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网合注缘起
大哉梵网经心地品之为教也。指点真性渊源。确示妙修终始。戒与乘而并急。顿与渐而同收。约本迹。则横竖俱开。兼华严法华之奥旨。约观行。则事理俱备。揽五时八教之大纲。文虽仅传一品。义实统贯全经。缅惟智者大师之时。人根尚利。故既广宣教观法门。乃仅疏此下卷戒法。而大师精谙律藏。文约义广。点示当年之明律者则易。开悟今时之昧律者则难。千有余年。久成秘典。我莲池和尚。始从而为之发隐。此其救时苦心。诚为不可思议。特以专弘净土。律学稍疎。故于义疏。仍多阙疑之处。又下卷虽获流通。而上卷犹未开阐。呜呼。四依大士。于法岂有吝心。直是众生缘薄。罕能遘于稀有法门耳。智旭幼崇理学。即以千古圣贤道脉为己任。但恨障深慧劣。往往执东鲁而谤西干。后因闻自知录序。并阅良知寂感之谈。始发信心。嗣又闻地藏本愿。并听大佛顶经。猛图出世。于是矢志参禅。逃家行脚。虽亦数发悟解。柰何克证无期。赖有一点惭愧正因。断不敢错下承当。生增上慢。以蹈迩来大妄语之覆辙。爰念夙因力薄。应须兼戒兼教。以自熏修。先从阇梨古德法师。遵学戒之法于莲老遗规。次探法华玄义。摩诃止观等书。私淑台家教观。而毗尼一藏。细阅三番。梵网一经。奉为日课。遂于发隐所阙之疑。涣然冰释。即上卷文古义幽。昔人所称不能句读者。亦复妙旨泠然现前。因拟一为合注。以补前人之缺。而此志虽发。缘障多端。六七年来。悠悠未遂。客岁藉大病为良药。方遂入山本志。适如是昉公。远从闽地。携杖来寻。为其令师肖满全公。请讲此经。以资冥福。复有二三同志欢喜乐闻。予繇是力疾敷演。不觉心华开发。义泉沸涌。急秉笔而随记之。共成玄义一卷。合注七卷。注既成。叙厥本末。以告来哲。盖虽不敢谓凡夫心力。实能超越前贤。而夙有微因。今复久诵。半生淹浃。自不无千虑之一得。故于理观事相。不惜一一指陈。诚可勷开解笃行者之半臂也。后之览者。尚勿以繁琐而厌忽之。俟解行双圆。廼归诸筏喻可耳。
时岁在丁丑后安居第一褒洒陀日菩萨戒弟子智旭撰于九子别峰之梵网室中。
猜你喜欢 在锡兰科仑坡麻里卡坎达最高巴利文学院致词·太虚 虚堂和尚语录 第四卷·智愚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五·佚名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一·佚名 卷六十六·佚名 续高僧传卷第九·道宣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八·唐慧琳 佛说戒德香经·佚名 观世音持验纪序·周克复 佛教与吾人之现在未来·太虚 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梁启超 月江和尚语录卷下·月江正印 卷第二·箬庵通问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佚名 卷三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