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太祖神武应运法天神智仁圣至道广德孝光皇帝李继迁,继捧族弟也。高祖思忠,尝从兄思恭讨黄巢,拒贼于渭桥,表有铁鹤,射之没羽,贼骇之,遂先士卒。战没,僖宗赠宥州刺史,祠于渭阳。曾祖仁濒,仕唐银州防御使。祖彝景,嗣于晋。父光俨,嗣于周。建隆四年,继迁生于银州无定河(按无定河有李继迁寨,见《米脂县志》),生而有齿。开宝七年,授定难军管内都知蕃落使。(《宋史·夏国传》)

夏五月己酉,夏州留后李继捧献其银、夏、绥、宥四州(按《东都事略》作以夏、银、绥、宥、静五州之地来归。《长编》作献其所管四州八县)。六月乙亥,遣使发继捧缌麻已上亲赴阙。其弟继迁奔地斤泽。

继捧之先,累四世未尝入觐。继捧至,宋帝甚嘉之,赐白金千两、帛千匹、钱百万。祖母独孤氏亦献玉盘一、金盘三,皆厚赉之。继捧陈其诸父昆弟多相怨怼,愿留京师,乃遣使夏州,护缌麻已上亲赴阙。独继迁居银州,不乐内徙。继迁时年二十(按《长编》作年十七),勇悍,有智谋,与弟继冲(《东都事略》作继忠)、亲信张浦等谋曰: “吾祖宗服食兹土逾三百年,父兄子弟列居州郡,雄视一方。今诏宗族尽入京师,死生束缚之,李氏将不血食矣,奈何?”继冲曰:“虎不可离于山,鱼不可脱于渊。请乘夏州不备,杀诏使,据绥、银,可以得志。”浦曰:“不然。夏州难起家庭,蕃部观望,克文兼知州事;尹宪以重兵屯境上,卒闻事起,朝发夕至;银州羌素不习战,何以御之?吾闻小屈则大伸,不若走避漠北,安立室家,联络豪右,卷甲重来,未为晚也。”继迁善之。伪称乳母死,出葬郊外,以兵甲置棺中,与其党数十人,奔入蕃族地斤泽。泽距夏州东北三百里。(《宋史·太宗本纪》、《夏国传》,《长编》卷二十三、二十五及《西夏书事》。按《夏国传》:太宗尝宴群臣苑中,谓继捧曰:“汝在夏州,用何道以制诸部?”对曰:“羌人鸷悍,但羁縻而已,非能制也。”)

十月,夏州奏:“击李继迁,破之。”(司马光《稽古录》。按《长编》第言,夏州言戎人拒命,发州兵击败之。)

十一月己酉,以李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并官其昆弟夏州蕃落指挥使克信等十二人有差。

权知夏州克文,亦以唐僖宗所赐其祖思恭铁券及朱书御札上于朝,改博州防御使、绥州刺史。克宪初偃蹇,不奉诏。宋帝遣袁继忠往谕,克宪谓继忠曰:“李氏何负于朝廷?不能以一州相假乎?”继忠曰:“天子以夏州归顺,锡以车旗,予以银币,将擢其诸父、昆弟并居方面,宠荣极矣。绥、银僻在羌夷,民贫地瘠,朝廷召公等入京,共享富贵。今克文诣阙,绥州孤立无援,若犹怀顾望,一旦兵临,羌人嗜利忘义,势涣心离,悔何及耶!”克宪迟疑久之,乃随继忠入朝。(《宋史·夏国传》、《袁继忠传》及《西夏书事》)

十二月,宋诏:赦银、夏等州常赦所不原者。(《宋史·太宗本纪》)

