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弁言

本书系据故宫博物院先后就清代军机处档案所辑的各种史料,集刊光绪十年(一八八四)中、法战争期间有关台湾的文件,用补前编「法军侵台档」(「文丛」第一九二种)之不足,因以「补编」称之。

按「法军侵台档」一书,原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依据清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及外务部档案编印的「中法越南交涉档」选辑;其中固亦有军机处交出或抄交之件,但并不包括该处所有的档案。该处档案,后由故宫博物院收藏。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前后,该院就所藏前项档案辑有「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以外,并接续辑印「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其「编辑略例」有云:『起自清光绪元年至三十四年(一八七五~一九○八),凡中、法交涉之关係文件,悉采于册』;可是至二十二年(一九三三),仅编至光绪十年六月,以下并无续刊(已刊二十二卷,分装十一册)。不过,该院文献馆前后编印的「文献丛编」(民国十九年至二十五年刊出第一辑至第三十六辑计八十八种、二十六年继续刊出第一辑至第七辑计六十八种)中,关于光绪十年中、法交涉的档案,尚有片段的收录。本书即以这些不完整的资料,依前编「法军侵台档」所定取材范围选集而成。

本书体例,与「前编」略异。「前编」文件系按收发先后排比,本书则就所集各种资料分别编次。

本书第一部分,即选自「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考军机处原档,计分上谕档、洋务档、摺单档、议覆档、电寄档、电报档……等名目。「中法交涉史料」所载文件与「中法越南交涉档」比较,除军机处所有未经交出或抄交的谕旨、摺奏及其杂档以外,更多「电寄」、「电报」两档文件(「中法越南交涉档」并非全无前项档案,只是未录原电文,分别注明「见电报档」等字样;前编「法军侵台档」,因其无电文内容,并其收发日期及往来机关亦略之)。这些电递往来文件,往往足以显示当时的事实真相。本书採补的摺奏甚少,大部份均为「电寄」、「电报」等件;因摺奏等项已见「前编」者,不再重複。

本书第二部分,采自「光绪十年中法交涉电报档」。这一资料原件,载于「文献丛编」后编(按指民国二十六年编印部分。前此编印者,应称为「前编」)第五辑。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缀有「前言」云:『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本馆曾以军机处档案辑印「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仅编至十年六月。现整理军机处档案,检得「电报档」一册,每件标题之下,均注「八月某日」而不纪年。查其内容,皆关係中、法越南战役之疆臣来电;当系光绪十年之事。……』。综计此册共载电文三十九件,本书选录二十九件。

本书第三部分,采自「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盖「中日交涉史料」辑印于「中法交涉史料」之前,由于中、法战争期间日本有接济法国情事及朝鲜发生「甲申之乱」,中日、中法相互关係的档案,已先于此书刊出。因将其中与法军侵台有关的电报五件,予以录刊。

本书第四部分,则为「醇亲王奕譞尺牍」。这一资料,原载「文献丛编」前编第七辑。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的「前言」云:『军机处档案发见有醇亲王奕譞尺牍多纸,大约为关係光绪十年中、法交涉之事。按当日办理中、法交涉者,初为军机大臣恭亲王奕诉、宝鋆、李鸿藻等;后慈禧后以奕诉委蛇保荣、办事不力,乃于十年三月十三日黜之。十四日,谕军机处云:「军机处遇有紧急事件,著会同醇亲王奕譞商办;俟皇帝亲政,再降懿旨」。至是,奕譞始代奕诉。函中多致许大人、阎中堂;当日军机大臣有许庚身、阎敬铭二人,所称许、阎,或指此也』。全部尺牍共一百零七件,本书录其八九(无关者注「略」)。至各件所书日时虽未冠月,但一经与前编「法军侵台档」及本书前三部分参阅,不难明瞭。这些当时枢府运筹决策的记述,其史料价值显较一般对外发表的文件为高。

本书第五部分,则为「军机处杂档中之尺牍」。这一资料,原题「军机处杂档中之尺牍五通」,载于「文献丛编」前编第十八辑。其「前言」有云:『左录函件五通,均见于军机处杂档中。第一至第四为醇亲王奕譞致军机处尺牍,皆关于光绪十年中、法交涉事件;本刊第七辑曾刊布多通。兹又检得此数函,特续刊焉。……』。因第五通系他事不录,馀四件则全采入。

