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鲁迅与范爱农

鲁迅与范爱农—这两个人的缘分真是很奇特的。他们是同乡留日学生,在日本住上好几年,只在同乡会上见过面,主张虽同而说话不投,互相瞪眼而别。这在《朝花夕拾》末篇《范爱农》中说的很是具体,时为光绪丁未即一九〇七年,阴历五月二十六日徐伯荪在安庆起义,杀了恩铭,旋即被害,六月初五日秋瑾也在绍兴被杀,同乡会议就是为的讨论这事,所以时期该在阳历七月吧。匆匆过了五年,辛亥(一九一一)革命成功,绍兴军政府任命鲁迅为本地师范学堂(其时尚未改称学校)校长,范爱农为学监,两人第二次见面,成为好友。因为学堂与鲁迅故家相距不到一里路,在办公完毕之后,范爱农便戴着农夫所用的卷边毡帽,下雨时穿着钉鞋,拿了雨伞,一直走到“里堂前”,来找鲁迅谈天。鲁老太太便替他们预备一点家乡菜,拿出老酒来,听主客高谈,大都是批评那些“呆虫”的话,老太太在后房听了有时不免独自匿笑。这样总要到十时后,才打了灯笼回学堂去,这不但在主客二人觉得愉快,便是老太太也引以为乐的。但是“好景不常”,军政府对于学校本不重视,而且因为鲁迅有学生在办报,多说闲话,更是不高兴,所以不久自动脱离,两人就连带去职了。

一九一二年元旦,南京政府成立,蔡孑民任教育部长,招鲁迅去帮忙,匆匆往南京,这两位朋友只聚会了两个月光景,又复永远分别了。范爱农失业后,在绍兴杭州间飘泊了几时,终于落水而死,鲁迅那篇文章便是纪念他而作的。这件事说起来已经很古,因为中间经过了四十多年了。可是事有凑巧,近时忽然无意中找着了好些重要的材料,可以稍加说明。这乃是范爱农的几封信,都是在那时候寄给鲁迅的。其一是三月二十七日从杭州所发,其文云: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这里需要说明的,如傅励臣即《朝花夕拾》中所说后任校长孔教会会长傅力臣,朱幼溪即都督府派来的拖鼻涕的接收员,罗扬伯则是所谓新进的革命党之一人。《越铎》即是骂都督的日报,系鲁迅学生王文灏等所创办,不过所指变化却不是报馆被毁案,乃是说内部分裂,李霞卿等人分出来,另办《民兴报》,后来鲁迅的《哀范君》的诗便是登在这报上的。末后说到我往杭州事,那时浙江教育司(后来才改称教育厅)司长是沈钧儒先生,委我当本省视学,因事迟去,所以不曾遇见爱农。鲁迅往南京去,大概在三月末回家过一趟,随后跟了政府移往北京。他的壬子日记从五月开始,所以这一段事情无可查考,日记第一天是五月五日,说“舟抵天津”,想来该是四月末离绍的吧。在这以前,鲁迅和范爱农应当在家里会见过,可是这也毫无记忆了。

这三首是根据二十三日寄给我的原稿,有二三处与日记上不同,却比较的好,可见系改定本,如其二的第四句末原作“已登场”,第五句作“寒云恶”,第七句作“清泠水”,则嫌平仄未叶了。稿后附记四行云:“我于爱农之死为之不怡累日,至今未能释然。昨忽成诗三章,随手写之,而忽将鸡虫做入,真是奇绝妙绝,辟历一声,群小之大狼狈。今录上,希大鉴定家鉴定,如不恶乃可登诸《民兴》也。天下虽未必仰望已久,然我亦岂能已于言乎。二十三日,树又言。”鲁迅哀范君的诗很是悲愤,附记却又杂以诙谐,所云大什么家及天下仰望,皆是朱幼溪的口吻,这里加以模仿的。日记八月项下云:“二十八日收二十一及二十二日《民兴日报》一分,盖停版以后至是始复出,余及启孟之哀范爱农诗皆在焉。”

范爱农后来落水而死,那时的事情有点记不清了,但是查鲁迅的壬子日记,还可以找出一点来。七月项下云:“十九日晨得二弟信,十二日绍兴发,云范爱农以十日水死。悲夫悲夫,君子无终,越之不幸也,于是何幾仲辈为群大蠹。”又云:“二十二日夜作韵言三首,哀范君也,录存于此。”

其一

第二封信的日期是五月九日,也是从杭州寄出,这在壬子日记上有记录,“五月十五日上午得范爱农信,九日自杭州发。”其文云:

第三封信是在四天后寄出的,鲁迅日记上也有记录云:“十九日夜得范爱农信,十三日自杭州发。”其文云:

独沉清洌水,能否洗愁肠?

