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58

钦宗靖康二年二月丁卯,金人令翰林承旨吴幵、吏部尚书莫俦入城,令推立异姓堪为人主者。

癸未,吴幵、莫俦复召百官议,众莫敢出声,相视久之,计无所出。王时雍问于幵、俦,二人微言虏意在邦昌,时雍未以为然,适尚书员外郎宋齐愈至自金营,众问金人意所主,齐愈取片纸书“张邦昌”三字示之。时雍乃决,遂以邦昌姓名入议状。张叔夜不肯署状,金人执叔夜置军中。太常寺簿张浚,开封士曹赵鼎,司门员外郎胡寅皆逃入太学,不书名。唐恪书名,仰药而死。

是日,王时雍复集百官诣秘书省,至,即闭省门,以兵环之,俾范琼喻众以立邦昌意。众唯唯,御史马伸独奋曰:“吾曹职为诤臣,岂容坐视。”乃与御史吴给约中丞秦桧共为议状,愿复嗣君,以安四方,且论邦昌当上皇时蠹国乱政,以致社稷倾危。金人怒,执桧去。

三月辛卯朔,金人遣张邦昌入城,居尚书省,令百官班迎劝进。阁门宣赞舍人吴革谋先诛范琼辈,劫迁二帝以讨邦昌,期以三月八日举事,与谋者吕好问、马伸、张所、吴伦等数人。又有内亲事官数百人,皆以不忍屈节立异姓,杀妻孥,焚所居,同谋举义。前期二日,有班直甲士数百人排闼入,言邦昌以七月受册,请急起兵。革乃被甲上马,至咸丰门,四面皆琼,党绐革入帐,即执之,胁以从逆。革骂之极口,引颈受刃,颜色不变,其麾下百人皆死。

丁酉,金人奉册宝至,遂立邦昌为帝。国号大楚。邦昌北向拜舞,受册即位。遂升文德殿,设位御床西受贺,遣阁门传令勿拜。王时雍率百官遽拜,邦昌但东面拱立。是日风霾,日晕无光,百官皆惨怛,邦昌亦变色,惟王时雍、吴幵、莫俦、范琼等欣然以为有佐命功。邦昌心不安,拜百官皆加“权”字,以王时雍权知枢密院事,领尚书省,吴幵权同知枢密院事,莫俦权佥书院事,吕好问权领门下省,徐秉哲权领中书省。邦昌见百官称予,手诏曰手书。虽不改元,而百官文移必去年号。惟吕好问所行文书称靖康二年。百官犹未以帝礼事邦昌,惟王时雍每言事称“臣启陛下”。又劝邦昌坐紫宸、垂拱殿以见金使,好问争之,乃止。时雍复议肆赦,好问曰:“四壁之外皆非我有,将谁赦耶?”乃止赦城中,而选郎官为四方密谕使。及金人将还,邦昌诣营祖之,服赭袍,张红盖,所遇设香案起居,时雍、秉哲、幵、俦皆从。士庶观者,无不感怆,都人目时雍为卖国牙郎。时上皇在军中,闻邦昌僭位,叹曰“邦昌若以节死,则社稷增重,今既尸君之位,则吾事决矣。”因泣下沾襟。

时金人议留兵以卫邦昌,吕好问曰:“南北异宜,恐北兵不习风土,必不相安。”金人曰:“留一孛董统之可也。”好问曰:“孛董贵人,有如触发致疾,则负罪益深。”金人乃不留兵而去。于是好问谓邦昌曰:“相公欲真立耶,抑姑塞虏意而徐为之图也。”邦昌曰:“是何言也?”好问曰:“相公知中国人情所向乎?特畏女真兵威耳。女真既去,能保如今日乎?大元帅在外,元祐皇后在内,此殆天意,盍亟还政,可转祸为福。且省中非人臣所处,宜寓直殿庐,无令卫士夹陛。虏所遗袍带,非戎人在,勿服。下文书不得称圣旨。为今计者,当迎元祐皇后,请康王早正大位,庶获保全。”

