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徐孝嗣传

徐孝嗣字始昌,是东海郯县人。其祖徐湛之,在宋朝官至司空;其父徐聿之,官著作郎,都被太初(刘劬)杀害。徐孝嗣当时还在母腹中,故幸免于难。孝嗣少年时便很能自立,风仪端庄清简。八岁时,袭爵为枝江县公,谒见宋孝帝,一上台阶就流泪,直到就坐都不止。皇帝甚加怜爱。将康乐公主许配给他。泰始二年(466),西讨解除戒严后,皇上还宫,孝嗣上殿没穿韦未,受到治书御史蔡准的劾奏,罚金二两。拜官驸马都尉,授职著作郎,因母丧辞官。后为司空、太尉二府参军,安成王文学。徐孝嗣有姑嫁给东莞的刘舍,舍兄刘藏任尚书左丞,孝嗣前往拜见他。刘藏退下后对刘舍说:“徐郎可是要做令仆一级大官的人哪,三十来岁时就差不多做上了,你要好好和他相处。”

升明年间(477~479),孝嗣迁任太祖(萧道成)骠骑从事中郎,带南彭城太守,随府转任太尉谘议参军,太守仍旧。齐王府设立建制后,孝嗣任世子庶子。建元初年,齐王国撤销。徐孝嗣出任晋陵太守,领长水校尉。没上任,又被任命为宁朔将军、闻喜公萧子良征虏长史,迁任尚书吏部郎,太子右卫率,转任长史。徐孝嗣礼仪中趋步走得很好,容止闲雅,可以和太宰褚渊比美。世祖(萧赜)对他深加优待。尚书令王俭对人说:“徐孝嗣将来一定是宰相。”不久转充御史中丞。世祖曾问王俭:“谁适合继承你的职位?”王俭说:“臣下我退休之时,大概只有徐孝嗣适合接替了。”后来孝嗣出任吴兴太守,王俭赠给孝嗣四言诗道:“方轨叔茂,追清彦辅。柔亦不茹,刚亦不吐。”当时人拿孝嗣和蔡子尼的行状相比。在郡里主持工作时,孝嗣很有能力。赶上王俭去世,皇上便调孝嗣任五兵尚书。

这一年,皇上下敕令仪曹令史陈淑、王景之、朱玄真、陈义民等编撰东晋以来的朝仪典章,并让他们向徐孝嗣请教。次年,孝嗣迁官太子詹事。随从世祖行幸方山。皇上说:“我曾在此山之南经营大业,又要在这儿建造离宫,其规模应当比灵丘还要宏大。”灵丘山湖,就是新林苑。孝嗣回答说:“绕黄山、圈牛首,那已是盛汉的事情喽。如今江南还不太平,老百姓也很疲惫,盼望陛下在这方面更加用心。”皇上终究也没在这里修建什么。竟陵王萧子良对徐孝嗣十分称许。萧子良喜好佛教,让徐孝嗣和庐江何胤负责斋讲和众僧的安排事宜。后转任吏部尚书。不久加右军将军,转领太子左卫率。中央许多工作都交给他处理。

世祖驾崩,遗诏中转任徐孝嗣为右仆射。隆昌元年(494),迁任散骑常侍、前将军、丹陽尹。高宗(萧鸾)谋划废除郁林王时,曾把计划告诉了徐孝嗣,孝嗣奉旨但没有表态。高宗入殿时,徐孝嗣身着军装随后。郁林王死后,高宗正等待太后令到,徐孝嗣便从袖中取出太后令来奏上,高宗大喜。由于废立有功,徐孝嗣被封为枝江县侯,食邑一千户。朝廷配给他鼓吹一部,甲仗五十人入殿。不久转任左仆射,常侍仍旧。明帝做皇帝以后,加任他为侍中、中军大将军,由于南齐书定策勋高,晋封公爵,增封食邑二千户。配给班剑仪仗二十人,加侍卫兵百人。按照老规矩拜授三公要行临轩之礼,此时皇上特下诏和陈显达、王晏一同临轩拜授。

北虏将要来犯,皇上下诏命徐孝嗣假节驻兵新亭。当时王晏为尚书令,但他的威望不如孝嗣,王晏被诛杀后,孝嗣转任尚书令,领本州中正,其他官职爵位都仍旧。徐孝嗣爱好文学,赏识清胜。器量弘雅,从不以权势自居,因而能在建武时代保持平安。他能够恭己自保,朝廷对此都很称道。

当初,徐孝嗣在率府,在斋北壁下睡午觉,梦见有两个童子走来催促说:“移公床。”孝嗣惊起,便听到墙壁有声响,才走开数步墙壁就倒塌压在了床上。建武四年(497),诏命徐孝嗣就本号开府仪同三司。孝嗣听说有诏,表情严峻地对身边人说:“我德不及古人,而位极人臣,这怎么担当得起!明君在上可以以理勉强我,但我一定要以死请求不要授我此职。如果不被批准,我就应当回到乡下当平民,或者在家里等待处罚。”于是坚决辞让不受。

