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首

西夏本赫连国地,而其先则魏拓跋氏后也(按,西夏先姓于弥,钱氏大昕《廿二史考异》、《元史·李恒传》,其先姓于弥氏,唐末赐姓李,世为西夏国主。按西夏之先本拓跋氏,于弥与拓跋音不相近,盖元时国俗之语。吴澄撰《李世安(即散术府)墓志》云:“公,西夏贺兰于弥部人也。”又《卜颜铁木儿传》作唐兀吾密氏,《察罕传》称唐兀乌密氏。北人读吾如乌,盖同族也。《李恒传》称于弥氏,与乌密声亦相近)。唐贞观初,有拓跋赤辞者归唐,太宗赐姓李,置静边等州以处之。其后析居夏州者,号平夏部。唐末,拓跋思恭镇夏州,统银、夏、绥、宥、静五州地,讨黄巢有功,复赐李姓。思恭卒,弟思谏代为定难军节度使(按,《通鉴考异》、欧阳修《五代史》作拓跋思敬,意谓《薛史》避国讳耳。按《旧唐书》、《实录》皆作思恭。《实录》天复二年九月,武定军节度使李思敬,以城降王建。思敬本姓拓跋,鄜夏节度使思恭、保大节度使思孝之弟也。思孝致仕,以思敬为保大留后,遂升节度,又徒武定军。《新唐书·党项传》白思恭为定难节度使,卒,弟思谏代为节度。思孝为保大节度,以孝荐弟思敬为保大留后,俄为节度。然则思恭、思敬乃是两人,思敬后附李茂贞,或赐国姓,故更姓氏,修合以为一人,误也。又《廿二史考异》,思敬当作思恭,宋人避敬字,多改为恭,而同时又有拓跋思敬其人者,乃并思恭亦误转为敬矣)。思谏卒,思恭孙彝昌嗣(按薛氏《旧史》及王氏《东都事略》,以彝昌为思谏于,与此异)。梁开平中,彝昌遇害,将士立其族子、蕃部指挥仁福(按欧阳《新五代史》及《东都事略》皆云:“仁福,不知于思谏为亲疏也。”《宋史·夏国传》彝昌遇害,将士立其族子、蕃部指挥使仁福。司马氏《通鉴考异》云:“仁福诸子,皆连彝字,则于彝昌,必父行也。”当以《通鉴》为正)。开平三年四月,梁祖降制,授仁福检校司空,充定难军节度使。未几,后唐武皇遣大将周德威会邠凤之师五万,同攻夏州。仁福固守月馀,梁援军至,德威遁去。梁祖喜之,超授检校太保、同平章事。仁福自梁贞明、龙德、及后唐同光中,累官至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朔方王。长兴四年三月,卒于镇。其年,追封虢王。子彝超嗣(按《册府元龟》一百九十六,梁末帝乾化三年制:进封夏州节度使李仁福为陇西郡王。)彝超,仁福之次子也,历本州左都押衙,迁防遏使。仁福卒,三军立为帅。矫为仁福奏云:“臣疾已甚。”已,委彝超权知军州事,乞降真命。明宗闻之,遂以彝超为延州留后,以延帅安从进为夏州留后。朝廷虑不从命,诏邠州节度使药彦稠、宫苑使安从益等,率师援送从进赴镇,仍降诏谕之,云:“近据西北藩镇奏,定难军节度使李仁福薨。朕以仁福自分戎阃,远镇塞垣,威惠俱行,忠孝兼著。当本朝播越之后,及先皇兴复之初,爰及眇躬,益全大节。统临有术,远迩咸安。委仗方深,凋殒何速。忽窥所奏,深怆予怀,不朽之功,既存于社稷;有后之庆,宜及于子孙。但以彼藩地处穷边,每资经略。厥子年才弱冠,未历艰难,或亏驾御之方,定起奸邪之便。其李彝超,已除延州节度使观察留后,便勒赴任。但夏、银、绥、宥等州,最居边远,久属乱离,多染夷狄之风,少识朝廷之命。即乍当于移易,宜普示于渥恩。应夏、银、绥、宥等州管内,罪无轻重,常赦所不原者;并公私债负,残欠税物,一切并放。兼自刺史、指挥使、押衙已下,皆勒依旧,各与改转官资。朕自总万机,惟宏一德,内安华夏,外抚戎夷,先既怀之以恩,后必示之以信。且如李从严之守岐陇,疆土极宽;高允韬之镇鄜延,甲兵亦众。咸能识时知变,举族归朝。从严则见镇大梁,允韬则寻除钜鹿。次及昆仲,并建节旄,下至将僚,悉分符竹。又若王都之贪上谷,李宾之吝朔方,或则结构契丹,偷延旦夕;或则依凭党项,窃据山河。不禀除移,惟谋旅拒。才兴讨伐,已见覆亡。何必广引古今,方明利害?只陈近事,聊谕将来。彼或要覆族之殃,则王都、李宾足为鉴戒;彼或要全身之福,则允韬、从严可作规绳。朕设两途,尔宜自择。或虑将校之内、亲要之间,幸彼幼冲,恣其荧惑,遂成骚动,致累生灵。今特差邠州节度使药彦稠,部领马步兵土五万人骑送安从进赴任,从命者秋毫勿犯,违命者全族必诛,先令后行,有犯无舍云。”