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一回 周社稷八百年三十七世

诗曰:

成败兴亡古至今,飞云去鸟入销沉。

荒郊废冢伤心处,不待田文听鼓琴。

却说平王迁洛之事,已于第七回之末序明。其即位迁洛之后,不思申侯杀父之仇,反怀申侯全己之功,遣畿内之民,戌申及许,以防戎患。又不能自强于政治,晚年失道滋甚,日渐衰微,诸侯背叛。故孔子作《春秋》,托始于平王之四十九年,而王人遂下同列国矣。在位五十一年崩,孙桓王林立。王伐郑,郑人御之,战于繻葛,郑射王中肩。楚子熊通侵随,因使随请爵于王,王不许。通怒曰:“吾先君鬻熊,文王之师也。成王举我先公居楚,蛮夷慑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武王,而王不能问。桓王在位二十三年崩,子庄王佗立。周公黑肩欲弒庄王而立王弟克。辛柏以告于王,遂与王杀周公黑肩,克奔燕。庄王在位十五年崩,子厘王胡齐立,亦曰僖王。

时齐桓公创霸,自后权归霸主。厘王在位五年崩,子惠王阆立。

初,王姚嬖于庄王,生子颓。蒍国为之师,欲立为太子而未克。及惠王即位,取蒍国之圃以为囿。边伯之宫,近于王宫,王取之。王又夺子禽、祝跪与詹父田,而收膳夫之秩。二年,蒍国等五人因苏氏作乱。五大夫奉子颓以伐王,不克,奔温。

苏子奉子颓奔卫。卫师、燕师伐周,立王子颓。三年,郑伯和王室,不克,遂以王归,处王于栎。王及郑伯入于邬,遂入成周,取其宝器而还。冬,周子颓享五大夫,乐及遍舞。郑伯闻之,见虢叔曰:“寡人闻之,哀乐失时,殃咎必至。今子颓歌舞不倦,是乐祸也。夫司寇行戮,君为之不举,而况敢乐祸乎?奸王之位,祸孰大焉,盍纳王乎。”虢公曰:“此寡人之愿也。”

四年夏,郑伯、虢公、纳王杀子颓及五大夫。郑伯飨王,王与之虎牢以东之地界。虢公为王宫于王丰,王与之酒泉,请器,王与之爵,与郑伯以后之鞶鉴。郑伯由是始怨于王。惠王在位二十五年崩,子襄王郑立。

初,惠王娶陈妫,生太子郑及叔带。带食邑于甘,有宠。

惠王欲立带而不克。襄王立,叔带欲与戎狄伐周。王知之,将诛叔带,叔带奔齐。齐使管夷吾和戎于王,又使诸侯各发卒戍周。其后富辰请召太叔带,王从之,召叔带于齐。郑人伐滑,王使伯服、孙伯如郑请滑,郑文公不听,而执二子,王怒,将以狄伐郑。富辰谏曰:“不可,太上以德,亲亲。今天子不忍小忿而弃郑亲,其若之何?”王弗听,使颓叔、桃子出狄师伐郑取栎。王德狄人。又闻狄女叔隗如花似玉,而有美色,将以其女为后。富辰又谏曰:“狄固贪忄林,王又启之。女德无极,妇怨无终,狄必为患。”勿听。既而狄女戎隗,戎装出猎,与叔带较射,叔带因通于隗氏。王知之,因废隗后。颓叔、桃子曰:“我实使狄,狄将怨我。”遂奉叔带以狄师伐周,大败周师。

王出适郑,处于汜,狄人立叔带为王。叔带以隗后为后,居于温。王使告难于诸侯。晋文公迎王复位,入王城,杀叔带于温。

襄王在位三十三年崩,子顷王壬臣立。在位六年崩,子匡王班立,亦在位六年崩,弟定王瑜立。

楚子伐陆浑之戎,至于洛,观兵于周郊。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满对曰:“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庄王惭惧而退。

