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新城北录中

拱宸门在新城西北,亦曰天宁门。城内天宁坊,亦曰天宁街,名起于城外之天宁寺也。寺左有兰若,为寺中东园下院。北折为东园便门,又东折为梅花岭。寺右有杏园,为寺中西园下院。沿岸入丰乐街过街楼岔路,分上下买卖街抵北门。

天宁街口乃古天宁寺山门旧址,旧有华表,俗称牌楼口。牌楼高二十丈,额曰“朝天福地”。宇下蝙蝠以万计,又称其地为“万福来朝”。柱下栖乞儿数百。迨改建新城,寺在城外,华表遂废。

天福居在牌楼口,有花市,花市始于禅智寺,载在郡志。王观《芍药谱》云:扬人无贵贱皆戴花,开明桥每旦有花市。盖城外禅智寺,城中开明桥,皆古之花市也。近年梅花岭、傍花村、堡城、小茅山、雷塘皆有花院,每旦入城聚卖于市,每花朝于对门张秀才家作百花会,四乡名花集焉。秀才名纟遂,字饮源,精刀式,谓之“张刀”。善莳花,梅树盆景与姚志同秀才、耿天保刺史齐名,谓之“三股梅花剪”。其后张其仁、刘式、三胡子、吴松山道士效其法。纟遂子居寿,字仁粹,号旧山,穷而工诗。

扑缸春酒肆在街西。游屐入城,山色湖光,带于眉宇,烹鱼煮笋,尽饮纵谈,率在于是。青莲斋在街西,六安山僧茶叶馆也。僧有茶田,春夏入山,秋冬居肆,东城游人,皆于此买茶供一日之用。郑板桥书联云:“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青龙泉本在天宁寺内。西域梵僧佛驮跋ヌ罗在寺译《华严经》,有两青蛇从井中出,变形为青衣童子供事,故以名泉。既建新城,泉界入天宁门内。雍正间,寺僧理宗募买隙地,勒石其上,旱年亦多于此祈雨。乾隆戊子后,泉竭遂不复浚。至今理宗碑石尚嵌壁间。

天宁门为新城七门之一。前明太守吴平山浚西北城壕,以石堤。太守郭光复石壕堤,未竟者四百余丈。故今城外钓桥西皆石岸,东皆土岸。

天宁寺居扬州八大刹之首,寺之始末基址,郡志未经核实,故古迹多所重出。考志载天宁寺在新城拱宸门外。世传柳毅舍宅为寺,寺有柳长者像。又传晋时为谢安别墅,义熙间,梵僧佛驮跋ヌ罗尊者译《华严经》于此。右卫将军褚叔度特往建业请于谢司空琬,求太傅别墅建寺。又《华严经》序云:“尊者于谢司空寺别造履净华严堂译经。”又曰:“寺西杏园内枝上村文思房有银杏二株,大数围,高百三十余丈,谢太傅别墅在此。”

雍正间,徐太史葆光为题“晋树亭”额。又城中《法云寺志》云:“晋宁康三年,谢安领扬州刺史,建宅于此。至太元十年,移居新城,其姑就本宅为尼,建寺名法云,手植双桧。”又曰:“谢太傅祠,安故宅,内有法云寺,旧有双桧。”又《墨庄漫录》云:“扬州吕甫观文宅,乃晋征西将军谢安宅。在唐为法云寺,有双桧,建炎后遂亡。”又云:“按《十国春秋》,光启三年,海陵镇遏使帅民兵入广陵,杨行密伏兵杀于法云寺,寺外数里皆赤。”又曰:“寺有藏经院,释迦院。”又志乐善庵云:“在大东门外天心墩。”

雍正十一年,尹公会一碑记云:“梵僧佛驮跋陀罗尊者,译《华严经》于此。”《华严经序》亦云:“尊者别建履净华严堂。自谢太傅舍宅为寺,寺域甚广,墩列于前,亦属寺界。明嘉靖丙辰,漕院郑晓加筑城,始截寺前数百武地于城内。”按诸说萃于一书,而天宁、法云、乐善分三地。于天宁曰跋陀罗译经于此,于乐善又曰跋陀罗译经于此,其同一也;于天宁曰尊者于谢司空宅造履净华严堂,于法云又曰谢太傅宅于此,尊者别建履净华严之堂,其同二也;于法云曰寺有藏经院、释迦院,而今之天宁寺旁兰若内有藏经院,其同三也。据尹会一曰“墩列其前”,再曰“截寺数百武地于城内”二语,则乐善本在天宁寺址内已明。

惟法云之于天宁,舍宅舍墅同,华严同,藏经同,而志中分为两地,未加考定,遂习焉不察耳。以今考之,今天宁寺距拱宸门数武,门内为天宁街,长三百余步。法云寺后址居北柳巷之半,其半二百余步,合而计之,纵不过二百余步。今杏园兰若为寺东西址,杏园距天心墩百数十步,由杏园至兰若二百余步。由此计之,约纵不过千步,横不过五百步,天宁居其北,乐善居其东,法云居其南,其实皆谢宅也。古之谢宅,当自法云起,至天宁止,并今之彩衣街之半,北柳巷之半,为民居者皆是也。

今天宁、法云于晋为广陵城外地,自截入城后,人遂视天宁、法云为两地,且视天宁、乐善为两地也。又《晋书》有云:“太和十年,谢安出镇广陵之步邱,筑垒曰新城。”按《晋书》,新城当在今新城之东北隅,其半仍当在拱宸门外。古云水际之谓步。《太平寰宇记》云:“江都南对丹徒之京口,旧阔四十余里。今瓜洲渡江仅阔十里,对岸已是银山。”是则古之阔四十里者,凡今之高寺、扬子桥诸地,皆在江心。其扬州江岸,当距法云不远,而步邱亦当距法云不远矣。志云:甲杖楼在步邱。

天宁门城河两岸石,上横巨木,架红栏为钓桥。桥外华表屹然,下为天宁寺大山门。第一层为天王殿,中供布袋罗汉像,旁置魔魅,作戏弄状。殿右设画鼓,左悬钟。古者钟楼用风字脚,四柱并用浑成梗木,若散木,不可低,低则掩,声不远。宜在左。寺廊下作平棋盘顶,开楼,盘心透上直见钟作六角栏干,则声远百里。

