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前清御膳房

友人说关于清宫的事情,内务府、太医院、如意馆都曾经谈过了,为什么不谈谈御膳房呢?按说御膳房也的确值得谈谈,不过似乎得匀三个部分来谈:

一是御膳房的情形,当然相当奢侈;

二是皇帝也相当苦;

三是御膳房中之厨役,技术并不见得怎么高明。

说到皇帝吃饭之奢侈,自古已然,所谓百二十瓮酱供一餐,在《周官》及《礼记》两书中,记载得便相当详细。历朝的情形不必谈,单谈前清,据几种记载说,前清比明朝俭省的多。但清朝也就够受的了。皇帝每顿饭,是一百单八样菜,皇太后亦是此数,皇后则九十六样,皇贵妃六十四样,贵妃、妃、嫔、贵人以下各按等级递减。每顿饭都是各人吃各人的,不但分着做,而且分着买。民国以后,前清御膳房之档案账册,都流落到外边,我就购得了几十本,册中列的每日所买菜蔬数目极详,皇帝一份,当然最多,其余如后妃等等,每人猪肉多少,羊肉多少(宫中不许吃牛肉,但每日饮牛乳),鸡几只,鸭几只,鸡蛋多少,豆腐几块,白菜几斤,葱多少等等一切,大约总是几十样。此外,还有各省进贡的食品,也要每人分给若干。不但主人身份的人如此,如宫女等等,也都单有菜,所有的人,都是各自单吃单做,本来也不能合吃。故宫后来开放为博物院,人人可以进去观看,大家都可以知道,这一个宫,离那一个宫有多少远,当然也就没有法子合伙吃饭,只好各人吃各人的。在外边看,整个宫中是一家,其实有多少主人,就是多少家,宫里称呼妃嫔等等,都曰主儿,一个主儿一个宫,此宫离彼宫,最近者也有半里一里路,怎能吃到一起呢?光绪年间,还有几十处,除光绪的后妃不算外,有同治的妃嫔,咸丰的妃嫔,道光的妃嫔,据说还有嘉庆的老妃嫔,共有多少处,只有总管太监知的清,其余的太监知道的就不多了。请问这些处所,每天应该剩下多少?而且宫中的盘碗,都比外边的较大。宫里人说,太监可以吃剩东西,可是有地位有势力的太监,谁也不吃这剩东西;有许多打杂做零碎事情的太监,又得不到,所以所剩的东西,就等于扔掉。据说从前都是抛弃,暗有售与民间小商者,亦是各宫有各宫的办法,不能一致。清道光帝见到陰沟中,扔的东西太多,所以特下了一道上谕,自此以后,才成立了总出售之所,此事在民国出版的清朝宫史中,曾载过,但不详。卖与小商,小商人再加白菜、干粉、豆腐、猪血等等,合而熬之,担至街头出卖。我吃过两次,亦颇适口,实为穷人之绝好食品,而且极便宜,每碗不过大个钱两枚。以上所谈,不过只是一部分,其余仍是扔掉,因为小商买者,只是总膳房所剩之物,若往各宫去取,则一天也走不过来也。尤其到热天,大多数都腐臭,不能吃了。在光绪年间,我与一位太监很熟,他送过我两瓶粉面,灰而带木红色,倘熬白菜,即用水把白菜煮熟,稍加盐,再把此面加入少许,口味即香而美,熬其他的菜亦然。我初不知为何物,后问他,他说他在御膳房当差,他把所有剩下来的各种肉菜等等,再加猪骨,加火熬之,俟熬干,各种肉质巳烂,骨头已酥,晒干磨成面,即是此粉,我说这就无怪好吃了。这比目下之各种味精还好的多,且宫中所有的剩物,果能都照如此办理,也可以算是不糟蹋东西了。

