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何之元传

何之元,庐江飅人。祖父何僧达,齐南台治书侍御史。父何法胜,以行业闻名。

之元幼时好学,颇有才思,因居丧过于毁顿,为梁司空袁昂所看重。天监末年(519),袁昂上表举荐他,因而得蒙召见。初仕为梁太尉临川王扬州议曹从事史,不久转为主簿。及至袁昂为丹陽尹,征辟之元为丹陽五官掾,总领户曹事务。不久任信义县令。何之元的族人何敬容,位高势重,多次造访,之元始终不曾回访。有人问其故,之元说:“当年楚国观起受宠于令尹,禄位低而有马数十乘,因而遭诛,此后,像观起这样无其禄而有其马的得宠之人便都逃亡了。德薄而受重用,必然已到了败亡之边缘。我怕的是未能从中得利而先已招致祸患。”有识之士因此而称道他。

适逢安西武陵王为益州刺史,以何之元为安西刑狱参军。侯景之乱发,武陵王以太尉之位而继位,授之元为南梁州刺史、北巴西太守。武陵王自成都举兵东下,之元与蜀中百姓均进言请求武陵王不要东下,王认为他败坏军心,囚之于舰中。及至武陵王兵败,之元随邵陵太守刘恭到郡。不久江陵陷落,刘恭卒,王琳召何之元为记室参军。梁敬帝册封王琳为司空,之元授职为司空府谘议参军,领记室。

王琳立萧庄时,任之元为中书侍郎。适逢齐文宣帝薨,令之元前往吊唁。还至寿春,而王琳败,齐主以之元为扬州别驾,治所即寿春。及至众军北伐,取得淮南地,湘州刺史始兴王陈叔陵遣功曹史柳咸赍书招徕之元。之元因先前与朝廷有误会,等到书信到,十分惶恐,读信至“孔璋无罪,见用为左车”,之元仰天叹息说:“词意如此,怎会是欺诳我呢?”便随柳咸到了湘州。太建八年(576),任中卫府功曹参军事,不久升任谘议参军。

及至叔陵遭诛,之元便断绝与陈书人交往,潜心于著述。认为梁朝起自武皇,终于敬帝,其兴亡之运数,盛衰之踪迹,足以垂示后代以鉴戒,确定史书褒贬之准则。考究其始终,起自齐永元元年(499),迄于王琳被擒(太建五年即公元573年),七十五年大事,起稿为三十卷,名之曰《梁典》。序文曰:

记事之史,其流派非止一种,编年之作,没有早于《春秋》的,它是鲁国之史书,并非帝王之典籍。案三皇之简为《三坟》,五帝之册为《五典》,典之义由此而生。至于《尚书》叙述唐帝部分为《尧典》,虞帝部分为《舜典》,这又有经文为明确之据。所以典之涵义的产生已是很久远了。至于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述帝王称纪,自此以后,史家均沿用此名。至陈寿所撰,名之曰志,综合三国,使各分其道而扬其镳。只有何法盛《晋书》变帝纪为帝典,既声称以古为师,于理也顺当。所以我这里所作,称为《梁典》。

梁拥有天下,自中大同以前,海内安宁晏静,太清以后,寇盗交相侵扰,综其首尾而言,算不上完美,所以此书开篇,分为六意。以高祖创立基业,承袭齐末,追根溯源,起自永元,今以永元前若干卷为《追述》。高祖出生于布衣,成长于风俗败坏之社会,知晓风俗教化的善恶,了解人性之真伪。及至统御天下,大展政治方略,四十八年下来,实在也称得上天下富足。今以若干卷为《太平》。世道没有长久的平安,时代也没有永远的治世,不信自我之后,仍属动乱频仍,今以若干卷为《叙乱》。及至高祖崩驾之年,而太宗蒙辱之岁,歌颂之声、狱讼之事,均是向着西都江陵而去不是向着东都建康,对叛逆之人的处理,对流散之士的招徕,征伐及礼乐制度均归于世祖绎而非归于太宗纲。治理混乱的局面,恢复正常秩序,其功勋有在,政治安定,大功告成,其勋业实属世祖。今以若干卷为《世祖》。到了天下艰难窘迫,几乎要改朝换代之时,则有敬皇继立,最终禅位于陈,今以若干卷为《敬帝》。骠骑将军王琳,扶立萧梁后嗣,尽避不得天命之助,然而是其忠贞之节操,今以若干卷为《后嗣王》。对于太宗,虽然加给美谥,然而大宝之年号,世人不曾遵循,大抵因为受制于贼人侯景的缘故罢。承圣纪年,自应上接太清,皇上亲笔诏书,不应擅加更改,这一点列于后论中详述,应该来说是顺理成章的。

