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南陈北李

余姚布衣陈梓古铭,雍正间举孝廉方正,辞不就。私淑桐乡张杨园氏。于其乡先辈阳明之学,击极严,撰《四书质疑》以教学者。书体古别,与北地チ青山人李隐君锴齐名,称南陈北李。

◎南陈北崔

陈洪绶,号老莲,诸暨人,前明崇祯间召入供奉,不拜。甲申后,名益高,技亦益进。书法遒逸,善画山水,尤工人物,得李公麟法,衣纹圆劲,设色奇古。论者谓笔意在仇、唐之上,与北平崔青蚓子忠齐名,称南陈北崔。

◎诗家三王画家三王

自昌黎以名次三王为荣幸,而三王二字,遂为雅典。国朝亦有两三王。渔洋尚书与其兄司勋士禄、进士士,连床唱和,人各有集,世称济南三王,此诗家之三王也。王烟客太常时敏,为一代画苑开山,四方工画者,得其指授,无不知名。同乡廉州太守鉴,字元照,亦善山水,摹古尤精。及太常孙麓台、少司农原祁,以画侍直内廷,法大痴,浅绛尤为独绝。人称太仓三王,此画家之三王也。太常诸公,又与常熟王石谷号四王。石谷亦太常弟子,太常目为画圣。

◎朱文正与纪文达同赴翰林苑上任诗

大兴、河间二相国,同产畿辅,年少同负异才。乾隆丁卯科乡举,闱中本定文正第一,后易文达,而文正列第六。通籍后,离合不常,晚岁仍同领清要,文达参知之缺,即文正大拜所遗也。嘉庆十年二月四日,同赴翰林院上任。文正诗云:“十上瀛洲忝领袖,九成凤久回翔。”以文正自戊辰馆选,辛未授职,壬申升侍讲,戊寅升读学,乙未由布政使重授讲学,己未教习庶常,壬戌协办,癸亥掌院事,甲子上幸翰林院,乙丑拜端揆之命,遂为二十七科之首,十番到院。文达则自甲戌馆选,丁丑授职办院事,氵存历学士,后谪戍环,召授编修,总纂《四库全书》,开坊再为学士,至参大政,盖九翔凤池矣,见文正诗自注。惜文达入阁甫半月即逝,鹿鸣重宴,尚欠两年,文正挽诗深痛之。

◎高文良和风拂人之时评

汉军高文良公其倬,以从龙世胄,胚胎前光,少岁即以传人自命。既登第,入馆选,乞假读书,键户不出者数年。研究古今,裁量时务,一一了然于中。以故自词臣至大位,咸有声绩,督抚数省,政尚廉静,祛害栉蠹,外不矜赫赫名,而吏民相安无事,时论譬之和风之拂人。

◎叶星期初不满于汪钝翁

汪钝翁教授尧峰,门徒数百辈,比于郑众挚恂。时嘉善叶燮星期方罢官,筑室吴县之横山下,远近从学者亦复负笈踵来,廊舍为满。钝翁说经,铿铿素不下人,与星期持论凿枘,互相诋讠其,两家门下士,遂各持师说不相让。后钝翁没,星期谓:“吾向不满汪氏文,亦为其名大高,意气太盛,故麻列其失,非为汪氏学竟谬熬圣人也。今汪没,谁讥弹吾文者;吾少一诤友矣。”因取向所摘汪文短处,悉焚之。吴下人士,咸服其古道。星期前宰宝应,值三逆倡乱,驿道云扰,黄淮交涨,堤岸屡决,毁家纾难,民赖安,盖非仅以文学见者。