是寺钟昼夜撞之,有紧十八、慢十八之号。寺鼓在右,即宋孚禅师闻之悟道处。钟鼓楼旁,矗两宝刹,高数丈,剪彩为幡幢。第二层大殿上置白石香炉莲炬,高与殿齐,中供大佛三座,旁列梵相:或衣云衲,倚竹杖,横梵书贝帙;或抱膝耸肩,状若鬼王;或闭目枯坐万山中;或长眉拂地,侧膝跣足;或面目羸瘦,神清气足;或着水田衣趺坐,意思萧适;或芒鞋竹杖,伛偻如老人形;或四体毛生,仪貌间别;或轩鼻口,手捻数珠,坐娑罗树下;或亢眉瞪目;或挥扇坐槎栎树下,丰骨清峭;或鸡皮骀背,两手有所事,如抓蚤扪虱;或被袈裟执经,宛然僧相;或合掌而坐;或被衣挥扇;或髯而长;或陋且怪,而焚香捧经之僧隅坐焉,所谓十八应真也。

殿后供大悲千手眼菩萨像,螺髻缨络,足履菡萏。第三层中供阿弥陀佛,佛火炎上如凡火状,下陈经案香盆,为万寿经坛。第四层后楼三层,楼下为方丈,中为僧房,上为万佛楼。计佛万有一千一百尊,佛形大小不一,小者如黍米半菽,眉目口耳,螺髻毫相,无不毕具。郡中三层楼以蕃厘观弥罗宝阁为最,是楼次之。楼旁列两小殿,供白衣大士、文武帝君像。两廊百数十楹,皆供诸天佛号及道人俞普龙像,而柳毅像至今无考焉。

天宁寺恭逢圣祖赐扁四:为“萧闲净因”、“皓月禅心”、“寄怀兰竹”、“般若妙源”;联二:“禅心澄水月,法鼓聚鱼龙”一,“珠林春日永,碧溆好风多”二。上赐扁七,为“淮南香界”、“浮山华海”、“淮南丽瞩”、“神威拥护”、“省方设教”、“大雄宝殿”、“万佛楼”。联八:“花雨南天,灵文传妙谛;香空蜀阜,藩墅表名区”一,“闾里讴歌闻乐恺,轩窗烟景遍清嘉”二,“楚尾吴头开画镜,林光鸟语入吟轩”三,“定地生欢喜,香台普吉祥”四,“众香馥郁凝华盖,多宝光明驻法轮”五,“琉璃瓶水资功德,缨络龛云现吉祥”六,“西竺驻祥轮,三摩合证;东山留净业,二谛俱融”七,“商鼎周彝自典重,槛花苑树相芬芳”八,皆供奉大殿。又御制七言律诗四首,泐石供奉碑亭。

明天宁寺僧茂陵睿略工诗,著《松月轩集钞》。爪发塔在今让圃鸭脚树下,姚少师荣上为塔铭。《松月轩集》板藏于马主政丛书楼中。国朝天宁寺僧咏堂,工诗,退院后,别号觑壁,居塔院,名曰庐塔。

枝上村,天宁寺西园下院也,在寺西偏,今归御花园。旧有晋树二株,门与寺齐。入门竹径逶迤,花瓦墙周围数十丈。中为大殿,旁建六方亭于两树间,名曰“晋树亭”为徐葆光所书。南构弹指阁三楹,三间五架,制极规矩。阁中贮图书玩好,皆希世珍。阁外竹树疏密相间,鹤二,往来闲逸。阁后竹篱,篱外修竹参天,断绝人路,僧文思居之。文思字熙甫,工诗,善识人,有鉴虚、惠明之风,一时乡贤寓公皆与之友。又善为豆腐羹、甜浆粥,至今效其法者,谓之文思豆腐。汪对琴员外棣有《弹指阁录别图》。

行庵,马主政家庵也,在枝上村西偏,今归御花园。门在枝上村竹径中,门内供韦驮像,大殿供三世佛,殿前梧桐三株。由殿东角门入,小屋四间;复由屋西角门入,套房二间,过此则为枝上村竹园。叶震初有《行庵文宴图》,今已无存。马主政曰,字秋玉,号ㄍ谷,祁门诸生,居扬州新城东关街。好学博古,考校文艺,评骘史传,旁逮金石文字。南巡时,赐两御书克食。尝入祝圣母万寿于慈宁宫,荷丰貂宫之赐。

归里以诗自娱,所与游皆当世名家。四方之士过之,适馆授餐,终身无倦色。著有《沙河逸老诗集》。尝为朱竹刻《经义考》,费千金为蒋衡装潢所写《十三经》。又刻许氏《说文》、《玉篇》、《广韵》、《字鉴》等书,谓之“马板”。弟曰璐,字佩兮,号半查,工诗,与兄齐名,称扬州二马。举博学鸿词不就,有《南斋集》。子裕,字元益,号话山,工诗文,尤精于长短句,小字阿买,见杭堇浦《道古堂集》中。佩兮于所居对门筑别墅曰街南书屋,又曰小玲珑山馆,有看山楼、红药阶、透风透月两明轩、七峰草堂、清响阁、藤花书屋、丛书楼、觅句廊、浇药井、梅寮诸胜。玲珑山馆后丛书前后二楼,藏书百厨。

乾隆三十八年奉旨采访遗书,经盐政李质颖谕借,其时主政已故,子振伯恭进藏书,可备采择者七百七十六种。三十九年奉上谕:“国家当文治休明之会,所有古今载籍,宜及时搜罗大备,以光策府,而裨艺林,因降旨命各督抚加意采访,汇之于朝。旋据各省陆续奏送,而江、浙两省藏书家呈献者种数尤多,廷臣中亦有纷纷奏进者。因命词臣分别校勘应刊、应录,以广流传。其进书百种以上者,并命择其中精醇之本,进呈一览。朕几余亲为评咏,题识简编。复命将进到各书,于篇首用翰林院印,并加钤记,载明年月、姓名于面页,俟将来办竣后,仍给还各本家自行收藏。其已经题咏诸本,并令书馆先行录副,将原书发还,俾收藏之人益增荣幸。

今阅进到各家书目,其最多者如浙江之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两淮之马裕四家,为数至五六七百种,皆其累世┑藏,子孙克守其业,甚可嘉尚。因思内府所有《古今图书集成》,为书城巨观,人间罕觏。此等世守陈编之家,宜俾专藏勿失,以永留贻。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马裕四家,着赏《古今图书集成》各一部,以为好古之劝。又如进书一百种以上江苏之周厚育、蒋曾荣,浙江吴玉墀、孙仰曾、汪汝栗及朝绅中黄登贤、纪昀、励守谦,汪如藻等,亦俱藏书旧家,并著每人赏给内府初印之《佩文韵府》各一部,俾亦珍为世宝,以示嘉奖。

