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七

官制五

吏部六

锦衣卫

令史       典吏

承发

千户所百户所

司吏

镇抚司

司吏       典吏

仓攅典

鞍辔火药局

司吏

草场柴场所

司吏

王府仪卫司

司吏

金吾前卫

令史       典吏

卫镇抚司

司吏

所镇抚司

司吏

千户所拨守大理等旗军所草场所

司吏

羽林左右府军府军左右前後旗手神策骁骑右镇南水军左龙骧天策豹韬虎贲右兴武鹰扬江隂十九卫

令史       典吏

千户所

司吏

镇抚司

司吏

仓攅典

柴草场

司吏

留守中虎贲左广洋三卫

令史       典吏

千户所

司吏

卫镇抚司

司吏

所镇抚司

司吏

仓攅典

应天和阳留守左右水军左龙虎武德横海龙江九卫

令史       典吏

千户所

司吏

镇抚司

司吏

仓攅典

渖阳左右留守前後英武蒙古右六卫

令史       典吏

千户所

司吏

镇抚司

司吏

广武卫

令史       典吏

千户所

司吏

仓攅典

飞熊卫

令史       典吏

千户所

司吏

蒙古左卫

令史       典吏

千百户所

司吏

镇抚司

司吏

仓攅典【已上皆南京】

锦衣卫【已下俱後添设】

令史六名     典吏十九名

仓攅典一名

镇抚司

司吏四名     典吏九名

驯象等所

司吏共二十四名

仓攅典一名

百户所

司吏共八十七名

北镇抚司

典吏一十名

彭城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六名

仓攅典二名

旗手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六名

留守中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史七名

留守右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七名

留守左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六名

留守後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

留守前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

武骧左右卫

腾骧左右卫

令史各二名    典吏各八名

所司吏各十九名

长陵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八名

献陵卫

景陵卫

裕陵卫

茂陵卫

令史各二名    典吏各八名

所司吏各六名

仓攅典各一名

神武右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司吏六名

神武左卫

神武後卫

大宁中前卫

忠义左右前後卫

府军後右卫

龙虎卫

大兴左卫

虎贲左卫

龙骧卫

蔚州左卫

义勇左右中前後卫

富峪卫

济州卫

会州卫

武成中卫

燕山左右前卫

济阳卫

永清左右卫

令史各二名    典吏各八名

司吏各六名

仓攅典各一名

虎贲右卫

武德卫

兴武卫

鹰扬卫

神策卫

渖阳左右卫

豹韬卫

典吏各八名

所司吏各六名

寛河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九名

仓攅典一名

羽林左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七名

仓攅典一名

羽林右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七名

羽林前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八名

仓攅典一名

金吾前卫

武功右中卫

令史各二名    典吏各八名

所司吏各十名

仓攅典各一名

武功左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六名

所司吏六名

金吾後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七名

仓攅典一名

金吾左右卫

令史各二名    典吏各八名

所司吏各九名

仓攅典各一名

府军卫

府军左卫

令史各二名    典吏各八名

所司吏各七名

仓攅典各一名

府军前卫

令史四名     典吏十一名

所司吏二十三名

应天卫

典吏八名     司吏八名

和阳卫

典吏七名     司吏八名

骁骑右卫

典吏八名     司吏六名

镇南卫

典吏八名     司吏六名

通州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六名

仓攅典八名

蕃牧千户所

司吏七名

牧马千户所

司吏二名

王府长史司

司吏二名     典吏十二名

典簿厅

典吏一名

仪卫司

司吏一名

羣牧所

司吏一名

典仗所

司吏六名

审理所

司吏二名     典吏四名

典膳所

司吏一名     典吏二名

纪善所

司吏一名     典吏二名

奉祠所

司吏一名     典吏二名

工正所

司吏一名     典吏二名

典宝所

司吏一名     典吏二名

良医所

司吏一名     典吏二名

典仪所