春三月,继迁入贡。内侍秦翰赍敕招之,不听。

继迁闻继捧等俱受恩命,遣所部诣麟州贡马及橐驼等物,奉表言:“世泽长存,祖功未泯,人心思旧,蕃部乐推,不望通显皇朝,但假馀生戎落,克遂肯构肯堂之志,常为不侵不叛之臣”云云。宋帝使秦翰赍敕谕曰:“朕恭迓天庥,懋昭皇极。山陬海澨,尽一车书;日照月临,罔非臣庶。尔河西李氏,世分旄钺,久任边疆,忠节著于前朝,丰功彰于昭代。属兹家庭多难,几化参商;幸逢恩诏曲全,无亏棣萼。业经同族共列王朝,何忍一夫远居荒俗!况夷落之内,或有跳梁;亲近之间,岂无煽动?敢行旅拒,难逃天诛,不特宗祀忽焉,抑且身名两败。细为善后,合念归诚。宠秩有加,不失当躬富贵;恩荣勿替,永贻奕世箕裘。祸福分途,从违早计。”继迁留翰宿帐中,出入无疑间。翰思手刃之,不得,乃还。(《宋史·秦翰传》及《西夏书事》)

夏五月,战于葭芦川,不克。

继迁数寇河西,银、夏诸州无宁日。宋帝令银、夏、绥、宥都巡检使田钦祚与西上阁门副使袁继忠率兵巡护。继迁从槅柞岭引众拒之,战于葭芦川,不胜,弃铠甲走。(《宋史·袁继忠传》)

秋九月,犯三岔口,又败。

继迁闻田钦祚、袁继忠屯兵三岔,控扼夏州要害,潜率众攻之,不胜,退入狐貉谷。钦祚等出万井口逐之。继迁请战,麾众围雄武军千人于后。继忠命龙卫指挥荆嗣往援,列阵格斗。继迁始却,失人马七百馀。已,钦祚军还,依山为营,继迁亦寨其下。钦祚与嗣募劲卒五十人,乘夜纵火击之。继迁不及备,营栅悉毁,军士死者千馀人。(《宋史·荆嗣传》)

西人攻宥州,巡检使李询击走之。

初,宋帝诏绥、银、夏等州官吏,招引没界外民归业。继迁见部下携贰,谓张浦曰:“我宗社久墟,蕃众饥敝。今中国以财粟招抚流民,亲离众散,殆不可支。”浦曰:“宋兵遍驻银、夏,势难与争。宥州富庶,恃横山为界,若诱诸部并力图之,厄险观变,亦克复之策也。”继迁乃诱西戎众,合二万人攻宥州。巡检使李询率所部蕃汉卒击走之。(《宋史·太宗本纪》及《西夏书事》)

冬十月,知夏州尹宪侦知继迁所在,与巡检使曹光实掩击之,获其母、妻,俘斩甚众。继迁走。

继捧之入朝也,以光实为银、夏、绥、麟、府、丰、宥州都巡检使。继迁逃入蕃落,为边患。光实与知夏州尹宪侦知继迁复至地斤泽,选精骑,夜发兵掩袭。再宿而至,斩首五百,烧四百馀帐,获继迁母、妻及羊、马器械万计。继迁仅以身免。(《宋史·夏国传》及《曹光实传》。按《东都事略》获继迁母、妻,不详年月。《宋史·夏国传》系此事于太平兴国八年,《太宗纪》则在雍熙元年,传纪不合。又《长编》系于是年九月,与《宋史》系于十月又不合,《宋史》盖据奉到之日耳。又按《本纪》所俘千四百馀帐,与《尹宪传》、《夏国传》、《长编》作焚四百馀帐不同。)

十二月,聚兵黄羊平。

平在夏州北。招来蕃众,兵势复振。于是,羌豪野利等族,皆以女妻之。(《西夏书事》。按《宋史·夏国传》景德元年,继迁卒,子德明立,年二十三,母曰顺成懿孝皇后野利氏。考《帝纪》,太宗雍熙元年至真宗景德元年,共年二十,是德明生母非此野利氏可知。史臣曰:“番俗诸母众多,不能备详,职此故也。”亦见《西夏书事》。)

