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裴耀卿传

裴耀卿,字焕之,是宁州刺史裴守真的次子。几岁时就能写文章了。考中童子科。二十岁时任秘书省正字、相王府典签。相王要他与掾丘说、文学韦利器轮流在府中值班,以备顾问。府中称之为“学值”。相王即帝位,任裴耀卿为国子主簿,后升为长安令。长安以前有配户和市之法,百姓不堪其苦,裴耀卿到任,一切所需皆向豪富及商人索要,预先给值,杜绝了奸邪欺瞒的弊病。到他离职后,人们还思念赞扬他。

开元十三年(725),裴耀卿任济州刺史。济州是个交通要道,地广人稀。那年天子东巡,裴耀卿设置三梁十驿,科配收敛平均分摊,是东州主持供应最好的。

天子封禅回来,宿在宋州,设宴招待随从官员。皇帝心中十分高兴,对宰相张说说“:日前派使者巡视天下,观风俗,考察官吏的善恶,不能得到确实情况。现在,我去岱宗有事,怀州刺史王丘,馈饷以外没有其他的贡献,我知道他不愿意讨好求恩;魏州刺史崔沔派人安排供帐,不用锦绣,表示了俭朴,从此可以看出他的政治;济州刺史裴耀卿上书几百字,说到‘百姓如果反复被扰,那就不能算是完满成功’。我把他写的信放在座右,时时警戒。这是他爱百姓的心啊!”

不久,迁往宣州。裴耀卿到任前,这里发大水,河防被破坏。各州都不敢擅自动工。裴耀卿说:“不动工筑堤,不是至公。”于是亲自操持工程。工程未完,有诏来调动。裴耀卿怕他离开后工程受阻,没有及时宣布诏令,而抚巡则催他到职。终于,堤成,裴耀卿宣布诏令后离去。济州人为他立碑颂德。后来又任冀州刺史,入朝任户部侍郎。

开元二十年(732),信安王..奉诏讨伐契丹,命裴耀卿为副手。不久,又令裴耀卿带绢二十万匹分赐给立功的奚官,要他到各部落去颁赐。裴耀卿说“:带了财物深入寇境,不可不做防备。”于是与各部落事先约好日期,然后许多人分道同时出发,一天就分送完毕。那时,突厥及室韦果然发兵到险要处准备袭劫,而裴耀卿已完成任务回去了。

这年冬天,裴耀卿升为京兆尹。第二年秋天,连续下雨淹坏了庄稼,京师也闹饥荒。皇帝将去东都,召裴耀卿询问如何拯救百姓。裴耀卿说“:陛下既要东巡,那百司全要跟随而去,那太仓三辅以前的积储,可派重臣分道赈灾,再从东都扩充漕运,以充实关辅,关辅充实了,皇上再西还。这样,两头都顾上了。且国家的大业在于京师,但秦中地狭,收粟不多,一遇水旱,容易匮乏。以往贞观、永徽年代,拿国家俸禄的人少,每年漕运二十万石就足够了。如今国用日益增多,漕运增加了几倍,还不够供给。陛下多次巡行东都,那里积储较多。为国家长远计划,臣以为应拓广陕地运输通道,使京师常备三年的粮食,那就水旱不足忧了。现在天下应输税的人约四百万,每人出钱一百文为陕、洛的运费,另加五十文做建窖之用,分别交给司农、河南、陕州。再令租米由各地自出脚力送缴东都,从东都到陕一段,河流湍急难行。假如能开通河漕,变陆运为水运,支出可以省下上万钱。且江南的租船要等水合适才能行进,吴地船工不习惯河漕,处处停留,容易引起偷盗。希望能在河口设仓,可以收纳东来的租米,然后分官各载运入河、洛。在三门的东西各筑敖仓,从东方来的租米,存入东仓;三门地势险峻,则顺河凿山,开辟车道,运十几里,就可以送入西仓。然后慢慢运到太原仓,从黄河入渭水,就没有什么困难了。这样可节省大量费用。”天子同意他的建议,任他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转运使。

于是裴耀卿营建河阴、集津、三门的敖仓,将天下之租米由孟津沿河导引而西。三年积储了七百万石,节约运费三十万缗。有人说:“把这些钱献给皇帝,可以表明自己的功绩。”裴耀卿说“:这样做是拿国家的财产来求得个人的得宠,不可以。”奏请将这笔钱作为所司的和市钱。

