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四

吏部三

官制

吏科

都给事中一员  左右给事中二员

给事中四员

户科

都给事中一员  左右给事中二员

给事中八员

礼科

都给事中一员  左右给事中二员

给事中十员

刑科

都给事中一员  左右给事中二员

给事中八员

工科

都给事中一员  左右给事中二员

给事中四员

承天门待诏一员【後革】

阁门使四员【後革】

观察使十员【後革】

太常司【後改为太常寺】

正官

卿一员     少卿二员

司丞二员【後改为寺丞】

首领官

典簿二员

属官

博士二员    恊律郎二员

赞礼郎六员【後革一员】 司乐二员【後添设一员】

天地坛祠祭署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

山川坛籍田祠祭署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

祖陵祠祭署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

皇陵祠祭署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

扬王坟祠祭署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後革】

徐王坟祠祭署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後革】

孝陵祠祭署【後添设】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

长陵祠祭署【後添设】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

献陵祠祭署【後添设】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

景陵祠祭署【後添设】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

裕陵祠祭署【後添设】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

茂陵祠祭署【後添设】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

牺牲所【後添设】

吏目一员【後革】

大理寺

正官

卿一员     左右少卿二员

左右寺丞二员

属官左右二寺

左右寺正二员  左右寺副四员

左评事四员   右评事八员【後革四员】司务二员

应天府

正官

府尹一员    府丞一员

治中一员    通判一员【正统四年添设一员管马】推官一员

首领官

经历一员    知事一员

照磨所【後添设】

照磨一员    检校一员

所属衙门

上元江宁二县【其余县分在外者见户部图志项下】知县各一员   县丞各二员

主簿各二员【後各添设一员】典史各一员

儒学

教授一员    训导六员【後添设】

隂阳学

正术一员

医学

正科一员

司狱司

司狱一员

江东巡检司

巡检一员

江淮巡检司【洪武二十四年添设】

巡检一员

都税司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龙江宣课司

大使一员    副使四员【後俱革】

聚宝门宣课司

大使一员    副使二员

江东宣课司【洪武二十五年添设】

大使一员    副使二员

太平门税课司【後改为宣课司】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後革】

秣陵镇巡检司

巡检一员

织染局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後设左右副使各一员

龙江税课局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龙潭税课局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後俱革】

