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九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持戒波罗蜜多品第七之二

佛言舍利子。云何名为善法。当知善法厥有三种。谓身语意善所行故。诸菩萨摩诃萨。如是安住善所行者。能于菩萨藏正法。勤求修习即得菩提。而常随逐。

尔时世尊。欲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身业常当善修作此是诸佛所宣说

随处亲近阿阇梨即得多闻善境界

补特伽罗胜义者当起慈心利众生

语言妙乐无爱憎所说闻者生乐欲

随诸相法无恚恶极善意乐悉平等

修习不生罪欲心慈心观察常尊重

得闻如来净教已应当尊重于正法

由其尊重正法因速得成证菩提果

如是十种善法。菩萨能安住已。即于菩萨藏正法勤求修习。亲近承事诸阿阇梨。随诸所作。总略乃至给奉水瓶。复次舍利子。菩萨有十种发心。何等为十。一者菩萨发如是心。痛哉世间一切众生疾恼之身。四蛇奋毒牙相违害。积集诸苦生多过失。痈疽疮癣风癀痰癊起众疾状。眼等诸病历多艰苦。极增违害速疾破坏。是不坚实。羸劣衰朽速趣命终。弃于林中无一可乐。我当令一切众生厌此不坚实身。悕取坚固真实之身。

舍利子。此是菩萨第一发心。由发心已。能于菩萨藏正法勤求修习。亲近承事诸阿阇梨随诸所作。总略乃至给奉水瓶。

尔时世尊。欲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诸界如蛇毒猛恶四种互相为依止

各各咸兴恚害多于身广生大病恼

眼耳二处生诸病鼻舌所生病亦然

唇齿生病苦复深及余疾患偏身起

痈疽初起生疼苦疮癣旋生痛剧增

余诸疾患起多门由此于身遍缠绕

此身既生诸病恼积集诸苦在其身

无义无利损害多速疾销亡身谢灭

一弃林中何所有无常迅速不坚牢

谛观如是臭秽身与诸病苦为依聚

应修贤善诸事业当来回作佛身因

捐弃如是众恶身破毁衰残而迅速

佛身成办圆众德不可思议大法身

回观如是众苦身诸漏遍增不可乐

当知别无诸漏法即以此身为漏因

暂居炎热欲清凉或处凝寒思庇覆

痛哉此身何所乐老死常萦损害多

厌寒怖热恼其心一切堕落皆破坏

智者应修士夫业愿得最上真实身

堪任亲近阿阇梨厌弃此身虚幻体

舍利子。此是菩萨第一发心。

复次舍利子。二者菩萨发如是心。痛哉世间一切众生不坚实身。断灭摧毁破坏离散。舍利子。譬如世间工巧窑师。造诸瓶器随量大小。虽有所成即归破坏。世间众生虚幻所成不坚实身亦复如是。又如大树枝叶扶疏花果茂盛。虽可爱乐即归堕落。世间众生不坚实身。如成熟果亦复如是。又如清夜露滴草头。日光照触旋有即无。世间众生不坚实身。不久暂停亦复如是。又如世间大海江河流注不断。水中聚沫旋有即无。世间众生身如聚沫不可撮摩亦复如是。又如天雨水滴成泡。旋灭旋生不能暂住。世间众生不坚实身自性劣弱亦复如是。舍利子。菩萨欲令众生厌弃如是不坚实身。悕取坚固真实之身。此是菩萨第二发心。

尔时世尊。欲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如世巧匠造瓶盆杖轮泥等共成器

一切同归破坏门众生寿命亦如是

又如大树盘根广枝叶扶疏花果繁

一切同归堕落门众生寿命亦如是

又如草端承露水日光照灼倏然无

眼境不停须臾间众生寿命亦如是

又如大海江河水水中聚沫劣无坚

众生虚幻羸弱身等彼聚沫皆无实

又如天雨广流注水中旋复起浮泡

刹那观境即空无不坚实身亦如是

不坚实身生实想实中还起不实心

彼人不入真实门此邪思惟妄境界

实中若作真实想不实当生不实心

彼人得入真实门此正思惟真境界

若起真实心想已承事师尊奉水鉼

回此虚幻不实身常得坚固真实体

舍利子。此是菩萨第二发心。

复次舍利子。三者菩萨发如是心。痛哉世间一切众生。不能如是思念。我于生死长夜之中。远离善知识。亲近恶知识。发起懈怠下劣精进。邪见所覆痴冥疲乏。无施无爱无诸善作。唯造恶业果报成熟。感诸不善当得身相。贪爱增剧羸瘦憔悴。或生饿鬼趣中。不能活命以火为食。经多百岁多千岁多百千岁不闻水声。何况得饮。我今回发是心。愿当亲近习行善法近善知识。由如是故当得人身。善能活命行诸布施。乃至损弃躯命。亲近承事诸阿阇梨。于菩萨藏正法。勤求修习随诸所作。总略乃至给奉水瓶。此是菩萨第三发心。