◎黄太常密陈平台湾郑氏方略

国初平海寇郑氏一役,袁随园撰姚公启圣神道碑,谓发踪指示,姚实首功,而提督施琅攘之。顷读沈尚书归愚文钞,则姚督部之功,又多出于漳浦黄太常。方督部奉命入闽,太常谒军门,条平海十便。督部用其策,相与密谋,伺间出奇,先收诸要地,以蹙其势。乃大开修来馆于漳州,来降者予官服车骑,即亡无所问。卒有亡入贼者,皆夸示所有。贼心动,谍至,密使诸营厚款之,谍即以情输。战有日矣,或冥馆舍,盛供具,大书某镇某官公馆,声言某月日某将当来降。贼互猜贰,归者日众,贼党日孤。我师一鼓而下十九寨,遂复海澄,克厦门,澎湖一战,郑克爽面缚求贷死,海寇以平。诸将克金、厦门时议悉诛贼党而以其子女资财犒军,督部申禁令,全活数十万众,亦由太常密请也。太常总藩湖南时,适武昌夏逢龙乱,已陷四府,廷议出京军,上曰:“湖南有黄性震在,彼佐平数十年海氛,何愁幺麽跳梁辈。”时抚臣亦拟请兵,太常第主静镇,未几,逢龙果诛死。然则太常亦人豪矣(按:太常以道士自郑氏来降,复入台,以计间刘国轩于克爽,郑氏由是失势。见全吉士姚公神道碑,盖亦唐魏文贞之流亚云)。

◎武进士胪唱误班降甲

嘉庆二十四年秋,武殿试传胪,上御太和殿,胪唱时,一甲一名武进士徐开业、一甲三名梅万清,均未到班。奉谕:事关典礼,非寻常疏忽可比,本应全行斥革,念其草茅新进,徐开业革去一甲一名并头等侍卫,梅万青革去一甲三名并二等侍卫,俱仍留武进士,再罚停明年殿试一科,俟下届会试,再与新中式武进士一体殿试。即以一甲二名秦钟英拔补一甲一名,授为头等侍卫,其一甲二名、三名,无庸再补。前笔曾记文进士胪唱误班降甲,不意鹰扬宴中人亦有此一段故事,爰补录之。

◎周兴岱因规避大考获咎

侍郎周兴岱,以典试江西获咎,部议夺职,特旨用为翰林院侍读学士。次年嘉庆癸亥,大考届期,兴岱以年老有疾,恳请休致。上谕斥其不早陈奏,有心取巧,勒令休致。寻复赏编修,因其父周煌曾任上书房总师傅,而兴岱亦亻暴直南斋有年也。按:兴岱前官编修,大考尝列四等,垂老遘此,宜其谈虎色变与。

◎朱竹君之不肯和同

朱竹君学士视学安徽,以事降编修,在四库全书处行走。比归,总办《日下旧闻》纂修事。是时金坛于相国敏中掌院,为总裁,于公直军机,凡馆书稿本,披核辨析,苦往复之烦,意欲学士就见面质。而学士执翰林故事,总裁纂修,相见于馆所,无往见礼,讫不肯往。爱之者强拉之至西园相见,学士持论侃侃,不稍下。金坛间为上言,朱筠办书颇迟。高宗不之罪,曰命蒋锡趣之,真特恩也。后学士弟文正自山西归,复入翰林,从容为兄言宜稍和同者,学士曰:“子亦为是言耶?”文正愧服。

◎驳斥钱楷闭门求雨之奏

嘉庆十二年,春夏恒,光禄卿钱楷请依《汉书》求雨闭阳纵阴之说,将正阳门石道停工。上谓:“五行生克,大率经生傅会。即如《汉书》求雨注内所称,闭南门、禁举火之类,一乡一邑或可偶一为之,京师都会之地,设令正阳、崇文、宣武三门暂闭数日,成何政体?从前窦光鼐惑于此说,竟有不开房门、出入窗牖之事,岂非笑谈?雨泽愆期,惟当勤修实政,敬迓天和,所奏应无庸议。”圣人应天之诚,见理之大,自非儒臣所能几及。即所举窦佥都一事,亦可见四聪之毕达矣。

◎广兴周廷栋因民谣获罪

“周全天下事,广积世间财”,此嘉庆间山东民谣。缘内务府大臣广兴、左都御史周廷栋,奉命往东省审案,广兴黩货营私,周廷栋为之隐饰,众怨繁兴,谤书腾播,此十字遂达天听。谳鞫得实,奉旨,广兴伏法,廷栋屏斥不复用。后之乘传四方者,无谓人言不足恤也。

◎景德因奏请万寿演戏获咎

仁宗睿皇帝五旬万寿,御史景德奏请于万寿节令城内演戏设剧十日,岁以为例。得旨,以景德冒昧陈奏,照溺职例革职,并发往盛京差遣,充当苦差。考前代每遇庆节,大连旬,百戏曼衍,以视圣朝敕几勤政,屏黜侈浮,相去奚啻霄壤哉。

