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九

永乐八年冬十月甲午朔享  太庙命皇太子行礼△乞忽古里二卫女直野人头目阿儿秃阿里急纳等九十二人来朝命为指挥千百户等官赐冠带袭衣钞币  命番僧班丹藏卜为净觉弘济国师高日干为广慧普应国师失剌查为慈善弘智国师把奔等六人为禅师各给诰印△夜有星大如碗赤色有尾迹光烛地出司怪旁东北行入舆鬼

○乙未  行在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庆言公侯都督往往令家人子弟行商中盐凌轹运司及各场官吏倍数多支朝廷申明旧制四品以上官员之家不许与民争利已令罢支今都督蔡福等妄行奏请既付于法其公侯有犯者亦宜鞫治  上曰姑勿治令户部榜谕禁止△女直野人头目撒因加等来朝命为兀里奚山卫指挥等官撒因加等奏愿居安乐州从之赐予如例

○丁酉  车驾发北京先期于奉天殿丹陛设坛告  天地遣官祭告北京山川城隍旗纛诸神其所经陵寝神祠祭礼如初△是日右春坊右中允刘子春等劾启三法司官左都御史陈瑛等方命废事曰先有学官坐事罚充太学膳夫陈乞改役令旨令三法司凡学官有罪充膳夫者悉与改役以励廉耻瑛等久格不行不罪之无以示惩  皇太子顾瑛等曰用心刻薄不明政体非大臣之道其速改之

○戊戌

○降刑部左侍郎刘季箎为两淮都转运盐司副使应天府尹向宝为两浙都转运盐司判官先是季箎及宝皆有罪当黜以在朝久特宥而用之

○己亥  驻跸新城命会州卫指挥赵得率保定涿鹿茂山蔚州卫军共千人守紫荆关敕谕之曰关临边要地务在严固堤备遇寇即合真定诸卫军剿之贼退不必穷追毋堕其计△甘肃总兵官驸马都尉西宁侯宋琥奏调都指挥丁刚镇凉州王贵镇肃州史昭守镇番从之

○庚子

○浙江台州府临海县言去年八月淫雨渰没田稼民多饥窘其税粮鱼课乞以钞代谕  皇太子从之△交阯布政司言先颁降刑名事例交阯土人有杂犯死罪徒流迁徙者发丘温抵交阯充驿夫递运夫杂犯死罪者服役终身徒流迁徙者各以所犯重轻为限官吏犯笞杖罪吏断决还役官降用应角羊见任别叙及杂职于边远叙用者皆断决还职今新例流徒迁徙杖罪皆发北京为民种地先后例不一  皇太子曰交阯在万里外宜从先例令刑部移文知之

○壬寅

 ○皇太子以曹本为云南按察司副使本初以城守功历官至江西按察司佥事坐事谪交阯立功至是以恩宥例复升用之

○癸卯

○务本之训成时  上以皇长孙生长深宫欲其知稼穑之艰难因巡幸北京以侍行使历观民情风俗及田野农桑勤劳之事而知国用所需皆出于此为民上者宜加悯恤且举  太祖高皇帝创业之难及往古圣贤之君昏乱之主兴亡得失可为鉴戒者以致饬励之意书成名务本之训云

○乙巳

○改北京永平府抚宁县之迁安驿隶滦州△是日  皇太子升四川道监察御史张翥为福建按察副使浙江道监察御史黄童为广西按察副使

○戊申

○户部言直隶蓟州府昆山县山东青州府日照县民饥尝贷预备仓储以累岁水灾不能偿乞折输钞  皇太子从之

○庚寅  皇太子命金吾右卫故指挥佥事杨成侄俊袭职

○昼太白见未星

○壬子

○夜月犯五诸侯南第二星

○癸丑

○夜有星大如盏赤色尾迹有光出天津西南行至近浊

○甲寅  车驾次济宁州鲁王肇煇来朝赐彩币等物敕户部加赐米千石△夜有星大如弹丸赤色尾迹有光出天关旁流五丈余发光如鸡子大西南行入天桴

○乙卯  上闻周王橚于国中作殿奉祀  太祖高皇帝赐之书曰礼支子不祭王国庙祀则肇于始封之王若  太祖高皇帝之祀朝廷自有宗庙王今祀于国中过矣孔子曰祭之以礼若不得为而为之不可为孝王其审礼而行毋贻物议