明年,升任侍中。开元二十四年(736),任尚书左丞相,罢知政事,封爵赵城侯。夷州刺史杨浚犯罪判死刑,杨浚缴纳钱款后,诏令廷杖六十,流放古州。

裴耀卿上疏说:“刺史、县令与其他官吏不一样。他们为民父母,是民俗风化瞻望的对象。现在要他们裸体受鞭打,太过侮辱。刑法至于死,是天下所共识的,但一朝交给吏人,拉扯挫顿,百姓看见会生哀怜之心,这样会忘了皇上免其死之恩,而有伤心之痛,恐怕不符合尊敬官长、树立好风气的宗旨。且杂犯抵罪,没有杖刑,奏报以后三次复核,然后执行。

现在没有经过复核,杖责以后即刻流放,倘若因杖责而死,也有违宽宥的意思。

凡是大暑盛夏决杖的人,大多数会死,而秋冬决杖的,才可能活命。切盼凡是刺史、县令,所定的杖刑以及盛夏之时的杖刑一并停止,以符合陛下爱好生灵之德,对犯死罪者有再生之恩。”

这时,特进盖嘉运击破突骑施立功而回,诏令任盖嘉运为河西、陇右节度使,仍令他经营管理吐蕃。盖嘉运因新立功,每日酣宴,没有及时赴任。裴耀卿对皇帝说:“盖嘉运确实勇敢强劲,但他的言语行为,颇有夸耀骄矜之色,臣深以为忧,担心他不足以成事。现在入秋正要加强边防,时间已经不早了,该与军中的士卒相见。假若平时素不见面,虽一时有好的决断,恐怕也难调动自如,不能制胜万全。何况,兵未训练,不知礼法,士无交往,不能同心。纵使威逼而进,侥幸有功,也不是以律令出师的长久之法。

几万人的性命,全系在将军。实在是不得而已,才凿开凶门而投入战斗。如今盖嘉运朝夕沉溺于酣饮,自以为无事。

这样恐怕也不是爱人忧国的意思,不可不注意。假如不能调换将帅,那就该下诏严命,督促限期到任。”皇帝乃催促盖嘉运赴军,最后竟以无功而还。

天宝初年,进任尚书左仆射,不久改为右仆射,由李林甫代任。到任日,李林甫到本省,穿着朝服佩了剑,由博士导引,郎官唱案。礼毕,靠近裴耀卿听事,裴耀卿则穿平常衣服,由赞者主持导唱。

李林甫吃惊地说:“我的班爵与公一样,而礼数不同,为什么?”裴耀卿说:“我头晕眩,负担不了那规矩的礼服,而且,郎、博士相连而来,不是病人所相宜的。”李林甫心中颇愧。一年后,裴耀卿死,终年六十三岁。追赠太子太傅,赐谥为“文献”。儿子裴综,任吏部郎中。

猜你喜欢
  本纪第十 顺帝·沈约
  列传十七·薛居正
  明宗纪一·薛居正
  卷八十七·志第四十·地理三·脱脱
  卷九十七·志第六十四·柯劭忞
  卷九十五 晉紀十七·司马光
  卷二·李心传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七·佚名
  ●海东逸史卷十二·佚名
  谷山笔麈卷之十五  杂记·于慎行
  ·禀督宪左宫保季高·丁曰健
  靖海纪事下卷·施琅
  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司马迁
  温仲舒传·脱脱
  礼四六·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地中海·徐志摩

    海呀!你宏大幽秘的音息,不是无因而来的!这风稳日丽,也不是无因而然的!这些进行不歇的波浪,唤起了思想同情的反应——涨,落——隐,现——去,来……无数量的浪花,各各不同,各有奇趣的花

  • 卷之一百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提要·孔传

    东家杂记二卷,宋孔传撰。传字世文,至圣四十七代孙,建炎初随孔端友南渡,遂流寓衢州。绍兴中官至右朝议大夫知抚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封仙源县开国男。是编成于绍兴甲辰。上卷分九类,曰姓谱,曰先圣诞辰讳日,曰母颜氏,曰娶亓官氏

  • 别集上卷六·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録别集上卷六 宋 李幼武 纂集 张阐 忠简公 字大猷温州永嘉人由舍选贡京师中宣和六年进士第调严州兵曹绍兴初?州教李囘辟为帅幕四年席益辟帅干吏部沮其改秩监岳以归连教鄂州台州赐对除正字