其年夏四月,彝超上言奉诏,授延州留后。已迎受恩命,缘三军百姓拥隔,未放赴任,明宗遣阁门使苏继彦赍诏促之。五月,安从进领军至城下,彝超不受代,从进驻军以攻之。秋七月,彝超昆仲登城,谓从进曰:“孤弱小镇,不劳王师攻取,虚烦国家饷运,得之不武。为仆闻天子,乞容改图。”时又四面党项部族万馀骑,薄其粮运,而野无刍牧。关辅之人运斗粟、束槁,动计数千,穷民泣血,无所控诉,复为蕃部杀掠,死者甚众。明宗闻之,乃命班师。彝超亦上表谢罪,乃授彝超检校司徒,充定难军节度使。既而修贡如初。清泰二年,卒于镇。弟彝兴袭其位(按《册府元龟》三百八十九,长兴四年,隰州刺史刘燧凝言于帝曰:“臣闻李仁福有二子,彝超乃次子也。长子彝殷,为夏州留后。彝超征诏赴阙,则诸蕃归心矣。”据此,则又当以彝超继彝殷,未知孰是)。彝兴,本名彝殷,避宋宣祖讳,改“殷”为“兴”。初为行军司马,彝超卒,遂加定难军节度使。晋天福初,加检校太尉、同平章事。末帝嗣位,加检校太师。八年秋,彝兴弟、绥州刺史彝敏与其党作乱,为彝兴所逐。彝敏奔延州,彝兴押送到阙,骨肉二百馀口,朝廷以彝兴之故,絷送本道斩之。开运元年春,诏以彝兴为契丹西南面招讨使。汉乾祐元年春,加兼侍中。是岁,李守贞叛于河中,潜使人构之。彝兴为之出师,驻于延州之北境。既而闻守贞被围,乃收军而退。周显德中,累加至守太傅、兼中书令,封西平王。世宗即位,加太保。恭帝初,加太傅。宋初,加太尉。北汉刘钧结代北诸部来寇麟州,彝兴遣部将李彝玉,会诸镇兵御之,钧众遂引去。建隆初,献马三百匹。太祖大喜,亲视攻玉为带,且召使问曰:“汝帅腹围几何?”使言:“彝兴腰腹甚大。”太祖曰:“汝帅真福人也。”遂遣使以带赐之。乾德元年四月甲辰,彝兴献犛牛一(按康誉之《昨梦录》,西夏有竹牛,重数百斤,角甚长,黄黑相间,用以制弓,极佳。夏人常杂犀角以市焉。吴任臣《山海经注》谓即犛牛之类)。五年卒,太祖废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夏王。子克睿立。克睿,初名光睿,避太宗讳,改“光”为“克”。彝兴之卒,自权知州事,授检校太保、定难军节度使。开宝九年,率兵破北汉吴堡寨,斩首七百级,获牛羊千计,俘寨主侯遇以献,累加检校太尉。太平兴国三年卒,太宗废朝二日,赠侍中。子继筠立。继筠,初为衙内都指挥使、检校工部尚书,克睿卒,自权知州事,授检校司徒、定难军节度观察留后。太宗征北汉,继筠遣银州刺史李光远、绥州刺史李光宪,率蕃汉兵列阵渡河,略太原境,以张军势。太平兴国五年卒,弟继捧立。继捧,初为衙内指挥使,嗣继筠为留后。继捧从父、绥州刺史、西京作坊使李克文表言:继捧不当承袭,请遣使与偕至夏州。谕继捧,令入朝(《西夏书事》:太平兴国六年秋八月,银州刺史李克远袭夏州,不克。冬十一月,继捧以银州变闻。太宗诏令抚绥属族,无使滋乱)。七年,继捧以地献于宋。其弟继迁乃复兴,故叙首继迁云。(《宋史》、《辽史》、《旧五代史》、《长编》)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司马迁
  列传第四十三 庾亮(子彬 羲 龢 弟怿 冰 条 翼)·房玄龄
  卷十八·谷应泰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五·徐乾学
  卷之三百四十·佚名
  通志卷八十一·郑樵
  一三六六 云南巡抚谭尚忠奏本年并无挖补《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九三六 盛京兵部侍郎伯兴奏参领运头拨全书懈弛之广宁县知县杨鹏翮折·佚名
  卷七十九·班固
  第二十五章 在常德(一)·冯玉祥
  李宗闵传·刘昫
  唐纪七十七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中之上乾宁四年(丁巳、897)·司马光
  卷一百二十三·佚名
  卷二十一·郭良翰
  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巻四·吴正子