春二月,李继迁诱杀宋汝州团练使曹光实,遂袭银州据之。

继迁连娶豪族,转迁无常,渐以强大。而西人以李氏世著恩德,往往多归之。出其祖彝兴像,以示戎人,戎人皆拜泣,因语其豪右曰:“李氏世有西土,今一旦绝之。尔等不忘李氏,能从我兴复乎?”众曰:“诺。”初,继迁弃银州,番部拓跋遇入诉本州赋役苛虐,乞移居内地,宋帝不许,遂作乱,夏州巡检梁迥率兵讨破之。遇等散居山谷,遣人说继迁曰:“银州地居四塞,西接夏、绥,东邻麟、胜,公家先泽未远,若潜师以来,遇以番众济之,城可得也。”继迁问计于众,从弟延信曰:“地斤之役,乃备御之疏,非战斗之罪。漠北不足以立室家,今遇众来归,天假之便,失此不图,后悔何及?”张浦曰:“时不再来,机不可失!但曹光实老将知兵,若不诱之离城,攻其无备,我军大创之馀,鹤唳风声,难保必胜也。”于是,遂与弟继冲、破丑重遇贵、张浦、李大信等起夏州,乃诈降,使人绐光实曰:“我数奔北,势窘不能自存矣,公许我降乎?”因致情款,陈讲甥舅之礼,期某日降于葭芦川。光实信之,且欲专其功,不与人谋。及期,继迁先设伏兵,令十数人近城迎光实。光实从数百骑往赴之,继迁前导北行,将至其地,举手麾鞭而伏兵应之,光实遂遇害。光实从子克明,时护辎重在后,闻光实死,惧军乱,秘不发丧。阳令人西来传光实令,还军银州,而潜与仆张贵入敌中获光实尸以还。继迁遂袭银州据之。(《宋史·太宗本纪》、《夏国传》、《曹光实传》及《西夏书事》)

继迁自称定难军留后,以张浦、刘仁谦为都押牙,预署诸州刺史等官。

继迁既杀光实,假其旗帜,袭破银州,获军资器械无算,于是番族附者日众。李大信等议推继迁为定难节度、西平王,号令蕃众。张浦曰:“自夏州入觐,无复尺疆,今甫得一州,遽尔自尊,恐乖众志。宜先设官授职,以定尊卑,予署酋豪,各领州郡,使人自为战,则中国疲于备御,我得尽力于西土矣。”继迁曰:“是我心也。”遂称都知蕃落使、权知定难军留后。以浦、仁谦为左右都押牙,李大信、破丑重遇贵为蕃部指挥使,李光祜、李光允等为团练使;复署蕃酋折八军为并州刺史,折罗遇为代州刺史,嵬悉咩为麟州刺史,折御乜为丰州刺史,弟延信为行军司马,其馀除授有差。(《西夏书事》)

三月,破会州,焚毁城郭而去。(《宋史·夏国传》)宋遣知秦州田仁朗等将兵讨继迁。

继迁围宋河西,三族寨将折遇乜杀监军使者,与继迁合。仁朗次绥州,奏请益兵,留月馀俟报。会继迁攻抚宁寨,仁朗喜谓诸将曰:“敌人逐水草散保岩险,常乌合为寇,胜则进,败则走,无以穷其巢穴。今继迁啸聚羌、戎数万,尽锐以攻孤垒,抚宁小而固,兵少而精,未可以浃旬破。当留信宿,俟其困,以大兵临之,分强弩三百,邀其归路,必成擒矣。”仁朗部署已定,欲示闲暇,日纵酒扌雩蒱,不恤军事。帝知之,遣使召仁朗赴阙,下御史按问仁朗请益兵及陷三族状。仁朗对曰:“所召银、绥、夏兵,其州皆留防城,不遣。所部有千馀人,皆曹光实旧卒,器甲不完,故请益兵。况转输刍粟未备,三族寨与绥相去道远,非元诏所救。昨臣已定擒继迁策,会诏代臣,其谋不果。”因言:“继迁得部落情,愿降优诏怀宋之,或以厚利啖诸酋长密图之;不尔,恐他日难制,大为边患。”宋帝特贷死,流商州。(《宋史·田仁朗传》)

