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叔同年谱(9)

十月底,普济寺兴建法堂寺,公推弘一大师为“名誉主席”。

十一月,告别普济寺,先由普济山中至永春桃源殿,再乘船赴南安洪梅灵应寺,路上由传贯等法师随侍。

是月,十六日,南安晋江各县立小学校长潘北山、林高怀等前往灵应寺请偈,并以教师生活清苦、可否改业一事请教大师。大师言:“小学为栽培人才之基础,关系国家民族至关重大。小学教师目下虽太清苦,然人格实至高尚,未可轻易转途。”诸校长闻之深受教益。后大师又向一教师书赠《华严经》:“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求众生得离苦。”

是月,在南安灵应寺作《受八关斋戒法》一文。

一九四一年一月,继续留住于南安灵应寺。

二月,痔疾发作,仍滞留于南安。

四月,佛诞节后,是大师亡母八十冥诞,大师终日为其母诵经祈祷。

五月,应檀林乡福林寺之邀,与传贯、性常法师一行由陆路到福林寺“结夏安居”。

大师于三个月的结夏期间,一方面向僧众宣讲律学,并作题为《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之讲演,同时编撰《律钞宗要随讲别录》及《晚晴集》。

秋季,应菲律宾之华侨佛徒之邀,拟赴菲弘法,因太平洋战争将起,局势险恶,在传贯法师等人的极力劝阻下,决定改期赴菲,因而幸免于难。此后困居厦门鼓浪屿。

十一月,因泉州佛教界的恳诚邀请,再去泉州,先住百原寺,后居承天寺。

十二月,返回福林寺。九日,《药师经析疑》编毕。

一九四二年二月,欲在福林寺闭关,因种种原因未成。

三月,大师在浙一师任教时之学生石有纪已由安溪县调任惠安县县长,派曾词源专程赴晋江福林寺邀请大师去惠安灵端山弘法讲经,大师即与之约法三章:“不迎,不送,不请斋。”而后赴惠安讲经一个月。

原第204页图放271页李叔同为王吟笙所制印章

四月,弘法圆满结束,返回泉州,因身体日渐衰老,赴福林寺闭关已无可能,遂居泉州百原寺。

是年春季,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托人向大师求字,遂书寒山诗:“我心似明月,碧潭澄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书件末尾署“沫若居士澄览”。书毕委托李芳远寄赠郭沫若。

五月,在叶青眼居士及温陵养老院诸人的请求下,移居泉州开元寺温陵养老院“晚晴室”。妙莲法师代替传贯法师随侍于弘一大师左右,他是大师最后一任侍侣,大师临终将一切事宜都交由他代办处理。

此间,大师著有《持非时食戒者应注意日中之时》一文,对“过午不食”的时间作了具体界定。后又为福州恰山长庆寺手书《修建放生园池记》,这是大师的最后遗作。

七月,为李芳远第一本诗集《大方广宝诗初集》题词。

九月,于中秋之日在开元寺尊胜院讲《八大人觉经》及《净土法要》,由广义法师为之译成闽南话。这是大师一生中最后的讲经活动。

十月,二日,应转道、转逢二法师之请,为其书写大殿上的柱联,因过于劳累,旧病突发。病后第三天,为晋江中学的高中学生书写字幅多幅。六日,宣布绝食。拒医。此后,大师口述遗嘱,由妙莲法师记录:

“当我还没有命终以前,以及生命终了、死后,我的事,全由妙莲法师一人负责,其他任何人,毋用于预。”并在文后加盖印章。

原第167页图放273页弘一大师涅槃相(1942年10月13日·泉州)

大师特意叮嘱妙莲法师两点——

一、圆寂前后“助念”时,看到眼里流泪,这并不是留恋世间,挂念亲人,而是在回忆我一生的憾事,为一种悲欣交集的情境所感。

二、当呼吸停顿、热度散尽时,送去火葬,身上只穿这身破旧的短衣。遗体停龛时,要用小碗四个,填龛四角,以免蚂蚊闻臭味走上。应逐日将水加满,以防蚂蚁又爬上去,焚化时,损害了蚂蚁的生命。

