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进新唐书纠谬原表

臣缜言︰准尚书省札子节文,资政殿学士、太中大夫、守吏部尚书兼侍读胡宗愈奏,“昨蒙恩命,侍读迩英。窃虑将来当次读《唐书》。按,《新唐书》乃欧阳脩、宋祁据旧史所撰,脩与祁皆当世名儒,所撰《唐书》,亦杂采诸家异说,脩撰帝纪、表、志,而祁为列传。各据所闻,商略不同,故其所书事迹,详略先后,不免或有差误。窃见左朝散郎、前知蜀州吴缜撰成《新唐书正谬》,分二十门,是正差误。伏望圣慈指挥下本官,令缮写进呈。取进止。”三省同奉圣旨,许脩写投进者。唐家新史,久模印以颁行;蜀地鲰生,忽著书而窃议。迩臣建请,睿旨俯从。祗奉诏文,伏深兢惕,臣缜诚惶诚惧顿首。

臣窃惟唐室最近圣朝,著纪者将三百年,传世者凡二十帝。其国家兴衰之迹,及君臣治乱之端,贤人君子功名德业之□成,元恶大奸祸败破亡之明鉴,简编丛伙,淑慝混淆,讫于末年,未有完史。暨五季天福之际,有大臣赵莹之徒缀缉旧闻,次序实录,草创卷帙,粗兴规摹,仅能终篇,聊可备数。斯盖时异光华之旦,人非宏杰之才,辞采不足以发挥幽潜,书法不足以耸动观听,纪述取舍,乖戾舛差。我仁宗皇帝所以临文咨嗟,当宁感叹,思成书于盛际,冀垂宪于永年,申命名儒,博招时彦,访朝绅之撰述,发策府之秘藏,无使逸遗,悉归采掇。讨论润色,积十有七年;删削增多,成二百馀卷。然而篇第浩博,事条猥并,刋脩之官既分,编集之员不一,好尚各异,责任靡专。记事止于笔端,定论出于言下,曾不参考,了无适从。善恶多相异之辞,纪、传有不同之事,虚实详略,年月姓名,阙漏复重,抵牾驳杂。既布传之已久,但习用而莫知。臣虽至愚,常切私愤,从吏之暇,披卷以寻。岁月寖深,瑕颣愈见。恭惟仁祖,可谓圣时,集当世之名臣,成前朝之大典,期示万载,自为一家,岂容方来复有异论?臣是以夙夕兴念,启处不遑,欲昧死以开陈,愿据文而刋正。方将具稿,已睹奏封。敢谓皇帝陛下曲赐允从,许令写进。纶言炳耀,贲私室以生光;管见迂疏,渎宸聪而增惧。自量不韪,难逭严诛,仰丐睿慈,特垂矜贷。其上件文字,初名《新唐书正谬》,寻以未尝刊正,止是纠擿谬误而已,遂改为《新唐书纠谬》。凡二十门,为二十卷。已脩写了毕,谨随表附递,上进以闻。臣缜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绍圣元年九月日,左朝请郎、前知蜀州军州事、臣吴缜上表。

猜你喜欢
  卷之一百三十·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九·佚名
  今献备遗卷三·项笃寿
  卷十二·佚名
  一六七 道路的记忆一·周作人
  卷二十九 沟洫志 第九·班固
  徐孝嗣传·萧子显
  李德林传·魏徵
  王彦威传·刘昫
  卷一百五十二·杨士奇
  ○汉人、南人第一甲,三名·佚名
  卷四十五·陆宗楷
  卷六、削平流寇·黄鸿寿
  卷九十五驿传二·冯煦
  ●卷之五·吕坤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序幕·老舍

    (四幕六场话剧)人物 表高菊香 高永义 冯铁匠 牛大海 丁双喜田富贵 高永福   高大嫂高秀才 赵大娘贺天庚 吴 七 于铁子丘二头 夜猫子孙知县 小 周 荷 花 乔神甫   明大人八衙役 众仙姑   团 众群 

  • 第三折·谷子敬

    (正末改扮渔翁上。云)老夫渔翁是也。驾着一叶扁舟,是俺平生活计。谁似俺渔人快活也呵。(唱) 【南吕】【一枝花】蝇头利不贪,蜗角名难恋。行藏全在我,得失总由天。甘老江边,富贵非吾愿,清闲守自然。学子陵遁迹在严滩,似吕望

  • 总目·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御定全唐诗録总目     总集类卷一太宗皇帝 古体诗二十八首近体诗四十九首高宗皇帝 古体诗二首中宗皇帝 近体诗二首【附】聨句诗二首明皇帝  古体诗二首近体诗十七首德宗皇帝 

