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屈原研究

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必推屈原。从前并不是没有文学,但没有文学的专家。如《三百篇》及其他古籍所传诗歌之类,好的固不少;但大半不得作者主名,而且篇幅也很短。我们读这类作品,顶多不过可以看出时代背景或时代思潮的一部分。欲求表现个性的作品,头一位就是研究屈原。

屈原的历史,在《史记》里头有一篇很长的列传,算是我们研究史料的人可欣慰的事。可惜议论太多,事实仍少。我们最抱歉的,是不能知道屈原生卒年岁和他所享年寿。据传文大略推算,他该是西纪前三三八至二八八年间的人,年寿最短亦应在五十上下。和孟子、庄子、赵武灵王、张仪等人同时。他是楚国贵族;贵族中最盛者昭、屈、景三家,他便是三家中之一。他曾做过“三闾大夫”。据王逸说:“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然则他是当时贵族总管了。他曾经得楚怀王的信用,官至“左徒”。据本传说:“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可见他在政治上曾占很重要的位置。其后被上官大夫所谗,怀王疏了他。怀王在位三十年,西纪前三二八至二九七屈原做左徒,不知是那年的事,但最迟亦在怀王十六年前三一二以前。因那年怀王受了秦相张仪所骗,已经是屈原见疏之后了。假定屈原做左徒在怀王十年前后,那时他的年纪最少亦应二十岁以上,所以他的生年,不能晚于西纪前三三八年。屈原在位的时候,楚国正极强盛,屈原的政策,大概是主张联合六国,共摈强秦,保持均势,所以虽见疏之后,还做过齐国公使。可惜怀王太没有主意,时而摈秦,时而联秦,任凭纵横家摆弄。卒至“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本传文怀王死了不到六十年,楚国便亡了。屈原当怀王十六年以后,政治生涯象已经完全断绝。其后十四年间,大概仍居住郢都武昌一带。因为怀王三十年将入秦之时,屈原还力谏,可见他和怀王的关系,仍是藕断丝连的。怀王死后,顷襄王立,前二九八屈原的反对党,越发得志,便把他放逐到湖南地方去,后来竟闹到投水自杀。

屈原什么时候死呢?据《卜居》篇说:“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哀郢》篇说:“忽若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假定认这两篇为顷襄王时作品,则屈原最少当西纪前二八八年仍然生存。他脱离政治生活专做文学生活,大概有二十来年的日月。

屈原所走过的地方有多少呢?他著作中所见的地名如下: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邅吾道兮洞庭。

望涔阳兮极浦。

遗余佩兮澧浦。                 右《湘君》

洞庭波兮木叶下。

沅有芷兮澧有兰。

遗余褋兮澧浦。                 右《湘夫人》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

邸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

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之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雨。

                       右《涉江》

发郢都而去闾兮。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背夏浦而西思兮。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右《哀郢》

长濑湍流,沂江潭兮。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

低佪夷犹,宿北姑兮。              右《抽思》

浩浩沅湘,纷流汩兮。              右《怀沙》

遵江夏以娱忧。                 右《思美人》

指炎神而直驰兮,吾将往乎南疑。

                        右《远游》

路贯庐江兮左长薄。               右《招魂》

内中说郢都,说江夏,是他原住的地方,洞庭湘水,自然是放逐后常来往的,都不必多考据。最当注意者,《招魂》说的“路贯庐江兮左长薄”,象江西庐山一带,也曾到过。但《招魂》完全是浪漫的文学,不敢便认为事实。《涉江》一篇,含有纪行的意味,内中说“乘舲船余上沅”,“朝发枉陼,夕宿辰阳”,可见他曾一直朔著沅水上游,到过辰州等处。他说的“峻高蔽日,霰雪无垠”的山,大概是衡岳最高处了。他的作品中,象“幽独处乎山中”,“山中人兮芳杜若”,这一类话很多。我想他独自一人在衡山上过活了好些日子,他的文学,谅来就在这个时代大成的。