以上应赏之书,其外省各家,着该督抚盐政派员赴武英殿领回分给。其在京各员,即令其亲赴武英殿祗领,仍将此通谕知之。钦此。”《古今图书集成》共五千二百卷,分类三十二典,振伯敬谨珍藏,装成五百二十匣,藏贮十柜,供奉正厅。继又赐平定伊犁御制诗三十二韵、平定金川御制诗十六韵,并得胜图三十二幅。又御题《冠子》诗云:“器原归厚德将,杂刑匪独老和黄。朱评陆注同因显,柳谤韩誉两不妨。完帙幸存书著楚,失篇却胜代称唐。帝常师处王友处,戒合书绅识弗忘。”现皆装成册页,供奉其家。

让圃,张士科、陆钟辉别墅也。在行庵西,今属杏园,本为天宁寺西院废址。先是张氏典赁,未经年复鬻与陆氏。张氏侦知陆氏所鬻,而不知为钟辉也,以未及期为辞。会陆氏知其故,让于张氏,张氏故辞不受。马主政为之介,各鬻其半,构亭舍为别墅,名曰让圃。门在枝上村竹径中。前种桃花,筑含雨亭,门中构松月轩,复围明简庵略禅师退院入圃中。退院旧有银杏一株,树下石塔,即简公爪发所。轩右为云木相参楼,楼右开萝径,通黄杨馆、开梅坪。旁有遗泉,建厅事,额曰“碧梧翠竹之间”。其后即枝上村竹圃,周牧山有《让圃图记》,方洵远有《让圃老树图》,今已无存。张士科字士,号渔川,临潼人。陆钟辉字南圻,又字氵亭川,号环溪,歙县人,官员外郎,出为南阳司马。“韩江雅集”即在让圃,一时之盛与圭塘、玉山相埒。今以集中人附录于是:

胡期恒,字复斋,湖广武陵人,宗伯统虞之孙,方伯献徵之子。献徵字存人,幼奉母居扬州,工诗古文词,善仿松雪行楷,荫补兵部郎官,仕至江苏布政使。复斋生长扬州,举顺天,由翰林仕至甘肃巡抚。罢官归里,与马氏结“韩江雅集”,称盛事。

唐建中,字天门,号南轩,进士,官翰林。有诗文集。后死于行庵,口念西园不置。主政厚赙以归其丧。

程梦星,字伍乔,一字午桥,号香溪,歙县人。进士,官翰林。事迹载《筱园》中。

汪玉枢,字辰垣,号恬斋,歙县人。事迹载《九峰园》中。

厉鹗,字太鸿,号樊榭,杭州人。来扬州主马氏。工诗词及元人散曲,举博学鸿词,与同里布衣丁敬身同学,时有丁厉之目。著有《辽史拾遗》、《宋诗纪事》、《南宋杂事诗》、《东城杂记》、《南宋院画录》、《湖船录》、《樊榭山房诗词集》。年六十无子,主政为之割宅蓄婢。后死于乡,讣至,为位于行庵祭之。

方士庶,工于诗,有《环山集》数百首。既殁,其叔息翁为删存一卷,今全稿尚存其家。

王藻,字载阳,号梅氵片,吴江人。工诗。早以贩米为生,有“相看何物尘世,只有秦时月在天”句,为世所称。吴荆山尚书荐藻应博学鸿词科,罢归与二马交,性好古,所蓄宋板书、青田石无算。

方士<广>,字右将,士庶同母弟。业盐淮南,居扬州。于北郊寿安寺西筑西畴别业,因号蜀泉,又名西畴。士庶为绘《西畴莲塘图》。

陈章,字授衣,号竹町,杭州人。幼业香蜡,长赘于扬州。年三十,闻竹韵学诗,大成。馆游击唐公署斋,家于南柳巷。江都令某延致幕中,与同馆姚世钰友善,诏举博学鸿词,相约弗就。世钰题授衣像赞云:“写正锋字,吟中唐诗,穷年,一卷是披。或以为齐赘婿淳于髡,或以为王俭府庾杲之,要非竹町子本来面目,请视此大布之衣。”弟皋,字江皋,号对鸥,工诗,兄弟齐名,号二陈。皋少游天津,主查氏,从吴通守东璧研究三礼。时查氏兄弟方缉《题襟集》,皋矫尾厉角,名噪京西。后归扬州,与兄章入马氏诗社,时人比之二应、二谢。著有《吾尽吾意斋诗集》、《对鸥阁漫语》。

闵华,字玉井,亦字莲峰,江都人。工诗,著有《澄秋阁诗集》。

全祖望,字谢山,浙江鄞县人。工诗文,举博学鸿词,官庶常。在扬州与主政友善,寓小玲珑山馆。得恶疾,主政出千金为之励医师。后卢转运延之幕中。著有《鲒亭集》数卷、《五经问答》数卷。

高翔,字凤冈,号西唐,江都人。工诗画,与僧石涛为友。石涛死,西唐每岁春扫其墓,至死弗辍。

洪振珂,歙县人,居海滨。母马氏,以节孝称。著有《因树楼集》。

郑江,字玑尺,号筠谷,浙江钱塘人。进士,官侍读。主敷文书院,识周玉章、吴嗣富、陆秩、胡际泰,与龚鉴为友。视学山东、安徽,累申冤抑。所学无不贯,尤邃于经。著《春秋集义》二十卷、《诗经训诂》四卷、《礼记集注》二卷、《筠谷诗钞》七卷、《书带草堂诗钞》三十卷、文集八卷、赋四六一卷、词一卷、《析酲录》三卷、《粤东纪游》一卷。

张世进,字轶青,号啸斋,临潼人。士科之叔,教授。

赵昱,字功千,号谷林;弟信,字意林,浙江仁和人。家有园,名“二林吟屋”,沈个庭、符药林、吴绣谷、厉樊榭、杭堇浦往来园中唱和,称盛事。谷林举博学鸿词,著有《爱日堂吟稿》十六卷。谷林子一清,字诚夫,工古文,有《赵勿药文集》。

