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西汉会要卷二十一

宋 徐天麟 撰

乐上

乐舞

汉兴乐家有制氏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大乐官但能纪其铿枪鼓舞而不能言其义高祖时叔孙通因秦乐人制宗庙乐太祝迎神于庙门奏嘉至犹古?神之乐也皇帝入庙门奏永至以为行步之节犹古采荠肆夏也乾豆上奏登歌独上歌不以筦弦乱人声欲在位者徧闻之犹古清庙之歌也登歌再终下奏休成之乐美神明既飨也皇帝就酒东厢坐定奏永安之乐美礼已成也又有房中祠乐高祖唐山夫人所作也周有房中乐至秦名曰夀人凡乐乐其所生礼不忘本高祖乐楚声故房中乐楚声也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寛备其箫筦更名曰安世乐高祖庙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文庙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孝武庙奏盛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武德舞者高祖四年作以象天下乐已行武以除乱也文始舞者本舜韶舞也高祖六年更名曰文始以示不相袭也五行舞者本周舞也秦始皇二十六年更名曰五行也四时舞者孝文所作以明示天下之安和也盖乐已所自作明有制也乐先王之乐明有法也孝景采武德舞以为昭德以尊大宗庙至孝宣采昭德舞为盛德以尊世宗庙诸帝庙皆常奏文始四时五行舞云高祖六年又作昭容乐礼容乐昭容者犹古之昭夏也主出武德舞礼容者主出文始五行舞舞入无乐者将至至尊之前不敢以乐也出用乐者言舞不失节能以乐终也大氐皆因秦旧事焉初高祖既定天下过沛与故人父老相乐醉酒欢哀作风起之诗令沛中僮儿百二十人习而歌之至孝惠时以沛宫为原庙皆令歌儿习吹以相和常以百二十人为员文景之间礼官肄业而已至武帝定郊祀之礼祠泰一於甘泉就乾位也祭后土於汾隂泽中方丘也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夜常有神光如流星止集於祠坛天子自竹宫而望拜百官侍祠者数百人皆肃然动心焉其余廵狩福应之事不序郊庙故弗论是时河间献王有雅材亦以为治道非礼乐不成因献所集雅乐天子下大乐官常存肄之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常御及郊庙皆非雅声然诗乐施於後嗣犹得有所祖述昔殷周之雅颂廼上本有娀姜原卨稷始生玄王公刘古公太伯王季姜女大任大姒之德乃及成汤文武受命武丁成康宣王中兴下及辅佐阿衡周召太公申伯召虎仲山甫之属君臣男女有功德者靡不褒扬功德既信美矣褒扬之声盈乎天地之间是以光明着於当世遗誉垂於无穷也今汉郊庙诗歌未有祖宗之事八音调均又不恊於钟律而内有掖庭材人外有上林乐府皆以郑声施於朝廷至成帝时谒者常山王禹世受河间乐能说其义其弟子宋曅等上书言之下大夫博士平当等考试当以为汉承秦灭道之後赖先帝圣德博受兼听修废官立太学河间献王聘求幽隐修兴雅乐以助化时大儒公孙弘董仲舒等以为音中正雅立之大乐春秋乡射作於学官希濶不讲故自公卿大夫观听者但闻铿枪不晓其意而欲以风谕衆庶其道无由是以行之百有余年德化至今未成今曅等守习孤学大指归於兴助教化衰微之学兴废在人宜领属雅乐以继絶表微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河间区区小国藩臣以好学修古能有所存民到于今称之况于圣主广被之资修起旧文放郑近雅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于以风示海内扬名後世诚非小功小美也事下公卿以为久远难分明当议复寝是时郑声尤甚黄门名倡丙强景武之属富显於世贵戚五侯定陵富平外戚之家淫侈过度至与人主争女乐哀帝自为定陶王时疾之又性不好音及即位下诏曰惟世俗奢泰文巧而郑卫之声兴夫奢泰则下不孙而国贫文巧则趋末背本者衆郑卫之声兴则淫僻之化流而欲黎庶淳朴家给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岂不难哉孔子不云乎放郑声郑声淫其罢乐府官郊祭乐及古兵法武乐在经非郑卫之乐者条奏别属他官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郊祭乐人员六十二人给祠南北郊大乐鼓员六人嘉至鼓员十人邯郸鼓员二人骑吹鼓员三人江南鼓员二人淮南鼓员四人巴俞鼓员三十六人歌鼓员二十四人楚严鼓员一人梁皇鼓员四人临淮鼓员三十五人兹邡鼓员三人凡鼓十二员百二十八人朝贺置酒陈殿下应古兵法外郊祭员十三人诸族乐人兼云招给祠南郊用六十七人兼给事雅乐用四人夜诵员五人刚别柎员二人给盛德主调箎员二人听工以律知日冬夏至一人钟工磬工箫工员各一人仆射二人主领诸乐人皆不可罢竽工员三人一人可罢琴工员五人三人可罢柱工员二人一人可罢绳弦工员六人四人可罢郑四会员六十二人一人给事雅乐六十一人可罢张瑟员八人七人可罢安世乐鼓员二十人十九人可罢沛吹鼔员十二人族歌鼓员二十七人陈吹鼓员十三人商乐鼓员十四人东海鼓员十六人长乐鼓员十三人缦乐鼓员十三人凡鼓八员百二十八人朝贺置酒陈前殿房中不应经法治竽员五人楚鼓员六人常从倡三十人常从象人四人诏随常从倡十六人秦倡员二十九人秦倡象人员三人诏随秦倡一人雅大人员九人朝贺置酒为乐楚四会员十七人巴四会员十二人铫四会员十二人齐四会员十九人蔡讴员三人齐讴员六人竽瑟钟磬员五人皆郑声可罢师学百四十二人其七十二人给大官挏马酒其七十人可罢大凡八百二十九人其三百八十八人不可罢可领属大乐其四百四十一人不应经法或郑卫之声皆可罢奏可然百姓渐渍日久又不制雅乐有以相变豪富吏民湛沔自若大汉继周久旷大仪未有立礼成乐此贾谊仲舒王吉刘向之徒所为发愤而增叹也【礼乐志】