○丁巳  车驾次临城时贤妃榷氏侍行以疾薨赐祭谥恭献权厝于峄县△是日户部言江西建昌府广昌县永乐五年六年民疫死者八百余户乞蠲其税  皇太子从之  皇太子升户部郎中鲍浑为两淮都转运盐司运使

○戊午

○夜月犯太微垣右执法

○己未  上谕三法司官曰昨夜太阴犯执法甚急尔等典刑罚宜加敬谨无罪不可枉有罪不可纵须得中道毋纤毫轻重△夜有星大如盏青白色光烛地出内阶北行入紫微垣至勾陈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六 隐逸下·李延寿
  ●崇禎長編卷之三十六·汪楫
  跋·徐鼒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三·佚名
  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七·杨士奇
  卷之二百三十七·佚名
  五○四 谕四库馆奏清厘冒籍事着军机大臣会同顺天府查办·佚名
  二三七 谕内阁黄寿龄将书携归情尚可原著从宽罚俸三年·佚名
  二六 江苏按察使胡季堂奏谢特旨征取先父胡煦遗书暨现在办理情形折·佚名
  张溥传·张廷玉
  郭景祥传·张廷玉
  张仪逐惠施于魏·佚名
  周纪二 显王元年(癸丑、前368)·司马光
  导论·辜鸿铭
  王端毅奏议巻七·王恕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五十八·彭定求

        卷658_1 【咏月】罗隐   湖上风高动白蘋,暂延清景此逡巡。隔年违别成何事,   半夜相看似故人。蟾向静中矜爪距,兔隈明处弄精神。   嫦娥老大应惆怅,倚泣苍苍桂一轮。   卷658_2 【宿荆州江陵驿】罗隐

  • 江南新词·向子諲

      ☆满庭芳  月窟蟠根,云岩分种,绝知不是尘凡。琉璃剪叶,金粟缀花繁。黄菊周旋避舍,友兰蕙、羞杀山樊。清香远,秋风十里,鼻观已先参。  酒阑。听我语,平生半是,江北江南。经行处、无穷绿水青山。常被此花相恼,思共老、结

  • 第一折·郑光祖

    (白敏中上,诗云)寂寞琴书冷竹床,砚池春暖墨痕香。男儿未遂风流志,剔尽青灯苦夜长。自从昨日在绿野堂上,见了夫人,不知主何意,将亲事全然不题,则说着“小姐拜哥哥”。被我回言道:“先相国在日,并不曾言兄妹之礼,况兼小子见将着玉

  • 严识玄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严识玄,唐玄宗宫女。余不详。 班婕妤 严识玄 贱妾如桃李, 君王若岁时。 秋风一已劲, 摇落不胜悲。 寂寂苍苔满, 沉沉绿草滋。 荣华非此日, 指辇竟何辞! 严识玄诗鉴赏 婕妤,妃嫔的称号。班婕妤,汉成帝的妃子。她美而

  • 明熹宗哲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八(梁本)·佚名

    十一月辛亥朔汪天瑞进永宁侯郭振明进博平侯熹宗旧纪十月封皇亲汪天瑞郭振明皆为伯甲寅责辅臣票拟失当近乞肩舆乞进侯概应如响平章谓何追念去辅在时或未肯肩越乖舛至此复谕次辅勿坐视依违乙卯四川总督朱燮元加兵部尚书

  • 达奚长儒传·李延寿

    达奚长儒字富仁,代人。祖达奚俟,魏时任定州刺史。父达奚庆,曾任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达奚长儒少年时就有气节德行,胆气勇烈过人。十五岁那年,袭父爵为安乐公。被周文帝用为心腹亲信,因诚实耿直,恭谦朴素,授其子为都督之