丁敬,字敬身,号钝丁,浙江钱塘人。布衣,酿酒为生。好金石文,穷岩绝壁,手自摹拓,著《武林金石录》。分隶入古,于篆尤笃。嗜啸堂《集古》,吾丘《学古》,兼入其室。非性命之契,不能得其一字。秦汉铜器,宋元名迹,入手即辨。居武林,与金农比邻,构小楼,楼上钅訇{尸乏}满室,丛残不整,皆异书也。一日与吴西林布衣作十日谈,数典不穷,一时称为盛事。收古泉,多异品。长于诗。其铁笔有求之者,白镪十金,为镌一字,方制府观成索一二方不得。爱龙井山水,因晚年号龙泓居士。子三:健为杭堇浦之婿,传从谢廷逸学律算,工诗,善八分书。

杭世骏,字大宗,号堇浦,浙江仁和人。举博学鸿词,官翰林院编修。来州主马氏,与卢转运友善。著《史汉疏证》、《两汉书蒙拾》、《文选课虚》、《三国志补注》、《诸史然疑》、《桂堂诗话》、《续方言》、《石经考异》、《道古堂诗文集》、《榕城诗话》。

陈祖范,字亦韩,号见复,雍正癸卯进士。有贵官爱之,欲其一见,逃归,作诗云:“生平不满昌黎处,三上河东宰相书。”时人高其风节。举经学,来扬州主安定书院讲席,与马氏唱和成集。

查祥,字星南,号云在。进士。主安定讲席。

刘师恕,字秘书,一字补斋,号艾堂,宝应人。进士,官直隶总督。有诗文集。

王文充,字涵中,江都人。进士,由翰林官处州知府。以诗名。

姚世钰,字玉裁,号薏田,吴兴人。与同乡王立甫敬所齐名,时人谓之“王姚”。后敬所以事逮系西曹,迨解网归,不逾年死。世钰以贫困授徒江都,与陈章同举博学鸿词,时又谓之“陈姚”。后世钰客死扬州,马氏为之经纪其丧,刻其《莲花庄集》。

方世举,字扶南,号息翁,桐城人。性简易,语默动静皆合于法,人呼为“揭谛神”。时扬州方氏最盛,士庶、士<广>称歙县方;世举、贞观称桐城方。

邵泰,字北。进士。工诗文,主安定讲院。其后晓,字晴岩,名诸生。楼,字于湘,浙江名诸生,工于诗,年长未婚,马氏为之择配完家。集中有前五君后五君之目,前五君为胡期恒、唐建中、方士庶、厉樊榭、姚世钰;后五君为刘师恕、程梦星、马曰、全祖望、楼。后客死扬州,陈竹町为辑其遗稿。

陆锡畴,字我田,号茶坞,苏州人。工诗。

团,字冠霞,泰州人。工诗画。

钱苍佩,湖州乌程人,精别宋椠元板。寄业书肆,丛书楼中人也。子时霁,字景开,一字听默,世其业。工诗。诏开四库馆,采访江南遗书,皆赖其选择。

褚竣,字千峰,陕西邰阳人。以鬻碑版为业,天下金石,搜罗殆尽。与牛运震取汉刻唐碑为续本,名《金石经眼录》。

杏园在寺西偏,昔为让圃,行庵旧址,今为是园,一名西园下院。门临御马头。门上“杏园”石额,为景考祥书。门内土阜隆起,西皆僧寮,中构住房三进,以备随营之用。东接行宫,建廊房十余楹。

兰若在寺东偏,即寺之东园下院。门额为桑应张所书。中有进玉楼、藏经院、待漏馆、山磬房诸精舍。丹阳灯客,恒寓于是。

重宁寺在天宁寺后,本“平冈秋望”故址,为郡城八景之一。或曰东岳庙旧址,有高阜名太山者是也。雍正间,戴文李借寺后隙地构辨仪亭,为宾客饮射之所,榜于门曰“入林”。乾隆四十八年于此建寺,御赐“普现庄严”、“妙香花雨”二扁。门外植古榆数十株,构大戏台。山门第一层为天王殿,第二层三世佛殿。佛高九尺五寸,下视后瞻若仰,前瞻若俯;衣纹水波;左手矫而直,右手舒而垂,肘掌皆微弓,指微张而肤合。雕以楠木,叩有声,铿钅訇若金石,轻如髹漆,傅以鎏金,巍然端像。旁肖十六应真像。

殿后三门:中曰“普照大千”,曰“香林”、右曰“宝华”。门内屋立四柱,空中如楼,上不<尸支>板,下垂四阿若重屋,供瓦窑圣,类牟尼;左供阿赤尔马仪,类普贤;右供红胜拨帝,类观音。四边饰金玉,沉香为罩,芝草涂壁,菌屑藻井,上垂百花苞蒂,皆辕门桥像生肆中所制通草花、绢蜡花、纸花之类,像散花道场,此即天女九退相也。迤东有门,门内由廊入文昌阁,凡三层,登者可望江南诸山,过此则为东园矣。

八大刹佛作,媲美苏州。而重宁寺佛作,则照内工做法。佛像镌胎用锯匠,砍造坯木匠,合缝、较验、下胶木匠、雕銮匠。不拘文武,雕做胎形,眉眼衣纹、天衣风带、头盔甲胃,护法勇士站像,攒装胎骨法身,皆以高之尺寸,照行七坐五涅盘三归之,归后以自乘。自乘后,行用十九归除,坐用十三归除,涅用七,因以见方尺。鱼胶М草,折料分等,增胎立骨,糙泥一次,衬泥一次。长面像衣纹一次。

挑眉眼衣折,光压细泥二次,细泥粘做又一次;脏膛朱红油二次。黄土、西纸、砂子、麦糠、麻茎,属之塑工。敦木、柏木、银朱、光油、雨点钉、黄米条、铁丝,属之木工。文武站像,半文半武,甲胃武扮,折料增损有差。脱沙堆塑泥子坐像,法身折料,增以秫秸、油灰。脱纱使布十五次。长面像衣纹,熟漆灰一次,垫光漆二次,水磨二次,漆灰粘做一次,脏膛朱红漆二次。桐油、夏布、鱼子、砖灰、严生漆、笼罩漆、退光漆,漆珠、土子面,属之脱纱匠。又镌胎汁浆一次,长面像衣纹,包纱溜缝布二次,压布灰、中灰、细灰各一次,垫光漆水磨各二次,漆灰粘做一次,脏膛珠砂漆二次,折料如脱纱,属之包纱匠。糙漆金,增以潮脑红金、黄金,属之彩漆匠,筛扫有差。又五彩装颜,全身浑放水金、沥粉、贴金。