高祖过沛诗三侯之章令小儿歌之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时歌舞宗庙孝惠孝文孝景无所增更於乐府习常隶旧而已至今上即位作十九章令侍中李延年次序其声拜为恊律都尉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辞皆集会五经家相与共讲习读之乃能通知其意多尔雅之文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泰一甘泉以昬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於祠坛上使僮男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阳夏歌朱明秋歌西皥冬歌玄冥世多有故不论又尝得神马渥洼水中复次以为太一之歌歌曲曰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後伐大宛得千里马马名蒲梢次作以为歌歌诗曰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中尉汲黯进曰凡王者作乐上以承祖宗下以化兆民今陛下得马诗以为歌协於宗庙先帝百姓岂能知其音雅上默然不说丞相公孙弘曰黯诽谤圣制当族【乐书】

杂録

太常属官有大乐令丞【百官表】

宫商角徵羽职在大乐【律历志】

武帝策董仲舒曰五帝三王之道改制作乐而天下洽和百王同之当虞氏之乐莫盛於韶於周莫盛於勺圣王已没钟鼓筦弦之声未衰而大道微缺云云仲舒对曰道者所由适於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王者未作乐之时乃用先王之乐宜於世者而以深入教化於民教化之情不得雅颂之乐不成故王者功成作乐乐其德也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其化人也着故声发於和而本於情接於肌肤藏於骨髓故王道虽微缺而钟鼓筦弦之声未衰也夫虞氏不为政久矣然而雅颂遗风犹有存者是以孔子在齐而闻韶也【董仲舒传】