    宋 呉正子 注刘辰翁 评艾如张【艾音乂】【按晋乐志艾如张乃汉时短箫铙歌之乐及魏受命使缪袭为之词改为获吕布呉使韦昭为之词改为摅武师晋武受禅传女为之词改为征辽东又按隋志梁改为桐柏山北齐改为战韩陵周改为迎魏

  • 卷二十一·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二十一 宋 陆游 撰 夜归塼街巷书事 近坊灯火如昼明十里东风吹市声远坊寂寂门尽闭只有烟月无人行谁家小楼歌恼侬余响缥缈萦帘栊苦心自古乏真赏此恨略与吾曹同归来空亝卧凄冷灯前病骨巉巉影

  • 周家人传第七·欧阳修

    ○圣穆皇后柴氏太祖一后三妃。圣穆皇后柴氏,邢州尧山人也,与太祖同里,遂以归焉。太祖微时,喜饮博任侠,不拘细行,后常谏止之。太祖状貌奇伟,后心知其贵人也,事之甚谨。及太祖即位,后已先卒,乃下诏:“故夫人柴氏,追册为皇后,谥曰圣穆

  • 卷二百七·列传第一百四·柯劭忞

      梁德珪 张思明 陈颢 傅岩起 王士宏   梁德珪,字作伯温,一名暗都剌,大都良乡人。祖守信,隆兴都转运盐使。父国祯,内藏库提点。   德珪初事昭睿顺圣皇后,令习国语,通奏对。至元十六年,为中书左司员外郎,擢郎中,六迁至参

  • 卷二一六 唐紀三十二·司马光

      起強圉大淵獻(丁亥)十二月,盡昭陽大荒落(癸巳),凡六年有奇。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天寶六載(丁亥,公元七四七年)   十二月,己巳,上以仙芝為安西四鎮節度使,徵靈詧入朝,靈詧大懼。仙芝見靈詧,趨走如故,靈詧益懼。副都護京

  • 卷三十七下·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三十七下 【丙子】十二年【楚帝林士弘太平元年】春正月分遣使者发兵击诸起兵者 【朝集使不至者二十余郡始议分遣使者十二道发兵讨捕盗贼】集览【朝集使自外入朝

  • 卷第五十八·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五十一徐逸度(黄周星、王潢、顾与治、纪映锺 张弨(卓尔堪、万寿祺)徐枋(周茂兰、金俊明、陆琏、徐晟、徐树丕、杨照、韩洽、叶襄、陈三岛、包捷、吴宗潜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三十六·徐乾学

    宋纪一百三十六【起上章执徐正月尽阏逢涒滩十二月凡五年】宁宗法天备道纯徳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十三年春正月丁酉扈再兴攻邓州许国攻唐州皆不克而还金人追之遂攻樊城赵方督诸将拒退之防古破金好义堡霍州刺史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七·佚名

    正统七年冬十月戊子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井之神○以下元节遣官祭 长陵 献陵 景陵○罕东卫指挥脱脱等来朝贡驼马赐彩币有差○命皇城东安门仓添设副使一员专出纳光禄寺草束○己丑辽府麻阳王贵燠薨王辽简王第十八子母谢

  • 卷之三百六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历代名贤确论卷九·佚名

    成王下周公待士【昌黎 石守道 荆公】周公居变【东坡 颍滨】周公不乐【东坡】召公【荆公】周公待士昌黎曰周公之为辅相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髪当是时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

  • 魏纪四 烈祖明皇帝中之上太和五年(辛亥、231)·司马光

    魏纪四 魏明帝太和五年(辛亥,公元231年) [1]春,二月,吴主假太常潘浚节,使与吕岱督军五万人讨五溪蛮。浚姨兄蒋琬为诸葛亮长史,武陵太守卫秦浚遗密使与琬相闻,欲有自托之计。吴主曰:“承明不为此也。”即封表以示浚,而召还,免官。

  • 卷九·湛若水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正傳卷九    明 湛若水 撰莊公【僖王三年】十有五年【齊桓七年晉緡二十六年衛惠二十一年蔡哀十六年鄭厲二十二年曹莊二十三年陳宣十四年杞共二年宋桓三年秦武十九年楚文十一年】春齊侯宋公陳侯

  • 卷三十八·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三十八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方丘祭地文献通考秦始皇帝即位三年祠八神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葢天好隂祠之必于高山之下山之上命曰畤地贵阳祭之必于泽中圜丘云汉书高祖

  •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十下·智顗

    释如来神力品如来者上释竟。神名不测。力名干用。不测则天然之体深。干用则转变之力大。此中为付嘱深法。现十种大力。故名神力品。自此品下凡有八品。是付嘱流通。今品明菩萨受命弘经。次品如来摩顶付累。文有长行偈

  • 勒那阇耶缘品第六十五·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卢陀[尼拘卢陀:指榕树。]僧伽蓝[僧伽蓝:又作僧伽罗磨。略曰伽蓝等。译曰众园。僧众所住之园林也。]。尔时诸释。睹见世尊。光明神变。阐扬妙化。甚奇甚特。

  •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七(本)·智周

    沙门智周撰论。此所妄执至自性差别者。问法中自性差别可知。我二云何 答但总为我名为自性。遍常等差名为差别。即离蕴等皆悉准知。亦即因明我为自性差别等也。论。皆似所取能取现故者。问何以得知似能.所取皆名为执 

  • 阿阇梨大曼荼攞灌顶仪轨·佚名

    一卷,失译。秘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