  • 邓张徐张胡列传第三十四·范晔

    邓彪 张禹 徐防 张敏 胡广邓彪字智伯,南阳新野人,太傅禹之宗也。父邯,中兴初以功封鄳侯,仕至勃海太守。彪少励志,修孝行。父卒,让国于异母弟荆凤,显宗高其节,下诏许焉。后仕州郡,辟公府,五迁桂阳太守。永平十七年,征入为太仆

  • 志第四十七 艺文一·欧阳修

    自《六经》焚于秦而复出于汉,其师傅之道中绝,而简编脱乱讹缺,学者莫得其本真,于是诸儒章句之学兴焉。其后传注、笺解、义疏之流,转相讲述,而圣道粗明,然其为说固已不胜其繁矣。至于上古三皇五帝以来世次,国家兴灭终始,僭窃伪乱

  • 卷三百十二 列传九十九·赵尔巽

      傅清 拉布敦 班第子巴禄 鄂容安 纳穆札尔 三泰   傅清,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李荣保次子,傅恒弟也。雍正间,授侍卫。乾隆初,累迁至直隶天津镇总兵。康熙中定西藏,留兵镇抚,以大臣驻藏办事,为员二,嗣省其一。是时驻藏副都统

  • 卷第一百三十一·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宋纪十三〔柔兆敦牂(丙午),一年〕太宗明皇帝上

  • 元统元年进士录跋·佚名

    钱大昕此元统元年进士录,录前当有读卷、监试、执事诸臣衔,今惟存监膳、供给、□造、公服数人,余皆失之。是年岁在癸酉,以十月改元,故列传或书至顺四年,其实一也。元自延佑设科,赐进士五十有六人,嗣后递有增广,无及百人之额者。

  • 卷之一百九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弁言·佚名

    本书系据故宫博物院先后就清代军机处档案所辑的各种史料,集刊光绪十年(一八八四)中、法战争期间有关台湾的文件,用补前编「法军侵台档」(「文丛」第一九二种)之不足,因以「补编」称之。按「法军侵台档」一书,原由中央研究院近

  • 卷十九上·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十九上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嘉礼表先王厚男女之别重继嗣之原爰定昏礼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所以别嫌明微先德后色垂万世统至深逺也东迁而后礼教不修伦纪废壊陈灵以君臣宣淫晋文以懐嬴荐宠

  • 高帝本纪·萧子显

    高帝本纪(上)太祖高皇帝名道成,字绍伯,小名斗将,是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四世孙。萧何的儿子赞阝定侯萧延生侍中萧彪,萧彪生公府掾萧章,萧章生萧皓,萧皓生萧仰,萧仰生御史大夫萧望之,萧望之生光禄大夫萧育,萧育生御史中丞萧绍,萧绍

  • 孟郊传·欧阳修

    孟郊的字叫东野,湖州武康县人。年轻时隐居嵩山,生性孤僻,很少与人合得来。韩愈见到后就和他成了好朋友。孟郊五十岁时,考中了进士,任溧阳县尉,县里有投金濑、平陵城,草木丛生,下边有水潭。孟郊有空就去坐在水潭边,徘徊做诗,公务

  • 卷一百九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三兵考【十五】马政【臣】等谨按周礼夏官自校人至圉人凡辨马颁马阜马养马诸制靡不备举诚以军政之莫重於马也顾马政之得失首视乎牧场唐宋及明

  • 四念处卷第二·智顗

    隋天台山修禅寺智者大师说门人章安灌顶记分章为三。大意。停心。念处。大意者。前性共缘只见生灭之理。发真断结乃至极果。犹是四枯拙度。今无生四圣谛即事而真。粗细等观皆如幻化。四荣巧度。大经云。声闻有苦有苦谛

  • 後跋·通奇

    先師林和尚自出蜀,棄講歸禪,根性猛利,於道直入,不遊紆徑。凡參叩機緣,俱載行實。至於受請倡緣。自崇禎壬午秋,天童密師翁示寂於台之通玄寺。既虛席,四眾堅請繼席焉。一據方丈。屆丙戌凡五臘結制大設洪爐峰頂雖高寒,而衲子參尋

  • 毛诗·毛公

    《诗》学名词。《诗经》之古文学派。因其书为毛公所传,故称毛诗。《汉书·儒林传》说:“毛公,赵人,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自郑玄《诗谱》出,始称有大小毛公,《诗谱》说:“鲁人大毛公为《故训传》于其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以

  • 菩萨生地经·佚名

    一卷,吴支谦译。差摩竭释种长者子问:何行疾得成佛?佛答以二种之四事,此行法能生佛果,故名生地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