司吏一名     典吏二名

仓攅典

库攅典各一名

在外衙门该设吏典

各布政司

通吏       令史

典吏       承发

架阁库典吏

库攅典

经历司

典吏

理问所

司吏       典吏

各府

司吏       典吏

承发

经历司

典吏

司狱司

狱典

各州县

司吏       典吏

承发

各府州县儒学

司吏

各府州县税课司局

司吏       攅典

各府州县仓

攅典

各府库

攅典

各递运所

司吏       典吏

各水马驿

驿吏

各巡检司

司吏

按察司

书吏       典吏

承发

经历司

典吏

司狱司

典吏

架阁库

典吏

盐运使

书吏       典吏

承发

经历司

典吏

盐仓攅典

批验所

攅典

库攅典

盐课提举司

司吏       典吏

盐课司

司吏

各都指挥使司

令史       典吏

承发

架阁库典吏

经历司

典吏

断事司

司吏       典吏

各卫

令史       典吏

千户所

司吏

镇抚司

司吏

各守御千户所

司吏

还职役官吏人材生员

诸司职掌

凡在京各衙门送到还职官员俱凭来文随即附簿查对缺册如未作缺者立案类写手本赴吏科给凭已作缺未除官者立案给凭就连送付缺科销缺司勲续黄作缺已除官者见送官员若照钦定事例戴罪还职者立案给凭赴任仍将新官类奏取回或就彼调用若不系戴罪还职先已除官代替者不必发回就令备供脚色过名查考类选别用但有过名纪録的决并戴罪者俱付考功纪録司勲附黄还役吏送付司封转发还役人材生员人等咨发原该衙门收管办事

事例

洪武间令府州县首领官在任三年及九年考满考不称职者发充吏役三十一年令不分在任月日浅深但不称职俱发充吏至三十五年令未及三年九年者俱仍旧引奏复职 成化六年奏准官员除事干情重照例改调若违限失错犯笞杖等罪免其问断止令罚赎还职

凡法司问断还职官员在京者用手本送还职在外者给凭赴任各王府文职官员法司问拟答杖罪名送来还职者给凭赴任徒流及私罪具奏定夺法司送来收查发落官员查例定夺

天地山川等坛孝陵长陵等祠祭署奉祀祀丞两京太常寺典簿恊律郎赞礼郎司乐等官并两京乐舞生有犯除奸盗诈伪失误供祀并一应?私罪名不分轻重照例黜罢外其有讦告词讼及因人连累并一应公错犯该笞杖罪名并徒罪不系干碍行止者俱赎罪各还职役 弘治十三年奏准在京大小衙门当该吏典患病一个月勘寔俸粮住支名缺拨补病痊仍送原役衙门收候参补若有奸?托故以图改拨者问发为民

给假

诸司职掌

凡内外官吏给假省亲迁葬者须要具奏俱量地远近附簿定限行移应天府给引照回仍行体勘至期各还职役不在作缺之数如违限日久不到者就行提问

事例

洪武间在京大小衙门官吏给假省亲祭祖等项自行具奏取自上裁如准本部覆奏定限放回其考满吏给假别无粘带就行定限除路程日期外别与假一个月在家俱给引照回 洪熙元年诏内外文职官员离家年久者许具奏挨次给假省亲祭祖 宣德元年奏准外官九年考满到部许令给假省祭陞除以後不许给假又令京官给假但违限一年之上停俸五个月 景泰六年奏准听选监生并考满起复裁减等项官员守候日久许其给假依限回部听用 天顺二年奏准办事官满者数多俱候类奏方得放回省祭自後各衙门送到查审明白即送顺天府给引照回以次取用 成化五年令监生给假违限三年之上者送问未及三年告有事故文凭俱免问罪十一年令京官离家十年者方许省祭 二十三年诏两京文职有离家六年之久欲给假省亲者查无违碍许其归省

凡两京给假省祭官员除往回水程许在家两个月违限一年以上住俸五个月一年半以上者送问

凡京官及进士奏乞毕姻行同郷官员保勘明白具奏定夺

凡官吏监生妻故送幼子还乡行勘是实官具奏许在家两个月违限半年以上者送问监生吏典给引放回

明会典卷七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二 郤诜 阮种 华谭 袁甫·房玄龄
  ●卷二·徐梦莘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六十八·杨仲良
  卷十一·吴广成
  第四十回 平海岛一将含冤 定外藩两邦慑服·蔡东藩
  宋史纪事本末卷十八·陈邦瞻
  卷之四百二十·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十五·佚名
  卷之九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二·佚名
  提要·项笃寿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二十六·阿桂
  卷三十一·傅恒
   二、乡村的基督教·林语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十六王勃圣泉宴披襟乘石磴列籍【一作席】俯春泉兰气薰山酌松声韵野弦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寻道观【其观即昌利观张天师居也】芝【一作枝】?光分野蓬阙盛规模碧坛清桂

  • 大事记续编卷三十九·王祎

    【齐太祖髙皇帝萧道成建元元年魏高祖孝文帝太和三年】春正月甲辰宋以萧嶷爲镇西将军都督荆湘等八州军事荆州刺史辛亥以萧赜爲尚书仆射中军大将军开府【以本纪修】三月癸卯朔日有食之【以本纪修】甲辰宋萧道成自爲相国

  • 帝王经世图谱卷十五·唐仲友

    宋 唐仲友 撰春秋年表三

  • 第十一回 周社稷八百年三十七世·黄士衡

    诗曰:成败兴亡古至今,飞云去鸟入销沉。荒郊废冢伤心处,不待田文听鼓琴。却说平王迁洛之事,已于第七回之末序明。其即位迁洛之后,不思申侯杀父之仇,反怀申侯全己之功,遣畿内之民,戌申及许,以防戎患。又不能自强于政治,晚年失道滋