尔时世尊。欲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世间所有善知识应当往彼常亲近

不能数数近善因由是不生诸善行

以其亲近恶友故即常远离贤善人

懈怠下劣精进心悭疾谄诳生过失

不行布施无爱乐一切善法不能行

果熟当招瘦弱身或生饿鬼诸境界

长夜眠伏于生死蕴报痴冥怖畏多

饮食俱无饥渴增备受广多诸苦恼

经历多百千岁中渴苦不闻水之声

布施善道不复观不得世间诸善相

我今回发如是心世间人身极难得

誓愿亲近阿阇梨速获圆满诸善行

常当远离恶知识常得亲近贤善人

捐弃身命不为难愿作菩提胜根本

于阿阇梨起尊重恭信发生清净心

顶奉承事我所行愿作菩提胜根本

舍利子。此是菩萨第三发心。

复次舍利子。四者菩萨发如是心。世间众生应如是念。我于长夜中。远离善知识亲近恶知识。发起懈怠下劣精进。痴冥疲乏无忍无爱。无诸善相。心困身倦如被打击。众苦逼迫娆乱众生。若无彼缘宁招罪至。由是广造诸不善业。以其不善之业果报成熟。当堕牛畜驼驴趣中。不能活命。于彼趣中以草为食。咀嚼[齒*齊]啮捶打怖畏负重困苦。远离一切施等善相。我今回发是心。亲近善友当得人身。不惜躯命广行布施。作诸善业。亲近承事诸阿阇梨。于菩萨藏正法。勤求修习随诸所作。总略乃至给奉水瓶。此是菩萨第四发心。

尔时世尊。欲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众生长夜居险恶于诸圣道不了知

驼驴畜类趣中生备受广多诸苦恼

当来若得人身相广作贤善诸事业

趣向菩提正道门此是智者之胜相

我当发起尊重彼已能善住佛法者

奉阿阇梨教诲言愿作菩提胜根本

过去不思议劫中于生死轮循环转

遍历无义无利门不能修作布施行

处世不能自活命懈堕远离善知识

常随恶友教诲言随转还归恶趣地

相续驼驴中杻械系缚拘絷捶打身

远离善友果报成牛畜趣中业不坏

驼驴趣类受生已连环执缚苦恶深

杖木鞭笞负重多善友尔时难亲近

人身最极为难得善友亲近亦复难

刹那亲近善功成历久能扳诸艰苦

若能善修身语业精进远离诸过失

心安命活众所行我乃亲近善知识

奉阿阇梨无谄曲从是我发菩提心

菩提圣道广宣扬遵仰师尊常爱重

涂香种种妙香等众妙衣服及末香

异品庄严宝花鬘二足圣尊伸供养

十方现住一切佛开示胜义利众生

普放金色大光明无边色相为供养

如佛所放妙光已广供人中调御尊

菩提正道清净因诣菩提场愿证果

舍利子。此是菩萨第四发心。

复次舍利子。五者菩萨发如是心。世间众生应如是念。我于长夜中。远离善知识亲近恶知识。发起懈怠下劣精进。痴冥疲乏无忍无爱。无诸善相都无所念。痛哉世间一切众生不能思念。一切物命同一身肉。若存若坏其肉无异。食啖之者。谓之无罪亦无罪相。谓之无福亦无福相。乃至海岸边极辽夐之方。诸有众生其见无异。无罪无福。由此缘故。若罪若福不能了知。以不知故。近恶见者增长痴暗。不知善道唯造罪业。以其广造不善业故。果报成熟得下劣身相。乃至堕在地狱趣中。受地狱苦吞热铁丸。考掠捶打。杻缚悬吊。将趣死边业还令活。经多千岁不闻乐声。何况乐触。斯由不知罪福不造施因。智者应念。我今回发是心。亲近善友。当得人身。不惜躯命。广行布施作诸善业。亲近承事诸阿阇梨。于菩萨藏正法。勤求修习随诸所作。总略乃至给奉水瓶。此是菩萨第五发心。

