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六○四 军机大臣等奏遵旨指驳明颜季亨撰《九十九筹》等情片

六○四 军机大臣等奏遵旨指驳明颜季亨撰《九十九筹》等情片

乾隆四十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臣等遵旨将明颜季亨所撰《九十九筹》十卷,附《时务体要》一卷,详加检阅。查季亨出处始末未详,据其书中自叙,盖温体仁门下士也。明季山人墨客多往来塞上,以觊觎进用,故季亨是书亦主于大言耸听,侥幸功名。中如《任用参军》、《搜求隐侠》、《擢用豪杰》三篇,语语皆为游士地,其志趣庸妄,可以考见。其第二篇力诋熊廷弼,第六篇力雪王化贞,第九篇于熊、王功罪恣意颠倒,第十二篇至谓廷弼之不进兵,盖欲存本朝以自重,任情污蔑,变乱是非,知为迎合时局之小人矣。

至其所列诸筹,大抵鄙陋迂愚,不过腐儒策略,而妄谬之处尤多。卽所列拒我诸筹,如第十六篇,称本朝制胜由于善占太乙数,欲求通太乙法者相敌。不知神武睿谟,所向克捷,从未尝藉小术以决胜,季亨乃欲求效于占卜,与儿童之见何异?第二十篇欲以锐兵绕出长白山后,不知长白山灵区奥境,人迹罕通,本朝一统幅员,常时惟循望祭之礼,虽遣人穷历高深,曾至其地,亦未至山之后也。明兵脆弱,安能绕出其后乎?且长白山后去兴京、盛京绝远,卽绕出其后,又何为乎?第二十三篇欲于潮河川多设石墩以碍马足,不知本朝威武奋扬,策骑腾骧,陟险峻如履平地,岂区区数石所能阻耶?第三十四篇欲以舟师泛海,攻我根本,不知登莱之舟,岂能跨越大瀛,溯图们、松花、鸭绿诸江,逆流而抵我国?纵使间关幸达,孱卒孤悬,有坐而受缚耳!尚何能以一矢相向哉!第三十七篇欲用车战,第三十八篇欲用火攻,不知本朝长于骑射,出入若神,既非拘守阵图为车所能御,亦非结聚营寨为火所能焚,实皆梦呓语也。第二十九篇欲修长城,以防我冲突,不知本朝统兵入边,皆其所守之各关隘,如历无人之境,并未由长城残缺处踰越而进,虽修城何益?第四十一篇欲行保甲以杜我间谍,第三十三篇欲获我间谍,饵以富贵纵归,以为彼用,不知本朝用兵不恃间谍,而八旗子弟大义素明,即或偶为所得,亦断非彼富贵所能饵,更见其计之左矣!至于五十六篇欲刊一报雠之帖,徧贴于官民之堂中,使之触目警心,共图恢复,尤不足当一噱也。

至其自谋之术,第五十八篇欲令富民助饷,不知明之乱亡正由于加派,当时有痛切谏止者,黎民皮骨仅存,而更重征以敛怨,其筹若行,不过速天下之叛耳!又第六十七篇欲议海运,不知若由内洋,则胶莱旧河,当明初太平之时屡修复之,尚不能就,岂乱离之世所能?若由外洋,则其时朝鲜久臣服于我,辽渖皆归我版图,而万艘来往,近我藩篱,直谓之为我转输可也,庸有利乎?而其尤谬者,如第五十三篇欲练土兵以自固,不知本朝威捷震叠,旗锋所指,虽连营百万,顷刻皆摧,岂数百凋瘵残黎所能旅拒?甚至欲赦罪人使从军,不知奸猾桀黠之徒,丽(罹)于法网者本非一律,若杀人盗刼重犯,岂可屈法以贷其死?若情轻之犯,率多懦怯,又安能隶籍从戎?且彼素练之营兵,尚不足用,此辈既未训习,又复奸顽,较之驱市人而战之,其失更甚,遇我军锋,惟各鸟兽散耳!如是而腼颜自以为善策,不待有识者知其谬妄也。

总之,季亨此书,不但在本朝为狂吠,卽在明代,亦当受妄言乱政之诛,不得谓之忠于所事,此宜急投水火,更无纤毫疑义者也。所有原书四本,仍行封固进呈销毁,并将指驳各条录呈御览,恭候钦定,卽交部传抄,俾天下共知颜季亨《九十九筹》一书,不特诋斥本朝,理宜销毁,卽其为明季所筹之策,荒唐乖谬,亦不足存,亟应通行禁毁,以正人心而息邪说。

是否,伏候训示。谨奏。

乾隆四十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奉旨:依议。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猜你喜欢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范晔
  列传第五十八·李延寿
  列传十·薛居正
  卷二十四 前燕录二·崔鸿
  石匮书后集卷第五十·张岱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六十四·佚名
  《江苏省通志稿》例言·缪荃孙
  通志卷三十九·郑樵
  民国三年(1914)九月二十三日至十二月十一日·胡适
  太平军两次攻占杭州亲历记·佚名
  第十三节 加富尔外交政策第二段·梁启超
  卷二百四十二·杨士奇
  卷八十九·杨士奇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佚名
  卷十四·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五十二·彭定求

        卷252_1 【宣州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古壁苔】刘太真   苒苒温寒泉,绵绵古危壁。光含孤翠动,色与暮云寂。   深浅松月间,幽人自登历。   卷252_2 【顾十二况左迁过韦苏州房杭州韦睦州…以继三君子之风焉】刘