  • 卷三十六·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神宗熙宁二年司马光上体要疏曰臣准御史台牒伏奉四月二十日诏敕传曰近臣尽规以其荣耻休戚与上同也今在此位者视朕过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七 洪武十一年春正月甲戌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命妇朝皇后于坤宁宫,赐宴。 册封皇子椿为蜀王,柏为湘王,桂为豫王,楧为汉王,植为卫王,改封吴王橚为周王。 乙亥,以封建诸王,遣使祭蜀、湘诸国

  • 卷十九 十九之二·孔颖达

    《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疏]“《昊天有成命》七句”。○正义曰:《昊天有成命》诗者,郊祀天地之乐歌也。谓于南郊祀所感之天神,于北郊祭神州之地祇也。天地神祇佑助周室,文、武受其灵命,王有天下。诗人见其郊祀,思此二王

  • 卷十 政事·张伯行

    此卷论临政处事,盖明乎治体而通乎治法,则施于有政矣。凡居官任职,事上抚下,待同列,审时宜,经世之道,济物之方,无不具于斯焉。朱子曰:只有一个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公平正大行将去,其济不济,天也。古人做得成者。不是他

  • 大般涅槃經正法分品目·欧阳竟无

      涼譯        宋加        晉譯   夀命品第一之三   長夀品第四     長夀品第五   金剛身品第二    金剛身品第五    金剛身品第六   名字功德品第三   名字功德品第六

  • 二十六、二僧卷廉·慧开

      清凉大法眼,因僧斋前上参。眼以手指廉,时有二僧同去卷廉。眼曰:“一得,一失。”   无门曰:且道,是谁得谁失?若向者里着得一只眼,便知清凉国师败阙处。然虽如是,切忌向得失里商量。   颂曰:卷起明明彻太空,太空犹未合吾宗

  • 现观庄严论序·太虚

    闻西藏所传慈氏五论,以现观庄严为必习,因亟劝法尊译师出其颂并略释之。乍观一切相智中菩提心二十二喻,二十大乘僧,四加行分上中下,染净所能分别三十六,十三修行法性,八出生正行。道智中大乘见道十六刹那。遍智中远近道能所治

  • 卷第二十七·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二十七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曹洞宗青原下五世洞山价禅师法嗣抚州疎山匡仁禅师吉州新淦人。投本州元证出家。一日告其师。往东都听习。未经岁

  • 台湾旅行记·佚名

    本书(一册一一○面六六、○○○字)合刊三篇「台湾旅行记」,分由邱文鸾、刘范征、谢鸣珂撰着。按民国四年十二月间,福建省立甲种农业学校校长何缵(系甫)尝率领学生渡台旅行,辑有「台湾修学旅行报告书」一种,内载何氏「绪言」一

  • 栎社沿革志略·傅锡祺

    近代文学史料。傅锡祺著。1931年秋初版。1963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再次印行。卷首有林资修《序》。栎社系近现代台湾的一个诗社。该书为栎社的大事记。它以时间为经,记述了自光绪二十八年(1902)至1931年的30年间,栎社

  • 图经衍义本草·寇宗奭

    本草著作。42卷。托名宋寇宗奭编撰,南宋许洪校正。其分卷及节取内容表明 《新编类要图注本草》乃此书祖本,为 《大观本草》、《本草衍义》之合编删节本。其内容较祖本又更简略,且药名不分朱墨,文图舛错甚多。今有明

  • 唐三藏西游释厄传·朱鼎臣

    长篇小说。明朱鼎臣编缉。十卷六十七回。鼎臣字冲怀,广州(今属广东)人。曾从事通俗文学编辑工作。除本书外,还编有《全像观音出身南游记传》、《新刻音释旁训评林演义三国志传》、《鼎镌徽池雅调南北宫腔乐府吴板曲唱

  • 非烟传·皇甫枚

    《非烟传》是唐代的一部文言传奇小说。刻画了唐代女子步非烟不甘柔情空落,红杏出墙,偷恋邻家公子赵象,最终私情泄露,惨遭摧残而死的事情,虽也有人嗤之以鼻,但更多的是得到人们的悲悯和叹息。

  • 大毗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疏·不可思议

    凡二卷。唐代不可思议撰。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略称供养次第法疏、不思议疏。随文解释大日经疏卷七供养念诵三昧耶法门一卷五品。初揭七言四句之归敬颂,其次分为:述大意、说来由、释题目、随文解释等四门。撰者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