此后两日,大师每天默念“阿弥陀佛”。

十月十日,上午为黄福海书益大师警训。下午,书“悲欣交集”四个大字,交付妙莲法师,是为弘一大师临终绝笔。

十月十三日,委请妙莲法师将预立遗嘱寄刘质平。是日又委托妙莲法师向夏尊、刘质平、性愿法师分寄预先书写之诀别信。

农历九月初四日晚八时,在妙莲等法师的助念声中,弘一大师于泉州温陵养老院安详圆寂。

大师圆寂七日后,火化于泉州承天寺。

一九五二年,弘一大师之骨灰及舍利分别于泉州清源山弥陀岩及杭州虎跑寺建塔,后者系由丰子恺、叶圣陶等人捐资建筑。

猜你喜欢
  卷七十三·志第四十九·职官二·张廷玉
  卷十·谷应泰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六十三·杨仲良
  东都事略卷一百八·王称
  ●卷十五·陶宗仪
  卷四·戴冠
  濯缨亭笔记 序·戴冠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五·佚名
  ●崇祯实录卷之四·佚名
  卷之四十四·佚名
  陶弘景传·姚思廉
  后妃列传·脱脱
  ●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五·丁传靖
  卷之十二  奉天靖難記二(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第二节 晋高祖时内外形势·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上清外史薛玄曦(上清集)·顾嗣立

    玄曦,字玄卿,河东人。徙居信州之贵溪。年十二,辞家入道龙虎山,师事张留孙、吴全节。延佑间,用荐者召见侍祠,制授大都崇真万寿宫提举,升提点上都崇真万寿宫。泰定元年,奉诏征嗣天师,既至,住镇江之干元宫,未行,扈从滦阳,还至龙虎台,喟

  • 茶山集卷三·曾几

    宋 曾几 撰七言古诗春晴青春挽留渠不住白发抛去吾安能东风送汝一杯酒从此闭戸眞同僧酴醿芍药待判断腰鼓横笛当施行奈何但效鹁鸠辈竟日讨论隂与晴王元渤自湖楚归赠之南池荷叶叠青钱玉山门外君着鞭南池荷叶成青繖问君

  • 提要·葛绍体

      东山诗选二卷    别集类三【宋】【臣】等谨案东山诗选二卷散见永乐大典中皆题葛元承撰而不着时代爵里今考集中早发诗云天台今日去歩歩紫云乡又新昌道中诗云明朝行几里应近赤城西则当为天台人矣谢铎赤城续志载

  • 卷520 ·佚名

    赵蕃 真游觅唐舆题诗不见有怀其人八首 时论归台阁,交情异笠车。 不甘腰为折,宁使鬓成华。 莽莽湖之北,悠悠海一涯。 铜鱼偶逢使,书寄阿戎家。 赵蕃 真游觅唐舆题诗不见有怀其人八首 一纸日边

  • 第二十九回 萧昭业喜承祖统 魏孝文计徙都城·蔡东藩

      却说齐主赜永明十一年,太子长懋有疾,日加沉重,齐主赜亲往东宫,临视数次,未几谢世,享年三十六岁,殓用衮冕,予谥文惠。长懋久在储宫,得参政事,内外百司,都道是齐主已老,继体在即。忽闻凶耗,无不惊惋。齐主赜抱痛丧明,更不消说。

  • 本语卷五·高拱

    孔子宪章文武盖时王之法不可不守也今言治者正不可妄意纷更只将祖宗之法求其夲意所在而实心奉行之纵有时异势殊当调停者亦只就中调停处得其当便是不可轻出法度之外启乱端也此不惟分所宜然祖宗聪明睿知既迈伦夷而又艰难

  • ●卷下·辜鸿铭

    ○真御史昔司马温公论言官,当以三事为先:一不爱富贵,二重惜名节,三晓知治体。三者具而始可称谏官,然兼之者难矣。国朝陈黄中《与王次山论谏臣书》云:“御史之职本无所不当言,而其要在裨主德、肃纪纲、持大体而已。&rdqu