嬖臣李延年以好音见上善之下公卿议曰民间祠有鼓舞乐今郊祀而无乐岂称乎公卿曰古者祠天地皆有乐而神祗可得而礼或曰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於是塞南越祷祠泰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瑟自此起【郊祀志】

宣帝本始四年诏乐府减乐人【本纪】

神爵五凤之间天下殷富数有嘉应上颇作歌诗欲兴协律之事丞相魏相奏言知音善鼓雅瑟者渤海赵定梁国龚德皆召见待诏【王褒传】

元帝多材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自度曲被歌声分刌节度穷极幼眇【本纪】

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音乐或置鼙鼓殿下天子自临轩槛上铜圜以擿鼓【擿将益反】声中严鼓之节後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史丹进曰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若乃器人於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於匡衡可相国也【陈惠李微皆黄门鼓吹】於是上嘿然而笑【史丹传】

平帝元始元年放郑声五年召天下通知钟律者【本纪】

 

西汉会要卷二十一

猜你喜欢
  志第九 祭祀下·范晔
  卷四百一 列传一百八十八·赵尔巽
  卷三十九上·朱熹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二·佚名
  卷之七百四十·佚名
  卷之六十九·佚名
  卷之七十·佚名
  卷之五十六·祁韵士
  卷二十七 上 五行志 第七上·班固
  周邦彦传·脱脱
  卷十一·鄂尔泰
  卷一百七十四之三·雍正
  铁政例·佚名
  序一·捧花生
  卷四十一 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215 ·佚名

    陆游 村舍杂书 军兴尚戎衣,冠带谢褒博。 秃巾与小袖,顾影每怀怍。 及今反士服,始觉荣天爵。 出入阡陌间,终身有余乐。 陆游 村舍杂书 读书乃一癖,我亦不自知。 坐书穷至老,更欲传吾儿。

  • 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十八·赵尔巽

      郭松林 李长乐 杨鼎勋 唐殿魁 唐定奎 滕嗣武 骆国忠   郭松林,字子美,湖南湘潭人。咸丰六年,隶曾国荃军,从援江西,克安福,从剿永新、太和、万安、莲花厅、龙泉,叙奖把总。进围吉安府城,七年,石达开率悍党来援,邀击于吉水

  • 皇清开国方略三十二卷书成进·阿桂

      呈  乙览  皇上恭制序文弁列简首【臣】等伏而诵之仰见御极以来无时不以  祖宗之心为心无事不以  祖宗之政为政凝命勅几五十一年如一日是书之辑用  以阐我  太祖  太宗躬甲胄冒锋刄创业垂统若斯之

  • ◎方域二·徐天麟

    ○论形势沛公初入关,或说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羽号曰雍王,王关中,即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守函谷关,毋内诸侯军。(高纪。)高帝六年,田肯贺上曰,甚善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秦形胜之国也,带河阻山,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

  • 五二四 寄谕马兰镇总兵保宁将石门神祠碑字磨去另拟碑文改刻·佚名

    五二四 寄谕马兰镇总兵保宁将石门神祠碑字磨去另拟碑文改刻乾隆四十三年七月初九日大学士于<敏中>字寄内务府总管兼马兰镇总兵 公保<宁>,乾隆四十三年七月初九日奉上谕:据保宁奏石门地方有神祠,俗名将军庙,祀汉灵帝时中

  • 徐湛之传·沈约

    徐湛之字孝源,东海郯人。司徒徐羡之哥哥的孙子,吴郡太守徐佩之弟弟的儿子。祖父徐钦之,秘书监;父亲徐达之,娶的是高祖的长女永兴公主,任振武将军、彭城、沛两郡太守。高祖儿子们还年幼,因与达之有姻亲关系,要重用他,就想让他先

  • 刘因传·宋濂

    刘因字梦吉,保定容城人,世代为儒生。刘因天资过人,三岁就能识字读书,过目不忘,一天能记诵千百言。六岁能写诗,七岁能撰文,落笔成章,其才惊人。刚二十岁时,每日阅读经典,仰慕古代圣贤,因做《希圣解》。国子司业砚弥坚为真定教授,刘