◎幼女叩阍求赦父罪

嘉庆十七年,四川重庆州十一岁女子佘酉州,以其父佘长安遣戍湖北,其祖父母年逾八旬,无人侍养,匍匐入京,叩请释放。台臣为之奏请,上以佘长安原犯情罪尚非常赦所不原,念伊女年幼至性,加恩释放回籍,是又本朝一缇萦、秦休矣。

◎高宗加崇学官品级

康雍以前,各省府教授系从九品,学正、教谕、训导均系未入流。自高宗登极,一日,念及学校之官,所以训迪多士,厕居流外,则与杂职无殊,谕吏部议奏,赏给品级。遂议教授加为正七品,学正、教谕加为正八品,训导加为从八品,升转仍照旧例。今年辛未大挑得教职者,偶来问及阶级,因详告之,而并录于此。

◎特旨免贡长江鲥鱼

长江渔船,每岁四月,向有贡献鲥鱼之例,沿明制也。康熙朝奉谕停止,而地方有司改为折价,向网户征收,解充公用。胥吏因缘苛索,沿江居民捕鱼为业者苦之。乾隆初年,复奉特旨豁免,永著为例。康祺按:《唐书》诏罢贡鲜,史臣以为盛德,然皆由孔、元稹辈之乞请。若本朝则边方土贡,恩旨罢免者,代不绝书,长江鲥鱼,特其小小者耳。

◎言氏谱系之传疑

先贤言子后人,大宗在浙之山阴。康熙辛卯,江南学臣张元臣疏请贤裔宜与世袭,伦叙当及言述子名然。然投状谓:“先世以守越留居,久离坟墓,请如前明衢州孔洙让公爵与在曲阜者例。”(按:孔洙让爵在元代,此作前明误)时论高之,见宜兴吴德旋《初月楼见闻录》。惟考江苏抚臣王度昭请恤贤裔疏称,子游七十三世裔孙廪膳生言德坚,实系大宗嫡派,宜予承袭。又《陶晚闻集·五经博士言先生墓志铭》,亦称进谱牒请世职,均出德坚,后遂以德坚承袭。二书并常熟各志,均不言大宗在山阴及述子让职事。岂常熟一支掩其美与?抑德旋之言之无稽邪?大贤支派,典礼攸关,他日终当求言氏宗谱一质证之。

◎圣祖亲题熊学士闲道录

康熙癸丑冬,上特召孝感熊文端公至起居注,同叶方蔼、张英、韩辈试作《太极图说》,公作尤称旨,拔置第一。问平时所著明道之书,公以《闲道录》对,命取进呈。公趋归,取刻本诣弘德殿恭进。次早,入侍讲筵,上霁色谓曰:“朕披阅所著《闲道录》,正大精醇,斯诚斯文的派也。”少顷又曰:“录中崇正辟邪,极透切,有功圣道不浅。”遂亲题其签曰“熊学士闲道录”,置之御几,宋元理学诸儒臣,无此荣遇也。

◎周文恭召对语

周文恭煌以乾隆庚辰典闽试,临辞,召问飓风及天后显应事。上笑曰:“尔辈是上佛骨表者,亦信佛耶?”见公所作《海山存稿》。

◎部曹翰林之出入

今庶常改部曹,满员或有重入翰林者,汉员则回首玉堂,居然天上矣。雍正间,新淦王太守泰,捷甲辰会试,读书中秘,用才能转户曹,既跻正郎,复归庶常,散馆列一等,授职编修。其由庶常改户部诗云:“岂解度支筹国赋,但能清俭懔官常。”授编修诗云:“三载户曹居下考,一时翰苑忝头班。”皆纪实也。

◎祖孙兄弟分占三头

桐城刘辉祖,康熙庚午乡举第一。同产弟捷,举康熙辛卯乡试亦第一。兄弟解元,世所罕有。而其祖若宰,实前朝崇祯戊辰及第第一人也。《望溪集》纪之。祖孙兄弟,分占三头,是不得不归之堪舆之灵矣。