  • 四九一 云贵总督李侍尧等奏第三次查缴应禁书籍分别解京折·佚名

    四九一 云贵总督李侍尧等奏第三次查缴应禁书籍分别解京折乾隆四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大学士仍管云贵总督 昭信伯臣李侍尧、云南巡抚臣裴宗锡跪奏,为第三次查缴应禁书籍,分别解京,仰祈睿鉴事。窃臣等钦奉谕旨,严查逆犯王锡

  • ·告病吁请开缺片·丁曰健

    再,臣丁曰健于同治二年二月卸署福建布政使篆务,因任内筹济粮饷,耗尽心力,致患怔忡、脾泻等症;续又感受暑疫,病益加剧。维时台湾军务吃紧,抚臣徐宗干念臣曾任台湾厅、县有年,熟悉地方情形,向臣寓所问病,商委渡台办

  • 杜彦传·魏徵

    杜彦,云中人。 父亲杜迁,适逢葛荣之乱,迁徙到豳居住。 杜彦生性勇敢果断,善于骑马射箭。 仕北周,开始当左侍上士,后随柱国陆通在土州进攻陈国将领吴明彻,打败陈国军。 他又进攻背叛的蛮人,攻克仓土追、白杨两座军营,并斩了他们

  • 卷五·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五圣德【一  敬德一】【臣】等谨按称天子为圣人昉於华封祝尧三辞而帝典一书史臣首纪之曰克明俊德盖尧之德无能名而尧之舜则臣民所共戴而慕焉者巍巍放

  • 卷之一百  平番始末下(明)許進 撰·邓士龙

    (平番始末,二卷,明許進撰。許進,字季升,河南靈寶人。成化二年進士,累官至兵部尚書。事蹟詳明史卷一八六本傳。) 平番始末下 敕至,余乃先遣撫夷指揮楊翥往諭哈密都督奄克孛剌、寫亦虎仙,令其差人潛入哈密探聽阿黑麻及牙蘭消息。

  • ○[蒙古、色目人第]一甲三名·佚名

    赐进士及第 【第一名授承务郎,第二名以下及第二甲皆承事郎。】 一、同同贯真定路录事司,侍卫军(广)[户] 【[一] 据文义改,参见下文明安达耳项下。】 ,蒙古□□那歹氏字同初,年卅二,十二月廿九日。曾祖□□,祖玉速歹儿,父玉速帖

  • 四分戒本〈曇無德出〉·欧阳竟无

      姚秦佛陀耶舍譯   稽首禮諸佛 及法比丘僧 今演毗尼法 令正法久住.   戒如海無涯 如寶求無厭 欲護聖法財 衆集聽我說.   欲除四棄法 及滅僧殘法 障三十捨墮 衆集聽我說.   毗婆尸式棄 毗舍拘留

  • 答李汝清问(八则)·太虚

    答一:非谓念一日或至七日即可得一心不乱,谓念至一心不乱,可住于定中一日或至七日,若身心俱定,当然饮食、便利皆绝,此由定法持身之故也。答二:一心不乱,即三昧──三摩地──别名。然念佛古有事一心、理一心之义。唯有一念佛心

  • 那先比丘经卷上·佚名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诸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大臣长者人民。及事九十六种道者。凡万余人。日于佛前听经。佛自念。人众日多身不得安。佛意欲舍人众去至闲避处坐思念道。佛即舍人众去

  • 通占大象历星经·佚名

    通占大象历星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唐宋间。《通志‧艺文略》天文类着录「通占大象历星经三卷」,当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残存二卷,收入洞真部众术类。又《四库提要》着录天一阁旧藏本六卷。此书言天文占星之术。书中列

  • 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陈廷敬

    历代诗总集。四百八十六卷。清陈廷敬奉康熙皇帝旨编纂。陈廷敬(1639—1712)本名敬,奉旨改为廷敬,字子端,号说岩,泽州(今山西晋城)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咏物诗为中国古典诗歌之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