大胜驿

驿丞一员

江东驿

驿丞一员

龙江水马驿

驿丞一员

龙江逓运所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批验茶引所

大使一员

龙江里外河泊所

河泊所官二员【後革一员】

石灰关

大使一员    副使四员【後革三员】

龙江关

大使一员    副使四员

顺天府

正官

府尹一员    府丞一员

治中一员    通判六员【旧设一员後添一员管马又一员管粮又一员管匠又一员管柴又一员管河】推官一员

首领官

经历一员    知事一员

照磨所

照磨一员    检校一员

所属衙门

宛平大兴二县【其余县分在外者见户部图志项下】知县各一员   县丞各一员【後添革不一】主簿各一员【後添革不一】

典史各一员

儒学

教授一员    训导六员【内二员永乐十九年添设】

隂阳学

正术一员

医学

正科一员

司狱司

司狱一员

都税司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正阳门外宣课司

大使一员

正阳门宣课司

大使一员

崇文门分司

副使一员

安定门外税课司

大使一员

安定门税课司

大使一员

德胜门分司

副使一员

张家湾宣课司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後添设】

芦沟桥宣课司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後添设】

王平口巡检司

巡检一员

石港口巡检司

巡检一员

齐家庄巡检司

巡检一员

芦沟桥巡检司

巡检一员

大兴县逓运所

大使一员

批验茶引所

大使一员

光禄司【後改为光禄寺】

正官

卿一员     少卿二员

司丞二员【後改为寺丞】

首领官

典簿二员    録事二员

属官

大官珍羞良醖掌醢四署

署正各一员   署丞各四员

监事各四员

司牲司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後革】

太仆寺

正官

卿一员     少卿二员【後添设一员】寺丞四员【後添设八员】

首领官

主簿一员

常盈库【後添设】

大使一员

所属衙门

各牧监【後革】

监正各一员   监副各一员

録事各一员

各羣【後革】

羣长各一员

国子监

本监

祭酒一员    司业一员

监丞二员【後减一员】典簿一员

属官

博士五员    助教十五员

学正十员    学録七员

典籍一员    掌馔二员【後革一员】

中都国子监【後革】

本监

祭酒一员    司业一员

监丞二员    典簿一员

属官

博士一员    助教二员

学正一员    学録一员

掌馔一员

华盖殿大学士

谨身殿大学士【後添设】

武英殿大学士

文华殿大学士

文渊阁大学士

东阁大学士

詹事府【後添设】

正官

詹事一员    少詹事二员

府丞二员

首领官

主簿一员    録事一员

属官

通事舍人二员

左右春坊

大学士各一员  左右庶子各一员

左右谕德各一员

左右中允各二员

左右赞善各二员

左右司直郎各二员

左右清纪郎各一员

左右司谏各二员

司经局

洗马二员    校书二员

正字二员

翰林院

正官

学士一员    侍读学士二员

侍讲学士二员

首领官

孔目一员

属官

侍读二员    侍讲二员

五经博士五员  典籍二员

侍书二员    待诏六员

史官

修撰三员    编修四员

检讨四员

尚宝司

卿一员     少卿一员

司丞三员

钦天监  囘囘监【後革】

正官【系囘囘监官後俱革惟添设囘囘科博士三员】监正各一员【今止一员】监副各二员【今止一员】

首领官

主簿各一员【今止一员】

属官

春夏中秋冬官正各一员【今止五员】

五官灵台郎各八员

五官保章正各二员

五官挈壶正各二员

五官监候各三员【今止二员】五官司历各二员【今止二员】五官司辰各八员【今止二员】漏刻博士各六员【今各项共七员】

太医院

正官

院使一员     院判一员【後添设一】

首领官

吏目一员

属官

御医四员

所属衙门

惠民药局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生药库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上林苑监【员後添】

正官

左右监正二员  左右监副二员

左右监丞二员

首领官

典簿一员

属官

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

典署各一员   署丞各一员

録事各二员

左右中前後五军都督府经历司

经历各一员   都事各一员

五军都府断事官【後革】

正官

断事官一员   左右断事官二员

首领官

提控案牍二员

司务二员

司狱司

司狱一员

属官左右中前後五司【後革】

稽仁各一员   稽义各一员

稽礼各一员   稽智各一员

稽信各一员

中东西南北城五兵马指挥司

正官

指挥各一员   副指挥各四员【後各添设一员】

首领官

吏目各一员

各卫经历司

经历司各一员【後粮多卫分各添一员专管收粮】知事各一员

仓大使副使各一员

京卫武学【添设】

教授一员    训导六员

留守中等卫各门千户所

吏目各一员

牧马千户所

吏目一员

僧録司

左右善世二员  左右阐教二员

左右讲经二员  左右觉义二员【俱不支俸】

道録司

左右正一二员  左右演法二员

左右至灵二员  左右玄义二员【俱不支俸】

神乐观

提点一员    知观一员【後添设一员】

明会典卷四

猜你喜欢
  题目第十一·浦起龙
  后汉孝顺皇帝纪上卷第十八·袁宏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佚名
  第六十一册 天聪朝事六件无年月·佚名
  一○七六 军机大臣奏各省陆续送到违碍重本书籍等缴进销毁片·佚名
  列传卷第五十 高丽史一百三十七·郑麟趾
  志卷第一 高丽史四十七·郑麟趾
  序例·梁启超
  林润传·张廷玉
  三、各埠票号回信·李宏龄
  齐欲攻宋秦令起贾禁之·佚名
  卷五十二·雍正
  职官一六·徐松
  三十三年·佚名
  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一·陈衍

    一、近於书堆检得尧生旧作一首《戏和瘿公赠酒》,未收入《近代诗钞》者。急录之,云:“罗侯不饮能好客,客中往往有酒癖。酒半罗侯掷客去,两脚盘山蹋天碧。酒人十九无酒钱,各盼罗侯转双屐。宣南雪花大如席,一夜西山玉龙白

  • 璇玑图诗读法记·康万民

    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扶风窦滔妻苏氏陈留令武功道质第三女也名蕙字若兰识知精明仪容秀丽谦黙自守不求显扬行年十六归于窦氏滔甚敬之然苏性近于急颇伤姤嫉滔字连波右将军真之孙朗之第二子也风神秀伟该通经史允文允武时论

  • 卷八十·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八十     宋 陈起 编戴复古石屏续集 九日 今日知何日他乡忆故乡黄花一杯酒白髪几重阳日晚鸦争宿天寒雁叫霜客中无此醉何以敌凄凉 郭外翁 郭外生涯少城中籴米稀种花无处赏挑菜入篮稀风

  • 御制资政要览序·顺治

    朕惟帝王为政贤哲修身莫不本于徳而成于学如大匠以规矩而取方圆乐师以六律而正五音凡古人嘉言善行载于典籍者皆修巳治人之方可施于今者也朕孜孜图治学于古训览四书五经通鉴等编得其梗槩推之十三经二十一史及诸子之不悖

  • 二四 吃茶·周作人

    鲁迅的抽纸烟是有名的,又说他爱吃糖,这在东京时却并不显著,但是他的吃茶可以一说。在老家里有一种习惯,草囤里加棉花套,中间一把大锡壶,满装开水,另外一只茶缸,泡上浓茶汁,随时可以倒取,掺和了喝,从早到晚没有缺乏。日本也喝清茶