大凡事件均有始终,而人有其行业,对于本与末之界限,要加以品评叙说。案臧荣绪称作史如无剪裁和论断,就好比起居注了。由此而言,对于本末之分实在应该加以详尽地了解。

又编年而列其岁次,大抵是取其线索分明而易于查找之优点。至于夷族气焰嚣张,盘踞危害我中原,初中只有拓跋氏一国,后分为东西二君,其事迹互有相关,容易造成编纂上的杂乱。今以未分裂之前为北魏,分裂之后高氏所辅佐者为东魏,宇文氏所辅佐者为西魏,以此来加以区分。又因隐笔与显笔不同体,繁文与省文文法不同,其中有所损益之处,有凡例加以说明。

祯明三年(589),京城陷,于是移居于常州之晋陵县。隋开皇十三年(593),卒于家中。

猜你喜欢
  卷三 殷本纪第三·司马迁
  载记第二 刘聪·房玄龄
  卷四百七十二·列传第二百三十一·奸臣二·脱脱
  卷四十七·志第十七上·百官志三·脱脱
  ●明季三朝野史卷之二·顾炎武
  第八十三回 大吃醋两魏争风 真奇冤数妃毕命·蔡东藩
  大事记续编卷七十三·王祎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九·佚名
  ●海东逸史卷一·佚名
  第六十三册 天命九年·佚名
  通志卷七十八上·郑樵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司马迁
  卷二十四 上 食货志 第四上·班固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佚名
  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跋·缪公恩

    ●跋(一) 捧读大集见猎心喜因不揣固陋吟七律四章 【 诗录于前】 缮写呈上先生如果见许即以为题词可也大集中佳处每不胜收择其言尤雅者录出非阿好也昔新城尚书为愚山作摘句图仆之去取敢比阮翁而先生之诗何殊尚白五古如自

  • 明诗平论二集卷五·朱隗

    七古一王思任一首董其昌一首邹廸光一首曹学佺一首葛一龙四首李流芳四首程嘉燧一首钟 惺五首谭元春三首潘一桂一首尹 伸三首钱谦益三首陈函辉一首娄 坚一首张明弼二首黄景昉二首△王思任海线歌○海线歌余郎生事性不

  • 程珌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程珌(1164—1242)字怀古,休宁(今属安徽)人,先世居洺水,因自号洺水遗民。绍熙四年(1193)进士。授昌化主簿,调建康府教授,改知富阳县。嘉定十三年(1220),除秘书丞。明年,为著作佐郎、军器少监。历迁国子司业、起居舍人、权中

  • 卷一百四十·志第九十三·乐十五等·脱脱

        ◎乐十五   鼓吹者,军乐也。昔黄帝涿鹿有功,命岐伯作凯歌,以建威武、扬德风、厉士讽敌。其曲有《灵夔竞》、《雕鹗争》、《石坠崖》、《壮士怒》之名,《周官》所谓"师有功则凯歌"者也。汉有《朱鹭》等十

  • 卷一二三 宋紀五·司马光

      起柔兆困敦(丙子),盡重光大荒落(辛巳),凡六年。   太祖文皇帝元嘉十三年(丙子、四三六年)   春,正月,癸丑朔,上有疾,不朝會。   甲寅,魏主還宮。   二月,戊子,燕王遣使入貢于魏,請送侍子,魏主不許,將舉兵討之;壬辰,遣使者十餘