定王在位二十一年崩,子简王夷立。简王在位十四年崩,子灵王泄心立,生而有髭,在位二十七年崩,子景王贵立。景王在位二十五年崩。

初,景王太子圣早卒,王立次子猛为太子,又庶子朝有宠于王,王欲立之,未果。至是崩,单子、刘子立猛为王。子朝因旧官之丧职秩者,帅甲以逐刘子。刘子奔扬,单子奉王猛于庄宫。子朝之徒,夜使人取猛以归,单子出奔。子朝之徒,奉王猛以追单子。晋人帅师纳王猛于王城。猛卒,诸大夫奉王猛之弟丐,是为敬王,居于狄泉,称为东王。大夫尹氏立于朝为王,称为西王。单子、刘子与晋师攻之,未克。晋顷公使士司景伯莅问周故,子朝辞曲,乃辞子朝,不纳其使。四年冬,晋师及刘子、单子之师进攻子朝,克之。尹氏、召伯、毛伯以子朝出奔楚,王入于王城。其后吴入郢,王人因楚之乱杀子朝于楚。

敬王三十九年春,鲁西狩获麟。孔子作《春秋》终此,以前为春秋,以后为战国。

敬王在位四十四年崩,子元王仁立。在位七年崩,子贞定王介立,在位二十八年崩,子哀王去疾立。三月,弟叔弒之而自立,是为思王。秋八月,少弟嵬杀叔自立,是为考王,在位十五年崩。子威王午立,在位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在位二十四年崩。子安王骄立。十六年,初命齐田和为诸侯。安王在位二十六年崩。子烈王喜立。在位七年崩。弟显王扁立。八年,慧星见西方,卫公孙鞅入秦,秦孝公用其计,遂为天下莫强之国矣。秦初称王。显王在位四十八年崩。子慎靓王定立,在位六年崩,子赧王延立,在位五十九年。秦庄襄王伐赵,赧王畏秦之强,欲与诸侯讨之,秦遂入寇。赧王入秦,顿首受罪,尽献其地三十六城,口三万户。秦受其献,赧王归周而卒。

先时,王子朝之乱,余党多在河南王城。敬王避都成周,考王封其弟揭于王城,以续周公官职,在成周之西,亦号西周。

三传而至惠公,别以巩邑,封少子班于王城之东,亦号东周。

其后,赧王徙都西周,西周武公依焉,至是并亡。惟东周君尚存,传子杰。又七年,东周君与诸侯谋伐秦,秦使相国吕不韦帅师灭之,迁东周君于阳人聚,周遂不祀。周比亡,凡有七邑。

上以东周起平王辛未,至东周君壬子,凡二十五王,计五百二十二年。通西周共三十七王,八百七十四年。其后,汉封周之后嘉为君,又为侯,又为公,至晋犹不废。

其列国之兴亡何如,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卷十八·徐梦莘
  第一百二十回 废旧约收回俄租界 拚余生惊逝李督军·蔡东藩
  七国考卷四·董说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九·佚名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十·佚名
  卷之七百九十三·佚名
  卷六十六·司马迁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司马迁
  王绍徽传·张廷玉
  卷六·吴师道
  卷一百十九·杨士奇
  卷一百三十四·赵汝愚
  卷一百五十五·佚名
  卷44·陈邦瞻
  前清御膳房·齐如山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阁·唐圭璋

      阁字台卿,河阳人。熙宁三年(1070)生。第进士。历中书舍人、给事中,出知杭州。政和二年(1112)拜兵部尚书,翰林学士。三年(1113)卒,年四十四。   声声慢   长天霞散,远浦潮平,危阑注目江皋。长记年年荣遇,同是今朝。金銮两回

  • 卷三百六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一·脱脱

        朱胜非 吕颐浩 范宗尹 范致虚 吕好问   朱胜非,字藏一,蔡州人。崇宁二年,上舍登第。靖康元年,为东道副总管,权应天府,金人攻城,胜非逃去。会韩世忠部将杨进破敌,胜非复还视事。逾年,诣济州谓康王言,南京为艺祖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十九·佚名

    万历二十七年九月丁未朔大学士赵志皋等题乞亟发两淮巡盐御史应朝卿敕草○赠朝鲜监军御史陈效光禄寺卿给一祭半葬○戊申吏部以前户科李应策参奏覆令新升四川布政赵寿祖回籍听勘其熊应士等盗领钱粮数目乞敕户部严加查核

  • 卷六·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六康熙五十八年春正月戊戌议筑城于鄂勒锥图郭勒及茂岱察罕廋尔振武将军傅尔丹等疏言鄂勒锥图郭勒土田肥沃四时寒暑与内地同宜筑城驻兵其设立驿站员外郎保住已自杀虎口至鄂勒锥图郭勒

  • 卷九十五·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九十五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正义舞阳在