夏四月,李继隆等击继迁,破悉利诸族。

王侁等出银州北,破悉利诸族,追奔数十里,斩三千馀级,俘蕃、汉老幼千馀,枭代州刺史折罗遇及其弟埋乞首,牛马铠仗所获尤多。又出开光谷西杏子坪,破保寺、保香族,斩其副首领埋乜已下五十七人,降银三族首领折八军等三千馀众,复破没邵浪、悉讹诸族及浊轮川东、兔头川西诸族。麟州诸蕃请纳马赎罪,愿改图自效,助讨继迁。王侁等遂与所部兵入浊轮川,斩首五千级。继迁及折遇乜遁去。是岁,又破咩嵬及岌伽罗腻十四族,吴移、越移等四族亦降。由是麟、夏、银三州复背继迁,归宋者百二十五族,户万六千馀。(《宋史·李继隆传》、《党项传》。按岌伽罗腻,《宋史·郭守文传》作岌罗腻。又《石守信传》守信子保兴,至道二年与范庭召等五路讨贼,有岌伽罗腻数族率众来拒。保兴选敢死士数百人,衔枚夜击,歼之。自是,吴移、越移诸族归降。据此,则又似在至道二年五路出师时。)

继迁攻宋夏州。

权麟州韩崇训领兵赴援,大败之,徙监夏州军。(《宋史·韩崇训传》)继迁与宋都巡检使石保兴战于黑水河,败绩。

继迁入抄。徙银、夏、绥、府都巡检使。尝巡按罨子寨并黑水河,趋谷中,夏人知之,以数千骑据险,渡河求战。保兴所部不满二千人,乃分短兵伏于河浒,俟其半渡,急击之,斩首百馀级,追北数十里。(《宋史·石保兴传》)

春二月癸卯,继迁遣使降于契丹。

契丹西境直对夏州,党项东山诸部臣事者多。李氏自思恭赐姓,未尝外附。继迁见诸部溃散,谋于众曰:“吾不能克复旧业,致兹丧败,兵单力弱,势不得安。北方耶律氏方强,吾将假其援助,以为后图。”乃遣张浦持重币至契丹请附。契丹主隆绪意未决,西南招讨使韩德威言:“河西为中国右臂,向年府州折氏与银、夏共衡刘汉,致大兵援应无功;今李氏来归,国之利也,宜从其请。”契丹主纳之。(《辽史·圣宗本纪》及《西夏书事》)

夏四月,契丹授继迁定难军节度使、都督夏州诸军事。

契丹主以继迁效顺,遣侍中肖里得持诏,授继迁定难军节度、银夏绥宥等州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继冲为副使。(《辽史·圣宗本纪》。按《辽史·百官志》,统和四年置夏州管内蕃落使,授李继迁。置四番都军所,授李继冲。与《圣宗纪》异。)

冬十月,贡于契丹。(《辽史·西夏外纪》)十一月,党项咩兀等族谋杀继迁,不果。

继迁凶忍,虐用其属,宥州党项咩兀等族首领、都指挥遇乜布九人谋诛继迁。时继迁克期攻银州,会诸族于无定河侧。遇乜布等以暗箭射之,中其鼻,创久不愈,师期乃缓。遇乜布以闻,宋帝赐敕书安抚之。(《宋史·党项传》及《西夏书事》。按《长编》三十五,王禹偁述翟守素言,继迁曾被左右暗箭射之,横贯于鼻,偶然不死,今面上疮痕尚存。似指此事,惟不言遇乜布姓名耳。)

十二月,请婚契丹。

继迁引兵五百骑款塞,愿婚大国,永作藩辅。契丹主诏以王子帐节度使耶律襄之女汀,封义成公主下嫁,赐马三千匹。(《辽史·圣宗本纪》)

继迁复攻夏州。

知夏州安守中以三万众战于王亭镇,败绩。继迁追至城门而返。(《宋史·夏国传》)

宋以继捧为崇信节度使,克宪为道州防御使,克文遣归博州,并选常参官为通判,以专郡政。

继迁数为边患,有言继迁悉知朝廷事,盖继捧泄之,故出之。(《宋史·夏国传》)

春三月,贡于契丹。(《辽史·圣宗本纪》)