天衣风带描泥金做法,广胶、白矾、青粉、土粉、白矾、西纸、砂纸、定粉、赭石、广花、珠砂、雄黄、川二珠、石黄、藤黄、胭脂、天大青、天二青,南梅花青、石大绿、石二绿、石三绿、红金、黄金、贴金、鸡蛋,属之装颜匠。文扮武扮,半文半武,番佛、跟伴、娃娃、鬼判、难人、赤身妆各样肉色,短衣、腰裙、护肩、头箍、花冠、耳环、镯钏、缨络、人头数珠,开眉眼,点朱唇,镟螺发,哨黑发、珠发有差;如华盖、琵琶、降魔杵、九环锡杖、流云托、多宝瓶、宝塔铃、救度佛母脚莲叶瓣、豹尾枪、钺斧、牛耳刀、弓箭翕篁弦扣、藤牌、兽面、鬃缨、奔巴瓶、龙文宝珠盘、宝幡、方旗、风火轮、剑轮尖锋、云头、三楞火焰杵、红白萝卜、巴里果、连环圈、番草、宝珠、哈搭棒仙枕、经板、哈巴里鼓、噶巴里碗、雕江洋血水、骷髅棒、羽扇,皆为雕銮之职。

钵盂、数珠,属之镟匠。若宝座、宝床、佛座、佛龛、筑地、平等座、托泥、圭角、棚牙,起线雕做分心花、番草叶、方色条、巴达马面板、底板、托根、穿带竖枨、替本、菱花、岔角、金刚柱、八宝净瓶、仰覆莲,大鹏、孔雀、羚羊、狮、象、海马、异兽,开眉眼唇齿牙爪,细撕鬃发,羽翼翎毛,背光八字托皮条线、紫草边雕做番草,底板攒做穿带、开挖镜光口槽、三宝珠、龙女雕做面像衣纹天衣风带、草兽头雕做唇齿麟甲角须、流云镜托、渠花莲瓣、韦驮流云、背光、脚托、穿带、布袋床屏风、托腮、玲珑搭脑、坠脚、耳子、罗汉床卷珠、云连、三宝塔、佛龛、夹堂、ㄢ板、欢门、衬平、鱼门、香草边同腰箍带、巴达马、宝塔三叠落、八角座子、十三天、四出轩、须弥座带、仰覆莲座之类,皆以松敦椴木为最,合缝摔口,雕銮有差。

至于执事宝座,金漆油画则例同科。佛座、狮吼、象、神马、神骡、神牛、鞍占、秋辔、缨络、虎、豹、熊、犬、羊、狼、鹤、莺、鹦鹉诸类,金漆油画亦同科。其彩画廊墙,一为进贡、奏乐、仙人、山水、树木、桥梁、彩云、地景;一为十王、司主、诸星、童子、插屏、帐幔、墙垣、地景;一为关帝、二十四功曹、二十四注解、北极、五祖、天师出迹;一为淡五色救八难、菩萨、神将、仙人、进贡童子;一为青龙、白虎、朱雀、元武、出入巡、万圣朝礼、祖师从神等;一为番像、罗汉、菩萨、喇嘛、从神、仙人;一为四值功曹;一为印子佛、背光、莲座;一为龟蛇、水兽、装草、绿色龟背锦。其花冠、耳环、袍服、执事、头箍、补服、盔甲、靠背、屏风,均同科。惟佛像铜胎十六臂至三十六臂渗金,霉洗见新,司之于霉洗匠。所用折料,为碱、乌梅、木柴、粗白布。

佛龛例阔五尺九寸三分,进深一尺七寸五分,高四尺七寸。用柱四,垂柱四,雕西番莲箍头枋四,帘栊枋四,顶盘一,两一板二,后身板一。其须弥座、托泥、面枋、束腰、串带、心子板三方、上下仰覆莲、绦环牙子。迎面采台雕凹面汉文、夔龙,荷叶、净瓶;栏杆挖鱼门;洞中雕如意香草牙子二,起螳螂肚、雕菊花心;栏杆柱子雕回文锦、欢门、虎爪牙子。毗卢帽三,起香草如意线,雕西洋莲瓣、藏字、金铃、宝杵,诸式备具。供桌亦曰龙供案,例阔六尺,进深二尺,高三尺,番草、卷珠、湾腿、香草、夔龙、绦环、螳螂肚、菊花心、牙板、罗头鼓牙,通起两柱香线,如意云头成做。香圆几,周围绦环、折柱、托腮、鼓牙、蜻蜓腿、番草、卷珠、素线、云头成做。供柜长二尺七八寸至八尺不等,宽二尺,高二尺七寸,四面帮板,荷包牙子,或湾腿鼓牙。经桌长四尺、宽一尺一寸五分,高一尺七寸,束腰,折柱,托腮、琴眼、抽さ具备。坐床长四尺,宽二尺,高七寸,琴眼、束腰做法。药师坛城,外面方亭柱磉、翼飞檐,宝顶镶嵌城门、城垛子、城楼,每夜燃灯,谓之药师灯。供献备五号供托,椴木雕各色果子及荷包、灵芝、珊瑚树。

三世佛殿上,仿永明寺塔式,铸铜塔二座,设于两楹。用紫檀木做托泥、圭角、方色、巴达马、束腰、穿带、托枨。月牙座,用铜做葫芦宝顶、火焰狻、花岔角、羚羊、狮、象、西洋阑杆、净瓶。塔门大铜框,连做梓口月牙,塔身龙面,挖做瓦垄,周围护如意云,吉祥宝珠、珠云方胜、鲇鱼坠角、坠缨、太极图、宝带、番草边、卷珠、玲珑、羚羊、狮、象、龙女,无不具备。《景福殿赋》云“窭数矩设”,古之陈设大半以双不以单。昔广州光孝寺建塔二,凡七层,合相莲花座,崇二丈有二尺,并立一屋中,修短不齐,一记一题名,后之屋中立双塔者本此。

至以一塔陈设者,则天宁寺行宫铁塔,已入大内。今扬州肆中有玉宝塔一,仿报恩寺塔式,按九宫、八卦、三元,高九尺九寸,计九层,合塔材、大木、雕銮,镟、锯、瓦匠,土工,发券、地丁、锭铰、装修,及斗科、各斗口、平身、柱头角科诸作之事,皆以玉为之。柱桁之属,则如砍刨出细;榫眼则开透极管脚雌雄之制。其他起槽、起线、平囊、分刂缝、分刂囊、穿捎、穿带、落堂、下槽,极尽诡异,拆俱成片段。第一层白玉佛四,八方殿宇墙垣,皆刻玉佛八十有八。其余八层,内贮金佛四尊,门外以青金石为扁额。惟无陈石亭文、盛云浦赋、焦淡园《乞化缘疏》为憾事。此又备一塔为陈设者也。