◎李孚青十六岁入翰林

合肥李编修孚青,文定相国子也。康熙己未入翰林,年才十六。本朝科第之蚤,惟顺治乙未满洲伊文靖公桑阿,馆选时与之同岁。

◎世宗伺察之严

相传世宗在位,嫉臣下纪纲之不肃,苞苴之盛行,凡关防风宪衙门,多密遣亲信逻察,以故万里若堂阶。世所述轶事甚夥,以未见纪载,不敢笔也。《海滨人物抄存》,称天津周抚部人骥,雍正丁未进士,以礼部主事视学四川(按:《清秘述闻》作以户部郎中任)三年,操守清洁无苟且。先是,本部堂官荐一仆,甚勤敏,至任满,数请先行。公曰:“我即日回京覆命,若当随往。”其人日:“我亦欲回京覆命耳。”公惊询,乃曰:“某实侍卫某也,特来伺公。公考试好,某将先期奏闻矣。”公归,果蒙褒旨,公弟人骐为公立传,叙其事甚详。

◎清汉合璧之殿试策

国初新庶常年少者,多派习国书,盖期其兼综九能,储承明制诰之选也。至殿试对策,则从无以清书人卷者,康熙戊辰科进士仁和凌绍雯,少习清书,廷对日,用清汉合璧体书写,读卷诸臣,靡可位置,乃以之殿二甲。大抵闱场应奉之作,令甲昭垂,不必独为其异。雄才邃学,扬声有期,侧艺偏长,诡遇可耻。如绍雯者,设拘守常格,随众汉体(按:汉体二字,岳倦翁以之称飞白书,盖避鄂王讳也,借用之),岂并此二甲未名亦不得耶。

◎徐士林兄弟之清操

文登徐中丞士林,居官清洁自励,不名一钱,以贤劳没于苏松巡抚任。同官赙赠千金,其弟士楹却之曰:“兄素矢清白,恐拂初心,不敢收。”高宗闻而嘉之。时士楹以孝廉家居,一日,忽奉旨赐进士,授东粤某邑令。人谓中丞兄弟之茂伐贞操,宜其渥承天契也。

◎李鹤峰有人伦鉴

晋宁李鹤峰中丞因培,有人伦鉴,典孛三吴,幕中宾僚如赵光少文哲、张舍人熙纯、陆副宪锡熊、孙抚部永清,皆东南选也。中丞尝语诸公曰:“少华(熙纯字)才丰遇啬,清而不华。损之(文哲字)、耳山(锡熊字),当为名侍从,耳山官尤贵,但非封疆才。文渊(永清字)大器,恐晚成,他日必以干济为朝廷倚重,惜余不及见耳。”后果应其言。

◎孙文靖参幕职时之器识

孙文靖公之尊人文渊中丞,以诸生客游入粤东,应胡偶韩方伯文伯之聘。方伯性严毅,高立崖岸,中丞与抗礼,不少损抑。土司某,以争荫袭相讦,提验照勘,皆前明印玺。幕中执事,拟以私造符信,律法当斩,株连甚众,中丞心冤之。丙夜,私具稿而言之方伯曰:“此酋志在争荫,无他肠,且叛逆罪至重,安可妄坐。”方伯曰:“大府旨也。”中丞持之力,因曰:“君备职旬宣,逊大府一阶耳,何奉令承旨若此。且君素有刚正声,今胡为者。”方伯曰:“限迫矣,易稿岂仓猝能办?”中丞乃出袖中私所为稿,方伯读之大喜,以白大府,大府亦喜,竟从其议,活二百数十人。或曰:中丞两世开府,此一事即其阴德也。康祺按:阴德之说,尚属杳茫,以一秀才参幕府,而器识果毅,政治明练,出居停主人上,固知此座之不久将属矣。

◎张彝叹可谓暗修笃行之士

高淳张彝叹进士为诸生,试必冠其曹,困举场三十载,未尝有愠色。治诗古文,所得皆警迈,而未尝争名于时。年近五十,始登甲科,而不肯试为吏。其既升于礼部也,宗伯韩文懿公昌言于朝,张自超宜在上甲。自超踵门曰:“某有母,病且衰,某登上甲,必以职留,公当爱人以德。”可谓暗修笃行之士矣。

◎吴珂鸣以举人同与新进士殿试

顺治丁酉江南科场之狱,主试房考十人皆伏法,初笔载之矣。其新中举人,章皇帝亲加覆试,江南斥革者方域等十四人,停科者史继侯等二十四人(按:史馆杂记,又有流尚阳堡八人,档案未载),惟武进吴珂鸣以文理独优,特准与新贡士一体殿试,寻改庶吉士,诚所谓塞翁失马也。