  • 卷二百三·杨士奇

    永乐十六年八月戊寅朔 命交阯布政司右参政莫邃男嵩袭父职食禄而不任事时邃与贼战死故推恩其子云 增设通州北关递运所副使二员 尼八刺国王沙的新葛遣人贡方物 上遣中官邓诚赍敕往赐之锦绮纱罗与其贡使偕行凡所经罕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八·佚名

    正德四年十二月戊子朔命朵甘思宣慰使司副使答儿麻坚粲孙锁南叫列思麻万户剌麻监藏重孙扳麻藏俱袭其祖职○赏湖广潜江等县获贼有功官军一百二十四名有差升义官杨伏会为巡检知县石王□赞一级都指挥同知樊烨署一级赏工部

  • 卷之一百四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郭药师传·脱脱

    郭药师,渤海铁州人。辽国快灭亡时,燕王耶律淳招募辽东饥民为兵,让他们向女真报仇怨,称为“怨军”,郭药师担任首领。第二年,有两营的“怨军”反叛,郭药师杀了反叛者罗青。都统萧干留两千人分为四营,以郭药师及张令徽、刘舜仁、

  • 卷三十 论语十二·黎靖德

      ◎雍也篇一   △雍也可使南面章   问:"'宽洪简重',是说仲弓资质恁地。"曰:"夫子既许它南面,则须是有人君之度,意其必是如此。这又无稽考,须是更将它言行去看如何。"〔义刚〕   问:"'雍也可使南面',伊川曰:'仲弓才德

  • 左传折诸卷七·张尚瑗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折诸卷七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僖公称舍于墓师迁焉洪容斋曰晋文围曺称舍于墓因其凶而攻之遂入曺燕将骑刦攻齐即墨田单纵反间言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燕军乃尽掘之齐人望见涕泣遂败燕晋燕之用计同而

  • 卷十三·聂崇义

    <经部,礼类,三礼总义之属,三礼图集注钦定四库全书三礼图集注卷十三宋 聂崇义 撰斛【量名】      釡牛鼎      羊鼎豕鼎      鼎幂牛鼎扃     羊鼎扃豕鼎扃     朼防匕      挑匕

  • 子张篇第十九·钱穆

    (一)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致命犹授命,见危授命见《宪问》篇。见得思义见《季氏》篇。祭思敬丧思哀之义,见《八佾》篇。此章子张之言,亦平日所闻于孔子。已矣语辞,谓士能如此为可也。本篇皆记门弟

  • 文说第二·孟子

    孟子曰:&ldquo;文其说,不若文其心。文胜者不陋,不若质胜者可久。&rdquo;(言人徒骋才辨而文其说,不若笃实好学而文其心。不陋,文采可观也;可久,经久不敝也。) 孟子曰:&ldquo;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rdquo; 孟子曰:&ldquo;君子为

  • 《定性书》原文·程颢

    承教,谕以定性未能不动,犹累于外物,此贤者虑之熟矣,尚何俟小子之言。然尝思之矣,敢贡其说于左右。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苟以外物为外,牵己而从之,是以己性为有内外也。且以性为随物于外,则当其在外时,何者为在内

  • 小逻辑·黑格尔

    德国黑格尔著。《哲学全书》的第一部分。有时称为《哲学全书本逻辑学》(或称《小逻辑》),以示有别于他的两厚册的《逻辑学》(或称《大逻辑》)。该书原是黑格尔发给学生的讲课提纲。包括正文和说明两部分。黑格尔去世

  • 骆驼祥子·老舍

    老舍著。1939年出版。以二十年代旧军阀统治下的北平为背景,描写人力车夫祥子在黑暗社会的摧残下,逐渐丧失生活理想最后被迫走向堕落的悲剧。贫苦农民出身的祥子在封建势力压迫下失去了土地,便跑到北平靠当人力车夫谋生。

  • 菌阁琐谈·沈曾植

    词论著作。近代沈曾植著。一卷。广泛采录历代词论,尤以明清为主,时加评议,对常州派词论特多会心,并认为刘熙载《词概》“得宋人词心”,所论不乏精意。沈氏认为陈师道说苏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的

  • 摩诃僧祇律·佚名

    梵名Maha^san%=ghavinaya 。凡四十卷。东晋佛陀跋陀罗与法显共译。略称僧祇律。意译大众律。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二册。为部派佛教大众部所传之律藏。全书分为比丘戒法(初三十五卷)及比丘尼戒法(后五卷),前者详列二百一十八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