  • 三三 王府庄·周作人

    鲁迅自己说过,小时候有一个时期寄食于亲戚家,被人说作乞食。这便是癸巳秋后至甲午夏天的事情,亲戚家即是鲁老太太的母家,那时外祖父早已去世,只是外婆和两房舅舅而已。外祖父晴轩公,名希曾,是前清举人,在户部做过主事,不久告假

  • 庾准传·刘昫

    庾准,常州人。父亲光先,天宝年中(742)任过文部侍郎。准凭借门荫入仕,与宰相王缙亲近,缙马上引见他任郎中、知制诰,升为中书舍人。准文学知识很少,而凭借长相柔媚进朝,也不是属于儒人之流,被当时人们非常看不起。不久又调为御

  • 弇山堂别集卷四十二·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东宫三师表上东宫三师古官也汉独置太子太傅二千石至东汉为中二千石少傅比二千石后亦为二千石魏晋以还虽并设三师而往往不备官大约太师太傅太保为一品下少师少傅少保为二品上髙帝初因胜国之制自太师至宾

  • 卷一百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二郊社考【十二】亲蚕祭先蚕乾隆元年建先蚕祠於都城北郊以季春吉已遣官致祭先蚕雍正十三年河东总督王士俊疏请奉祀先蚕礼部议於北郊依先农坛典制建立先蚕坛寻以侍郎图理琛奏改立先蚕祠

  • 晏子饮景公酒公呼具火晏子称诗以辞第十五·晏婴

    晏子饮景公酒,日暮,公呼具火,晏子辞曰:“《诗》云:‘侧弁之俄’,言失德也。‘屡舞傞傞’,言失容也。‘既醉以酒,既饱以德,既醉而出,并受其福’,宾主之礼也。‘醉而不出,是谓伐徳’,宾之罪也。婴已卜其日,未卜其夜。”公曰:“善。”举

  • 书义矜式卷四·王充耘

    元 王充耘 撰周书泰誓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惟我有周诞受多方圣徳之着既无间于逺迩故王业之开亦无间于逺迩盖有圣人之徳者然后可以开兴王之业徳无不着则业亦无不广焉昔在文王其圣徳之光辉如日月之照

  • (三)·钱穆

    朱子曰:“悚然一念,自觉其非,便是明之之端。”今按:可见《大学》言明明德,乃指明人道,非是明物理。 又曰:“明德统言在己之德,本无瑕垢。至善指言理之极致,随事而在。”又曰:“善字轻,至字重。”今按:科学发明亦可谓是人之明德,亦

  • 儒佛异同论之三·梁漱溟

    儒佛异同既一再为之析论如上矣,忽又省觉其有所遗漏,宜更补充言之。何言乎有所遗漏?人类实具有其个体生命与社会生命之两面,不可忽忘。儒佛两家同为吾人个体生命一种反躬修养的学问,是固然矣;顾又同时流行世界各地,为中国、

  • 卷第六十七·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六十七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四世天童悟禅师法嗣嘉兴府古南牧云通门禅师常熟张氏子。丱岁礼兴福洞闻老宿为师。初参博山。次

  • 卷第九·箬庵通问

    续灯存稿卷第九 明 嗣祖沙门东吴 通问 编定 笠泽居士华亭 施沛 汇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二十五世 伏龙长禅师法嗣 苏州邓尉万峰时蔚禅师 温州乐清金氏子。襁褓中见僧辄微笑合掌。年十三从演庆升法师受业。十六得度

  • 观心食法·智顗

    天台 智者大师既敷座已。听维那进止。鸣钟后敛手供养一体三宝。徧十方界施作佛事。次出生饭称施六道。即表六波罗密。然后受此食。夫食者。众生之外命。若不入观即润生死。若能知入观。分别生死有边无边。不问分卫与

  • 凡例·祩宏

    此合参。惟沙弥菩萨上上根器者。乃可参阅。非为小根小茎者说也。故参禅者。未得入头。不得先看语录。未受戒者。不得先阅律藏。所以起七参禅时。一切经书置之高阁。诵戒说戒时。严查未受戒者。必先遣出。可见初入禅律

  • 水云村稿·刘壎

    元文别集。15卷。刘壎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西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刘壎文集另有《水云村泯稿》,但现在已无全本传世。《水云村稿》原目为20卷,但今存本仅15卷,佚去5卷。本集是刘壎裔孙刘凝收拾遗佚,重新编次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