其三

狐狸方去穴,桃偶尽登场。

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

故里彤云恶,炎天凛夜长。

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

奈何三月别,遽尔失畸躬。

其二

大圜犹酩酊,微醉自沉沦。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关于这两封信我们来合并说明一下。陈子英名溶,与徐伯荪相识最早,是革命运动的同志,范爱农沈馥生则是徐的后辈,一同往日本去的。陶成章资格更老,很早就在连络会党,计划起事,是光复会的主干,为同盟会的陈其美所忌,于壬子一月十三日被蒋介石亲手暗杀于上海。他的友人同志在绍兴成立一个“成章女学校”,给他作纪念,陈子英有一个时期被推为校董会长。何幾仲系《阿Q正传》中所说“柿油党”(自由党)的一个重要人物,当时大概是在做教育科长吧。陈伯翔是鲁迅教过书的“两级师范学堂”的毕业生,在师范学校任课,因为范爱农被逐的事件,对于校长和学生都感觉不满,所以辞职表示反对。这表示出他是有正义感的人物,范爱农信里称赞的话不是虚假的。鲁迅日记中此后还有一项云:“六月四日得范爱农信,三十日杭州发。”只可惜这一封信现在找不到了。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豫才先生钧鉴:别来数日矣,屈指行旌已可到达。子英成章已经卸却,弟之监学则为二年级诸生斥逐,亦于本月一号午后出校。此事起因虽为饭菜,实由傅励臣处置不宜,平日但求敷衍了事,一任诸生自由行动所致。弟早料必生事端,惟不料祸之及己。推及己之由,则(后改为‘现悉统’)系何幾仲一人所主使,唯幾仲与弟结如此不解冤,弟实无从深悉。盖饭菜之事,系范显章朱祖善二公因二十八号星期日起晏,强令厨役补开,厨役以未得教务室及庶务员之命拒之,因此深恨厨役,唆令同学于次日早膳,以饭中有蜈蚣,冀泄其忿。时弟在席,当令厨役掉换,一面将厨役训斥数语了事。讵范朱等忿犹未泄,于午膳时复以饭中有蜈蚣,时适弟不在席,傅励臣在席,相率不食,(但发现蜈蚣时有半数食事已毕,)坚欲请校长严办厨房,其意似非撤换不可。傅乃令诸生询弟,弟令厨役重煮,学生大多数赞成,且宣言如菜不敷,由伊等自购,既经范某说过重煮,定须令厨役重煮。厨役遂复煮,比熟已届上课时刻,乃请诸候选教员用膳,请之再三,而胡问涛朱祖善范显章赵士瑹等一味在内喧扰不来。励乃嘱弟去唤,一面摇铃,令未饱者赶紧来吃,其余均去上课。弟遂前往宣布,胡问涛以菜冷且不敷为词,弟乃云前此汝等宣言菜如不敷,由汝等自备,现在汝等既未备,无论如何只有勉强吃一点。胡等犹复刺刺不已,弟遂宣言,不愿吃又不上课,汝等来此何干,此地究非施饭学堂,(施饭两字系他们所出报中语,)如愿在此肄业,此刻饭不要吃了,理当前去听讲,否则即不愿肄业,尽可回府,即使汝等全体因此区区细故愿退学亦不妨。于是欲吃者还赴膳厅,其已毕者去上课。昨晨早膳,校长俟诸生坐齐后乃忽宣言,此后诸生如饭菜不妥,须于未坐定前见告,如昨日之事可一不可再,若再如此,决不答应。诸生复愤,俟食毕遂开会请问校长,以罢课为要挟,此时系专与校长为难,未几乃以弟昨日所云退学不妨一语为词,宣言如弟在校,决不上课,系专与弟为难,延至午后卒未解决。弟以弟之来师范非学生之招,系校长所聘,非校长辞弟,非弟辞校长,决不出校,与他们寻开心。学生往告诉幾仲,傍晚幾仲遂至校,嘱校长辞弟,谓范某既与学生不洽,不妨另聘,傅未允,怏怏去。次日仍不上课,傅遂悬牌将胡问涛并李铭二生斥退,(此二生有实据,系与校长面陈换弟,)胡李遂与赵士瑹朱祖善等持牌至知事署,并告幾仲。幾仲遂于午后令诸生将弟物件搬出门房,幾仲亦来,(并令大白暨文灏登报,)弟适有友来访,遂与偕出返舍。刻因家居无味,于昨日来杭,冀觅一栖枝,且如是情形(案此四字下文重复,推测当是‘陈子英’之误写)亦曾约弟同住西湖闲游,故早日来杭,因如是情形现有祭产之事,日前晤及,云须事毕方可来杭也。专此即询兴居,弟范斯年叩,五月九号。诸乡先生晤时希为候候。蒙赐示希寄杭垣江门局内西首范宅,或千胜桥宋高陶巷口沈馥生转交。”

