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五

官制三

吏部四

在外

各布政使司

正官

左右布政使各一员

左右参政各一员【後因事添设无定员】

左右参议各一员【後因事添设无定员】

首领官

经历各一员    都事各一员

照磨所

照磨各一员    检校各一员【後添设】

理问所

理问各一员    副理问各一员

提控按牍各一员

所属衙门

库杂造军器宝泉织染局【军器宝泉後革】

大使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陕西四川茶马司

大使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广西裕民司云南滇池鱼课司

大使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後俱革】

各府

正官

知府各一员

同知各一员【後因事添设无定员】

通判各一员【後因事添设无定员】

推官各一员

首领官

经历各一员    知事各一员

照磨所【後添设】

照磨各一员    检校各一员

所属衙门

司狱司

司狱各一员

儒学

教授各一员    训导各四员【後添设】

仓税课司杂造织染局税课分司

大使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府州县巡检司

巡检各一员

隂阳学

正术各一员

医学

正科各一员

僧纲司

都纲各一员    副都纲各一员

道纪司

都纪各一员    副都纪各一员

府州县水马驿

驿丞各一员

府州县递运所

大使各一员

府州县河泊所

所官各一员

各州【若不及三十里长有所属县分者裁减同知无所属县分者裁减同知判官】

【添设官与府同】

正官

知州各一员    同知各一员

判官各一员

首领官

吏目各一员

所属衙门

儒学

学正各一员    训导各三员【後添设】

隂阳学

典术各一员

医学

典科各一员

各处税课局茶课司

大使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长淮广济二关

大使各一员    副使各二员【後俱革】

各处铁冶批验茶盐引所

大使各一员

各处闸坝

闸官各一员    坝官各一员

州县仓

大使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僧正司

僧正各一员

道正司

道正各一员

各县【若不及二十里长者裁减县丞主簿 添设官与州同】

正官

知县各一员    县丞各一员

主簿各一员

首领官

典史各一员

所属衙门

儒学

教谕各一员    训导各二员【後添设】

隂阳学

训术各一员

医学

训科各一员

僧会司

僧会各一员

道会司

道会各一员

四川阜民司福建银屏山银场

大使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後俱革】

陕西司竹局

大使二员【後革】

各按察司

正官

按察使各一员

副使各二员【後因事添设无定员】

佥事【员数不等】

首领官

经历各一员    知事各一员

照磨所【後添设】

照磨各一员    检校各一员

司狱司

司狱各一员

各盐运使司

正官

运使各一员    同知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判官【员数不等】

首领官

经历各一员    知事各一员

各盐课提举司

正官

提举各一员    同提举各一员

副提举【员数不等】

首领官

吏目各一员

各煎盐提举司【後革】

正官

提举一员     同提举一员

副提举一员

首领官

典史一员

各盐运司提举司所属盐课司仓库

大使       副使

行太仆寺【後添设】

正官

卿一员      少卿一员

寺丞【员数不等】

首领官

主簿一员

苑马寺【後添设】

正官

卿一员      少卿二员

寺丞【员数不等】

首领官

主簿一员

各牧监

监正一员     监副一员

録事一员     围长一员

中都留守司并各都指挥使司经历司

经历各一员    都事各一员

中都留守司并各都指挥使司断事司

断事各一员    副断事各一员

吏目各一员

各卫经历司

经历各一员【後添设】  知事各一员

各守御千户所

吏目各一员

各宫观提点【後添设】   灵官【後添设】

副灵官【後添设】

王府官

长史司

正官

左右长史各一员

首领官

典簿各一员

属官

审问所

审理正各一员   审理副各一员

典膳所

典膳正各一员   典膳副各一员

奉祀所

奉祀正各一员   奉祀副各一员

典乐各一员

典宝所

典宝正各一员   典宝副各一员

纪善所

纪善各二员

良医所

良医正各一员   良医副各一员

典仪所

典仪正各一员   典仪副各一员

伴读各一员【後添设】

教授各一员【後添设】

引礼舍人各三员【後革二员】

工正所【後添设】

工正各一员    工副各一员

各仓库

大使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郡王府官【後添设】

教授一员【各府镇国将军有奏乞教授者添设一员】

典膳一员

宣慰使司

正官

宣慰使各一员   同知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佥事各一员

经历司

经历各一员    都事各一员

宣抚司

正官

宣抚各一员    同知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佥事各一员

经历司

经历各一员    知事各一员

安抚司

正官

安抚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佥事各一员

首领官

知事各一员【後改为吏目】

招讨司

正官

招讨       副招讨

首领官

吏目

长官司

正官

长官       副长官

首领官

吏目

蛮夷长官司

长官      副长官

蛮夷官

苖民官

千夫长

千夫长     副千夫长

百夫长

军民万户府经历司

经历一员     知事一员

自蛮夷官以下後不选

明会典卷五

猜你喜欢
  卷十六 秦楚之际月表第四·司马迁
  列传第一百二十四 儒学中·欧阳修
  第一百回 窃国权王莽弑帝 投御玺元后覆宗·蔡东藩
  ●卷下·李圭
  卷三十六上·朱熹
  卷之二百二十三·佚名
  首卷四 进实录表·佚名
  中兴小纪卷三十二·熊克
  卷八十七下上·郝经
  一三三八 谕内阁将冯铨等从《贰臣传》撤去不必立传仅为立表·佚名
  卷七十·傅恒
  许智藏传·李延寿
  何文辉传·张廷玉
  卷五十五·雍正
  奏谳书二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十六·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十六曹松曹松字梦徵舒州人学贾岛为诗久困名场至天复初杜德祥主文放松及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顔等及第年皆七十余时号五老榜授秘书省正字集三卷今编诗二卷长安春日

