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揭经历佑民(旴里子集)

佑民,广昌人。丰颔修髯,长身如鹤。泰定中,官邵武经历,延平太守桀骜自用,佑民直气待之。三至京师,公卿多乐与游,程承旨巨夫尤敬礼焉。后寓居旴水上,号曰「旴里子」。晚年自病狷介,又称「希韦子」。族子徯斯为作《旴里子传略》云:旴里子性抗直,仕闽海间二十余年,称能官。北游燕、赵,东至辽,览故都遗迹,必徘徊悲歌而去。泛黄河,作《河上赋》。过海口,作《海口赋》。遇空同子,作《空同子传》。腾掷宇宙,陵轹今古,颠倒万类,出无入有,如惊龙飞兔,不可羁而绁也。今录其诗,豪荡激昂,可想见其人矣。 

淮安王吴山歌六章 

河南王孙南谷平章诗三章 

永固庙 

南山泉 

登凤凰台 

西风碍长养 

泰山发秋潦 

中原道上次欧阳齐汲韵 

瘠马图 

绣妇行 

泽民分灵祠乐歌 

送落齿行 

题秋江晚渡图 

兴胜寺歌 

柳林词四首 

方鼓二山下 

哭胡石塘 

监绣 

二月游禅林寺 

送人上京 

历溪书事五首 

听儿读卫诗二首 

题露台夜炷图 

题玉版兰亭 

题四时折枝 

○淮安王吴山歌六章 

泽欲流,强用兵。仁者师,无威声。持百万,如云行。令所出,时扬鹰。不血刃,惟功成。 

来南东,用生道。前旍旗,后盾纛。称兑戈,存障堡。上韬略,匪勇暴。泯杀机,遂仁好。 

东苍龙,入震泽。民胥生,道得国。始用牡,振太白。徐用止,田有获。吴山高,着铭勒。 

虎丘奠,西师安。念越栖,稽山完。国既逊,无胥残。泰伯祠,在江干。过禹穴,碑勿讙。 

王临襄,继踰淮。以所履,觇云雷。利建侯,雄基开。入图像,麒麟才。视王仪,毋能侪。 

笳鼓竞,铙歌长。王有灵,福此方。男吹笙,女协簧。抚琴瑟,升中堂。惠我杭,时无疆。 

○河南王孙南谷平章诗三章 

河之水,波滺滺。见世泽兮在中流,夹日焜耀兮为国伊周。保合元气兮春阳和柔,功有绍兮名长留。 

杨之土,春煦煦。美有济兮世此所,荐生良弼兮为国申甫。辅翼治道兮还庞复古,猗其人兮衮是补。 

会稽之月,下照禹穴,履海岛兮被吴越。勤劳王孙兮秉玉节,为国南镇兮地罔触啮。彰旧闻,声烈烈。 

○永固庙 

凿凿龙虎死,集灵壮高居。其阳播江涛,其阴蓄澄湖。井固不可改,邑亦何尝殊。但感岁月迁,流入楣间书。重来二十年,旧碧眼欲枯。神在不可亵,下山仍踟J。 

○南山泉 

南山有泓泉,濯濯清不浑。下有到地株,上有号云猿。积石从西来,岁久根遂蟠。如何百年后,雕凿加钻刓。我恨来最迟,不见真气完。万物自有弊,至理难穷言。 

○登凤凰台 

西风扫建业,六朝倏更代。孤凤何年来,高台此留待。唐家日方中,忧昃深感慨。宗臣裂肝胆,词组到今在。痴云起大荒,事业果颠沛。遗吟所镌磨,岁月又屡改。梁园后悲秋,草草作南内。登台渺八顾,潮落石头碎。祸乱有本原,臣子出忠爱。夜深挹长庚,江月为谁对? 

○西风碍长养 

西风碍长养,冷气移当暑。河北饥未赒,燕中久无雨。传言山东地,亦有流冗故。细民辄疵疠,天意肯回互。犹闻客子船,买口向南去。饥馑事关天,肯使为利赂。南人多暴殄,米粟易珠土。此理焉可常,翻覆随朝暮。曩岁江浙间,眼见吁可惧。长愿四序平,秋香熟禾黍。 

○泰山发秋潦 

泰山发秋潦,东鲁数州没。及兹黄河交,南徐更汤割。我乘归船来,引缆行木末。高原尚为沈,低土焉得遏。夜来泊溪岸,寒螀啼冷月。鸿雁无宁宅,蛟蜃有深窟。秋成一月浸,百草俱烂物。客中视此意,忧事贯华发。茫茫下双洪,寥落寸心掇。 