再谈到皇帝之苦。若说皇帝苦,许多人当然是不相信的,以为皇帝怎么还会苦呢?其实坏皇帝或不规矩的皇帝是不会苦的;若是好皇帝、规矩皇帝,则都相当的苦。因为历朝宫中的制度,都相当的严正,所谓冠冕堂皇。坏皇帝不管制度,他爱怎么办,他就怎么办,所以不拘不苦;好皇帝的行动,处处都要合规矩,自然就相当拘谨,相当苦了。其他的事情不必谈,只谈谈吃饭。皇帝吃饭,每顿是一百零八样菜,都是大盘大碗,就是用几个厨役分做,端上去,也得冷喽。他的办法,是有十几种现炒之菜,这当然是非现炒不可,其余所有的菜,都是预先做好,盛于黄砂碗之内盖好,然后都摆于一大铁板之上,板下有炭火,上边再盖一铁板,板上仍生炭火,如此则上下都是火,碗中永是沸度,永远扑哧扑哧冒泡。几时敬事房太监喊一声传膳,则立刻把铁板撤下,把各碗之菜,由黄砂碗倾入细瓷碗中,倾的倾,擦的擦,不到几分钟便可端到桌上。其余也有许多菜,蒸于笼屉里边。再就是炒菜,则临时现炒。请问这样的菜,能够很好吃喽吗?这还不算,菜虽不一定好吃,倘若能有几个知心人同吃,一边吃一边谈天,也还有点趣味,而皇帝则总是一人独吃,要想找皇后或得意的妃嫔来陪他吃饭,那可就费大事了。先得传知总管太监,再传知敬事房,使该妃嫔预备,一切都预备好,且都登录册档后,该妃嫔方能前来。进门先得给皇帝叩三个头,系谢赐膳的性质;皇帝赏一杯酒,又得先叩一个头,方能饮;吃完饭又得叩头。请问这样麻烦,还有什么趣味?不但妃嫔陪着皇帝吃饭如此,就是皇帝陪着太后吃饭,也是如此。进门先叩头,才能入座。头一杯酒,也得叩头,所谓侍膳问安者是也。皇帝偶尔到各宫中,各宫妃嫔都要在门外跪接。进宫后皇帝坐下,妃嫔又得先叩头参驾后,才能侍立谈话。到皇后宫中,皇后虽然不用在宫门外跪接,但亦须在屋外迎接。因为这种种的规矩,闹的皇帝当然没有什么乐趣。但这是在宫中的规矩,出了宫到了骊宫里头,就随便多了。因为骊宫即是行宫,一切礼节没那样严,皇帝吃饭时,可以随意找嫔妃等来陪着吃喝玩乐,都找来也可,所以各皇帝都愿住骊宫。

比方清初,康熙永远驻南苑,所以南苑有四处行宫。雍正为雍王时,康熙曾把圆明园赏他,他做了皇帝,大加修理,他就永驻圆明园。乾隆又增建了许多,以后一直到咸丰,各皇帝都驻圆明园。一年之中,可以在彼驻十个月以上,说是避暑,十一月间,已经大冷,何至还避暑呢?其实就是为的他们生活动作上方便。咸丰年间,圆明园及各园都被英法联军焚毁,只好将就着在西苑所谓三海者住住,然也是骊宫性质,与宫中大不相同,也很随便,所以一住就是一年。光绪朝用海军衙门之款,重修了颐和园,于是西后就永驻颐和园了。皇帝驻什么地方,御膳房就得跟着前去,不过许多章程,就与宫中不同了。

西后乃破坏国法最厉害之一人,然御膳房的章程,她也没敢动,只是特另立了一个小厨房,专效法外边饭馆中的菜样,比御膳房的菜,吃着就顺口多了。她说她是俭省,其实御膳房之款,每日照旧支销,又特多了小厨房花费耳。

谈到御膳房中的厨子并不够高明这一层,大家听了,一定更要怀疑。其实这也有他的原因。中国之菜,大致可分两种:一是厨役所做饭馆之菜;二是太太或老妈所做家庭之菜。

这两种菜都好的省份,大致可说是广东,饭馆的菜与家庭菜,都有很好的。山东、河南等省,则厨役所做之菜都不错,但家庭菜则差。江苏、浙江等省,家庭菜有真好的,而饭馆之菜,则多平平,所以上海繁荣了一百多年,没有出名的饭馆子,偶有亦是外省之厨役。此外,有特殊原因之大城池,则只有好饭馆子,如扬州因为盐商,开封因为河工等等,但这种地方不多。以上所说,都是大概的情形,自然也有例外。