  • 卷十一 刘玄刘盆子列传第一·范晔

    (刘玄 刘盆子 )◆刘玄传刘玄字圣公,光武帝的族兄。他的弟弟被人杀害,他就结交宾客,想为弟弟报仇。宾客犯了法,他避开官府捕捉逃到了平林。官府把他的父亲刘子张捉去。刘玄假装死了,派人将灵柩送回舂陵,官府于是释放了刘子张,刘

  • 卷六十九·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六十九雍正六年五月上谕三十三道初一日江苏巡抚陈时夏题报松江府知府周中鋐等督筑险工被水淹毙奉上谕据奏松江府知府周中鋐山清里河营把总陆章因督夫填埽覆舟溺水身故殊为可悯其应加

  • 卷下·郑兴裔

    钦定四库全书郑忠肃奏议遗集卷下宋 郑兴裔 撰杂着与周侍郎必大书行都相别倏已逾年仰怀温谕不去於心前月中进奏吏报云张都承【名说其妻吴氏皇后女弟也】复拜签枢【先是夤缘亲属擢拜枢府张栻切谏范成大不草勅说遂与祠

  • 读书劄记巻七·徐问

    明 徐问 撰礼经解言六经之教石梁王氏以为孔子时春秋笔削未出又曰加我数年卒以学易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以此知决非孔子之言其论甚是纵使言及易与春秋亦不必槩及他经而悉数其学之得失文辞烦促如此也然其洁静精防等语亦

  • 春秋集传详説卷二十二·家铉翁

    宋 家铉翁 撰襄公四【灵王二十四年晋平十年】二十有五年春齐崔杼帅师伐我北鄙夏五月乙亥齐崔杼弑其君光【庄公也景公立】或曰光之立也迫其父而夺之位盖簒也今其死迄正天讨于例当称国以弑乃独着弑贼之名何邪曰光固有

  • 卷四十四·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四十四日本山井鼎物 观 撰毛诗注疏第十二【十二之一】存旧毛诗卷第十二节南山之什诂训传第十九毛诗小雅郑氏笺节南山考异古本经姻亚作璅注同如相醻矣醻作酬注高峻貌下积石貌下

  • 淑世宝鉴序·太虚

    淑世之言,必须意挚而语婉,深入而显出,乃能使雅俗欣赏,感化多人。慧空居士李润生,任湖北监狱教师有年,讲稿成巨帙,皆原本佛说对治烦恼之法,深取其意而出以明白晓畅之通俗言语者。余阅而善之,乃嘱删改,为普劝世人止恶行善之籍,颜曰

  •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八·佚名

    隋大兴善寺沙门释宝贵合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舍身品第二十二  尔时道场菩提树神复白佛言。世尊。我闻世尊过去修行菩萨道时。具受无量百千苦行。捐舍身命肉血骨髓。惟愿世尊。少说往昔苦行因缘。为利众生受诸快

  • 第四卷·佚名

    秘密印三昧耶品第四之二成就印二手合掌大虚掌内。二头指二无名指。平屈头相拄。二中指微曲竖合头。出二头指二无名指头上一节。二大拇指相并微屈竖。头去二头指侧面一寸四分。二小指各竖。搏无名指侧相去二寸印真言唵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四卷·宗泐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四卷宋求那跋多罗奉 诏译大明天界善世禅寺住持(臣)僧(宗泐)演福讲寺住持(臣)僧(如[王*巳])奉 诏同注复次大慧。非幻无有相似。见一切法如幻。大慧白佛言。世尊为种种幻相计着。言一切

  •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二十·石雨明方

    嗣法小師淨柱編祭文祭具足法兄文於乎於乎,於乎哀哉。一慟欲繼,再慟復甦,三慟復欲繼。道乎,情乎,腸俱可裂,生未同埋,死未同穴,此慟於情也。生也不及,死猶可追,此慟於情之至也,而又何慟乎?死者自滅,生者自存,此慟於道也。死實生也,生實

  • 圭斋集·欧阳玄

    诗文别集。十五卷,附录一卷。元欧阳玄撰。此集前有揭傒斯序,称玄有《诗流》三卷、《鈆中》十卷、《驱烟》十五卷、《强学》十卷、《述真》三卷,其门人王师模所编。《四库提要补正》引沈涛《十经斋文集》所载《圭斋集

  • 象山语要·陆九渊

    南宋陆九渊(1139—1193)讲学言论汇编。由门人傅子云等编录。陆九渊在讲学中提出了与朱熹格物穷理相对立的主张,他认为心即理,万物由心生,理在心中,应以“立心”求理。在治学方法上提出“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跟学人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