尔时世尊。欲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为由亲近诸恶友恶心欺诳于他人

罪业邪见为所依故我广兴于罪业

边极辽夐众生类恣啖饮食无足心

皆谓罪福悉无因亦无苦楚诸报应

此等如是罪业见数数亲近于恶友

一向艰恶罪殃深由斯速堕于地狱

纵得人身经千转旋堕三种恶趣中

不见正等正觉尊出现世间堪归向

所有世间善知识极善名称悉不闻

我若当来得人身广修贤善诸事业

世间人身最难得众生寿命亦复难

如来正法极难闻诸佛出世实难值

纵得人身斯难者速得圣道转复难

我若值佛出兴时遵一切智清净教

所有身语意三业发起一切诸过罪

于不究竟苦果中誓愿不复还修作

若复内心清净故罪业因果亦复然

于不究竟苦果中如彼内心皆清净

所有极善身语意世间无智诚难作

唯除亲近阿阇梨愿作菩提胜根本

当知正道名圣道如其意乐善宣说

当入无诳精进门作佛菩提胜根本

菩萨如是发心已顶重师尊给水瓶

智慧方便即圆成是为菩萨广大行

舍利子。此是菩萨第五发心。

复次舍利子。六者菩萨发如是心。世间众生应如是念。我于长夜中。远离善知识亲近恶知识。无善乐欲。于师尊智者。不能谦下恭信百种称赞亲近礼奉诚谛合掌作诸善业。但以慢心增长。造多不善。由其所作不善业因果报成熟。纵得人身。羸瘦憔悴不能活命。不能行施。虽生人中其性悭吝。加复贫困。或作奴仆。为他所使他所系属。如耽欲飞禽于空中行。随所住处惊怖艰险。邪见众生亦复如是。破毁净戒。而常习行三不善根。在四趣中。五盖所覆。常行六种。不能尊重师长之法。于其七种善妙正法。不能遵奉。起八邪法入邪定聚。于九恼处常起恼害。常行十种不善业道。于非道中坚猛而入。向地狱门背生天道。远善知识近恶知识。顺魔意乐舍离善法。行不善法。打击怖畏艰苦随生。施作种种不饶益事。以是缘故不能爱乐行布施等。我今回发是心。亲近善友当得人身。不惜躯命广行布施。作诸善业。于菩萨藏正法。勤求修习随诸所作。总略乃至给奉水瓶。此是菩萨第六发心。

尔时世尊。欲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近恶友故增憍慢亲近还经多劫海

人中若受奴仆身长夜轮回于三有

难得人身历艰苦最上身相极难得

善妙色相亦复难诸佛出世极难值

我当亲近贤善友显示菩萨正行道

菩提心宝广大增多俱胝劫愿获得

身不坚牢如泡沫复如幻化歌戏等

如其所见在梦中觉了无实悉虚假

寿数将尽命促少犹如云电不久停

刹那命尽转蕴时舍不实身求实体

时分转易迅速住当须摧堕憍慢山

虚假和合三世中漂流不思议劫海

弃舍于身离诸爱于其寿命亦无惜

蠲除憍倨我慢心顶重师尊常承事

世间师尊极胜上如其父母等无差

息除憍倨我慢心尊重精勤奉诸作

菩萨无上菩提分菩萨胜行同分者

爱乐尊重坚固心愿诸所作皆勤勇

慢爱行时慢增长除断慢法不能知

由智金刚碎无余大憍慢山皆摧堕

令他修胜菩提行最胜安处菩提场

正法摧伏诸魔军救度四生烦恼众

十方一切病苦者不能自厌不净身

我当发起慈悲心愿作三世所归趣

广行布施波罗蜜复能学佛戒功德

谛观忍辱行周圆我发精进最上道

圆具禅定波罗蜜随心所起善安住

胜慧方便亦复然愿奉师尊修施行

增长此诸福威力不可思议智慧善

自他意乐悉尊高修学圆成真法器

舍利子。此是菩萨第六发心。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九

猜你喜欢
  请宾头卢法·佚名
  卷第二十九·佚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卷上·佚名
  卷第六·宋濂
  佛说斋经·佚名
  大般涅槃經卷第四·欧阳竟无
  在中日佛徒联谊会致词·太虚
  卷第十八·佚名
  卷第二十·普瑞
  佛说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卷第三·佚名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五卷·圆照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七卷·一行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卷中·欧阳竟无
  卷第三·李遵勖
  原人论·宗密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汪宗臣·唐圭璋

      宗臣字公辅,号紫岩,婺源人。嘉熙三年(1239)生。咸淳二年(1266),中亚选,入元不仕。至顺元年(1330)卒,年九十二。   满江红   春雨   检点春光,阴雨过、三分之一。从头数、元宵灯夕,都无晴日。不碍郊原肥草绿,但漫丘壑沉云

  • 叶梦得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梦得(1077-1148)字少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授丹徒尉。崇宁初授婺州教授,召为议礼武选编修官,累迁翰林学士。建炎二年(1128)除户部尚书,三年迁尚书左丞。绍兴间,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