“豫才先生赐电:阳历九号奉上一缄,谅登记室。师校情形如是,绍兴教育前途必无好果。顷接子英来函云,陈伯翔兄亦已辞职,伯翔境地与弟不相上下,当此鸡鹜争食之际,弃如敝屣,是诚我越之卓卓者,足见阁下相士不虚。省中人浮于事,弟生成傲骨,不肯钻营,又不善钻营。子英昨来函云,来杭之约不能实践,且以成章校擅买钱武肃王祠余地,现钱静斋父子邀同族人,出而为难,渠虽告退,似不能不出为排解,惟校董会长决计不居,并云倘被他们缠绕不休,或来杭垣一避。如是情形弟本拟本日西归,惟昨访沈馥生,询及绍地种种,以弟返绍家居,有何兴味,嘱弟姑缓归期,再赴伊寓盘桓一二旬,再作计较,刻拟明后日前往。如蒙赐示,乞径寄千胜桥宋高陶巷口沈寓可也。专此即询兴居,弟范斯年叩,五月十三号。”

“豫才先生大鉴:晤经子渊,暨接陈子英函,知大驾已自南京回。听说南京一切措施与杭绍鲁卫,如此世界,实何生为,盖吾辈生成傲骨,未能随波逐流,惟死而已,端无生理。弟于旧历正月二十一日动身来杭,自知不善趋承,断无谋生机会,未能抛得西湖去,故来此小作勾留耳。现因承蒙傅励臣函邀担任师校监学事,虽未允他,拟阳月杪返绍一看,为偷生计,如可共事,或暂任数月。罗扬伯居然做第一科课长,足见实至名归,学养优美。朱幼溪亦得列入学务科员,何莫非志趣过人,后来居上,羡煞羡煞。令弟想已来杭,弟拟明日前往一访。相见不远,诸容面陈,专此敬请著安。弟范斯年叩,二十七号。《越铎》事变化至此,恨恨,前言调和,光景绝望矣。又及。”

鲁迅的朋友中间不幸屈死的人也并不少,但是对于范爱农却特别不能忘记,事隔多年还专写文章来纪念他。这回发见范爱农的遗札,原是偶然,却也是很特别的,使得我们更多的明了他末年的事情,给鲁迅的文章做注解,这也正是很有意思的事吧。

(《文汇报》)

猜你喜欢
  卷十七·浦起龙
  卷四十六 漢紀三十八·司马光
  第六十五回 失姑臧凉主作降虏 守襄阳朱母筑斜城·蔡东藩
  第五十四回 造雄邦恃强称帝 通远使约金攻辽·蔡东藩
  卷一·陈康祺
  卷二百四十八·杨士奇
  续后汉书音义卷三·萧常
  第三十五册 天聪五年二月至三月·佚名
  一三八九 军机大臣奏遵旨询问李潢关于朱载堉乐谱情形片·佚名
  一○一三 谕内阁皇长孙绵德生子着晋封固山贝子并将此旨入于《储贰金鉴》·佚名
  李叔同年谱(2)·李叔同
  汪藻传·脱脱
  耶律学古传·脱脱
  卷五十六·雍正
  卷四十二·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高文秀

    (酒保上,云)曲律竿头悬草稕,绿杨影里拨琵琶。高阳公子休空过,不比寻常卖酒家。自家是个卖酒的,在这汴京城外草桥店,开着个酒店。时遇冬天,纷纷扬扬下着大雪,天气好生寒冷。今日清早晨,开开这酒店,且挑起这望竿,烧的镟锅热热的,看有

  • 皱水轩词筌·贺裳

    ○序余之於词数矣,顾词旃止掇芳蕤,未商工拙也。词榷止陈昭代,未及前朝也。因就尤所赏心,及当避忌者,漫列数端,谓之词筌。诚知一漏万,所冀达者三隅悟耳。夫词小技也,程正叔至正色责少游,晦庵夫子乃不免涉笔,正如烹鱼者或厌其腥