这时连年有北虏来犯,军国虚乏。徐孝嗣上表请求建立屯田制度,他说:“国家的急务,是兵与食,一夫不耕,就会影响至切。所以周朝实行井田阡陌,军力强盛,汉代实行屯田广置,常胜不败。从此以后,大抵情况也是不言而喻,但完全照古人的做法,是否妥当还需要讨论;但当今情况紧急,应当有必要的措施。我寻思沿淮诸镇武装,全靠京师供给,费用既庞大,运输又困难。聚敛粮食,以备迎敌,常常苦于不足,这关系到利害根本,最为急切。我近来走访了当地故老和以前在那儿工作过的长官,得知淮南旧田,到处都是,但沟岭不修,都长满了荒草。而平原陆地尤其广大。如今边防既然很紧张,戍卒也增加了许多,既依赖于远途运输,又荒废了良田,战士大多面带饥色,令人感叹。我打算让刺史二千石级别的官员都亲自动手,领导士兵就地开垦。精心寻求灌溉之源,确定田地质量。州郡县戍主帅以下,都要轮番去抓农业。现在水田已过了季节,但正值菽麦的耕种时节,而菽、麦二种作物,在北方尤其适宜,对当地人的意义,不亚于粳稻。开创之利,关键在于及时。我的建议如果得到通过,请立即派人到徐、兖、司、豫,以及荆、雍一带,各就当境情况进行规划实施,不得遗漏。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田器耕牛等必需之物,由中央审核后统一配给。年末进行成绩考核,明确赏罚。此事如果成功,一定会大有好处。如果边境一带粮食充足了,那么江南自然就会丰富起来,此举带来的利益,不可估量。”此事被采纳,但当时皇上已经卧病,又兼战争没停,因而到底也没实行。

皇帝病重后,徐孝嗣便进入禁城居住,皇上临终时对徐孝嗣有重大遗托,并重申了让他开府仪同三司的命令。加任中书监,永元初年(499),徐孝嗣辅政,自尚书下省出住爆城南宅,不得还家。皇帝越来越失德,徐孝嗣也不敢谏诤。等到江纏被诛,孝嗣也心怀忧恐,但从不流露。始安王萧遥光谋反,众情遑惑,看到孝嗣进来了,宫内才放心。但朝廷被群小把持,孝嗣也无法控制。朝廷给他进位司空,他坚决辞让。又请求解去丹陽尹之职,没被批准。

徐孝嗣是个通文理的人,从不显露自己的意见态度,名位虽大,但因此而没遭祸。虎贲中郎将许准很有胆力,领着军队隶属孝嗣,陈说机密和动向,劝孝嗣施行废立君主。孝嗣迟疑很久,认为一定不能动用武力,可以等少主出游时,关闭城门召集文武百官讨论废除之事,不过虽有此心,终究不能决断。群臣渐渐憎恨孝嗣,劝皇帝在召集文武百官讨论朝政时,借机诛杀孝嗣。冬天,皇上召徐孝嗣入华林省,派茹法珍赐药,徐孝嗣面色不改,还能饮酒,饮至斗余药力发作,才去世。皇上于是下诏说:“周德正在光大时,有‘三监’迷叛,汉朝正在昌盛时,有宰臣闹事,他们都身遭诛杀,族被斩绝。殷鉴不远,垂戒后人。徐孝嗣凭借家世资历,很早就享受特殊待遇,又逢着机会,遂登高位。但是没能表现出对皇上的忠诚,反而屡次明显谄黩主上,应当立即赐死,以正国法。”

猜你喜欢
  卷九十一 黥布列传第三十一·司马迁
  列传第十四 周惠达 冯景 杨宽 兄穆俭 柳庆 子机·令狐德棻
  卷八十·志第三十三·律历十三·脱脱
  ●卷二十六·徐梦莘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十五·佚名
  卷之三十八·佚名
  ●革除遗事五·黄佐
  所闻录·汪诗侬
  第七十二卷 儒林 四·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三十九·纪昀
  七三 寄谕浙江巡抚三宝所有范懋柱等书籍解京抄毕仍发还令其领取收藏·佚名
  无名氏后汉书·周天游
  温韬传·欧阳修
  曾布传·脱脱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造·唐圭璋

      造字唐卿,高邮人。生于绍兴三年(1133)。淳熙二年(1175)进士,调繁昌尉,寻宰定海、倅房陵,至淮浙安抚使参议。晚号江湖长翁。嘉泰三年(1203)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集。   诉衷情   西湖   今朝人自藕州来。花意尚迟回

  • 平园续集钞·吴之振

    上巳方杨廷秀赏牡丹於御书扁榜之斋其东园仅一亩为街者九名曰三三径意象绝新杨监全胜贺监家,赐湖岂比赐书华。回环自斫三三径,顷刻常开七七花。门外有田聊伏腊,望中无处不烟霞。即惭下客非摩诘,无画无诗只谩夸。今年闰十月

  • 卷之五十六·佚名

    洪武三年九月丙戌朔皇从兄嫂蒙城王夫人田氏薨 上以夫人早寡有节行甚重之及薨命中书省致祭仍命中宫皇太子及亲王各祀以少牢赠蒙城王妃护丧还葬临濠诰曰朕惟帝王厚亲亲之道必推恩及于宗族况妇以夫贵存没同荣此古今之常