河北省,则甚不讲究,不但没有好饭馆子,而家庭菜也没有出色的烹饪。北平所有饭馆,都是山东人;清宫所用之厨役,多是河北省人。闻乾隆下江南,带回过几位南方厨役,但亦未陆续再添,亦因宫中所食之原料,各省所进贡者都有,南方厨役乍来都不能烹饪。尤其是蒙古、新疆、西藏、东三省等处所贡者,南方厨役,不但未做过,且未听说过,一概不能做,他们所做的,只有原学的些菜,与御膳房旧人都格格不入,所以未能继续下去。河北省烹饪法,固然不能说不好,但各菜之口味除原料滋味外,大致好不了多少。例如汤之做法,大致总是鸡鸭汤加口蘑料酒,按说口蘑固然味极美,但每一种都用口蘑,那还有什么意思呢?北平北海,仿膳斋之全席,每桌共一百零八样菜,约合价四百元(抗战以前),就完全是皇帝所食之原样,当然不能说不好吃,但各菜之味道,总差不了多少,诸君一尝,便知我这话不是糟蹋御膳房了。

御膳房之厨役,另有一种本领,就是能在菜上做字,如“万寿无疆”、“天下太平”等等字样。这与西洋风气相同,不过彼书于点心上,中国则书于菜上耳。

北方汤菜之中,有一种酸辣汤。按说酸辣汤,虽然是一种汤的专名,但汤中专尚酸辣者,则种类颇多,如川羊肉、川散带、川黄瓜、川鱼卷等,大致都是重用胡椒、芫荽、醋等。这些样汤,南方很少见。但据御膳房人云,因这样的菜,刺激性太大,不许预备。但皇上有时专要,亦可制办。

猜你喜欢
  卷二十六·谷应泰
  第十九回 诛逆阉难延秦祚 坑降卒直入函关·蔡东藩
  卷四十九·宋·蒋一葵
  卷一百九·杨士奇
  第二九一保领状光绪八年四月二十四日一一七○七--二·佚名
  绎史卷八十五·马骕
  司马彪续汉书卷五·周天游
  四五 考先生·周作人
  一三 祭灶·周作人
  抗战胜利·胡兰成
  陆慧晓传·萧子显
  王艮传·张廷玉
  食货五○·徐松
  卷二十一·徐天麟
  十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楙·唐圭璋

      楙字勉夫,家本福清,其先徙平江,遂为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生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隐居不仕。嘉定六年(1213)卒,年六十三。蓍有野客丛书三十卷传世。   望江南   寿张仪真   三杰后,福寿两无涯。食乳相君功未既,妩眉

  • 四集卷十一·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十一古今体一百四十一首【癸巳三】山东廵抚徐绩奏报所属得雨新正廿二日兹雪齐在东南作雨蒙【徐绩奏所属自冬雪沾渥逮新正中旬复有节次续得者至月之廿一廿二日各处得雨二三寸不等忆京师廿二日

  • 卷四十·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四十目录故实类李白醉归图【金吕子羽】太白醉归图【元刘秉忠】李太白舟中醉卧图【元刘秉忠】李白醉归图【元王恽】太白醉归图【明顾观】太白醉归图【明陈颢】太白独钓图【元元好问】太

  • ●客滇述·顾山贞

    云间顾山贞撰戊辰毅宗崇祯元年,陕西延安府保定县杜木川有耕夫闻空中声,仰视之,见火一簇从天而下,急避入岩中,火即坠前数十步,光焰蓬勃,尘土涌起十余丈。耕夫趋归,呼众往视,土皆焦灼,尚炽热不可近。明日,锄得一物,如舂石而黑色,错杂

  • 卷之二百七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曾毓隽幸脱虎口·刘以芬

    段祺瑞左右分为皖、闽两派,前既言之矣。段平生最宠任者二人,一为徐树铮,一为曾毓隽。徐籍苏、曾籍闽,徐倔强、曾机警,虽素不相能,而皆忠于段。段性颇执拗,苟为所信任,非谗言所易携间,故二人固挟争宠之心,初无相残之意也。民国六