  • 卷之十五  壬午功臣爵賞錄(壬午功賞別錄)(明)都穆 撰·邓士龙

    壬午功臣爵賞錄(壬午功賞別錄) (壬午功臣爵賞錄,一卷,後附壬午功賞別錄。明都穆撰。穆字元敬,吳縣人。弘治十二年進士,官至禮部主客司郎中,加太僕寺少卿。壬午即建文四年,革除後稱洪武三十五年。是年燕王登極,封賞靖難功臣,藏其

  • 唐纪五十四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上之下元和四年(己丑、809)·司马光

    唐纪五十四 唐宪宗元和四年(己丑,公元809年) [1]秋,七月,壬戌,御史中丞李夷简弹京兆尹杨凭,前为江西观察使贪污僭侈;丁卯,贬凭临贺尉。夷简,元懿之玄孙也。上命尽籍凭资产,李绛谏曰:“旧制,非反逆不籍其家。”上乃止。 [1]秋季,七月

  • 附录·刘铭传

    目次闽厂轮船续行兴造片(同治十三年七月)………………………………沈葆桢(二四九)拟请添设移改疏(光绪十年)…………&h

  • 锯陀身施缘品第十四·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尔时世尊。身有风患。祇域医王。为合药酥。用三十二种诸药杂合。令佛日日服三十二两。【白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当时世尊身患风病

  • 卷第十五·佚名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十五姚秦罽宾三藏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等译非问分道品第十之一有人出世。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种种因种种门种种道种种向道。今当集诸道门。有一支道二支道三支道四支道五支道六支道七支道八支道九支

  • 春琴抄·谷崎润一郎

    日本著名中篇小说。谷崎润一郎著。作者试图在作品中表现为了美物、爱者甘愿忍受痛苦的精神,创造一个由于“美”痛苦变欢悦的世界。在作品中,作者使用传记记述、知情人的谈话及实地考证等方式,造成故事的真实感。特别

  • 蠹斋铅刀编·周孚

    诗文别集。全称《蠹斋先生铅刀编》。三十二卷,其中诗十五卷。宋周孚撰。南宋孝宗淳熙六年己亥(1179),当孚卒后之二年,孚友人解百禴为整理其诗、文,刊行于京口,陈珙为序。淳熙七、八年间,辛弃疾复刊于长沙,丘崈为序见(见《嘉

  • 官箴·吕本中

    一卷。宋吕本中撰。吕本中,字居仁,号东莱先生。吕公著之曾孙。曾任济阴主簿、起居舍人,官至直学士院。一生著述甚丰,有《春秋解》十卷、《童蒙训》三卷、《师友渊源录》五卷。本书是一本居官格言之类的著作,共有三十

  • 金华子杂编·刘崇远

    一名《金华子》,又名《刘氏杂编》。轶事,志怪小说集。五代刘崇远撰。刘崇远自号金华子,以号命书,《直斋书录解题》题《金华子杂编》3卷,但现存本多为1卷或2卷。《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唐代丛书》本、《唐人说荟》

  • 御纂春秋直解·傅恒

    十五卷。傅恒等奉敕撰。乾隆二十三年(1758),傅恒、来保、刘统勋、汪由敦等奉敕撰《春秋直解》,当年而成。以鲁十二公为十二卷,其中庄、僖、襄公篇帙较繁,各折一子卷,共十五卷。此书只列经文,不列传文,大旨在发明孔子本义,铲除

  • 施设论·佚名

    梵名Prajn~apti -s/a^stra 。凡七卷。译自小乘论部六足论中施设足论之‘因施设门’。前四卷宋代法护译,后三卷宋代惟净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内容论述有关世间业报差别之因。凡十四章。其中卷首标示对法大论中世

  • 圣观自在菩萨一百八名经·佚名

    一卷,赵宋天息灾译。佛在补怛洛迦山说,持者亦生极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