千寻。千种杂色严饰其幢。幢有百觚。觚有百枝。宝缕织成。众宝间厕。于是。圣王坏此幢已。以施沙门.婆罗门.国中贫者。然后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修无上行。于现法中自身作证。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佛告诸比丘。汝等当勤修善行。以修善行。则寿命延长。颜色增益。安隐快乐。财宝丰饶。威力具足。犹如诸王顺行转轮圣王旧法。则寿命延长。颜色增益。安隐快乐。财宝丰饶。威力具足。比丘亦如是。当修善法。寿命延长。颜色增益。安隐快乐。财宝丰饶。威力具足。

云何比丘寿命延长。如是比丘修习欲定精勤不懈灭行成就以修神足。修精进定.意定.思惟定精勤不懈灭行成就。以修神足。是为寿命延长。何谓比丘颜色增益。于是比丘戒律具足。成就威仪。见有小罪。生大怖畏。等学诸戒。周满备悉。是为比丘颜色增益。何谓比丘安隐快乐。于是比丘断除淫欲。去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行第一禅。除灭觉.观。内信欢悦。捡心专一。无觉.无观。定生喜.乐。行第二禅。舍喜守护。专心不乱。自知身乐。贤圣所求。护念.乐行。行第三禅。舍灭苦乐。先除忧喜。不苦不乐。护念清净。行第四禅。是为比丘安隐快乐。

何谓比丘财宝丰饶。于是比丘修习慈心。遍满一方。余方亦尔。周遍广普。无二无量。除众结恨。心无嫉恶。静默慈柔。以自娱乐。悲.喜.舍心亦复如是。是为比丘财宝丰饶。何谓比丘威力具足。于是比丘如实知苦圣谛。习.尽.道谛亦如实知。是为比丘威力具足。

佛告比丘。我今遍观诸有力者无过魔力。然漏尽比丘力能胜彼。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六

猜你喜欢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二十·宗喀巴
  ○慕道志仪第一·玄觉
  生经卷第三·佚名
  卷二 受持篇·周梦颜
  卷一百七十三·佚名
  摩诃斯那优婆夷品第五十四·佚名
  卷第五·呆翁行悦
  摄大乘论卷下·无著
  撰集百缘经卷第八·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佚名
  在汉口孤儿院讲词·太虚
  在留沪日侨欢送会答词·太虚
  卷第五十六·佚名
  浮石禪師語錄卷三·通贤
  卷一·水鉴慧海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施枢·唐圭璋

      枢字知言,号芸隐,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寓居湖州。嘉熙时,尝为浙东转运事幕属,又为越州府僚。淳祐三年(1243),从事郎知溧阳。   摸鱼儿   柳蒙耳、暗凌波路。烟飞惨淡平楚。七香车驻猊环掩,遥认翠华云母。芳景暮。鸳甃悄、

  • 全闽诗话卷二·郑方坤

    ○宋陈致雍陈致雍莆田人仕闽为太常卿入南唐以通礼及第旧章典故多所谙练后归宋开寳中除秘书监致仕徐铉送以诗有三朝恩泽冯唐老万里乡关贺监归之句既归陈洪进辟掌书记撰海物异名志五礼仪鉴后好事者编次其在南唐礼官时论

  • 神女赋原文·宋玉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玉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玉异之。明日,以白王。王曰:“其梦若何?”玉对曰:“晡夕之后,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目色仿佛,乍若有记:见一妇人,状甚奇异

  • 第四十二出 移镇·汤显祖

    【夜游朝】〔外扮杜安抚引众上〕西风扬子津头树,望长淮渺渺愁予。枕障 江南,钩连塞北。如此江山几处?〔诉衷情〕“砧声又报一年秋。江水去悠悠。 塞草中原何处

  • 第一折·郑光祖

    (外扮李密引卒子上,云)自小从来看武经,相持厮杀有声名。只因攘攘刀兵起,独占金墉一座城。某乃李密是也,祖居京兆府人氏,生而英勇,自小豪杰。如今隋帝失政,今六十四处烟尘,豪杰并起,某建立金墉城。我麾下有二士、三贤、五虎、七