监察御史马伸具书言于邦昌曰:“伏见逆胡犯顺,且逼立相公以定国事。相公所以忍死就尊位者,自信虏退必能复辟也。忠臣义士不即就死,城中之人不即生变,亦以相公能定赵孤也。今虏退多日,吾君之子亦已知所在。相公尚处禁中,不反初服,未就臣列,以为外挟强虏之威,使人游说康王,且令南遁,然后为久假不归之计,一旦喧哄,孤负初心。望速行改正,易服归省,庶事取太后命而行,仍速迎奉康王归京。日下开门抚劳勤王之师,以示无间,一应内外赦书、施恩惠、收人心等事,权行拘取,俟立赵氏日,然后施行,庶几中外释疑,转祸为福。不然,伸有死而已,必不敢辅相公以为叛臣也。”自邦昌僭立,凡言事者皆用君臣之礼,至伸始贻书称太宰相公。书入,邦昌气沮。

甲子,邦昌尊元祐皇后为宋太后,迎居延福宫,遣人至济州访康王。其策太后语有曰:“尚念宋氏之初,首崇西宫之礼。”盖用太祖即位,迎周太后入西宫故事。识者皆觇邦昌之意非真为赵氏也。

时,宗室子嵩知淮宁府,闻二帝北迁,与江淮经制使翁彦国等誓众,登坛歃血,同奖王室,移书诃斥邦昌,责其反正,并谕王时雍等,辞旨激切。邦昌乃复遣谢克家往奉迎康王。王时雍曰:“骑虎者势不能下,所宜熟虑,他日噬脐,悔无及矣。”徐秉哲复从旁赞之。邦昌知人心不顺,遂不听时雍言。克家至济州劝进,康王不许。

邦昌又遣蒋师愈等持书诣济州,自陈所以勉循金人推立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耳,非敢有他也。康王复书与之,而谕宗泽等,以为邦昌受伪命之人,义当诛讨,然虑事出权宜,未可轻动。合移师近都,按甲观变。泽复书谓“邦昌僭乱,踪迹已无可疑。大王宜亟行天讨,兴复社稷,不可不断。”康王遂自济州如应天府。邦昌来见,伏地恸哭请死,康王慰抚之。

王既即位,问宰执何以处邦昌,黄潜善等曰:“邦昌罪在不贷,然为金人所胁。今已自归,惟陛下所处。”帝曰:“朕欲驭以王爵,异时金人有词,使邦昌以天下不忘本朝而归宝避位之意告之。”遂以邦昌为太保,封同安郡王。寻诏邦昌宜如文彦博故事,一月两赴都堂,参决大事。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二 张融周颙·萧子显
  卷九 刘高卢陈李廖列传第六·陆游
  卷一百十七·杨士奇
  卷之三百二十九·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纪昀
  一九 县考·周作人
  庾肩吾传·李延寿
  萧匹敌传·脱脱
  卷十八·楼昉
  北洋海军章程第十四·佚名
  卷二百二十四·佚名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卷一·允禄
  卷二十八·赵汝愚
  卷一百七十四·佚名
  卽位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赵翼

      ○白香山诗  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试平心论之,诗本性情,当以性情为主。奇警者,犹第在词句间争难斗险,使人荡心骇目,不敢逼视,而意味或少焉。坦易者,多

  • 卷八百八十八·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八十八灵澈【诗一首】奉和郎中题仙岩瀑布十四韵致闲在一郡民安已三年每怀贞士心孙许犹差肩采异百代後得之古人前扪险路坱圠临深闻潺湲上有千岁树下飞百丈泉清谷

  • ●卷四·陈康祺

    ◎南陈北李余姚布衣陈梓古铭,雍正间举孝廉方正,辞不就。私淑桐乡张杨园氏。于其乡先辈阳明之学,击极严,撰《四书质疑》以教学者。书体古别,与北地チ青山人李隐君锴齐名,称南陈北李。◎南陈北崔陈洪绶,号老莲,诸暨人,前明崇

  • 卷二十七·张九成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传卷二十七宋 张九成 撰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

  • 六○四 军机大臣等奏遵旨指驳明颜季亨撰《九十九筹》等情片·佚名

    六○四 军机大臣等奏遵旨指驳明颜季亨撰《九十九筹》等情片乾隆四十四年二月二十六日*臣等遵旨将明颜季亨所撰《九十九筹》十卷,附《时务体要》一卷,详加检阅。查季亨出处始末未详,据其书中自叙,盖温体仁门下士也。明季