  • 卷三百七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七十九孟郊感别送从叔校书简再登科东归长安【一作去年】车马道高槐【一作柳】结浮隂下有名利人一人千万心黄鹄多远势【一作黄鹤共远路】沧溟无近浔怡怡静退姿泠泠思归吟菱唱忽生听芸书回

  • 韩偓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韩偓(844—914 以后),字致尧,一作致光,小 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 。十岁能诗,曾得其姨夫李商隐赞许 ,称其“皱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登进士第。始佐河中幕府,累迁左谏议大夫。天复元年

  • 卷一百二十八 康定元年(庚辰,1040)·李焘

      起仁宗康定元年七月盡是年九月   秋七月乙卯,詔臣僚赴官、罷任所過山險之處,量差軍士防送,毋得過迎送人數之半。   丁巳,詔諸軍戍邊,其在營家屬,並給以茶鹽。   戊午,太常寺丞、集賢校理李昭遘上太宗藩邸聖製三卷

  • 卷四·龙衮

      宋齐丘   宋齐丘,字子嵩。世为庐陵淦阳皂山人。父诚,因巢寇之乱与南昌人钟传同起于草野,唐王不能制。时高骈镇淮南,遂表传为洪州节度使,寻封南平王,以诚为副使,卒于任所。齐丘因是以为故里焉。齐丘少孤,好学为文,其体颇

  • 卷之二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四百六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纪昀

    列传宋 【八十四】○宋八十四章谊韩肖冑 陈公辅张觷胡松年 曹勋李植韩公裔章谊韩肖冑陈公辅张觷胡松年曹勋李植韩公裔△章谊章谊字宜叟建州浦城人登崇寍四年进士第补怀州司法参军厯漳台二州教授杭州通判建炎初陈通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四 列传五十四·纪昀

    列传唐 【五十四】○唐五十四陆贽陆贽△陆贽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十八第进士中博学宏辞调郑尉罢归寿州刺史张镒有重名贽往见语三日奇之请为忘年交饷钱百万曰请 为母夫人一日费贽不纳止受新荼一串而巳以书判拔萃补渭南

  • 光化·周绍良

    №光化001【盖】刘公墓铭【志文】唐故魏博刘府君墓志铭并序府君讳会,远祖命氏彭城郡,高祖之后裔,冠裳朱紫,录在国章;义列忠良,存於史策。因官随仕,今为魏人也。曾祖讳;祖讳鲁;皇不仕。烈考讳朝,皇不仕。□府君即先

  • 卷十二·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十二 吉礼十二 藉田享先农 总序 祭法曰王为羣姓立社曰太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王社亦曰帝社郑玄谓王社在藉田之中诗载芟序云春藉田而祈社是也又周官龠章凡国祈年于田祖吹雅击土鼓以乐田畯郑氏曰

  • 八年·佚名

    (庚午)八年大明崇禎二年春正月1月1日○朔辛巳,上行望闕禮。○禮曹以三公意,啓曰:「自古亂賊之徒,何代無之,而今此兇逆之慘,更有甚於謀亂城中之賊,此實古今、天地所未有之大變也。誅討之典,雖已行矣,而若不頒布中外,明其罪惡,則將無

  •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佚名

    大唐三藏沙门义净奉 制译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与大苾刍众九万八千人。皆是阿罗汉。能善调伏如大象王。诸漏已除。无复烦恼。心善解脱。慧

  • 贤首五教仪卷第一·续法

    清浙水慈云沙门 灌顶续法 集录贤首大师判释如来一代时教不出三时十仪五教六宗三观。言三时者有别有通。别三时者一日出先照时二日升转照时三日没还照时。华严云或日初分时入或日中分时入或日后分时入法华谓初善中善

  • 卷第一(并序)·澄观

    续藏经 华严经行愿品疏 唐 澄观述 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卷第一(并序) 敕太原府大崇福寺沙门澄观述 (总有十门。此卷有四。一第一教起因缘门。二第二教门权实门。三第三所诠义理门。四第四辩定所宗门)。 大哉真界。万法

  • 三国史记·金富轼

    朝鲜古代通史。金富轼著。1145年问世。1394年庆州府使金居斗等人出版的木刻本,是现存最古老的版本。金富轼(1075—1151),30岁中举,历任户部尚书、平章事和元帅等重要文武官职。1147年受封为乐浪郡开国侯,是朝鲜史学的

  • 天台智者大师斋忌礼赞文·遵式

    佛教颂赞文。宋遵式述。一卷。为追慕智者大师(即智)功德而作。内容可略分为三部分:(1)僧众三礼奉请天台诸祖;(2)颂礼赞文,共十二偈;(3)行忏悔法,共五偈。此文见载于明版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