◎康熙癸巳万寿恩科榜之姓氏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为圣祖皇帝六旬万寿恩科,顺天乡试榜发,第一名孙见龙,第二名黄文虎,时号龙虎榜,犹唐贞元间韩昌黎登进士称龙虎榜,元至正间之有麟凤榜也。又是科榜中稀僻之姓,如《南部新书》所谓榜花者,有万承苍、寿致浦、千殊、春台四人,时又号万寿千春榜。传之后人,又添诗赋好题目矣。

◎破肚将军

康熙间,澎湖之战,漳浦蓝军门实为前茅。贼舰蔽江,迎敌,炮中过腹,肠出矣,血淋漓。公族子法为掬而纳诸腹中,四弟瑗傅以衣,五弟珠持匹练连腹背交裹之,公大呼杀贼,不暇顾也。有红毛医能治之,卒无恙。台湾平后,公入都,抵赵北口,遇圣驾出水围,马凝立不及避,乃舍骑步入粱园中。驾至,遣侍卫问谁骑。公乃出曰:“臣蓝理从福建来者。”上问:“是征澎湖时拖肠血战之蓝理邪?”公奏曰:“是。”召至前,问血战状,解衣视之,为抚摩伤处,嗟叹良久。嗣专阃吾浙,每遇南巡,迎谒圣驾,见公辄语诸王公以拖肠血战状。又引见皇太后曰:“此破肚将军也。”康祺按:东汉贾复、北齐彭乐、唐郭琪,皆以临战肠出,力疾杀敌为奇勇。军门澎湖之役,复何减古之骁将哉?

◎蓝义山诸弟均具文武才

蓝义山军门诸弟,皆以平台功加都督。瑶功最多,未仕卒。瑗至金门镇总兵,与公皆喜书擘窠大字,扬盾一跃三四丈。珠官参将,勇不让诸兄,而性敏嗜学,能背诵《通鉴纲目》,不遗一字。一门英杰,亦近代所希已。

◎奏免昌化浮粮之始末

广东昌化县,正赋不及二千,而中有浮粮六百余两。盖自前明成化中山水圮城,附郭膏腴,悉就沦没,遂有此无征之额,民间困累百年,至崇祯朝始得悬豁。而本朝定鼎,以明季赋重,悉照万历间旧额,于是薄海欢欣,而昌化独有向隅之叹。康熙间,常熟陶紫笥先生元淳宰兹邑,屡列状申大吏请免。最后撰《浮粮考》一册,迄不得上闻,垂没犹以为憾。令子晚闻太常正靖居言路时,始端牍吁陈,获邀俞旨。呜呼!贤矣。大凡一命之士,存心利济,精神气力之所注,虽时会中梗,必有获申其志之一朝。然而秕政易滋,神君难觏,循良继世,往牒尤稀,如陶氏父子,亦可以风型天下矣。

◎陈左海之学行

国朝闽大儒,其通经泽古,躬行粹然,必以嘉庆间左海陈先生寿祺为巨擘矣。先生幼而能文,博奥惊其长者。年十七,遗书同县萨君玉衡,自咎不能高行邃学,担荷世宙,如宋广平、范希文;雄节伟略,建树奇勋,如终孺子、班仲升;掌苦学,目不窥门,如董广川、何邵公。然自守澹静,力绝征逐,非同志一人弗妄交,而其胸中时有浩浩落落、慷慨郁勃不可告人之意。盖其年少自状如此。既官编修,方直渊雅,重于朝列,以不得迎养二亲,常愀然不乐。父丧奔归,终身以为大戚,服阕,遂乞养母,教授生徒,以供朝夕。谓其门人张岳崧曰:“吾惟不屑不洁,不以不廉之财奉甘旨,不以不义之行欺晨昏,差告无罪尔。”母没不复出。呜呼!志行若先生,即无训诂文笔之长,何尝非人伦坊表耶?