  • 皇王大纪卷四十五·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襄王二十九年鲁逆夫人于齐卿不行非礼也君子是以知其不允于鲁也曰贵聘而贱逆之君而卑之立而废之弃信而壊其主在国必乱在家必亡晋人以孔达卫之良也免之狄侵齐楚人灭江秦伯为之降服出次不举过数大夫諌

  • 鲁迅与范爱农·周作人

    鲁迅与范爱农—这两个人的缘分真是很奇特的。他们是同乡留日学生,在日本住上好几年,只在同乡会上见过面,主张虽同而说话不投,互相瞪眼而别。这在《朝花夕拾》末篇《范爱农》中说的很是具体,时为光绪丁未即一九〇七年,阴历五

  • 卷十八 魏书十八 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第十八·陈寿

    ( 李典传、李通传、臧霸传、文聘传、吕虔传、许褚传)李典传,李典字曼成,山陽县钜野人。他的叔父李乾,气概雄伟,在乘氏县聚积了几千家宾客,初平年间带着这些人投奔了曹操。在寿张打败了黄巾军,又跟随曹操攻打袁术,讨伐徐州。吕

  • 卷二十八·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十八 朱批王景灏奏摺 雍正二年八月二十日四川巡抚【臣】王景灏谨 奏为恭谢 天恩事窃【臣】一介愚陋世受 国恩当 圣主纪元伊始由郡守遽

  • 卷三十九·李明复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三十九宋 李明復 撰襄公十年春公會晉侯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會吳于柤程氏學曰成十五年會吳于鍾離襄十年會吳于柤十有四年會吳于向三者殊會吳者聖人罪諸侯而外吳人

  • 法华经义疏序·法云

    钦惟。我朝肇自八聪王子。而圣君贤臣靡不世遵崇于西方慈仁之教。梵容绀字眩耀于方舆。圜颅畦服栖止于林薮。贝叶琅函线华琪轴藏诸名山。充溢于轮栋。三宝备著既旧矣。予忝预僧数自少遍历禅丛染指教海。都以南京以北久

  • 佛说鬼子母经·佚名

        失译人今附西晋录佛游大兜国。时国中有一母人。多子性极恶。常喜行盗人子杀啖之。亡子家亦不知何谁取者。行街里啼哭。人已还共议。如是非一日。阿难及众沙门。出行辄见啼哭人。已还共议。伤哀亡子家。佛即知

  • 卷二十七·彭绍升

    居士传二十七郑介夫邹志完江民表陈莹中传郑介夫名侠。福州福清人也。少刻苦好学。治平中擢进士甲科。调光州司法参军。秩满入都监安上门。熈宁六七年间两河关辅大旱蝗。民又苦新法。流亡载路。介夫绘所见为图。极陈新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演义钞卷第一·澄观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演义钞卷第一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题目并撰人亦如前释。 ▲随疏演义钞云将释此疏大分为四一总序名意二归敬请加三开章释文四谦赞回向为顺经文有四分故若顺序正流通则合前二为序分开章为正

  • 苍穹微石·阿西莫夫

    《苍穹一粟》(Pebble in the Sky),另译《苍穹微石》、《空中石子》,是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版于1950年的长篇科幻小说,也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虽然最早出版,故事年代却是“银河帝国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集,此时整个银

  • 朱子论定程董学则·程端蒙

    南宋学者程端蒙、董铢制订的理学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守则。程端蒙(1143~1191),字正思,号蒙斋,江西鄱阳人。董铢(1152~?),字叔重,人称槃涧先生,江西德兴人。《学则》共18条,基本上是对朱熹的许多箴言和铭记的概括与发挥。起首两

  •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佚名

    又名《记法住经》、《法住经》、《无量寿供养仪轨》。印度大乘佛教经典。北腾14。唐玄奘译。一卷。首尾俱全,存一百十三行。谓佛临涅槃之际,应阿难之请,叙述佛灭后,正法住世一千年,然后当渐隐没,并叙述了这一千年中,每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