  • 卷十一外廷线索纪略·刘若愚

    天启四年三月十九日,科臣传魁参汪文言,既逮诏狱,罪不可测,计无所出。至五月二十九日,宪臣杨涟参逆贤二十四罪之疏上矣。奉圣夫人客氏者,先帝之乳媪也,久与逆贤私。司礼监掌印王体乾柔佞贪狠,实党附逆贤之元凶戎首,贼害椒绅之

  • ●卷六·陈康祺

    ◎会试及顺天乡试钦命题目之始国初凡乡、会试三场,俱由主考出题。自顺治十五年后,会试及顺天乡试头场《四书》三题,由钦命密封,送内帘官刊印颁发。◎乾隆丁丑科会试乾隆二十二年丁丑会试,奉旨易表判为诗,易经文于二场,永著为

  • 目录·佚名

    目录前言凡例一 谕内阁着直省督抚学政购访遗书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初四日二 贵州巡抚觉罗图思德奏查明黔省鲜有书籍可供采择折乾隆三十七年十月初三日三 寄谕直隶河南山东三省督抚采买刊书梨板乾隆三十七年十月四 寄

  • ·和大中丞树人七十寿诗·丁曰健

    大中丞树人宪台七十述怀诗并记一官四十有余年,游宦萍踪半海边。从政驱车仕东鲁,效忠叱驭入西川。榛芜皖、豫空蒿目,风月湖山暂息肩;五度仙霞今老矣,承平可许赋归田?舳舻千里火轮飞,牙纛遥临八阵威。台、凤烟氛

  • 伯颜传·宋濂

    伯颜,姓蔑儿吉碍氏,曾祖父探马哈儿,任宿卫。祖父称海,随宪宗伐宋,为国捐躯。父谨只儿,在隆福太后宫中总领宿卫。伯颜抱负远大,沉着果断。十五岁时奉成宗之命侍奉太子武宗。大德三年(1299),随武宗征海都。五年又随武宗征迭怯里

  • 白沙语录精选·陈献章

    “道”论白沙在《论前辈言铢视轩冕尘视金玉》中或曰,道可状乎?曰,不可。此理妙不可言,道至于可言,则已涉乎粗迹矣。何以知之?曰,以吾知之。吾或有得焉,心得而存之,口不得而言之,比试言之,则已非吾所存矣。故凡有得而可

  • 古文孝经【宋本】·孔安国

    仲尼闲居曽子侍坐子曰参先王有至徳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女知之乎曽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徳之本教之所由生复坐吾语女身体髪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二十三·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宝秘密印曼拏罗广大仪轨分第二十  尔时世尊。复入一切如来灌顶总持三昧出生宝加持三摩地。说此自印大明曰。  唵(引)嚩日啰(二合)啰怛

  • 卷第七十七·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七十七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定品第八之一如是已辩诸智差别。次当分别智所依定。唯诸静虑能具为依。故于此中先辩静虑。或于先辩共功德中。已辩智所成无诤等功德。余所成德今次当辩。

  • 一字奇特佛顶经卷中·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二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成就毗那夜迦品第五于屏处安佛像。于一切有情起悲愍心。取神通月三时澡浴三时换衣。时别诵一千八遍。乃至月圆满。

  • 佛说要行舍身经·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大苾刍众千二百五□□□□□汉大迦叶波而为□□□□一千人俱。飞腾辟支而为上首。诸大菩萨八千人俱。地藏菩萨而为上首。大梵天王释提桓因四天大王龙神八部。诸苾刍苾刍尼乌波索迦乌波

  • 柳边纪略·杨宾

    又名《全辽备考》。地理杂志。清杨宾(1650—1740、9)撰,五卷。宾字可师,号大瓢,一号山阴耕夫,浙江山阴人。著有《金石源流》、《晞发堂稿》。柳边,即清代柳条边。指清初为防止内地人入山采参而设置的,由开原至今吉林市北的

  • 古今纪要·黄震

    19卷,南宋黄震撰。黄震,字东发,号于越,浙江慈溪人,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进士,学宗朱熹,后人将其归入朱子学派。《古今纪要》是一部简明的古今通史,它“撮取诸史,括其纲要”,上起三皇五帝,下迄北宋哲宗元符年间(1098~1100)。其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