◎陈左海主讲书院之得士

左海先生归田后,门徒若云,贽币叠至。主讲仙游、清源两书院,以学古敦行,率多士重廉耻、尚经学,优其礼貌,严其董戒。士初苦之,而久乃悦服。巡抚上元叶公,坚请移席鳌峰,先生与之约,请先察学行,后考文艺,牒郡县举其孝弟廉洁者、通经学古秀异有才者及岁科试高等若辈举优行者,守令以礼资送,乃扃试而录取焉。作《义利辨》、《科举论》、《知耻说》,揭于讲堂。又为规约,教以正心术、广学问、慎交游、肃礼仪,悉发藏书,使博观而精择之。日稽其课,月考其能,经史文章,因所长而裁成之,不为一格。故游先生之门者,若仙游王捷南之《诗》、《礼》、《春秋》诸史,晋江杜彦士之小学,惠安陈金城之《汉》、《易》,将乐梁文之性理,建安丁汝恭、德化赖其瑛、建阳张际亮之诗古文辞,皆足名家。而惠安孙经世学成蚤世,其名亦在通志儒林传中。先生尝客吾浙,为阮文达公课士,仁和赵坦,德清徐养源、养灏,钱塘严杰,临海洪颐煊、震煊,皆相从问业,多所兴起。传曰:儒以道得民,师以贤得民;先生殆兼之矣。

◎乾隆四十一年西师凯旋宴

乾隆四十一年,皇太后幸宁寿宫,赐皇帝膳,并以西师功蒇,于阶下赐将军阿桂、丰升额暨从征将领之功绩最著者抡二十三人及军机大臣六人饭食,赉物有差。此旷古难逢之凯宴也。

◎谢御史陈情疏

全州谢先生之重入台垣也,戆直如初,高宗屡褒之。时先生继母蒋氏家居老矣,先生上疏乞补外,曰:“窃惟科道之望内升,甚于外转,而人情即愿外转,不愿左迁。况臣负罪至深,受恩至重,欲图涓埃之报,宜依日月之光,而才熟龙颜,遽辞凤阙,犬犹恋主,蛇亦衔珠,臣独何心,敢昧斯义?伏念臣继母蒋氏,年已七十一岁,臣又系独子。忆自雍正甲辰秋服阕赴补,母子离别,十五年于兹矣。丙午冬从军出塞,母氏含藜藿以弄孙,倚门闾而望子,又十二年于兹矣。臣今虽复朝班,尚违子舍。顷者,母氏书来,道及行动艰难,耳目昏,开缄捧读,愧惧交并。欲归养,则家道贫苦,甘旨不供,不孝有三,其一斯在;欲迎养,则广西至京,水陆七千余里,江湖之风波可畏,车马之颠覆亦可虞;欲归省,则往返动经半年,在家不过数月,乍逢又须告别,既别却难再逢。慈母之涕泪转多,游子之方寸终乱。是则矢忠矢孝,二者难兼,而在官去官,无一而可。臣再四踌躇,惟有外转邻省,庶得迎养数年。但臣才能既不称道府之官,而迁转又从无自请之例,违例干泽,端不可开。伏乞敕部治臣妄请之罪,或知州或知县,降授微员,悯臣将母之忱,或湖南或广东,量予近地。臣亦知风尘下吏,远逊台谏清班,然民社在身,外得竭驽骀之力;母子聚首,内得伸乌鸟之私,虽公庭屈膝于上官,胜往岁荷戈于荒塞。”寻有旨,授湖南督粮道,旌直臣也,奖孝子也。圣人之曲体人情,诚非前古所有,而先生陈情一疏,至诚恻怛,浩气淋漓,文品尤在李令伯上,故全录之。

◎李绂谢济世劾田文镜案

雍正间,田文镜劾河南属吏黄振国、汪諴、邵言纶等,直督李公绂言其冤。钦使往按验,还奏文镜所劾是。御史谢公济世又劾文镜贪黩,奏入,与绂语多同,上疑焉,命九卿科道集刑部讯交关状。谢公辨无有,而刑部尚书励杜讷曰:“是当刑讯。”御史永丰陈公学海在班中,忽起走庭中,北向大言曰:“与谢某交通者,我也。”大臣皆愕然。陈公故以部郎从钦使河南,得文镜欺罔状,又为奏争不能得,归尝发愤为同僚言之者也。大臣将以闻,请并讯,俄有旨罢讯,谢公革职,发军前效力,陈得无事。然明年卒以告病验不实,亦遣戍去,盖亦铮铮血性男子矣。