○中原道上次欧阳齐汲韵 

中原七郡地,气厚风还淳。天分涧瀍水,路入河洛春。圣贤所经营,绳准相均平。六合昔有隔,一观恨无因。怀哉此盛区,理者皆先民。曾经龙虎啖,重为狼羊贫。大若斡元化,细物涵深仁。一士行其间,鞍马犹逡巡。解带思古道,题诗清路尘。望迷黄河北,欲度正怆神。遗黎当道隅,涕说青城滨。青城不可说,回首伤天津。 

○瘠马图 

念汝出塞下,四蹄疾如飞。半夜驰临关,气夺戎王围。被铁踏河冰,几度向武威。将军事百战,腾力不顾肥。祇今饮渭流,齿老不任鞿。坡寒暮风酸,碛瘠春草微。百感画者意,要见骏骨稀。但看古英贤,工苦常寒饥。 

○绣妇行 

回文未动机心忙,幼时学刺双鸳鸯。渐摹小景作芦雁,稍引初智成麏麞。几回停线望长晷,年深勾拨入教坊。宫罗裁就绣御用,伴伍推让尊前行。一丝欲理三涤手,龙凤密凑云分光。臂垂枯木挂猿狖,眼注寒水明鹙鸧。瘖瘖蜩蝉壳未脱,栉栉蚕腹丝为僵。晴天日杲等余事,清夜膏继争毫芒。鸣机裂下■〈衤朋〉忽解,掴掴一弗声闻廊。千秋万岁奉圣王,若比倚市真谁强。 

○泽民分灵祠乐歌 【祀唐诗人李频也。祠在建安郡学。】 

山为钩曲藏神宫,拂天云旗扬灵风。云何巫阳招之东,乘彼赤罴驾文熊。飘然遨游顾环雍,帝裔队仗王仪容。手挟垂矢并和弓,下庭考鼓兼鸣钟。铜盘白雉血在中,淋漓酒肴荐和雍。引接我士俱登庸,上天翩翩策飞龙。酹神一心谢惠蒙,祈与万世昌文宗。 

○送落齿行 

兔年羊月日加豕,我腭上震落一齿。剥果已熟无留根,辅车相依何忍弃。众城不动一城覆,终是风寒恶伤类。缺穿小窦未渠忧,恐作悬厓缒兵计。我今行年七十五,汝决辞行知汝意。平生不饱太官饭,共啜藜羹汝之耻。言枢难虞损机格,柔弊刚摧成止止。噬嗑唯宜见日中,过分人生当落几。落日减齿君勿笑,毁齿如同昔年少。 

○题秋江晚渡图 

柰榆株栎枫樗村,古台半隐溪林根。短桥细路入幽径,断无人屋谁乡枌。远山微云出木杪,白沙丹叶随洲痕。岸莎时方蘸净潦,天霜气欲浮黄昏。一舟横冲破秋色,中有坐止知奚云。应言去早失归晚,夕阳下掷潜无曛。巾衣各振离舸散,到家定未关柴门。吴越小景重摸索,江湘雅致费讨论。岂无片壑可与共,渔樵逸乐同鸡豚。彼翁欣还倚杖屦,谁能无酒妻儿温。我生只为书儋误,披卷坐对真消魂。黄金郿坞不若此,浣花书屋翻能存。还君图卷百感叹,武陵溪上难寻源。不能忘者旧山麓,春日起处思闻猿。 

○兴胜寺歌 

青齐门,北邙山。累累复累累,何丹能大还。使人堕清泪,使人雕朱穆。穆公以人从穴中,田横有士穿冢间。虽能就义死伤勇,空令后世悲潺湲。燕昭筑宫辟贤路,声名未终身谩故。今人欲吊望诸君,惟有黄埃黯墟墓。我今有泪,不到黄泉。兴胜之歌,悲不可言。 