方丈在大殿西廊。门内四围皆竹,中有方塘,水木明瑟,缭白萦青,松幢葆盖,清香透毛骨。山门右廊,沿塘入方丈门内,前堂后阁,右为禅堂、僧厨。沿塘至对面为饭堂。开山僧了凡,阳羡人,幼以梵学著名,与万应馨友善,学者依之。甲辰主寺讲席,每一出,拥舆者百余人,巷陌聚观,喧阗鸡犬,酬唱妙语,不减莲社。了凡后,莲性寺僧传宗主之。了凡以善相称,传宗以善数称,皆绝技。扬州相术,胡文炳为最,田子丰次之。数学则有希贤子、滴露斋、撄宁居士十三家。乔樗友、吴曰达、李如松次之。

东园,在重宁寺东。先是郡中东园有二:天宁寺之东园,即兰若,系天宁寺下院分房;莲性寺之东园,即贺园,皆非今江氏所构之东园也。江氏因修梅花书院,遂于重宁寺旁复梅花岭,高十余丈,名曰东园。建枋楔,曰麟游凤舞园。门面南,高柳夹道,中建石桥,桥下有池,池中异鱼千尾。过桥建厅事五楹,赐名“熙春堂”及“春色芳菲入图画,化机活泼悟鸢鱼”一联。御制诗云:“重宁寺侧堂,讠失荡霭韶光。老柏蔚今色,时梅发古香。玲珑湖石迳,淡沱绣漪塘。适以熙春额,同民乐未央。”

堂后广厦五楹,左有小室;四围凿曲尺池,池中置磁山,别青、碧、黄、绿四色。中构圆室,顶上悬镜,四面窗户洞开,水天一色,赐名“俯鉴室”及“水木自清华,方壶纳景;烟云共澄霁,圆镜涵虚”一联。御制诗云:“流水泌围阶,文鱼游可数;匡床近潜置,鉴影座中俯。开奁照须眉,觏面忘宾主。设云堪喻民,其情大可睹。”是室屋脊作┇字吉祥相。室外石笋迸起,溪泉横流。筑室四五折,逾折逾上,及出户外,乃知前历之石桥熙春堂诸胜,尚在下一层。至此平台规矩更整,登高眺远,举江外诸山及南城外帆樯来往,皆环绕其下。堂右厅事五楹,中开竹径,赐名“琅丛”。其后广厦十数间,为三卷厅,厅前有门,门外即文昌阁。

古梅花岭旧址无考,今因重宁寺旁土阜增而成岭。皆土山间石,石骨暴露,任石之怪,不加斧凿,锋棱如削,飘然有云姿鹤态。栽梅花数百株,皆玉蝶种,花比十亩梅园迟开一月。极高处有山亭,六角,花时便不见亭。

东园墙外东北角,置木柜于墙上,凿深池,驱水工开闸注水为瀑布。入俯鉴室,太湖石罅八九折,折处多为深潭。雪溅雷怒,破崖而下,委曲曼延,与石争道。胜者冒出石上,澎湃有声;不胜者凸凹相受,旋萦洄。或伏流尾下,乍隐乍见,至池口乃喷薄直泻于其中,此善学倪云林笔意者之作也。门外双柏,立如人,盘如石,垂如柳,游人谓水树以是园为最。

东园水法皆在园外过街楼,过此路西有东园便门,路东有梅花书院便门,直路出砖门,西折绕梅花岭北,又为东园重宁寺便门。折入北岸,抵天宁寺。至今赵良相书“古梅花岭”石额尚嵌砖门上。道旁屋舍如买卖街做法,谓之十三房,亦以备随营贸易也。

香雪居在十三房,所鬻皆宜兴土产砂壶。茶壶始于碧山冶金,吕爱冶银,泉驶茗腻,非扃以金银,必破器染味,砂壶创于金沙寺僧,团紫砂泥作壶具,以指罗纹为标识。有吴学使者,读书寺中,侍童供春见之,遂习其技,成名工,以无指罗纹为标识。宋尚书时彦裔孙名大彬,得供春之传,毁甓以杵舂之,使还为土,范为壶,单以熠火,审候以出,雅自矜重。遇不惬意,碎之,至碎十留一;皆不惬意,即一弗留。彬技,指以柄上拇痕为标识。大彬之后,则陈仲美、李仲芳、徐友泉、沈君用,陈用卿、蒋志雯诸人。友泉有云,、蝉觯、汉瓶、僧帽、提梁卣、苦节君、扇面,美人肩、西施乳、束腰、菱花、平肩、莲子、合菊、荷花、竹节、橄榄、六方、冬瓜段、分蕉、蝉翼、柄云、索耳、番象鼻、沙鱼皮、天鸡、篆耳诸式。仲美另制鹦鹉杯,吴天篆《磁壶赋》云:“翎毛璀璨,镂为鹦鹉之杯。”谓此。后吴人赵璧变彬之所为,而易以锡。近时则以归复所制锡壶为贵。

行宫在扬州有四,一在金山,一在焦山,一在天宁寺,一在高寺。天宁寺右建大宫门,门前建牌楼,下白玉石,围石阑杆。甬道上大宫门、二宫门、前殿、寝殿、右宫门、戏台、前殿、垂花门、寝殿、西殿、内殿、御花园。门前左右朝房及茶膳房。两边为护卫房。最后为后门,通重宁寺。御赐扁二,为“大观堂”、“静吟轩”。联六,为“窗意延山趣,春工鬯物情”一;“树将暖旭轻笼牖,花与香风并入帘”二;“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三;“钧陶锦绣化工鬯,松竹笙簧仙籁谐”四;“成阴乔木天然爽,过雨闲花自在香”五;“窗虚会爽籁,坐静接朝岚”六。玉井绮阑,铅砌银光,交疏对ニ,云石龙础,莫可殚究。驾过后,各门皆档木棚,游人不敢入。

后宫门在重宁寺旁,多隙地,平时为艺花人所居。南巡时,诸有司居之。小门为进膳房。外一层为营造局、牲口房。又一层为官厅堆房、兵房,以居守街、泼水、点更、提铃之属。墙后通龙光寺。

