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陆慧晓传

陆慧晓字叔明,是吴郡吴县人。祖父陆万载,曾任侍中,父亲陆子真,元嘉中任海陵太守。当时中书舍人秋当是皇帝宠臣,家在海陵,曾回乡安葬父亲,陆子真不与他往来,秋当要他调遣民工造桥,陆子真以妨碍农事不准。彭城王刘义康听说这件事很赏识他。因眼疾辞海陵太守之职,回去任中散大夫,后去世。

陆慧晓清雅刚正,交友谨慎。会稽内史同郡的张畅在陆慧晓很小的时候,便为他的与众不同而喜欢他。张绪称他是“江东的裴、南齐书乐”。开始应州郡选拔,举为秀才,任卫尉史。历任诸府行参军。因母亲老迈回家奉养,十多年不出仕为官。太祖辅政时,出任尚书殿中郎。大家来祝贺他,慧晓举酒说:“陆慧晓年过三十,岳父又负责选任官员的工作,不过才作个尚书郎,你们还认为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吗?”

太祖明令严禁奢侈,陆慧晓草拟诏书,被太祖赏识,授予他太傅东阁祭酒之职。建元初,又调任太子洗马。武陵王萧晔主持会稽,皇上为他精心选择僚属,任命慧晓为征虏功曹,与府参军沛国刘王进共同负责向朝廷汇报工作。行到吴县,刘王进对人说:“我听说张融和陆慧晓家都在这里,这里有水流,此水一定别有味道。”于是去到河边,舀水喝了下去。

庐江何点向豫章王萧嶷推荐陆慧晓,让慧晓补任司空掾,加以礼遇。又调任长沙王镇军谘议参军。安陆侯萧缅为政吴郡,对慧晓的礼待异于别人,慧晓请求在萧缅府中任谘议参军。又调任始兴王前将军安西谘议,兼冠军录军参军,调任司徒从事中郎,又迁为右长史。当时陈郡谢月出为左长史,府公竟陵王萧子良对王融说:“我府中这两个得力助手,若在前朝有谁能比得上?”王融说:“两贤同时,便是前所未有的。”萧子良在西邸抄书,让慧晓也参与其事。

不久陆慧晓调任西陽王征虏、巴陵王后军、临汝公辅国三府长史,行府州事。又为西陽王左军长史,兼任会稽郡丞,行郡事。隆昌元年(494),调任晋熙王冠军长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慧晓共辅佐五王政事,为人清正严谨,僚佐以下人来造访,总是起身相送。有人对慧晓说:“长史身份贵重,不宜过于谦和,委屈自己。”慧晓回答说:“我一向讨厌别人无礼,不能不以礼待人。”但他不曾担任过某部门或地方的长官,有人问原因,慧晓说:“贵人不想着这些,而贱者总想这些。人生怎么可老想着地位轻重呢?”他一生经常自称是人位。

建武初,陆慧晓任西中郎长史,行事、内史职务不变。不久被任命为黄门郎,未去就职,又调任吏部郎。尚书令王晏选送自己门生补仕内外重要机构,慧晓用了几人便不再用了,王晏很恼恨他。后来送他一名女妓,想和他修好,慧晓不接受。吏曹都令史行使权力以来,关于官员的选任,慧晓按自己意志行事,从未和他说什么。皇帝派侍从单景俊去责问这件事,慧晓对景俊说:“我六十岁年纪,不需要问都令史怎样做吏部郎。皇上若觉得我不称职,我马上就可以不干了。”皇上很忌惮他。后来想任命他为侍中,因为他身形短小,才罢。出京任辅国将军、晋安王镇北司马、征北长史、东海太守,行府州事。入京任五兵尚书,分管扬州。崔惠景事件平定后,兼任右军将军,出京掌管南徐州,不久,仍调为持节,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军事、辅国将军、南兖州刺史。到任不久,因病回来,后去世。其时六十二岁。追赠为太常。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二 尉迟运 王轨 宇文神举 宇文孝伯 颜之仪 乐运·令狐德棻
  卷七十八 魏紀十·司马光
  臧榮緒晉書卷五·汤球
  国初礼贤录·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八·佚名
  卷之九十五·佚名
  ●王弇州崇论卷之五·李衷纯
  三三○ 大学士舒赫德等奏广东甘肃解到应毁板片书籍分别办理情形折·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杜大珪
  续集卷四·宋名臣言行录
  历年记自叙·姚廷遴
  韩建传·薛居正
  卷一百七十五·杨士奇
  卷一百一·雍正
  本书大事年表·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白云子房皞(白云子集)·顾嗣立

    皞字希白,□□人。自号白云子。诗多别致,如《戊子》云:「行非杨秉三无惑,性似嵇康七不堪。」《寄段诚之》云:「多语数穷深可戒,虚名无用不宜贪。」造语亦新。时有涉腐气类邵尧夫者,悉为汰去。元遗山《续夷坚志》载:希白家卢氏

  • 补遗卷十六·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补遗卷十六花果后瑞莲赋         【明】申时行有韡者华婉如清扬菡萏为簪芙蓉为裳出五沃之上腴兮苞九疑之奇芳繄中通而外直兮洵笃实而辉光德可比于君子兮又奚逊夫国香羌托种于灵沼兮

