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奏谳书二十

原文

故律曰:死夫(?)以男为后。无男以父母,无父母以妻,无妻以子女为后。律曰:诸有县官事,而父母若妻死者,归宁卅日;大父母、同产十五日。敖悍,完为城旦舂,铁□其足,输巴县盐。教人不孝,次不孝之律。不孝者弃市。弃市之次,黥为城旦舂。当黥公士、公士妻以上,完之。奸者,耐为隶臣妾。捕奸者必案之校上。今杜滹女子甲夫公士丁疾死,丧棺在堂上,未葬,与丁母素夜丧,环棺而哭,甲与男子丙偕之棺后内中和奸。明旦,素告甲吏,吏捕得甲,疑甲罪。廷尉[左“孛”右“文”]、正始、监弘、廷史武等卅人议当之,皆曰:律,死置后之次,妻次父母;妻死归宁,与父母同法。以律置后之次人事计之,夫异尊于妻,妻事夫,及服其丧,资当次父母如律。妻之为后次夫、父母、夫、父母死,未葬,奸丧旁者,当不孝,不孝弃市;不孝之次,当黥为城旦舂;敖悍,完之。当之,妻尊夫,当次父母,而甲夫死,不悲哀,与男子和奸丧旁,致之不孝、敖悍之律二章,捕者虽弗案校上,甲当完为舂。告杜论甲。今廷史申徭使而后来,非廷尉当。议曰:当非是。律曰:不孝弃市。有生父而弗食三日,吏且何以论子?廷尉教等曰:当弃市。又曰:有死父,不祠其家三日,子当何论?廷尉 等曰:不当论。有子不听生父教,谁与不听死父教罪重, 等曰:不听死父教,无罪。又曰:夫生而自嫁,罪谁与夫死而自嫁罪重?廷尉 等曰:夫生而自嫁,及娶者,皆黥为城旦舂。夫死而妻自擦,娶者无罪。又曰:欺生夫,谁与欺死夫罪重? 等曰:欺死夫,无论。又曰:夫为吏居官,妻居家,日与它男子奸,吏捕之弗得,□之,何论? 等曰:不当论。曰:廷尉、史议皆以欺死父罪轻于侵欺生父,侵生夫罪[轻]于侵欺死夫,□□□□□□□与男子奸棺丧旁,捕者弗案校上,独完为舂,不亦重乎? 等曰:诚失之。

译文

原有法律规定:

死夫(?)以男为后,毋男以父母,毋父母以妻,毋妻以子女为后。

诸有县官事,而父母若妻死者,归宁三十日;大父母、同产十五日。

敖悍,完为城旦舂,铁□其足,输巴县盐。

教人不孝,次不孝者之律。

不孝者弃市。弃市之次,黥为城旦舂。当黥,公士、公士妻以上,完之。

奸者,耐为隶臣妾。捕奸者必案之,校上。

现有杜县泸里一女子甲,丈夫公士丁因病死亡,棺材停放在堂上未安葬,和丈夫丁的母亲素夜晚守丧,环绕棺材哭泣。这时,该女子甲便和一男子丙一同到棺材后的室内通奸。次日早上,死者的母亲素到官府告甲。官府拘捕了甲,但如何定罪,难以断决。

案件呈报到廷尉后,廷尉敦[左“孛”右“文”]、正始、监弘,以及廷尉史武等三十人对此案进行了讨论。共同认为法律规定,人死后的继承顺序是,妻子在父母之后。妻子死亡的丧假和父母相同。参照法律关于“置后”顺序的规定,丈夫尊于妻子。妻子事奉丈夫,以及为其服丧,应按对待父母一样。妻子作为继承人的顺序,是在夫、父母之后。丈夫、父母死后尚未安葬,便在棺材旁与人通奸,应当按不孝论罪。不孝罪判处死刑。次于不孝罪的刑罚是黥为城旦舂。敖悍罪处完刑。审定:妻对夫的尊敬,仅次于父母。而女子甲的丈夫死后不悲哀,并在未葬的棺旁与人通奸,犯了不孝和敖悍两种罪。拘捕后虽未审定案情、戴上木枷,但女子甲仍应判决完为舂的刑罚。告知杜县县廷,按此审议论处女子甲。