左掖门通天宁寺西廊,为便门。右掖门通御花园。园本天宁寺西园枝上村旧址,起造楼阁,点缀水石。造铁塔高丈许,仿正觉寺式,结讶塔顶,黄绿琉璃宝珠,塔灯、覆盂、仰盂,诸天韦驮,四门佛像皆合。后入大内。晋树围入园中西南角,其让圃之半,今归杏园。

御书楼在御花园中。园之正殿名大观堂,楼在大观堂之旁,恭贮颁定《图书集成》全部,赐名“文汇阁”,并“东壁流辉”扁。壬子间奉旨:江、浙有愿读中秘书者,如扬州大观堂之文汇阁,镇江口金山之文宗阁,杭州圣因寺之文澜阁,皆有藏书。著四库馆再缮三分,安贮两淮,谨装潢线订。文汇阁凡三层:{亡木}<广留>楹柱之间,俱绘以书卷;最下一层,中供《图书集成》,书面用黄色绢;两畔橱皆经部,书面用绿色绢;中一层尽史部,书面用红色绢;上一层左子右集:子书面用玉色绢,集用藉合色绢。其书帙多者用楠木作函贮之。其一本二本者用楠木版一片夹之,束之以带;带上有环,结之使牢。文宗阁江都汪容甫管之。文汇阁仪征谢士松管之。汪容甫尝欲以书之无刻本或有刻本而难获者,以渐梓刻,未果行而死。今容甫所管,改为申嘉、吴载庭管之。申为笏山副宪之子,工诗。

杏园大门内土阜,如京师翰林院大门内之积沙。房庑如京师八旗官房。房以三间为进,一进一门,以设六位处六部,及百司皆有攸处。中建厅事,周以垣墙,以待军机。耳房张帷帐。

买卖街上岸建官房十号,如南苑官署房三层共十八间之例,以备随从官宿处,名曰十号公馆。乾隆十五年定例:离水次十里内仍回本船住宿,如相距甚远,酌备房屋栖止。故是地建设公馆。迨十七年,扈从官员已给船乘载,概不预备公馆。故是地公馆虽设而居者甚少。驾过后,则盐务候补官居之。

天宁门至北门,沿河北岸建河房,仿京师长连短连、廊下房及前门荷包棚、帽子棚做法,谓之买卖街。令各方商辇运买珍异,随背为市。题其景曰“丰市楼”。

恩奉院在买卖上街路北,门内土阜隆起,下开便门,通御花园。四围廊房内建官房数十间,以备随营管领关防宿处。

空地屯随从官兵执事人等,闲时则为盐务候补官所居。园后空地,周围木栅养马。中建黄木栅,为御马厂。四围栏绿旗各标营马四千匹,踢缨上镌某营某兵马匹宇样,武弁守之。江北向拨绿旗各标营马,江南向拨江宁、京口驻防营马各四千匹。绿营马通省四千有零,于藩库各官养廉马价内,给银采买马匹喂养添补。京口营马亦只四千有零,调拨江西省六百匹添补。至大臣官员拜唐阿自乘马匹及驼只,前于登舟时交山东巡抚彼地喂养。其随从驼只渡河来者,另立木栅,谓之骆驼营。北郊多空地,备随营官兵施帐房布罩,立风旗识别,掘地为土灶。夜悬晃灯于旗竿上,竿下拴马匹。割草打柴,设草厂柴关,晚出帐巡逻。谓之“唧喽喊”。向例侍卫拣派三班,兵丁拣派一千名,各处官员拜唐阿等酌派。早路扎营则备大城、蒙古包帐房、桩、橛;至江南水路,兵丁减半。章京四十员,虎枪侍卫兵丁一百三十七员中拣派四十,皆谓之随营官兵,给船乘载。故是地幔房,祗唧喽喊一门人等。若城门、马头、园亭、寺观,皆有隶人给事,着卒衣,题识其上为某营兵某,狼山总兵司之。兵丁多扬州营及调拨奇兵泰州、青山、瓜洲、三江水师诸营马步战等,盐务准借一月粮饷。

各园水旱门派兵稽察。凡工商、亲友、仆从、料估、工匠、梨园等,例佩腰牌,验明出入,印给腰牌,巡盐御史司之。

上买卖街前后寺观皆为大厨房,以备六司百官食次。第一分头号五簋碗十件:燕窝鸡丝汤、海参汇猪筋、鲜蛏萝卜丝羹、海带猪肚丝羹、鲍鱼汇珍珠菜、淡菜虾子汤、鱼翅螃蟹羹、蘑菇煨鸡、辘轳锤、鱼肚煨火腿、鲨鱼皮鸡汁羹、血粉汤、一品级汤饭碗;第二分二号五簋碗十件:鲫鱼舌汇熊掌、米糟猩唇猪脑、假豹胎、蒸驼峰,梨片伴蒸果子狸、蒸鹿尾、野鸡片汤、风猪片子、风羊片子、兔脯、奶房签、一品级汤饭碗;第三分细白羹碗十件:猪肚假江瑶鸭舌羹、鸡笋粥、猪脑羹、芙蓉蛋、鹅肫掌羹、糟蒸鲥鱼、假班鱼肝、西施乳、文思豆腐羹、甲鱼肉片子汤、茧儿羹、一品级汤饭碗;第四分毛血盘二十件:<豸>炙哈尔巴小猪子、油炸猪羊肉、挂炉走油鸡鹅鸭、鸽霍、猪杂什、羊杂什、燎毛猪羊肉、白煮羊肉、白蒸小猪子小羊子鸡鸭鹅、白面饽饽卷子、十锦火烧、梅花包子;第五分洋碟二十件,热吃劝酒二十味,小菜碟二十件,枯果十彻桌,鲜果十彻桌,所谓“满汉席”也。

后门外围牛马圈,设毳帐,以应八旗随从官、禁卫、一门祗应人等,另置庖室食次。第一等奶子茶、水母脍、鱼生面、红白猪肉、火烧小猪子、火烧鹅、硬面饽饽;第二等杏酪羹、炙肚立、炒鸡、炸炊饼、红白猪肉、火烧羊肉;第三等牛乳饼羹、红白猪羊肉、火烧牛肉、绣花火烧;第四等血子羹、火烧牛羊肉、猪羊杂什、大烧饼;第五等奶子饼酒、醋燎毛大猪大羊、肉片子、肉饼儿。