其次,本书与「前编」还有几项不同:「前编」所有文件的收与发,一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主体,案题据以拟订。本书前三部分,其主体属于军机处,案题均照原资料所定;后二部分为书牍体裁,以醇亲王奕譞作主体,而专以军机处各大臣为其接受对象。「前编」文件排列,系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收与发之日期为准;而本书后二部无须说明,前三部分是以军机处存档登记月日为序(按清代故事:京内外摺奏,每日硃批后发交军机处,由章京当日别录一份存档,原摺发还原奏人。因而所注月日,均为存档日期)。至别注「发」、「到」字样者,并表示原件寄发以及存档登记各别的时日。「前编」尝于阴曆下经编者查注阳曆,本书因部分资料既未书明月分,兹一概不再添注。

至本书所辑,由于所据资料的不完整,仍觉缺陷多多。诸如光绪十年六月以后只有八月分的「电报档」,以下各月见于「中日交涉史料」者又极少数;其馀更无论矣。因此深感于「中法交涉史料」的未能辑印完全,至可惋惜!岁月不居,自二十二年迄今已逾三十馀载,由于变局频仍,原始资料之保存想亦不无问题,赓续竣事势所难能。由今视昔、以此例彼,对于若干重要史料的整理与刊行,有心人当三致意焉。(吴幅员)   

猜你喜欢
  卷八十三 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司马迁
  卷三百七十九·列传第一百三十八·脱脱
  卷九十六·志第七十二·艺文一·张廷玉
  ●卷七·杨循吉
  第二十四回 幸津门哭兄全孝友 图云台为后避勋亲·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五十九·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六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七·佚名
  第二卷 厅汛表·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纪昀
  二二一 寄谕陈辉祖并各省督抚查明如有应禁书版片印解京销毁·佚名
  弁言·佚名
  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司马迁
  卷一百十八·雍正
  祖逖·苏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郭祥正·唐圭璋

      祥正字功父,当涂人,自号谢公山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熙宁间,仕至殿中丞、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既挂冠,号醉吟先生。寻通判汀州,继摄漳州,忤使者,陷以他狱,五年而后直。又号漳南浪士。   醉翁操   效东坡   予甥法

  • 卷六·仇兆鳌

    钦定四库全书杜诗详注卷六翰林院编修仇兆鳌撰宣政殿退朝【音潮】晚岀左掖【唐防要宣政殿在含元殿后即正衙殿也唐六典在宣政门内殿东有东上閤门殿西有西上閤门 东上閤门门下省在焉西上閤门中书省在焉公时为左拾遗属门

  • 卷四十七·徐世昌

    赵执信赵执信,字仲符,号秋谷,益都人。康熙己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右赞善。有《饴山堂集》。除草久旱惜庭草,秋来随意繁。宁知藉残雨,亦复碍闲门。芳芷元殊臭,寒霜岂有恩。殷勤向原野,何处不春温。出宫词

  • 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王称

    宦者传一百三  宦者之祸见于前载者尚矣太祖开基所用宦者不过五十人但掌宫掖之事未尝令采他事也尝有中黄门因祷祠山川于洞穴中得怪石形类羊者取以为献太祖曰此墓中物尔何以献为命碎其石杖其人其不受佞也如此厥后宰相

  • 第九十七回 窜南交卢循毙命 平西蜀谯纵伏辜·蔡东藩

      却说刘道规至豫章口,击破徐道复,全亏游军从旁冲入,始得奏功。游军统领,便是参军刘遵,当时道规将佐,统说是强寇在前,方虑兵少难敌,不宜另设游军。及刘遵夹攻道复,大获胜仗,才知道规胜算,非众所及,嗣是益加敬服,各无异言。刘裕

  • 卷第一百四十三·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齐纪九〔上章执徐(庚辰),一年。〕东昏侯下永元