夏五月,宋以继捧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姓名“赵保忠”,遣归镇。

初,改感德军节度使,屡发兵讨继迁,不克。又数以敕书招谕继迁及同恶蕃部,继迁亦尝遣孔目官张浦,诣知环州程德元,自陈归顺之意。然继迁终不肯降,益侵盗边境。宰相赵普建议,欲复委李继捧以夏台故地,令图之。因召赴阙,赐姓赵氏,更名“保忠”,宋帝亲书五色金花笺以赐之,授夏州刺史,充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赐金器千两,银器万两,并赐五州钱帛、刍粟、田园。保忠辞日,宴于长春殿,赐袭衣、玉带、银鞍马,锦彩三千匹、银器三千两,又赐锦袍、银带五百副、马百匹,命右卫第二军都虞候王呆领兵千人护送之。及还,保忠以土物为赆,杲拒而不纳。(《宋史·夏国传》及《长编》二十九。按继捧授定难节度使,徐氏干学《通鉴后编》于雍熙元年及是年两书其事,赐姓名则书在雍熙元年。毕沅《续通鉴》同,并两书赐姓名。)

冬十二月,宋以继迁为银州刺史、充洛苑使。

保忠本以不能钳制部落请入朝。及归,继迁视之,蔑如也。保忠期笼络继迁,至镇数月,上言继迁悔过归款,乃授继迁官,然实无降心也。(《宋史·夏国传》及《东都事略》)

春正月壬辰,李继迁与兄继捧有怨,乞与通好。契丹主知其非诚,不许。(《辽史·圣宗本纪》)

三月戊戌,契丹以义成公主归李继迁。(《辽史·圣宗本纪》。按《圣宗本纪》于统和四年十二月书,以王子帐耶律襄之女封义成公主,下嫁继迁。辽统和四年乃宋雍熙三年,与《宋史》正合。而《纪》于七年三月又书,以义成公主下嫁继迁,或系许婚在四年,下嫁则在七年也。见《续通志·西夏记》载注。)

贡于契丹。(《辽史·西夏外纪》)

冬十月,宋以定难军节度使赵保忠同平章事。(《宋史·太宗本纪》)十二月,掠西蕃贡使于橐驼口。

先是,诸蕃每贡马京师,为继迁邀击,周仁美领骑士为援,敌不敢犯。(《宋史·周仁美传》)

春正月,遣使如契丹谢婚。(《辽史·西夏外纪》)

三月,贡于契丹。

初,继迁流离沙碛,虽臣事契丹,贡不成礼。及契丹妻以公主,羌部慑服,输牲畜者日众。继迁遣使如契丹,献良马二十匹、粗马二百匹、驼一百头、锦绮三百匹,织成锦被褥五合,苁蓉、甘石、井盐一千斤,沙狐皮一千张,兔鹘五只,犬子十只。自后,每岁八节贡献。(《辽史·圣宗本纪》及《契丹国志》)

夏四月,保忠袭破宥州御泥布、啰树二族。

保忠奉宋帝诏市马,已获三百匹。二族附继迁,不肯卖马。保忠领兵掩杀二百馀人,擒百馀人,遂降其族。(《宋史·党项传》)

秋八月,赵保忠破继迁于安庆泽,继迁中流矢遁。(《宋史·夏国传》及《稽古录》)九月,遣使如契丹献宋俘。(《辽史·西夏外纪》)冬十月,攻夏州,赵保忠乞济师。

继迁谋取夏州,遣破丑重遇贵等至州诈降,谓继迁创甚,不能军。保忠信之,不设备。继迁阴合诸族渠帅,突攻州城。继捧出兵拒战,重遇贵等从中起,保忠仅以身免,遣使上表乞援。(《西夏书事》)

是月,复遣使如契丹,以败宋军告。(《辽史·西夏外纪》)

十二月,继迁下宋麟、鄜等州,遣使告于契丹。(《辽史·西夏外纪》。按是时继迁未得银、夏,焉能越取麟、鄜?《宋史》纪、传并不载。)

契丹遣使,封继迁为夏国王。(《辽史·西夏外纪》:张齐贤曰:“契丹与中国为难,虑继迁感中国之恩,断右臂之势,署王爵以縻之,遣戎使以镇之。王爵至,则刺史之命轻矣;戎使至,则动静皆伺之,向背之心异矣。夫夏国王之称,虚名也。而在契丹命之,于彼国无损,于中国为敌,其谋不甚深哉!”按《宋史·夏国传》作雍熙三年,契丹册继迁为夏国王,与此异。)