◎陈法之掺行

贵州陈兵备法,在翰林时,与山西孙文定公、广西谢御史济世友善。三人者,皆清直介立,论事引义,慷慨志相得也。陈公守顺德,引疾归,高宗登极,文定荐起之。陈公官淮扬道,考论河务,为一书曰《河干问答》,文定见而善之,复以之奏御。及文定督湘楚,治谢公狱,稍稍袒巡抚许容,归京师,过陈公,公谢不见,自是交遂绝。乾隆十年,河决江南陈家浦,河督白庄恪公钟山被劾去官,责令赔补。陈公已调大名道矣,念旧与庄恪同事,不可使独受谴,牒部科自引咎,且为庄恪辨析。大臣以闻,下部议,夺职戍军台。公以四骆驼负书数万卷,赴第十六台,日著书,居二年,成《易笺》八卷,多取朱程传义发明之,而异者亦多。自序不欲如前人株守师法,党同伐异之所为也。康祺按:陈公操行贞坦,出处光明,不忝为洛闽之学。孙文定乃有此失,可见义理辨析之精诚,不得有祸福权变之说略参其中也。

◎时宪书增注六十干支始于乾隆辛卯

钦天监例于时宪书纪年下注一岁至六十岁干支。高宗六十万寿,命监臣增注六十一岁至百二十岁,自乾隆辛卯后,永以为式,盖受祚之延长,圣心若可预必云。

◎骆文忠平石达开之童谣

粤逆石达开之扰四川也,朝命两湖总督骆文忠公督师援剿。穆宗登极,调公督四川,公方携湘中兵随征,而以记名道黄忠壮公醇熙、记名按察使萧壮果公启江分统之。二公先后阵亡,公率所部,卒以同治元年四月,禽石逆于紫打,蜀乱始平。先是蜀中谣云:“四川地土薄,硝磺用不著,若要太平时,除非马生角。”萧俗书作肖,萧、黄同剿石逆,犹加二字于石旁也。治贼无效,故曰用不著。角各音近,马生角,马旁各字,指公姓也。然则前史所纪诸谣谶,非尽秉笔者之好采异说矣。

猜你喜欢
  卷五十六·志第三十二·礼十·张廷玉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八·李心传
  第一回 溯往事慨谈身世 述前朝细叙源流·蔡东藩
   第十节 望北平·老舍
  卷之二百十五·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九十六·佚名
  从公录·戴肇辰
  卷二十·陈均
  第二十七册 崇德元年九月·佚名
  绎史卷一百三十·马骕
  表卷第一 高丽史八十六·郑麟趾
  鲲瀛日记·施景琛
  卷十·佚名
  五、总结上文·傅斯年
  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梦游埃及·徐志摩

    龙舟画桨 地中海海乐悠扬;浪涛的中心, 有丑怪奋斗汹张;一轮漆黑的明月,滚入了青面的太阳—— 青面白发的太阳;太阳又奔赴涛心,将海怪 浇成奇伟的偶像;大海化成了大漠:开佛伦王的石像 危峙在天地中央;张口把太阳

  • 卷一·蔡正孙

    陶渊明朱文公云:“作诗须从陶柳门庭中来乃佳。不如是,无以发萧散冲澹之趣,不免局促尘埃,无由到古人佳处。”杨龟山云:“陶渊明诗,所不可及者,冲澹深邃,出于自然。若曾用力学诗,然后知渊明诗非着力之所能及。&rd

  • 卷之十一 闽纪·计六奇

      唐王始末  大清顺治二年(乙酉)五月,大兵渡江,南都失守;镇江总兵官郑鸿逵、郑彩知势不可为,因撤师回闽。会唐王从河南来。王讳聿键,太祖九世孙。性率直,喜文翰,洒洒千言。初封南阳,以父夭,失爱于祖端王;两叔谋夺嫡,未得请名。

  • 卷四十六·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四十六 【起己未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尽甲子德宗兴元元年四月】凡五年有奇 【己未】十四年春正月以李泌为澧州刺史质实【澧州注见