最奇怪的一件事,屈原家庭状况如何,在本传和他的作品中,连影子也看不出。《离骚》有“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余”两语。王逸注说:“女媭,屈原姊也。”这话是否对,仍不敢说。就算是真,我们也仅能知道他有一位姐姐,其余兄弟妻子之有无,一概不知。就作品上看来,最少他放逐到湖南以后过的都是独身生活。

我们把屈原的身世大略明白了,第二步要研究那时候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伟大的文学?为什么不发生于别国而独发生于楚国?何以屈原能占这首创的地位?第一个问题,可以比较的简单解答。因为当时文化正涨到最高潮,哲学勃兴,文学也该为平行线的发展。内中如《庄子》、《孟子》及《战国策》中所载各人言论,都很含着文学趣味。所以优美的文学出现,在时势为可能的。第二第三两个问题,关系较为复杂。

依我的观察,我们这华夏民族,每经一次同化作用之后,文学界必放异彩。楚国当春秋初年,纯是一种蛮夷,春秋中叶以后,才渐渐的同化为“诸夏”。屈原生在同化完成后约二百五十年。那时候的楚国人,可以说是中华民族里头刚刚长成的新分子,好象社会中才成年的新青年。从前楚国人,本来是最信巫鬼的民族,很含些神秘意识和虚无理想,象小孩子喜欢幻构的童话。到了与中原旧民族之现实的伦理的文化相接触,自然会发生出新东西来。这种新东西之体现者,便是文学。楚国在当时文化史上之地位既已如此。至于屈原呢,他是一位贵族,对于当时新输入之中原文化,自然是充分领会。

他又曾经出使齐国,那时正当“稷下先生”数万人日日高谈宇宙原理的时候,他受的影响,当然不少。他又是有怪脾气的人,常常和社会反抗。后来放逐到南荒,在那种变化诡异的山水里头,过他的幽独生活,特别的自然界和特别的精神作用相击发,自然会产生特别的文学了。

屈原有多少作品呢?《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云:“屈原赋二十五篇。”据王逸《楚辞章句》所列,则《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天问》一篇,《九章》九篇,《远游》一篇,《卜居》一篇,《渔父》一篇。尚有《大招》一篇,注云:“屈原,或言景差。”然细读《大招》,明是摹仿《招魂》之作,其非出屈原手,象不必多辩。但别有一问题颇费研究者,《史记·屈原列传》赞云:“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是太史公明明认《招魂》为屈原作。然而王逸说是宋玉作。逸,后汉人,有何凭据,竟敢改易前说?大概他以为添上这一篇,便成二十六篇,与《艺文志》数目不符;他又想这一篇标题,象是屈原死后别人招他的魂,所以硬把他送给宋玉。依我看,《招魂》的理想及文体,和宋玉其他作品很有不同处,应该从太史公之说,归还屈原。然则《艺文志》数目不对吗?又不然。《九歌》末一篇《礼魂》,只有五句,实不成篇。《九歌》本信神之曲,十篇各侑一神;《礼魂》五句,当是每篇末后所公用。后人传钞贪省,便不逐篇写录,总摆在后头作结。王逸闹不清楚,把他也算成一篇,便不得不把《招魂》挤出了。我所想象若不错,则屈原赋之篇目应如下:

《离骚》一篇

《天问》一篇

《九歌》 十篇 《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 《国殇》

《九章》 九篇 《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怀沙》

《远游》 一篇

《招魂》 一篇

《卜居》 一篇

《渔父》 一篇

今将二十五篇的性质,大略说明:

(一)《离骚》 据本传,这篇为屈原见疏以后使齐以前所作,当是他最初的作品。起首从家世叙起,好象一篇自传。

篇中把他的思想和品格,大概都传出,可算得全部作品的缩影。

(二)《天问》 王逸说:“屈原……见楚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及古贤圣怪物行事,……