  • 第三十五出 飮药·陆采

    【山坡羊】〔旦手捧甁酒诏书上〕恨悠悠盼不到的故里。冷淸淸守不彻的宫宇。杳冥冥望不见的长安。高渺渺上不得的黄金陛。白日低。浮云又重蔽。天高怎诉胸中意。千古伤心。一腔寃气。〔哭介合〕亲闱。黄泉无见期。夫

  • 卷九十八·毕沅

      ◎宋纪九十八 ∷起强圉协洽五月,尽六月,凡两月。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讳构,徽宗第九子,母曰显仁皇后韦氏,大观二年五月乙巳,生帝于大内,赤光照室。八月,赐名,除建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

  • 大事记续编卷三十四·王祎

    晋安皇帝元兴三年【燕昭文皇帝光始四年 秦文桓皇帝始六年 西秦乞伏干归太初十七年 魏太祖道武皇帝天赐元年 南凉秃髪傉檀昌三年 南燕献武皇帝建平五年 西凉李暠庚子五年 北凉沮渠蒙逊永安四年】春正月帝出

  • 卷之七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二百九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陈清端公年谱卷上·丁宗洛

    同里后学丁宗洛编次顺治十三年(丙申)闰五月二十三日巳时,公生(本「陈氏家谱」)「陈清端公家传」(顾镇撰):『公讳璸,姓陈氏;字文焕,一字眉川。海康人;去雷城东洋之十五里,实家焉』。「雷州府志」:『陈璸,海康东湖村人』(按「陈氏家谱」

  • 附录二·佚名

    郑氏史料初编补辑兵部题、行「推补福建烽火寨把总」稿兵部题「注销事」稿兵部行「总理卢象升咨」稿兵部题内有「陈鹏仍以副将留用」残稿兵部题、行「推补福建烽火寨把总」稿兵部尚书臣张等谨题:为缺官事。职方清吏司案

  • 于洛侯传·李延寿

    于洛侯,代地人。任秦州刺史,暴虐残忍。兵士富炽强夺吕胜一具缠脚布,于洛侯就鞭打富炽一百下,砍掉他的右腕。老百姓王陇客杀死王羌奴、王愈二人,依照法律应处以死刑。而于洛侯活生生地拔下王陇客的舌头,用针扎他的脚跟,并且连

  • 开头的话·邹韬奋

    时间过得真快!在我提笔写这篇《开头的话》的时候,离开这本书的脱稿又有两个多月了。在这两个多月里面,我和几位朋友在羁押中的生活和以前差不多。关于我自己在这时期内的“工作”,完成了两本书,除这本《经历》外

  • 五年·佚名

    (己未)五年清康熙十八年 八月8月2日○甲子,持平李增疏論閔黯、金德遠、鄭載嵩、趙師錫、李正英陞擢之濫,請從臺啓還收,上批不許,略曰:「國家取人之道,才德爲上,功勞次之。今玆數臣,皆是有才望之人,簡拔登庸,有何不可,而抉摘前日之

  • 卷四十二·郑玄

    匠人为沟洫,(主通利田间之水道。○洫,况域反。)[疏]注“主通”至“水道”○释曰:古者人耕,皆畎上种?,畎遂沟洫之间通水,故知“通利田间水道”。此文与下为目,下别为之耳。耜广五寸,二耜为耦。一耦之伐,广尺,深尺,谓之?巛。田首倍之

  • 四书通凡例·胡炳文

    四书通凡例一语录凡朱子未定之説与门人传录差误及重意者不复出门人姓氏依纂疏例亦不复纪一集注谓集诸家之注而为之也或融其意或举其辞字字称停不可増减今集成复举朱子以前诸议论是朱子当时犹有遗者也今并不复出或张氏

  • 复安庆佛教居士林函·太虚

    安庆佛教居士林暨林友各居士均鉴:贵林六周年纪念,拟请宣讲莲华经,惟本人以法务羁身,不克前来!届时可荐慈航法师代座。此祝诸位法乐!太虚。(见正信九卷三十四期)

  • 佛说延寿命经·佚名

    尔时世尊。在娑罗双树间。临般涅槃。有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皆来集会□□□□□□□延寿。[跳-兆+氐]跪合掌。前白佛言。世尊我等四众皆来集会。奉请如来。莫入涅槃。唯愿如来哀受我等劝请。令住一劫。莫

  • [第八品]心双论·佚名

    总说分[第一]人分总说一若某人心生而不灭者,其人心应灭而不生耶?或又若某人心应灭而不生者,其人心生而不灭耶?若某人心不生而灭者,其人心应不灭而生耶?或又若某人心应不灭而生者,其人心不生而灭耶?二若某人心生者,其人心已生耶?或

  • 傅与砺诗文集·傅若金

    元代诗文别集。文集11卷,诗集8卷。傅若金撰。傅若金初字汝砺,由揭傒斯改为字与砺。《四库全书》曾据江苏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文集为傅若川编,卷首有洪武十七年(1384)梁寅序。卷1为赋、诏、策、制、表,卷2—3为记,

  • 周礼述注·李光坡

    二十四卷。清李光坡(1651-1719)撰。李光坡字耜卿,号茂夫,福建安溪人。大学士李光地之弟。杭世骏《榕城诗话》称其家居不仕,潜心经学。学说皆宗宋儒,专治“三礼”。着有《三礼述注》、《白轩文编》等。《周礼述注》为《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