  • 卷六·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六平湖沈季友编元江翰林汉汉字朝宗防稽人元季客吴中落魄而返经崇德濮氏延为上客明洪武初以文学征授翰林编修应制赋元日早朝诗称防赐绯袍请老归遂家濮院【今析桐乡】与亲知游宴尝着赐袍有月夜清

  • 卷一·杨士奇

    大明太宗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讳 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第四子也 母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皇太子标次秦愍王樉次晋恭王次 上次周定王橚 上初生光

  • 怜才类·佚名

    ○韩慕庐先生韩文懿公英,字元少。家故贫,能力学,性嗜酒,有李太白风。其为文也,原本六经,出以典雅,不蹈天崇决裂之习。补博士弟子员,以欠粮三升,为奏销案黜革。旋冒籍嘉定,拔取后,又以攻讦除名。应吴邑童子试,题“系狂者进取”一句

  • 卷之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今献备遗卷四十二·项笃寿

    (明)项笃寿 撰李梦阳李梦阳字献吉陜西庆阳人年十八举乡试第一明年弘治癸丑举进士授户部主事倡为古文辞时外戚张氏怙宠骄恣声焰熏灼莫敢问梦阳上疏论之语极切直下锦衣卫狱掠问辞气慷慨无所挠孝庙召见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

  • 第二十二章 统一盛运之再临【隋室兴亡及唐初】·钱穆

    中国经过四百年的分崩动乱,终于盛运再临,而有隋唐之统一。 一、隋代帝系及年历 隋代三帝,三十九年。 自开皇九年灭陈,统一中国,迄于灭亡,不过三十年。下开唐室,正与西汉前的秦代一样。

  • 135.梁武帝做和尚·林汉达

    北魏发生内乱以后,南方的梁朝曾经几次起兵北伐。但是梁武帝指挥无能,不但不能恢复土地,反而死伤了无数军民。北魏分裂后,也没有能力再进攻南方,梁朝才有一个比较长的安定时期。梁武帝看到宋、齐两个朝代都因为皇族之间互相

  • 黄日升·周诒春

    黄日升 生于广东香山。已婚。游美。入康奈尔大学。得土木工程师学位。回国后。于民国六年。任株钦铁路工程师。Huang, T. S.-Born in Hsianghan, Kwangtung. Married. C.E., Cornell. Engineer, Chu-Chin Railway, 1

  • 十二年·佚名

    (庚戌)十二年大明宣德五年春正月1月1日○壬寅朔,上率世子及百官,行賀正禮,御勤政殿,受王世子及百官朝賀。諸道進箋獻方物,議政府進表裏鞍馬。○遣知申事許誠,邀使臣至,上迎入勤政殿慰宴,日暮乃罷。御勤政門,與使臣觀放火砲。○命

  • 结和第四十三·桓宽

    【题解】本篇就文学所提的结和亲问题展开讨论。大夫总结了“汉兴以来,修好,结和亲,所聘遗单于者甚厚;然不纪重质厚赂之故改节,而暴害滋甚”的经验教训,认为匈奴“可以武折而不可以德怀”。高度赞扬了汉

  • 卷中·佚名

    佛告阿难。汝今至心受持此四大观法。慎勿忘失。为未来世一切众生当广演说。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作此观时。以学观空故。身虚心劳。应服酥及诸补药。於深禅定。应作补想观。补想观者,先自观身。使皮皮相裹,犹如

  • 卷第七十四·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善财童子于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所,得菩萨解脱已,忆念修习,了达增长。渐次游行,至岚毗尼林,周遍寻觅彼妙德神,见在一切宝树庄严楼阁中,坐宝莲华师子之座,二十亿那由他诸天恭敬围绕,为说菩萨受生

  • 阿那邠邸化七子经·佚名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阿那邠邸有七子。无笃信於佛法众。彼不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亦不改杀生。亦不改不与取。亦不改他淫。亦不改妄语。亦不改饮酒。尔时阿那邠邸长者告彼七子言:汝等。今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