  • 列传第五十·刘昫

    ○尹思贞 李杰 解琬 毕构 苏珦 子晋 郑惟忠  王志愔卢从愿李朝隐 裴漼 从祖弟宽王丘 尹思贞,京兆长安人也。弱冠明经举,补隆州参军。时晋安县有豪族蒲氏,纵横不法,前后官吏莫能制。州司令思贞推按,发其奸赃万计,竟

  • 卷二百八 表四十八·赵尔巽

      ◎疆臣年表十二各边将军都统大臣   表略

  • 卷三十八 至道元年(乙未,995)·李焘

      起太宗至道元年六月盡是年十二月   六月己卯,詔重造州縣二稅版籍,頒其式於天下。凡一縣所管幾戶夏秋二稅、苗畝桑功正稅及緣科物,用大紙作長卷,排行實寫【一】,為帳一本,送州覆校定,以州印印縫,於長吏廳側置庫,作版櫃藏

  • 太平天国战记·罗惇曧

    跋扪虱谈虎客曰,据曾文正批跋云:&ldquo;以上皆李秀成在囚笼中亲笔所写。自六月廿七曰至七月初六曰,每曰约写七千字,其别字、改字,其谀颂楚军者删之,闲言重复者删之。其宛转求生乞贷一命,请招降江西、湖北各贼以赎罪,言招降事

  • 卷之三百八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十七·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十七 唐 张守节 撰 汉兴以来诸侯年表第五   史记十七 太史公曰殷以前尚矣周封五等公侯伯子男然封伯禽康叔於鲁卫地各四百里亲亲之义襃有德也太公於齐兼五侯地尊勤劳也武王成康所封数百

  • 卷六十八·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六十八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守令上真宗论资?人与知州流外人注县令孙 何臣闻为官择人以爵驭贵共治之任牧守居先亲民之官令长为急故前代目为遴选择彼清流黜幽而陟明信赏而必罚或自剖竹之职入

  • 第四十四章 护党救国军之缘起·李宗仁

    一我在香港的住宅是罗便臣道92号,位于半山之中,是一座陈旧而宽敞的三层楼洋房。这所房子原是陈炯明在广东失败后,在港避难时的住宅。我在武汉失败后,用月租银九十元赁居于此。到了“九一八”沈阳事变,李济深被释来

  • 第二节 豪强、游侠·吕思勉

    豪强、游侠,二者皆为民害,而丧乱之际尤甚。试就隋、唐间事观之。薛举家产巨万,交结豪猾,雄于边朔。李轨家富于财,振穷济乏,人亦称之。梁师都代为本郡豪族。皆豪强也。窦建德少以然诺为事。父卒,送葬者千余人。刘武周交通豪侠

  • 卷之二十二·佚名

    尚育王十年甲辰二月十一日,雷震具志川郡。此日廬居具志川郡上江洲村坐喜味筑登之妻行塩屋原掘取薯蕃之時,雷震其原,與雷相離約有二十間許之遠遇着其烟身故。本年二月二十二日,久米島有異國船一隻漂來。其船灣泊久米島儀間

  • 诗的伟大作用·孔子

    【原文】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①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注释】 ①迩(er):近。 【译文】 孔于说:“同学们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

  • 菩萨处胎经 第五卷·佚名

    菩萨处胎经 第五卷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入六道众生品第十五尔时世尊入无量遍观定意。观察众会心怀犹豫。将欲决疑现以真实。即出右脚指蹈此地界。使六趣众生各各显行罗列跱立。尔时世尊告众会者。汝等见此六趣

  • 金财因缘品第八·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尊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城中。有大长者。长者夫人。生一男儿。名曰金财。其儿端正殊特。世之少双。是儿宿世。拳手而生。【白话】如是我闻:一时

  • 小大人·伏尔泰

    在那些环绕着天狼星转动的行星中间,有一个星球上有个青年,聪明绝顶,最近到我们这个小蚂蚁窝中游历,我三生有幸,和他认识了。他叫做小大人,这名字对所有的大人物都很合适。他身高八里:我说的八里是等于官尺二万四千步,每步五尺

  • 测圆海镜·李冶

    古代数学经典著作。元李治著。共十二卷。成书于1248年。古称建立方程的过程为“造术”,解方程的过程为“开方”,该书重点在于造术,其方法称为“天元术”。该书给出的天元开方式简明准确,是一种符号数学,为对古代传统的数字

  • 十四经发挥·滑寿

    针灸学著作。全书共3卷,元代滑寿撰。滑寿(十四世纪),字伯仁,号樱宁生,祖籍为河南人,后徙居仪真(今江苏省仪征县)。古代有十二条正经,虽也提到督脉与任脉,但与十四经的关系,并未明言。滑寿则强调全身除十二条正经各有

  •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昙噩

    简称《六学僧传》。佛教史书。元至正九年至二十六年(1349—1366)昙噩撰。三十卷。书前有自序。此书以“六度”分科,每科又分为二,合计十二科。每科前有小序,阐明立科宗旨;每科末有“赞”,作为一科的总结。全书共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