春正月,继迁攻夏州。宋遣商州团练使翟守素,帅兵援赵保忠。

保忠与继迁战,不胜,乞师于朝。宋帝遣翟守素率兵援之,赐保忠茶百斤、上酝十石。(《宋史·太宗本纪》及《夏国传》)二月,遣使如契丹,告伐宋捷。(《辽史·西夏外纪》)

夏四月,遣李知白如契丹,谢封册。(《辽史·西夏外纪》。按《圣宗本纪》作杜白。)

七月,以下宋银、绥二州,遣使告于契丹。(《辽史·西夏外纪》)

继迁与宋并代、夏绥、麟府三镇部署孔守正战于大横冈,败绩。复战于白池,又败。守正至行庄,焚掠而去。(《宋史·孔守正传》)继迁奉表如宋请降。宋以为银州观察使,赐姓名。

继迁走漠北几十年,阻兵嗜杀,蕃部被役属者胥怨。夏州之战,虽败保忠兵,部下指挥朗吉等潜相携贰。闻翟守素将兵来讨,恐惧,奉表归顺。丙午,授继迁银州观察使,赐以国姓,名曰“赵保吉”。保吉又荐其亲弟继冲。帝亦赐姓,改名“保宁”,授绥州团练使。并授子德明管内蕃落使。行军司马王禹偁草制词,继迁送马五十匹为润笔,不受。(《宋史·太宗本纪》及《长编》三十二、三十七并《西夏书事》。按《西夏纪事本末》有敕封诏书,诏曰:“王者推赤心以待天,鉴丹书而念旧。疆场之事,虽守在于四夷;勋烈之家,固赏延于十世。银、夏等州蕃落使李继迁,驰声沙漠,袭庆旌旗。顷者因献提封,偶怀疑惧,流寓边塞,绵历岁时。式微之咏既深,在宥之恩宜及。赐之国姓,俾预于宗盟;授以廉车,用绥于夷落。尔其体匿暇之旨,坚效顺之诚,使兄弟以如初,保公侯之必复。钦若明命,勉思令图。可特投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傅兼御史大夫、银州管内观察使,封天水郡侯,食邑一千五百户,赐姓‘赵’,名‘保吉’,仍放朝谢,许便之官。”)

八月,保忠袭继迁,克之。

继迁虽降宋,劫掠如故。时居王亭镇,保忠往袭之,继迁奔铁斤泽,貌奴、猥才二族复夺其牛畜二万馀。(《宋史·党项传》)兀泥族首领泥中佶移,复背继迁归宋。

先是,佶移内附于宋,授慎州节度使。俄复归继迁。至是,其长子突厥罗与其首领黄罗,以千馀骑降府州。(《宋史·党项传》)

冬十月,保忠降于契丹,契丹封为西平王,复姓名曰“李继捧。”(《辽史·圣宗本纪》。按继捧降契丹事,《宋史》及诸书俱不载,惟陈桱《通鉴续编》载之。《辽史考证》谓继捧未尝附于契丹,盖继迁之误。)

赵保忠复破宥州御泥布、罗树二族。以朋附继迁也。(《宋史·党项传》)继迁攻会州熟仓族。

熟仓大族,东西蕃部五千馀帐,皆保聚岩谷,为环庆藩篱。继迁不得熟仓,不能入环庆。遣使诱之曰:“身已归朝,赐国姓,今后请勿相拒,共禀朝命。”诸酋勿应。继迁由铁斤泽引兵攻之,咩悉复率来离诸族拒战,继迁始退。(《宋史·党项传》及《西夏书事》)

十二月,契丹以继迁附宋,遣韩德威持诏谕之。(《辽史·圣宗本纪》)

春二月,韩德威掠灵州,继迁遣使诉于契丹。

初,继迁之附契丹也,德威请纳之。既得继迁,诸夷皆从,玺书褒奖。未几,继迁受赂,潜怀二心。奉诏率兵往谕,继迁托以西征不出。德威忿怒,至灵州俘掠而还。继迁遣使诉状。赐诏安慰。(《辽史·圣宗本纪》及《韩德威传》。按灵州,当作银州。是时,灵州尚属中国,继迁所据乃银州,《辽史》误。)