廷尉史申徭役外出返回后,不同意廷尉等人的论断。他说:“廷尉的论断不对。法律规定: ‘不孝弃市’,亲父三天没有饭吃,其子应处何罪?”廷尉教等人说:“应该判处‘弃市’。”又问:“有一人的父亲死后,其家三日都没祭祀,如何判处此人的罪?”廷尉[左“孛”右“文”]等人答道:“不应当论罪。”再问:“儿子不听从生父的教导,和不听死父的教导相比,谁的罪重?”教等说:“不听死父教,不能定罪。”又问:“丈夫在世妻子自嫁他人,和丈夫死后而嫁人哪条罪重?”廷尉[左“孛”右“文”]等人答道:“丈夫在世妻子自嫁者,以及娶其为妻者,都应黥为城旦舂。丈夫死后妻子嫁人,她和娶她的人,都没有罪。”又问:“欺骗在世的父亲和欺骗已死的父亲。哪种情况罪重?”教等答:“欺骗已死的父亲,不能论罪。”又问:“夫做官,居住在官府。妻居住在家,常和一男了子通奸。其夫前往捉奸,没有抓住,如何论处?”[左“孛”右“文”]等说:“不应当论处。”于是,廷史申说道:“廷尉、廷史诸位都认为欺骗死父罪轻于欺骗生父;欺辱在世丈夫的罪[重]于欺辱已死的丈夫。女子甲的丈夫死后未葬,和一男子在棺材旁通奸,捉奸者并没有审核事实,将他们戴上木枷解送官府,就断决‘完为舂’,难道不太重吗?”廷尉[左“孛”右“文”]等人承认:“不错,是判决不当。”

猜你喜欢
  帝纪第五 废帝高殷·李百药
  第十八章荆公之用人及交友·梁启超
  卷第四十七·徐鼒
  春秋别典卷十一·薛虞畿
  卷之九百九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七·佚名
  ●金方镇年表卷下·吴廷燮
  第二十一册 天聪四年正月·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九 奸臣传八·纪昀
  绎史卷九十·马骕
  梁武帝本纪·李延寿
  一二九、魏襄王十九年会薛侯于釜邱考(附:冯驩)·钱穆
  卷五十四·佚名
  卷三十九·徐一夔
  卷五·戴锡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天台集拾遗·李庚

    登天台葛【杨白云诵】髙髙山上山山中白云闲瀑布低头防青天举手扳石桥横海外风笛落人间不见红尘客时时鹤徃还灵溪老松歌卢士衡灵溪古观坛西角千尺鳞皴栋梁朴横出一枝戞楼阁直上一枝扫寥廓白石苍苔拥根脚月明风撼寒光

  • 卷二十八·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苏诗补注>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二十八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四十二首【元佑二年丁卯春夏官翰林学士时作】 和周正孺坠马伤手 平生学道已神完岂复儿童私自怜醉堕何曾伤内守色

  • 第四十一出 旅馆叙情·佚名

    【秋夜月】做紧,做紧,且趁日头未,那恨袜小弓鞋短。为着人情到只处,又畏爹妈赶来寻。定是惹出一场祸,彩云(采云)易散琉璃脆。(旦白)官人哑,阮脚痛,都袂行了。(生)娘仔做紧行上几步,前去便是客店。(旦)我今寸步难行。【拈

  • 第八十七回 张大帅狂奔外使馆 段总理重组国务员·蔡东藩

      却说张勋辞去议政大臣,及各种兼衔,自思从前徐州会议,诸多赞成,就是一二著名人物,亦无违言,今乃群起反对,集矢一身,不得不自鸣不平,通告全国,电文有云:  我国自辛亥以还,因政体不良之故,六年四变,迭起战争,海内困穷,人民殄瘁,推