○柳林词四首 

御柳摆绿春风前,帝策飞龙举玉鞭。大搜道合三千年,兽之所同三矢捐,后车载者当谁贤。 

虞人得意勤张罗,四入驺囿兽靡他。雪鹰腾击认鹏过,下掠雁鹜空鴐鹅,圣皇祝网仁心多。 

穹林熊豕驱若驯,五豝一发方肥春。封狐狡兔不足论,麝香女麋当美珍,偶获慎勿伤麒麟。 

臣生涉猎诗书林,鬻熊已老空遗心。鷃飞卑下鱼潜沈,有味不中庖经歆,无复能发长杨音。 

○方鼓二山下 

方壶地上日月转,屴鼓天半风涛鸣。楼船海市倏忽集,金客鲛人无数行。紫气暮浓千嶂合,黄云霜熟万畴平。何能买屋西山下,白稻银鱼了此生。 

○哭胡石塘 

颜乐斋修文史终,更千年后有胡公。名存宁海生祠里,神达青莲死榻中。饥赈公规着旴右,私居丧制过辽东。圣门三省工夫在,意合西铭是则同。 

○监绣 

凤阁龙庭庆自今,羽鳞颜色组丝深。美人百巧天孙手,才士一生红女心。愿化神蚕抽瓮茧,用将缫藉入瑶林。读书补报浑无力,渐愧临机惜寸阴。 

○二月游禅林寺 

溪桃二月逗残红,唤醒寻春到倦翁。骑马度桥观日瀑,支筇转岭听松风。才通麦气兼花气,政想农功比吏功。安得细民如庶物,离离生意满西东。 

○送人上京 

天上吟仙笑相觅,松间坐客饭青精。真游不知白日晚,身世相与浮云轻。冥冥落花啼鸟静,窅窅风磴寒泉鸣。丈夫邂逅志万里,沧浪水清宜濯缨。 

○历溪书事五首 

剥落一弊帚,自持扫休庵。老随筋力至,此外了非堪。 【弊帚】 

宝蓍藏椟中,不用亦持敬。愿作长生龟,相守尽性命。 【蓍椟】 

吾韦佩已久,韦弊将若何。纵有未革性,谢韦功已多。 【佩韦】 

我有一寸 【绠】 【缏】 ,能汲万古泉。无人同此意,闲看水中天。 【汲古】 

旧拙不可悔,新巧吾无能。闭户深养拙,拙久智自增。 【养拙】 

○听儿读卫诗二首 

羔羊同时缝素丝,抑抑有老尊其仪。如何多善臣子国,犹有北门怀仕诗。 

人生仕进亦偶尔,出门入室同一轨。书声听处千年心,霜月残缸夜如水。 

○题露台夜炷图 

赭红清夜露台香,月冷铜人正耐霜。心事意知惟密诉,帝青天语近琅琅。 

○题玉版兰亭 

临池旧眼被昏遮,玉版摩挲字隔纱。忽忆昔年观定本,绝胜枕臼与梅花。 

○题四时折枝 

京洛名花观盛衰,霅钱风景各随时。灵株本拨无留活,却恨图中误折枝。 

猜你喜欢
  卷六百六十四·彭定求
  卷五百零二·彭定求
  卷一百四十一·彭定求
  琴操·唐圭璋
  ◆陈山长阳极·顾嗣立
  第三折·王实甫
  秦修然竹坞听琴·臧懋循
  巻下·姜夔
  卷九·汪广洋
  卷一百五十三·冯惟讷
  卷一百二十四·陈思
  卷十七·朱彝尊
  卷九十·陈廷敬
  卷六百四十·佚名
  苍梧词·董元恺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九·施元之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施注苏诗>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二十九 宋 苏 轼 撰 施元之 原注 武进邵长蘅 删补 诗五十八首 【时守杭州作】 次韵林子中蒜山亭见寄【林子中名希闽人东坡起迁客朝廷以人望

  • 卷四百六十四·列传第二百二十三·外戚中·脱脱

        ◎外戚中   ○王贻永 李昭亮 李用和 李遵勖 曹佾 高遵裕 向传范 张敦礼任泽   王贻永字季长,溥之孙也。性清慎寡言,颇通书,不好声技。初生十余岁时,其舅魏咸信见而奇之,曰:"后当类我。"   咸平中,尚郑

  • 卷一百·列传第三十·脱脱

        耶律棠古 萧得里底 萧酬斡 耶律章奴 耶律术者   耶律棠古,字蒲速宛,六院郎君葛剌之后。大康中,补本班郎君,累迁至大将军。性坦率,好别白黑,人有不善,必尽言无隐,时号“强棠古”。在朝数论宰相得失,由是久不得

  • 筹办夷务始末选辑卷二·佚名

    道光三十年七月二十五日二十六日九月二十六日二十七日十二月二十六日咸丰八年三月二十四日二十六日咪唎■〈口坚〉条款四月初一日十六日五月十八日俄夷和约咪夷约和二十三日夷和约六月初九日十二月十八日咸丰九年三月

  • 鲁炅传·欧阳修

    鲁炅是幽州蓟县人。身长七尺多,略知经书和史籍。因先辈功劳任左羽林长上官。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又调他去任别奏官。颜真卿曾出使陇右,对哥舒翰说“:您从郎将升官,现任节度使,也曾发现过这样的人才吗?”鲁炅当时站在台阶下,哥舒