夏四月,请通陕西互市。

继迁自婚契丹,岁时贡献悉取资于蕃族,财用渐乏。时陕西尚严边禁,碛外商旅不通。继迁上言:“王者无外,戎夷莫非赤子。乞通互市,以济资用。”宋帝诏从之。(《西夏书事》)

冬十月,贡于契丹。(《辽史·圣宗本纪》)十一月,保忠贡鹘于宋。

号“海东青”。宋帝曰:“朕不事畋游也。”还之。(《宋史·太宗本纪》及《东都事略》)

宋禁青白盐,困继迁,旋除其禁。

先是,诸羌部落树艺殊少,但用池盐与边民交易谷麦,会馈挽趋灵州,为继迁所抄。转运副使郑文宝议以为“银夏之北,千里不毛,但以贩青白盐为命尔,请禁之。许商人贩安邑、解县两池盐于陕西,以济民食。官获其利,而戎益困,继迁可不战而屈。”乃诏:“自陕以西,有敢私市者,皆抵死;募告者,差定其罪。”行之数月,犯者益众。戎人乏食,相率寇边,屠小康堡。内属万馀帐亦叛。商人贩两池盐少利,多取他径出唐、邓、襄、汝间邀善价,吏不能禁。关、陇民无盐以食,境上骚然。帝知其事,遣知制诰钱若水驰传视之,悉除其禁,召诸族抚谕之,乃定。(《宋史·夏国传》及《郑文宝传》)

夏四月,继迁攻庆州。

继迁虽复绥、银,犹以未得宥、夏等州,遣使入请,宋帝不许。继迁怒曰:“五州故地,先业留遗,拓土展疆,是诚在我。”乃令于众曰:“身虽薄德,承累世之泽,抚诸族之豪,安能迷运守常,没身沙漠?诸君其努力图之。”遂以李大信为蕃部都指挥使,率众犯庆州。州北直接沙漠,地形漫衍,无险可恃。时以继迁纳款,战守无备,兵至人情骇惧。知州刘文质以私钱二百万给赏,于是士皆奋斗,大信不能胜。(《西夏书事》。按《宋史·刘文质传》太略。)

秋八月,入原州。

陕西岁比不登,加以馈饷劳扰,民不堪命。继迁侦知虚实,率兵入原州,围牛栏寨,与团练使石普相持数日,乃还。(《宋史·许均传》)

猜你喜欢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十六·乾隆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七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十二·佚名
  圆明园总管世家·佚名
  卷八十七上下·郝经
  第四十三卷清雍正·缪荃孙
  卷一百二十八·司马迁
  卷五 孝安帝纪第五·范晔
  挚虞传·房玄龄
  傅咸传·房玄龄
  何之元传·姚思廉
  窦瑾传·李延寿
  屈原研究·梁启超
  钦定南巡盛典卷四十九·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二十·杨仲良

      真宗皇帝   崇奉圣祖   景德四年。先是,汀州人王捷咸平初贾贩至南康军,于逆旅遇道人,自言姓赵氏。是冬再见于茅山,命捷市铅汞炼之,少顷成金。捷即随至和州诸山,得其术,又授以小银神剑,密缄之。戒日:『非遇人主,切勿轻言

  • 第三回 祭天坛雄主告七恨 战辽阳庸帅覆全军·蔡东藩

      却说纳林布禄从寨后逃走,直驰至数十里,不见满洲军,方教停住。少顷,喘息已定,各部兵亦逐渐趋集,约略检点,三停里少了一停,自己部下,且丧失一半;正在垂头丧气,忽见一人踉跄奔入,正是科尔沁部统领明安,尚未行礼,即大哭道:“全部军

  • 卷之一百三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之二十六·佚名

    光绪二年丙子二月。癸亥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安。至壬辰皆如之。  ○甲子。遣官祭先医之神。  ○谕内阁、瑞联奏酌保剿除围场窜匪出力员弁一摺。刑部员外郎高

  • 一四二六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遵议纪昀文渊阁书籍错误换写分赔折·佚名

    一四二六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遵议纪昀文渊阁书籍错误换写分赔折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十六日臣阿桂等谨奏,为遵旨议奏事。本月十一日左都御史纪昀奏官书错误,难于改补,请换写分赔,并文渊阁书接勘完竣,【真按:疑为校之形讹!】将舛