因书其壁,呵而问之。”我想这篇或是未放逐以前所作,因为“先王庙”不应在偏远之地。这篇体裁,纯是对于相传的神话发种种疑问,前半篇关于宇宙开辟的神话所起疑问,后半篇关于历史神话所起疑问。对于万有的现象和理法怀疑烦闷,是屈原文学思想出发点。

(三)《九歌》 王逸说:“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祠必作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见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以见己之冤。”这话大概不错。“九歌”是乐章旧名,不是九篇歌,所以屈原所作有十篇,这十篇含有多方面的趣味,是集中最“浪漫式”的作品。

(四)《九章》 这九篇并非一时所作,大约《惜诵》、《思美人》两篇,似是放逐以前作;《哀郢》是初放逐时作;

《涉江》是南迁极远时作;《怀沙》是临终作。其余各篇,不可深考。这九篇把作者思想的内容分别表现,是《离骚》的放大。

(五)《远游》 王逸说:“屈原履方直之行,不容于世。

……章皇山泽,无所告诉。乃深惟元一,修执恬漠,思欲济世,则意中愤然。文采秀发,遂叙妙思;托配仙人,与俱游戏。周历天地,无所不到;然犹怀念楚国,思慕旧故。”我说:

《远游》一篇,是屈原宇宙观人生观的全部表现。是当时南方哲学思想之现于文学者。

(六)《招魂》 这篇的考证,前文已经说过。这篇和《远游》的思想,表面上象恰恰相反,其实仍是一贯。这篇讲上下四方,没有一处是安乐土,那么,回头还求现世物质的快乐怎么样呢?好吗?他的思想,正和葛得的《浮士特》(Goethe:Faust)剧上本一样,《远游》便是那剧的下本。总之这篇是写怀疑的思想历程最恼闷最苦痛处。

(七)《卜居》及《渔父》 《卜居》是说两种矛盾的人生观,《渔父》是表自己意志的抉择。意味甚为明显。

研究屈原,应该拿他的自杀做出发点。屈原为什么自杀呢?我说:他是一位有洁癖的人,为情而死。他是极诚专虑的爱恋一个人,定要和他结婚;但他却悬著一种理想的条件,必要在这条件之下,才肯委身相事。然而他的恋人老不理会他!不理会他,他便放手,不完结吗?不不!他决然不肯!他对于他的恋人,又爱又憎,越憎越爱;两种矛盾性日日交战;

结果拿自己生命去殉那种“单相思”的爱情!他的恋人是谁?

是那时候的社会。

屈原脑中,含有两种矛盾原素:一种是极高寒的理想,一种是极热烈的感情。《九歌》中《山鬼》一篇,是他用象征笔法描写自己人格。其文如下: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予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蘅,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艰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脩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间。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我常说:若有美术家要画屈原,把这篇所写那山鬼的精神抽显出来,便成绝作。他独立山上,云雾在脚底下,用石兰、杜若种种芳草庄严自己,真所谓“一生儿爱好是天然”,一点尘都染汗他不得。然而他的“心中风雨”,没有一时停息,常常向下界“所思”的人寄他万斛情爱。那人爱他与否,他都不管;他总说“君是思我”,不过“不得间”罢了,不过“然疑作”罢了。所以他十二时中的意绪,完全在“雷填填、雨冥冥、风飒飒、木萧萧”里头过去。

他在哲学上有很高超的见解;但他决不肯耽乐幻想,把现实的人生丢弃。他说: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远游》)

他一面很达观天地的无穷,一面很悲悯人生的长勤,这两种念头,常常在脑里轮转,他自己理想的境界,尽够受用。他说:

道可受兮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无滑而魂兮,彼将自然。壹气孔神兮,于中夜存。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庶类以成兮,此德之门。

                      (《远游》)

这种见解,是道家很精微的所在;他所领略的,不让前辈的老聃和并时的庄周。他曾写那境界道:

经营四荒兮,周流六漠。上至列邮兮,降望大壑。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廖廓而无天。视翛忽而无见兮,听惝恍而无闻。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