  • 41.杜甫:五言律诗二首·施蜇存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附录·贡奎

    云林集十卷附录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元贡奎撰奎字仲章宣城人官集贤直学士追封广陵郡侯諡文靖李黼爲之状马祖常奉勅撰碑皆天下重望也所着有云林小稿聼雪斋记青山漫吟倦游集豫章稿上元新录南州纪行凡百二十卷明永乐间徵入

  • 第七十七回 撤军院复归统一 开国会再造共和·蔡东藩

      却说黎总统与段总理召集阁员,会议湘、粤乱事,各阁员或主张激烈,或主张调停,或主张先湘后粤,或主张先粤后湘,嗣经段总理以粤乱方殷,不如促陆荣廷速赴粤任,解决粤事,湖南督军一缺,暂从军民所请,归刘人熙署理。黎总统也以为然

  • 雍正实录卷之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  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范晔传·沈约

    范晔字蔚宗,顺陽人,是车骑将军范泰的小儿子。是他母亲上厕所时生下来的,额角被地下的砖头磕破了。所以他父母便用“砖”作他的小名字。他过继给他堂伯父范弘之,范晔继承了范弘之的爵位武兴县五等侯。范晔小时候便爱读书,广

  • 蔡元定传·脱脱

    蔡元定字季通,宋建州建阳人,从小天资聪颖,悟性极好,八岁时即能做诗,写日记数千言。蔡元定的父亲名蔡发,号牧堂老人,是个博学多才的人。蔡发将程颢、程颐的《语录》,邵雍的《皇极经世》、张载的《正蒙》教授给蔡元定,并且说“:这

  • 六一 我的母亲·邹韬奋

    附录六一 我的母亲说起我的母亲,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这件小事也可表示今昔时代的不同。现在的女子未出嫁的固然很“勇敢”地公开着她的名字,就是出嫁了的,也一样地公开着她的名字。不久

  • 政学录卷三·郑端

    畿辅丛书 枣强郑端辑 初任事宜 日行规则 居官立政 四事箴 十害箴 戒石铭 事上接下 清均地土 改复过割 编审均徭 征收钱粮 兑量漕米 查盘仓库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十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七 洪武八年二月辛卯朔,上躬祀历代帝王。 故元平章柴驴儿、右丞于真自宁夏来降,赐袭衣、绮帛有差。 以工部尚书李敏为江西行省参政。诰曰:“国家建行省,以分镇方面,凡兵民之政皆领焉,任重职要,非

  • 第十二章 18·辜鸿铭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辜讲上面刚提到的贵族(季康子)被国内频繁发生的抢劫搞得心烦意 乱,他问孔子该怎么办。孔子回答:“假如您向他们表现出自己不喜欢钱财,即使是偷盗有 奖,人们也不会

  • 卷四·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四      宋 卫湜 撰幼子常视毋诳童子不衣裘裳立必正方不倾听郑氏曰视今之示字小未有所知常示以正物以正敎之无诳欺裘太温消隂气使不堪苦不衣裘裳便

  • 荷泽大师神会传·胡适

      参考书  《神会语录》敦煌本  《六祖坛经》敦煌本 又明藏本  《菩提达磨南宗定是非论》敦煌本  《历代法宝记》敦煌本  宗密的慧能、神会略传、《圆觉大疏抄》卷三下【省称《圭传》】文多错误,用宗

  • 佛学之心理卫生·太虚

    昔中山先生既言物质建设,又继之以心理建设,亦以见其物心之并重。今吴君南轩等设心理卫生协会,又以心理卫生倡。夫心理本为生命现象之一面,言卫生、实较言建设更为确切。兹先摘录吴先生之说,再就佛学一申论之:心理卫生之功能

  • 佛说长者子制经·佚名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时与五百沙门俱。皆阿罗汉。平旦皆被袈裟持钵入城丐食。时城中有四姓豪贵家。国中第一所居高燥。舍宅楼观甚好。垣墙周匝七重门。四姓豪家字檀尼迦柰。有

  • 朱文公政训·朱熹

    南宋官箴。朱熹撰。1卷。汇集朱熹与弟子议论时政及为官法规的言论。理学宗师朱熹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基础上论述为官之道,多有发展和创见,体现了爱民恤民的主张,为研究其政治思想提供了资料。此书由明代彭韶辑出。通行有

  •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脂砚斋

    指脂砚斋加有评语的《红楼梦》抄本,简称“脂评本”或“脂本”。脂砚斋为《红楼梦》最早评论者别号,真实姓名不详,观其评语,当与曹雪芹关系密切。但今称的“脂评”非皆脂砚斋一人所写,其他署名的评者尚有畸笏、绮园、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