  • 第三五八单道光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一二二○三--二○·佚名

    淡水分府曹,单饬对头役,传古阿才赴辕验充吞霄总理(正本)特授淡水分府曹为特饬举充事(注一)。照得吞霄总理刘振德,办事不前,已将戳记吊销。查有该处监生古阿才,为人诚实,堪以充当该总理额缺,合行饬充。为此单

  • 一○四六 军机大臣奏将熊赐履着《学统》原书并存目提要进呈片·佚名

    一○四六 军机大臣奏将熊赐履着《学统》原书并存目提要进呈片乾隆四十九年十月初五日遵旨将熊赐履所著《道统》交查四库馆。兹据覆称:本馆存目书内,查无《道统》一书,惟有熊赐履所著《学统》五十六卷,并未写入四库全书等

  • 五十五、重印仁学·包天笑

      自从我到了上海,担任了金粟斋译书处的工作,离苏州故乡更近了,因此每一个月总要回去一次,留在家里两三天,或是三四天。那个时候虽然苏沪火车未通,小轮船也甚为利便。其时东来书庄还开在那里,由马仰禹在经理,我还在上海尽一

  • 齐聕传·欧阳修

    齐遆,字洗心,是定州义丰人。少年时就很聪颖。十四岁时去见到特进李峤,李峤称赞他有王佐之才。中宗在武后称帝时又成为庐陵王。那时,齐遆曾上言请稍抑制各武姓人的权势,将太子迎回东宫,武后不做回答。及至太子回京,武后召齐遆

  • 卷二百四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五四裔考西南夷广西土司一明太祖洪武二年广西诸蛮平中书省言广西诸峒虽平宜迁其人入内地可无边患帝曰溪洞蛮獠杂处其人不知礼义顺之则服逆

  • 七年·佚名

    (戊寅)七年明洪武三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己酉朔,上具冕服,率群臣賀帝正,坐勤政殿,受百官朝賀。諸道軍民官,各進方物,吾都里、吾郞哈萬戶,亦獻方物。禮畢,宴群臣,日本國使者及一岐、對馬、覇家臺使人、吾都里、吾郞哈,同赴宴,極歡而

  • 提要·段昌武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毛诗集解      诗类提要【臣】等谨案毛诗集解二十五卷宋段昌武撰昌武字子武庐陵人焦竑经籍志作段文昌葢因唐段文昌而误朱睦防授经圗作段武昌则写倒其文也其始末无考惟书首载其从子

  • 羯磨仪式目录·书玉

    上卷 时事第一黑白忏摩篇(四法)先明悔过法  如律审戒法  上殿礼佛法  呈罪称量法第二半月布萨篇(十四法)先知净住法  起缘说戒法  净堂敷座法  整仪入众法  请师升座法  诫敕小众法  问和行筹法 

  • 罗昭谏集·罗隐

    八卷。唐罗隐(833—909)撰。罗隐著作很多,《崇文总目》载有《罗隐集》二十卷,《江东后集》十卷,《甲乙集》十卷,《罗隐赋》一卷、《罗隐启事》一卷,《谗书》五卷,但多数散佚。现仅存《甲乙集》、《谗书》及由后人掇拾

  • 趵突泉志·任弘远

    任弘远撰,康熙五十二年(1715)成书,乾隆七年(1742)刻本。上下两卷。上卷首记宸游,次志图经、源流、基趾、沿革、古迹、灾异、人物、仙迹、幽怪、传闻;下卷则为艺文、碑版、额联诸志。该志系在历城县志有关趵突泉的记载的

  • 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关汉卿

    简名《鲁斋郎》。杂剧剧本。元关汉卿作。四折一楔子,末本。剧写权豪势要鲁斋郎强夺银匠李四之妻,李四拟告状而病倒街头,为六案孔目张珪所救。张初言助李,但得知被告系鲁斋郎时,大惊失色,力劝李四罢休,以免遭祸。后鲁见张妻美

  • 高士传·皇甫谧

    古代人物文学传记。晋代皇甫谧著。作者自序说:“自三代秦汉,达乎魏兴受命,中贤之主未尝不聘岩穴之隐,追遁世之民。”“然则高让之士,王政所先,厉浊激贪之务也。”又说:“谧采古今八代之士,身不属于王公,名不耗于终始,自尧至魏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