  • ●明朝小史卷一 洪武纪·吕毖

    ○土地移庙 帝生于旰■〈日台〉县灵迹乡土地庙,生时夜有神光烛天。明日庙忽移置东路百余家,今其地方丈许不生草。 ○红罗幛 帝生,取河水澡浴,忽有红罗浮来,遂取衣之,所居遂号&ldquo;红罗幛&rdquo;。 ○薛家洼 帝初渡江,至采

  • 卷之一千五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百九十六·佚名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二月丁未。谕内阁、朕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懿旨。袁世凯奏、查明故提督子嗣候旨施恩等语。已故提督聂士成之母。年逾八旬。着赏银一千两。由广储司给发。伊子分省试用知

  • 卷之一百五·佚名

    光绪五年。己卯。十二月。庚子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戊辰皆如之。起居注○谕内阁。翁同和奏、伊与万青藜谊属姻亲。查办事件。应否回避。声明请

  • ●旗军志·金德纯

    奉天金德纯素公着 我国家自太祖高皇帝创业以上圣起东垂用兵威兼并傍小国及太宗文皇帝抚有全辽臣服朝鲜百度渐举爰立八旗曰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每旗析三部以从龙部落及傍小国臣顺者子孙臣民为满洲诸漠北

  • 通鉴答问卷二·王应麟

    宋 王应麟 撰赧王燕昭王问郭隗曰得贤士与之共国以雪先王之耻或问燕昭可谓贤君欤曰复雠天下之大义也记礼者曰父之雠弗与共戴天寝苫枕干弗与共天下此天之经地之义所谓民彞也周幽之祸申侯为之平王忘雠而戍申扬之水之诗

  • 传第三章·王夫之

    一&ldquo;敬&rdquo;字有二义:有所施敬而敬之敬是工夫,若但言敬而无所施,乃是直指心德之体。故先儒言&ldquo;主敬&rdquo;,言&ldquo;持敬&rdquo;,工夫在&ldquo;主&rdquo;、&ldquo;持&rdquo;二字上。敬为德体,而非言畏言慎之比

  • 评佛教哲学通论·太虚

      此书商务印书馆出版,迈格博士原著,大约是英国人,江绍原译。我因要知道欧美人近来对于佛法的思想如何,特取来看了一遍。  译者云:上座部的主张,乃是用古于梵文的巴利文纪载的。巴利文的作品,支那历来没有多译过。迈格文

  • 净名玄论卷第五(宗旨中)·吉藏

    慧日道场沙门胡吉藏撰三论境智门智非孤生。必由境发。故境为智本。境非独立。因智受名。故智为境本。非境无以发智。非智无以照境。非境无以发智。故境为能发。智为所发。非智无以照境。故智为能照。境为所照。以境为

  • 稼村类稿·王义山

    元代诗文别集。30卷。宋元间王义山著。由其子王惟肖所编。书前有作者自序,谓“一生刻苦文字间,止如此,亦特一家说耳”,编集的目的在于教训子孙,而非为示人。序作于“彊圉大渊献月正元日”,即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

  • 民族文话·郑振铎

    郑振铎著。1946年2月上海国际文化服务社初版。收《周民族的史话》、《武王伐纣》、《奄徐与淮夷》、《穆王西征记》、《犬戎的兴起》等15篇有关我国各民族的历史故事和传说的文章

  • 戒德香经·佚名

    佛说戒德香经,一卷,东晋竺昙无兰译。说戒香普闻,胜于世间诸香。出杂阿含三十八。小乘经也。

  • 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佚名

    一卷,后汉严佛调译。

  • 法华玄论·吉藏

    凡十卷。隋代嘉祥大师吉藏(549~623)撰。又称法华经玄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本书乃吉藏依三论教旨,以阐释法华经之要义。内容包括:(一)弘经方法,阐明弘传法华经之方法。(二)大意,说明佛说法华经之十六种因缘。(三)释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