  • 卷之一百四十四·佚名

    光绪八年壬午。三月丁亥朔。上诣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乙卯皆如之。内起居注  ○谕内阁、各部院衙门京察一等记名人员。本系以道府兼用。近年各项劳绩保举。往往请专以道员用。嗣后着不准行。

  • 东家杂记原序·孔传

    先圣没逮今一千五百余年,传世五十。或问其姓,则内求而不得;或审其家,则舌举而不下。为之后者,得无愧乎。传窃尝推原谱牒,参考载籍,则知郑有孔张,出于子孔;卫有孔达,出于姬姓。盖本非子氏之后而徙居于鲁者,皆非吾族。若乃厯代褒崇

  • 二、四十自叙·林语堂

    我生今年已四十/半似狂生半腐儒/一生矛盾说不尽/心灵解剖迹糊涂/读书最喜在河畔/行文专赖淡巴菰/卸下洋装留革履/洋宅窗前梅二株/生来原喜老百姓/偏憎人家说普罗/人亦要做钱亦爱/踯躅街头说隐居/立志出身扬耶道/识得中奥废半途/尼溪

  • 齐纪四 世祖武皇帝下永明十一年(癸酉、493)·司马光

    齐纪四 齐武帝永明十一年(癸酉,公元493年) [1]春,正月,以骠骑大将军王敬则为司空,镇军大将军陈显达为江州刺史。显达自以门寒位重,每迁官,常有愧惧之色,戒其子勿以富贵陵人;而诸子多事豪侈,显达闻之,不悦。子休尚为郢府主簿,过九江

  • 伊犁条约·佚名

    一八八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光绪七年正月二十六日,俄历一八八一年二月十二日,圣彼得堡。大清国大皇帝大俄国大皇帝愿将两国边界及通商等事于两国有益者,商定妥协,以固和好,是以特派全权大臣会同商定:大清国钦差出使俄国全权大臣

  •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三十五·钱若水

    起雍熙三年正月,尽二月雍熙三年春正月庚午朔上御乾元殿受朝贺礼毕御大明殿群臣上寿辛未 右武卫大将军长宁侯德隆薨故涪陵王廷美第二 子也太平兴国九年以廷美卒出判沂州在任不省 郡事但同通判专焉至是薨 上为发哀于别

  • 第十五章 35·辜鸿铭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辜讲孔子说:“如果牵扯到道德问题,没有必要向老师妥协。”

  • 重令第十五·管仲

    凡君国之重器,莫重于令。令重则君尊,君尊则国安;令轻则君卑,君卑则国危。故安国在乎尊君,尊君在乎行令,行令在乎严罚。罚严令行,则百吏皆恐;罚不严,令不行,则百吏皆喜。故明君察于治民之本,本莫要于令。故曰:亏令

  • 卷八·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续卷八宋 黄干 撰?服八 防礼六?【?服有五有见本经传记者如父卒为祖后者服斩之类是也有见它记者如祖父卒而后为祖母后者三年是也有见注疏者如天子诸侯父在为祖斩衰无期是也又有心防有吊服

  • 文殊师利发愿经·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身口意清净  除灭诸垢秽  一心恭敬礼  十方三世佛  普贤愿力故  悉睹见诸佛  一一如来所  一切刹尘礼  于一微尘中  见一切诸佛  菩萨众围绕  法界尘亦然  以众

  •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二卷·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二卷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多译阿难。有根名为胜。复有根名为坚胜。宫根生已。当发十心。所谓一离慢心。二生爱念心。三生欢喜心。四生作业心。五生踊跃心。六彼现前念心。七彼恶色不入鼻不喎曲

  • 俱舍论疏 第七卷·法宝

    俱舍论疏 第七卷沙门法宝撰分别根品第二之五论。广说因已缘后云何。此下大文第二辨四缘也于中有二。初明四缘。第二重明等无间缘。此明四缘也论曰至增上缘性。因无正文。缘有经说。如契经中说四缘性。谓因缘性

  • 康熙辽阳州志·杨镳

    知州杨镳修,奉天府(今沈阳)经历施鸿纂。清康熙二十年(1681)抄本。二十八卷。镳字莲峰,河南洛阳人。康熙举人,官辽阳知州。施鸿字则威,福建邵武人。官奉天府经历。著有《澂景堂史测》。此志康熙二十年(1681)成书,约三

  • 书目答问·张之洞

    清末张之洞撰。系张任四川学政时为成都尊经书院学生开列的阅读书目。五卷。以经史子集丛五部分类,列举书籍二千二百种,注明书名、作者、版本、卷数,个别有简单按语。多以通行习见本为主,所收多有《四库全书》之后出现的清

  • 转法轮经忧波提舍·佚名

    天亲菩萨造 元魏乌苌国沙门毗目智仙等译   佛住耆阇崛山,告智员大海乐说辩才菩萨言:有二种住持,如来转法轮。一者众生住持。二者法住持。遂设十四难,然后一一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