                      (《远游》)

然则他常住这境界翛然自得,岂不好吗?然而不能。他说: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离骚》)

他对于现实社会,不是看不开,但是舍不得。他的感情极锐敏,别人感不著的苦痛,到他的脑筋里,便同电击一般。他说:

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零。……谁可与玩斯遗芳兮,晨向风而舒情。……

                      (《远游》)

又说:

惜吾不及见古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

                      (《思美人》)

一朵好花落去,“干卿甚事?”但在那多情多血的人,心里便不知几多难受。屈原看不过人类社会的痛苦,所以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社会为什么如此痛苦呢?他以为由于人类道德堕落。所以说: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岂其有他故兮,莫好脩之害也。……固时俗之从流兮,又孰能无变化?览椒兰其若此兮,又况揭车与江蓠?

                      《离骚》

所以他在青年时代便下决心和恶社会奋斗。常怕悠悠忽忽把时光耽误了。他说: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毗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

                      《离骚》

要和恶社会奋斗,头一件是要自拔于恶社会之外。屈原从小便矫然自异,就从他外面服饰上也可以见出。他说: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巍。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涉江》

又说: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惟昭质其犹未亏。

                      《离骚》

《庄子》说:“尹文作为华山之冠以自表。”当时思想家作些奇异的服饰以表异于流俗,想是常有的。屈原从小便是这种气概。他既决心反抗社会,便拿性命和他相搏。他说: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脩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离骚》

又说:

即替余以蕙

猜你喜欢
  志五 礼志下·薛居正
  卷三十三·本纪第三十三·脱脱
  卷二十九 端拱元年(戊子,988)·李焘
  卷十二·岳珂
  附錄二評論·叶隆礼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四·焦竑
  第十八回 二百年曹操起汉室三分·黄士衡
  卷之一百七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七·佚名
  第二九五红禀光绪十二年二月二十七日一一七一○--三·佚名
  第九卷 帝王·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二十·纪昀
  绎史卷一百三十一·马骕
  一八一 先母事略·周作人
  卷二十七 渤海延琳之叛·李有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天神似的英雄·徐志摩

    这石是一堆粗丑的顽石,这百合是一从明媚的秀色;但当月光将花影描上了石隙,这粗丑的顽石也化生了媚迹。我是一团臃肿的凡庸,她的是人间无比的仙容;但当恋爱将她偎入我的怀中,就我也变成了天神似的英雄!

  • 提要·韩偓

    【臣】等谨案韩内翰别集一巻唐韩偓撰唐书本传谓偓字致光计有功唐诗纪事作字致尧胡仔渔隐丛话谓字致元毛晋作是集跋以为未知孰是案刘向列仙传称偓佺尧时仙人尧从而问道则偓字致尧于义为合致光致元皆以字形相近误也世为

  • 卷三十八·本纪第三十八·顺帝一·宋濂

        ◎顺帝一   顺帝名妥欢帖睦尔,明宗之长子。母罕禄鲁氏,名迈来迪,郡王阿儿厮兰之裔孙也。初,太祖取西北诸国,阿儿厮兰率其众来降,乃封为郡王,俾领其部族。及明宗北狩,过其地,纳罕禄鲁氏。延祐七年四月丙寅,生帝

  • 卷一百一十 晉紀三十二·司马光

      著雍閹茂(戊戌),一年。   安皇帝隆安二年(戊戌、三九八年)   春,正月,燕范陽王德自鄴帥戶四萬南徙滑臺。魏衞王儀入鄴,收其倉庫。追德至河,弗及。   趙王麟上尊號於德,德用兄垂故事,稱燕王,改永康三年為元年,以統府行帝

  • 卷七·陈燕翼

    钦定廷试贡士十二名为萃士。敕于发榜之后,首辅会同礼部礼科公选年青质美者一十二名,令将祖训及大明会典分类分部,定日熟习。着翰林院编简一员,提调教习。三年后,仍将所习者分条钦考,以熟记有识者,立赐同进士出身,破格授以翰林