  • 吕原传·张廷玉

    吕原,字逢原,秀水人。父亲吕嗣芳,任万泉县教谕。兄吕本,任景州训导。嗣芳年老后,就养于景州,与吕本相继去世。因为家贫,吕原无法将父兄归葬故乡,只好葬于景州,时常到墓前恸哭。后来,他奉母亲南归,家境更加贫困。知府黄懋惊奇吕原

  • 韩宜可传·张廷玉

    韩宜可,字伯时,浙江山阴人。元朝至正年间,行御史台征召其为属官,没有应征。洪武初年,举荐授予山阴教谕,转任楚府录事。不久提升为监察御史,弹劾不回避权贵。当时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正得宠于皇上,曾侍坐,从容燕

  • 唐纪十四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下之上贞观十九年(乙巳、645)·司马光

    唐纪十四唐太宗贞观十九年(乙巳,公元645年) [1]六月,丁酉,李世攻白岩城西南,上临其西北。城主孙代音潜遣腹心请降,临城,投刀钺为信,且曰:“奴愿,城中有不从者。”上以唐帜与其使,曰:“必降者,宜建之城上。”代音建帜,城中人以为唐兵

  • 卷十一·高攀龙

    <经部,春秋类,春秋孔义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孔义卷十一    明 高攀龙 撰定公元年春王当以春王三月为句正二月无事可书也昭公既薨定公未立鲁国五月无君无政固不以不书正月见也三月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众城成周宋不受

  • 卷十六·李光坡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述注卷十六安溪李光坡撰○大史掌建邦之六典以逆邦国之治掌灋以逆官府之治掌则以逆都鄙之治注曰六典八灋八则宰所建以治百官大史又建焉以为王迎受其治也大史日官也○凡辨灋者攷焉不信者刑之注曰谓邦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二·欧阳竟无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十   佛子云何爲菩薩摩訶薩等法界無量迴向。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以離垢繒而繫其頂.   住法師位。廣行法施.起大慈悲安立衆生於菩提心.常行饒益無有休息.以菩

  • 书释大勇告全国佛教徒文后·太虚

    汉族中的古僧,处孔儒的专化下,耽山门里修纯佛法。及其开始对外,不得不说些知客应酬语。而士大夫处孔儒地位,间有阴崇佛法,然外面不得不用些儒说遮掩著,且为使浸淫儒化中的汉族人容易领受的方便,这都是应该原谅其苦衷的。乃时

  • 佛说秘密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一·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等奉 诏译一切如来大乘现证三昧金刚仪轨会。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三十三天杂饰柔软地帝释宫殿大楼阁中。与大菩萨一百六十万俱胝那庾多众。其名曰金刚手菩萨摩诃萨

  • 卷第十二(译经大随)·费长房

    历代三宝纪卷第十二(译经大随)开皇十七年翻经学士臣费长房上大隋录者。我皇帝受命四天护持三宝。承符五运宅此九州。故诞育之初神光耀室。君临已后灵应竞臻。所以天兆龟文水浮五色。地开泉醴山响万年。云庆露甘珠明石

  • 咸宾录·罗日褧

    罗日褧编著。此书分八卷,计《北虏志》一卷,《东夷志》一卷,《西夷志》三卷,《南夷志》三卷。书中所称虏,即指我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夷,即指东南亚向明王朝通贡的国家和地区,是以明王朝为中心,东、西、南、北为四夷之意。此

  • 救命书·吕坤

    兵书。明代吕坤撰。全书共2卷(一作1卷)。坤有《安民实务》,已著录。作者有感于明代后期兵祸连年、城防废弛,守备不力,遂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撰为是书,希望将士能以此守城保民,免于兵害。内容以城邑防御为主,条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