  • 卷七十·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録卷七十附载满洲旗分内之蒙古姓氏谟尔启特氏布顔图泰锡纳喇氏多诺玛尔吉特氏达赖翁济尔金氏实喇什保纳雅氏逹都瑚理瑚岳络氏巴尔瑚楞锡临氏塞都达络克氏凯屏乌理特氏额尔格札哈苏亲氏

  • 张延朗传·欧阳修

    张延朗,汴州开封人。在梁朝时以租庸使当郓州粮料使。明宗攻占郓州,得延朗,又让他当粮料使,后移镇宣武、成德,当元从孔目官。明宗即帝位,当庄宅使、宣徽北院使、忠武军节度使。长兴元年(930),任三司使。唐朝的制度:户部、度支

  • 咸丰九年八月初七日·曾国藩

    黎明开船,逆风逆水。以十除人曳牵而上,未刻至隆平。团首胡玉堂来接,团勇沿江岸迎送。湾泊二刻许,复开行。傍夕至武穴。广济县方令来接。方名大提,巴陵人,附生,保至令职。厘金等局委员李宗涑、胡夏初、童焕藻、单发轫、曾纪潢

  • 佛说群牛譬经·佚名

    西晋沙门法炬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群牛。志性调良。所至到处。择软草食。饮清凉水。时有一驴。便作是念。此诸群牛。志性调良。所至到处。择软草食。饮清凉水。我

  •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佚名

    北天竺婆罗门大首领李无谄译  赞叹品第一(都合总有一十六品除根本大陀罗尼外总有二十七陀罗尼)  一切明主不空罥索自在王陀罗尼第一(已下诸咒那谟两字皆上音读傍注小字皆依本写不宜著行此是注音也)。  陀罗尼咒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四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四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次明破假观中文自为两。谓略广二破。初略破者。略秖是总。先序略境次明略观。境四观二合为六略。言境四者。一者见略。不列有等四句。但云必属一见。二者假略。不明

  • 增修教苑清规卷下·佚名

    天竺大圆觉教寺住持比丘 自庆 编述安居门第七安居门之制无他焉不过戒游行护物命克期修证而已按律通制三时此约一岁为三时也今偏结夏月者以夏中方寸之地悉有虫苟无事游行践伤物命起过招谤视余二时为尤切焉不然岂修持

  • 卷之三·佚名

    高峰龙泉院因师集贤语录卷之三 音声佛事门 请佛文 切以道场广辟。法席宏开。毳流鴈列以成行。檀信鹤立而作礼。金铙罢击。玉磬徐敲。腾清韵以锵锵。合梵音而落落。一轮千福相。十号万雄尊。端座莲台。轻垂霞服。髻耸

  • 神鼎云外泽禅师传·佚名

    神鼎云外泽禅师传滹沱之统三十传至天隐修修之首嗣曰松际授授为人少缘饰眼目精明逃于名闻利养深隐阳山之巅得一人曰云外迹其悟因与其践履信哉宗通说通而行解相应者矣按师讳行泽云外其字也新安之嫠源人俗汪姓父仲观母王

  • 胡文敬集·胡居仁

    诗文别集。明胡居仁(谥文敬)著。三卷。所作诗文不多,由其门人余祐搜罗遗佚,编成本集。卷一、卷二为文,卷三为诗。有《四库全书》本、《正谊堂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 禅学指归·胡适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

  •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佚名

    大日经之具题。经文六卷,供养次第一卷,共七卷,唐善无畏译。真言三部经之一。胎藏界密部之本经也。见大日经条。谓大日如来自成佛以不思议之加持力说内证法之经典也。离神力之加持。不能说。不能听。就此真言一宗有自证说

  • 如净和尚语录·如净

    凡二卷。又作天童如净禅师语录。南宋曹洞宗僧天童如净(1163~1228)撰,文素、妙宗、唯敬等编。理宗绍定二年(1229)刊行。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收录如净于建康府清凉寺、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明州瑞岩寺与天童景德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