  • 卷十·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十雨类三言古雩祭歌         【齐】谢 朓有渰兴肤寸积雨冥冥又终夕四言古奉和圣制喜雨      【唐】张九龄艰我稼穑载育载亭随物应之曷圣与灵谓我何凭惟德之馨谁云天

  • 卷二·吴景奎

    ●钦定四库全书药房樵唱卷二(元)吴景奎 撰○七言律诗观文叔兄续修潘氏清谱有感吾父实为君仲父延陵家里继书声兰分蕙族元同气梅是樊兄最有情骨肉岂能忘至理子孙犹得记清名他年二姓披图谱知我渊源自默成文叔和韵桃坞移根

  • 國語卷第十八·韦昭

      楚語下   1 昭王問於觀射父〔一〕,曰:「周書所謂重、黎寔使天地不通者,何也〔二〕?若無然,民將能登天乎〔三〕?」   〔一〕 昭王,楚平王之子昭王熊軫。觀射父,楚大夫。   〔二〕 周書,周穆王之相甫侯所作呂刑也。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二·佚名

    万历十年三月己未朔孝肃皇后忌辰祀于 奉先殿遣候吴继爵祭 裕陵○行皇女百日命名礼成赐三辅臣金币有差○升南京光禄寺卿郑钦为应天府府尹○勒福建副使谭启致仕坐久病故○革浙江贪都司吴宪职仍下巡按御史问○以大同指

  • 第二十二卷 元·缪荃孙

    光福寺铜观音象记拓本高一尺八寸,广一尺七寸,行书十二行,行二十字,字径六分许。铜菩萨银冠者,赵宋知府邹公创也。岁月斤两间饰珠珍,殿阴之碑刻焉。至元乙亥,大势兵至,村落寇生,住持成师,惧失迁避,舟行出湖,乃付豪客。后续以木,木弊

  • 象台首末卷三·胡知柔

    (宋)胡知柔 编○诗泉南翁定应诏书闻便逺行庐陵不独诧邦衡寸心祗恐孤天地百口何期累弟兄世态浮云多变换公朝初日盍清明危言在国为元气君子从来岂■〈〈一上自下〉页〉名同邑胡炎嚢封朝奏大明宫嘘起庐陵古直风言路从来天

  • 八九 俳谐·周作人

    这时我所注意的一种日本文学作品,仍是俳谐,这也称作俳句,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但在现在也还有人做,而且气势很是旺盛。这本是日本诗歌的一种形式,我自己知道不懂得诗,况且又是外国的东西,要想懂它已是妄想,若说是自己懂得,那简直是

  • 范希正传·张廷玉

    范希正,字以贞,吴县人。宣德三年(1428),被荐举为贤良方正,授曹县知县。有奸吏受贿,希正审判其罪,押送京师。该奸吏反以他事诬告希正,希正因此遭监禁。曹县平民八百余人到京师呈奏通政司,说希正廉洁能干,为奸吏所诬。侍郎许廓因

  • 十五年·佚名

    (壬午)十五年大明萬曆十年春正月1月1日○朔庚申,以李珥爲吏曹判書。珥再辭,不許,三辭啓曰:「古人有言:『欲法堯、舜,當法祖宗。』今日之政,不擧治,不成者,良由祖宗良法、美意,久廢不行,而近日謬規、弊習,反如成憲故也。祖宗朝重銓衡

  •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孔子

    【原文】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有过错时,人人都看得见;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读解】 在“晋灵公不君”的故事中,士会劝晋

  • 春秋辨义卷八·卓尔康

    明 卓尔康 撰闵公庚申○惠王十六年元年○齐桓二十五年晋献十六年卫懿八年蔡穆十四年郑文十二年曹昭公班元年陈宣三十二年杞惠十二年宋桓二十一年秦成三年楚成十一年春王正月左传不书即位乱故也谷梁传继弑君不言即位

  • 虽有嘉肴①·戴圣

    ——实践出真知【原文】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4),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6)其此之谓乎!【注释】①本节选自《学礼》。②肴:带骨头的肉

  • 卷二十八下·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__仪礼经传通解续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续卷二十八下宋 杨复 撰祭物下 祭礼十二下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牺纯毛也肥养于涤也索求得而用之 疏曰此天子以牺

  • 大元一统志·佚名

    元代官修地理总志。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由札马剌丁、虞应龙等编纂,至元三十一年(1294)完成初稿,共七百五十五卷。后因得《云南图志》、《甘肃图志》和《辽阳图志》,遂议重修,由孛兰盻、岳铉等主其事,成宗大德七年(1303)

  • 洞玄灵宝飞仙上品妙经·佚名

    天尊劝人受箓服符,过度受经,烧香行道,行51种善行。

  • 神应经·陈会

    一卷。明陈会 (生卒年不详)撰。刘瑾补辑。陈会字善同,号宏纲。精于针灸。著有《广爱书》、《全身百穴歌》等书。刘瑾字永怀,号恒庵。此书为所进御书。当在正德年前撰成。此书取 《全身百穴歌》其中部分内容,增补刘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