  • 费宏传·张廷玉

    费宏,字子充,江西铅山人。他刚刚加冠成人就考中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第一名,担任修撰。弘治年间,升为左赞善,任东宫直讲,后升为左谕德。武宗即位后,提拔他为太常少卿,兼任侍讲。参加了《孝宗实录》的编写,同时充任皇上的日讲

  • 永宪录卷二(上)·萧奭龄

    世宗宪皇帝御极之雍正元年。岁在癸卯。春正月辛巳朔。上诣寿皇殿谒祭梓宫。不御殿受朝贺。钦天监进元年时宪书。颁赐诸王大臣文武官吏。古以季冬颁来岁书。明太祖吴元年改于冬至。明年更以十月朔进。本朝制仍之。每年

  • 卷一百四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八王礼考【二十四】国恤【臣】等谨案典礼孝庄文皇后自世祖章皇帝时正位慈宁圣祖仁皇帝践阼尊号太皇太后奉事二十余年孝思纯笃太皇太后违豫圣祖仁皇帝亲侍左右衣不解带者一月有余祷

  • 卷一百二十八·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百二十八宋 宋敏求 编蕃夷绥附抚镇夷狄诏令蕃客国子监观礼教诏赐入朝新降蕃酋诏放诸蕃质子各还本国勅遣牛仙客往关内诸州安辑六州胡勅放不从乱吐蕃使人四人归国勅放吐蕃使归国勅命官葛逻

  • 三十八年·佚名

    (壬午)三十八年清乾隆二十七年春正月1月1日○朔乙未,朝廷庭候。1月2日○丙申,以鄭實單付諭善,沈星鎭爲江華留守。○大司諫李燮元上書,略曰:「自邸下祗復之後,萬景都新,雲慶而星景,春噓而物茁。冑筵疊設,而勤學之誠不替,賓對連接而

  • 卷二十·湛若水

    <子部,儒家类,格物通>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二十     明 湛若水 撰 正心下 宋儒周敦頥曰见其大则心防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处之一则能化而齐故顔子亚圣 臣若水通曰

  • 卷一百三十三·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三十三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二十一存旧礼运第九礼记七郑氏注【古本】礼记卷第七礼运第九礼记郑氏注【足利本】礼运第九考异宋板疏以曽子问篇之类既烦杂【一叶右六行】作以

  • ·“一以贯之”的功夫··王守仁

    薛侃&middot;录薛侃(?&mdash;&mdash;1545年),字尚谦,号中离,广东揭扬人。王阳明的学生,力倡阳明心学。进士,后困上疏获罪下狱。见《明儒学案》卷三十。【原文】侃问:&ldquo;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安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rdquo;先

  • 卷三十七·赜藏主

      ○鼓山先兴圣国师(神晏)和尚法堂玄要广集上堂,大众已集。时有学人才礼拜,师云:“高声。”问:“学人咨和尚。”师便喝出。   问:“従上宗乘如何体会。”师叱之。   问:“攒坎将来皆不相似。单刀直入时如何?”师云:“失

  •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二·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录将解下别释义门二。初开章悬叙中六者。盖于纶绪。何者。夫圣人所作必不徒然。兹论发兴有何所以。故受之以教起因缘也。名教既兴已知由渐释氏之学三藏统收。约法约人如何摄属。故受之以明藏所摄也。论藏

  •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五·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七子摄颂曰。外道覆认衣  作记死时施有五种亲友  得法独应行尔时佛在王舍城住竹林园。时摩揭陀主影胜大王。闻说妙法得见谛已。遂与八万诸天子众。并摩揭陀国长者居士婆罗门等过百

  • 九鼎神丹经诀·狐刚子

    全称《黄帝九鼎神丹经诀》,作者不详,旧题狐刚子述。共二十卷,简称为《九鼎神丹经诀》。书中认为:凡欲长生而不得神丹金液是不行的,呼吸导引、吐故纳新及服草木之药,可以延年,但不免于死,惟服神丹令人神仙度世。于是书中列举多

  • 关中创立戒坛图经·道宣

    佛教律仪书。唐道宣撰。一卷。唐乾封二年(667)道宣在终南山麓清宫精舍创立戒坛,同年“博寻群录,统括所闻”,撰写此书,以明戒坛创立始末及立戒坛之法。书分十一章:戒坛元结教兴第一、戒坛立名显号第二、戒坛形重相状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