  • 民国二年(1913)四月至三年(1914)二月廿八日·胡适

    (在康乃耳大学)吾作日记数年,今不幸中辍,已无可复补;今以札记代之:有事则记,有所感则记,有所着述亦记之,读书有所得亦记之,有所游观亦略述之。自传则吾岂敢,亦以备他日昆弟友朋省览焉耳。民国二年四月一、国家与世界(四月)吾今年正

  • 江淹传·李延寿

    江淹字文通,济陽考城人,父亲江康之,作过南沙县令,很有才气。江淹从小丧父,家境贫寒,常仰慕司马相如、梁鸿的为人,不屑于从事经学训诂,而倾心于诗赋文章。早年被高平檀超赏识,常请他坐上席,厚加礼遇。初次作官为南徐州从事,又转任

  • 颜真卿传·欧阳修

    颜真卿,字清臣,秘书监颜师古第五代侄孙。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殷氏亲自教育他。长大后,学问渊博,擅长写文章,侍奉母亲很孝顺。玄宗开元年间,参加进士考试,通过殿试。调到醴泉当县尉。经两次提升,任监察御史,奉命巡查河东、陇

  • 第十章 12·辜鸿铭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辜讲有一次刚刚当孔子从宫廷应诏回到家,听说国家的马厩着火,他首先问,“是否有人受伤? ”而没有问马的状况。辜解今曰地方一有事故,内外衮衮诸公,莫不函电交驰,亟问曰:“伤羊乎? ”不问民。

  • 卷一百九十七·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九十七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孟子第十一告子章句上考异古本注谓性命难言也命下有之字足利本同今本告子曰至必子之言夫考异古本注告子以爲人性爲才干才作木足利本同今本 而成其桮棬乎

  • 卷十七·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十七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诗小雅甫田之什诂训传第二十一序疏故笺先言仓廪则言政烦赋重也【则当后字误】一章倬彼节笺以丈夫税田也【丈监本误又】上地谷亩一钟【钟误钟下并同】音义甫之言丈

  • 卷十二·僧祐

    杂录序宋明帝敕中书侍郎陆澄撰法论目录序第一齐太宰竟陵文宣王法集录序第二齐竟陵王世子抚军巴陵王法集序释僧佑法集总目录序第三释迦谱目录序第四世界记目录序第五萨婆多部师资记目录序第六法苑杂缘原始集目录序第七

  • 辯中邊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世親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制譯   辯真實品第三   已辯其障.當說真實。頌曰.   [一]真實唯有十. 謂根本.與相. 無顛倒.[二]因果. 及麤細真實.   極成.淨所行. [三]攝受.幷差別. 十善巧真實 

  • 卷第十四·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十四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七 【论】从大众围绕常随佛众之中从普贤菩萨至大自在天已来此四十一众义分为

  • 卷十九·佚名

    嘉兴大藏经 古雪哲禅师语录古雪哲禅师语录卷十九嗣法门人传我等编偈三即韵答鹤台熊铨部北窗高卧独知微。敝衲曾胜玉带围。华满园林浑不恋。鸥闲湖岸竟忘机。青青五柳今犹在。落落双苏世所稀。峰顶鼓钟声未寂。隔江招

  • 梅华问答编·薛阳桂

    闵之门下薛心香,著有《梅华问答编》,畅言三教微旨,玄妙程度,不下乃师,且多精华而少糟粕,另有《金仙直指性命真源》一书。

  • 医法圆通·郑钦安

    综合类著作。清郑寿全撰。四卷。成书于同治十三年(1874)。首论用药弊端,倡治病辨证之理全在阴阳虚实四字,告诫医者深究医理,切莫做庸医杀人。后分症详述辨治之法。卷一、二为杂病、妇、儿等科; 卷三、四为伤寒、时病

  • 杂阿含经·佚名

    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诸经篇幅短小,事多杂碎,故名。玄奘译名为《相应阿笈摩》,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原50卷,缺2卷,后以阿育王传补入。共收经1362部。一般认为属化地部传本。梵文原本现已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