  • ○九汉外史五则·许指严

    雍邸以夺嫡最剧烈之故,厚养死士,结交海内奇才异能,一时蒸为风尚。除剑侠、番僧等外,有大力士著称,凡以次行辈,得九人。第此等大力士,出没江湖,侪伍亡命,恒不肯以真姓名告人。且其人品亦畸零古怪,不可方物,故各家纪载不同。合而观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四·佚名

    嘉靖二十八年十一月丙寅朔南京科道官郑维城杨顺等交章论劾尚书夏邦谟謟附贪戾新改铨曹不协人望章下所司邦谟上自理并求引退不允○庚午 恭让章皇后忌辰遣中官祭 陵寝○辛未 孝烈皇后将及大祥礼应祔 庙先是礼部题请奉安

  • 清史列传选一·佚名

    郑芝龙洪承畴王铎(子无党)王鳌永赵之龙刘良佐刘泽清许定国左梦庚土国宝李世熊张存仁钱谦益金声桓李成栋(袁彭年)高进库刘武元耿仲明孔有德徐勇郝效忠邓长春张天禄(弟天福)吴汝玠

  • 六六七 谕着德保同办《音韵述微》·佚名

    六六七 谕着德保同办《音韵述微》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初十日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初十日奉旨:《音韵述微》着派德保同办。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唐太宗追赠比干太师诏及祭文·林献堂

    唐太宗皇帝追赠诏门下,昔望诸列国之相,汉主尚求其后;夷吾霸者之臣,魏君犹礼其墓。况乎正直之道,迈青松而孤绝;忠勇之操,掩白玉而振彩者哉!殷故少师比干,贞一表德,忠介成性;以明允之量,属旡妄之灾。玉马遽驰,愍其邦

  • 封轨传·魏收

    封回的族叔封轨,字广度。封轨为人朴实稳重,勤奋好学,博通经传。他同光禄大夫武邑人孙惠蔚志趣相投交情很好,孙惠蔚屡次推举封轨说:“封生对于经书的义理,不但在章节句读上有不同的分析,而且他能标明其纲要和格式,概括其旨意和

  • 王轨传·令狐德棻

    王轨,太原祁地人,小名沙门,是汉朝司徒王允的后代。世代都是州郡第一大族。祖辈都在魏国当官,赐姓乌丸氏。父亲王光,自幼雄健英武,有将帅的才能谋略。每次参加征战,都立有战功。太祖了解他勇敢果断,待他十分优厚。官至骠骑大将

  • 三·沈从文

    照情形说来,两人虽然在山上,除了间或有什么朋友上山来看他们,住一晚两晚,其余就并无多少应酬,故虽自己每日得提水烧饭,日子积累下来,两人空闲光阴可仍然太多了。那时节,除了玩以外,自然就只有把几本小说反反覆覆的看一个办法消

  • 第十四章 7·辜鸿铭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辜讲孔子说:“有的聪明人没有道德,但是傻子绝对不是有道德的人。”

  • 道行经不可尽品第二十六·佚名

    是时须菩提作是念。佛所说般若波罗蜜事甚深。是须菩提当作是问。须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罗蜜不可荆譬如虚空亦不可荆菩萨当何因思惟般若波罗蜜。佛语须菩提,色不可荆当作是思惟。般若波罗蜜。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可荆当作是思

  • 卷第十三·费隐通容

    五灯严统卷第十三曹洞宗青原下四世云岩晟禅师法嗣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会稽俞氏子。幼岁从师念般若心经。至无眼耳鼻舌身意处。忽以手扪面问师曰。某甲有眼耳鼻舌等。何故经言无。其师骇然异之。曰吾非汝师。即指往五

  • 农桑辑要·佚名

    7卷。元代世祖时,为了督促农桑,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命司农司编纂而成,颁发各地。成书于至元十年(1274),初刻于至元二十三年。卷一《典训》、《耕垦》,卷二《播种》,卷三《栽桑》,卷四《养蚕》,卷五《瓜菜》、《果实》,

  • 咸淳遗事·佚名

    历史著作。2卷。撰者不详,当为宋故老遗臣。或以为元人偶得当时邸报排比而成。记南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至八年之事。于尊崇赐命诸政典记载颇详,并备录学士院所行制命之词,而朝廷大政多阙略不载。所记遗闻琐记多史所未

  • 自化作苦经·佚名

    一卷,失译人名。佛为阿支罗迦叶自化作苦经之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