猜你喜欢
  卷八十五·志第五十二·柯劭忞
  第七十六回 子逼母燕太后自尽 弟陵兄晋道子专权·蔡东藩
  卷第一百四十五·胡三省
  卷第十一·徐鼒
  春秋战国异辞卷五十·陈厚耀
  卷之一百九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二·佚名
  卷八十四·佚名
  卷之七十四·祁韵士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佚名
  ·学政议·丁曰健
  李忄登传(附李源等传)·刘昫
  卷二十六·彭百川
  卷四十·杨士奇
  卷三十二·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初集卷六·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六古今体一百十五首【辛酉二】皇考御书摹成颁赐羣臣代邸挥毫日晴轩飞白时腾骧龙凤势洒落玉珠姿力运千钧重神开万象怡几余惩物玩宸藻丽天垂拜赐恩如昨趋庭念在兹贞珉传万禩捧视泪交颐望西山迤

  • 补遗卷十九·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补遗卷十九行旅北客赋【有序        宋】赵奭之北客宦逰巴楚歴三峡之险而抵永安故区地势近瘴两见盛夏官居民庐皆在山麓凿地数百尺而不及泉故市无井里无医客患之而勉同市人饮诸瀼水苦

  • 卷二 七言古·佚名

    元好问游黄华山黄华水帘天下绝,我初闻之雪溪翁。丹霞翠壁高欢宫,银河下濯青芙蓉。昨朝一游亦偶尔,更觉摹写难为功。是时气节已三月,山木赤立无春容。湍声汹汹转绝壑,雪气凛凛随阴风。悬流千丈忽当眼,芥蒂一洗平生胸。雷公怒

  • 列传第二十七 罗宪(兄子尚) 滕修 马隆 胡奋 陶璜 吾彦 张光 赵诱·房玄龄

    罗宪,字令则,襄阳人也。父蒙,蜀广汉太守。宪年十三,能属文,早知名。师事谯周,周门人称为子贡。性方亮严整,待士无倦,轻财好施,不营产业。仕蜀为太子舍人、宣信校尉。再使于吴,吴人称焉。时黄皓预政,众多附之,宪独介然。皓恚之,左迁

  • 卷七 节士第七·刘向

    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诸侯焉。尧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禹往见之,则耕在野,禹趋就下位而问焉,曰:“昔者尧治天下,吾子立为诸侯焉,尧授舜,吾子犹存焉。及吾在位,子辞诸侯而耕,何故?”伯成子高曰:“昔尧之治天下,举天下而传

  • ●繆荃孫跋·姚汝能

      《安祿山事迹》三卷,署華陰尉姚汝能撰。汝能始末,陳振孫《書錄解題》云:「里居未詳。」則在宋時已無可考矣。是書上卷序祿山始生至玄宗寵遇,起長安三年,盡天寶十二載。中卷序天寶十三、四載祿山構亂事。下卷序祿山僭號

  • 六二七 寄谕浙江巡抚王亶望即将锺姓及蒋翰拏获速解刑部讯究·佚名

    六二七 寄谕浙江巡抚王亶望即将锺姓及蒋翰拏获速解刑部讯究乾隆四十四年六月初五日大学士于<敏中>字寄浙江巡抚王<亶望>,乾隆四十四年六月初五日奉上谕:据顺天府尹胡季堂等奏,查审李英贿买顶冒四库馆誊录蒋翰一案,其蒋姓

  • 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司马迁

    宋尚斋 何平 译注【说明】本传除记述季布、栾布二人的生平事迹外,还记载了季心和丁公的事迹。季布和丁公曾是项羽的部下,在楚汉战争中替项羽攻打刘邦,这本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在刘邦战胜项羽后,他们都遭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七·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七 朱批田文镜奏摺 雍正七年七月初四日河东总督【臣】田文镜谨 奏为恭报黄河水汛平稳仰慰 圣怀事本年六月二十六日据陕西寜夏

  • 目录上·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三明集礼目録上     政书类二【仪制之属】卷一吉礼一祀天总叙坛壝燎坛【燎牲附】配帝从祀神位版神席祝册祭器【燎烛菁茅附】礼神之玉币【神币局附】牲涤牲【神牲所附】酒齐粢盛笾豆

  • 卷十九 十九之四·孔颖达

    《小毖》,嗣王求助也。毖,慎也。天下之事,当慎其校小时而不慎,后为祸大,故成王求忠臣早辅助已为政,以救患难。○毖音秘。难,乃旦反。祸难之难皆同。[疏]“《小毖》八句”。○正义曰:《小毖》诗者,嗣王求助之乐歌也。谓周公归政

  • 验符篇第五九·王充

    【题解】本篇罗列了一些“符瑞”现象,以证明“汉德丰雍”,超越前代。王充的目的是批驳俗儒厚古薄今的观点,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他仅用“符瑞”的出现来美化汉代统治者,寄希望于皇帝能选拔任用像他那样的人才

  • 提要·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仪礼要义       礼类二【仪礼之属】提要【臣】等谨按仪礼要义五十卷宋魏了翁所撰九经要义之一于每篇各为条目而节取注疏録于下方与周易要义略同盖其著书本例也仪礼一经最为难读诸

  • 子产坏晋馆垣(襄公三十一年)·佚名

    ——对傲慢无礼还以颜色 【原文】 公薨之月①,子产相郑伯以如晋②,晋峰以我丧故,未之见也。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③。士文伯让之,曰④:“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⑤,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

  • 答赵辰官问(十五则)·太虚

    问一:佛家所谓“不生不灭”,又所谓“随生随灭”,二者的界限如何?  答一:不生不灭是法性,随生随灭是法相。问二:佛家把色、受、想、行、识归为五蕴,实际上其他四蕴皆是因缘识蕴而生,它们的关系是平行的还是对峙的呢?  答二:在

  • 卷第十·佚名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十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差别品第三之六已辩因果相对决定。今当正辩果相差别。异熟等果其相云何。颂曰。异熟无记法  有情有记生等流似自因  离系由慧尽若因彼力生  是果名士用

  • 究竟大悲经卷第二·佚名

    其地大何以然者□□□□□□□□□□□□□□□是病本云何如是解脱用。佛告无碍菩萨摩诃萨曰。世间大地荷负四种重担。一者诸山。二者江河。三者草木。四者众生。净秽俱载无心简择。是名地之功能。外地如是。内地亦然

  • 雪心赋·卜应天

    《雪心赋》系唐朝卜应天所著,是风水形势法、峦头法的经典著作。卜应天,字则巍,号昆仑子,又称卜都监。卜应天世居赣州,荐太史不就而入道门,为黄冠师。因自许心地雪亮,透彻地理,因而将其著作取名《雪心赋》。《宁都直隶州志》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