  • 卷第四十四·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三十七陈子龙 沈廷扬(沈始元等)林汝翥(林垐、叶子器、陈世亨)张煌言(罗子木等)陈子龙沈廷扬(沈始元等)林汝翥(林垐、叶子器、陈世亨)张煌言(罗子木等)陈子龙字卧

  • 资治通鉴后编卷四十三·徐乾学

    宋纪四十三【起柔兆困敦七月尽着雍摄提格二月凡一年有竒】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徳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景祐三年秋七月己夘新作延寜观本王中正旧第保庆太后出奁中物市其地而建之初有诏罢修寺观及是谏官御史以为言帝谓辅

  • 卷之一千三百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五节包·佚名

    第一诉状及批具告状人洪天,为踞地恃强,侥吞工银,乞恩究追,以免赔累事。窃天原籍澎湖,寄居车城,素本泥工为活。去年八月间,有头沟庄民张光进,雇天与伊起瓦厝五间,包倩做泥水,言约工银一百一十元,先交过定银五元,并陆续支领,共领过银

  • 卷四十四·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录卷四十四费莫氏苏和臣      南济兰瑚世礼      满泰伊勒慎      阿哈善爱达汉      古宁阿雅济达      拉普达扎齐艾当阿      爱明阿谟诺以上

  • 夏侯湛传·房玄龄

    夏侯湛,字孝若,谯国谯人。祖父夏侯威,魏国的兖州刺史。父亲夏侯庄,是淮南太守。夏侯湛年幼时很有才华,文章宏富,善于制作新词,又容貌美丽,与潘岳友善,时常行走同车,歇止接席,京都称他们为“双璧”。年少时当太尉掾。泰始中(265~27

  • 第三节 曾国藩刷新旧社会·蒋廷黻

    曾国藩是我国旧文化的代表人物,甚至于理想人物。他生在嘉庆十六年,一八一一年,比洪秀全大两岁。他是湖南湘乡人,家世业农。他虽没有下过苦力,他的教育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他成翰林的时候,正是鸦片战争将要开始的时候

  • 光緒九年·曾纪泽

    光绪九年元日阴雨。已初起,茶食后,更衣,率僚属向阙行朝贺礼,礼毕相庆,发笔书吉语。祀祖后,与家人相庆。傔从及华商在法者先后来贺,闽局学生肄业于法者六人来贺,谈颇久。午正,陪僚友饮宴。席散见客,李柏门之妻师恭萨克、俄国□□

  • 三 粘指民族·林语堂

    染指、中饱、分羹、私肥,还是中国民族亘古以来上自王公大臣下至贩夫小卒文武老幼男女贤愚共同擅长的技术。根据这技术之普遍性及易学性,我们几乎可以主观的演绎的断定这染指性已是中国人之第二天性了。最近普斯基大学生

  • 访虚大师询华僧抗日事·太虚

    ──二十五年在杭州──日本中外日报等各报,纷载抗日的中国僧云:‘向来对于抗日行为恐怖激烈的上海市,成为佛化运动的上海市佛学会颇表敬意的吾人,顷因太虚氏发布露骨的抗日宣言,不得不掉笔致其一言。此种情报之可畏,诚使吾

  • 四童子三昧经卷上·佚名

    隋北印度健陀罗国三藏阇那崛多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俱尸那国力士居地娑罗林所二双树间。尔时如来思惟。今日涅槃时到应当取灭。长老阿难即于其夜欻得恶梦。惊怖忧恼驰向佛所。愁惨合掌瞻仰世尊目不暂舍。尔时

  • 卷第六十五·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六十五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六 尔时善财童子。於善知识所。起最极尊重心。生广大清净解。常念大乘

  • 文殊师利菩萨根本大教王经金翅鸟王品·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佛在净居天,金翅鸟王对文殊说真言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