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十一年

(甲辰)四十一年清不知十二年

春正月

1月1日

○〈高宗太皇帝實錄卷之四十四〉

一日。〈陰曆癸卯十一月十四日〉從一品金宗漢特免懲戒,任宮內府特進官,敍勅任官二等。

○太醫院口奏:「明憲太后患候諸節,漸有勝度乎?此時診候,議定湯劑,不容少緩。伏乞亟許臣等率醫官入診,千萬顒祝。」批曰:「晩後諸節,與朝一樣,不必入待矣。」

1月2日

○二日。議政府贊政鄭騏澤任警務使,敍勅任官二等;表勳院副總裁洪淳馨任議政府贊政,敍勅任官一等,仍兼任表勳院副總裁;正二品金世基任宮內府特進官,敍勅任官三等。

○詔曰:「明憲太后殿患候沈重,直宿爲之。」又詔曰:「明憲太后殿進御一兩重人蔘粟米飮,煎入。」

○太醫院口奏:「今承直宿之命,下情不勝焦迫。亟許臣等入診。」批曰:「湯劑與入診,當自內爲之,卿等不必入侍矣。」

○詔曰:「圜丘、宗廟、永寧殿、社稷諸山川,不卜日,祈禱祭設行。」

○明憲太后崩。

○詔曰:「誠孝淺薄,今日辰時,明憲太后昇遐于壽仁堂。罔極曷喩?」

○詔曰:「宮城扈衛。」又詔曰:「殯殿以興德殿爲之,百官會哭處所,欽思門外爲之。」

○命前陸軍副將李載純起復。宮內府奏,封淸安君。

○詔曰:「總護使,特進官尹容善爲之;守陵官景恩君李載星,侍陵官奉侍韓瑛錫差下。表勳院副總裁洪淳馨、宮內府特進官金宗漢、掌禮院卿趙定熙爲殯殿都監提調,景孝殿提調李正魯、宮內府特進官尹用求、議政府贊政成岐運爲國葬都監提調,宮內府特進官朴定陽、李起鎬、金世基爲山陵都監提調。初銘旌書寫官,特進官金奭鎭爲之;神帛書上字,表勳院副總裁洪淳馨爲之。」

○命完平君李昇應、完順君李載完、淸安君李載純、景恩君李載星、宮內府特進官李載現、義陽君李載覺、禮陽令李載規、全權公使李址鎔、從二品李完鎔、六品李達鎔、九品李埼鎔、李海昇、宮內府特進官尹用求、金奭鎭、武官學校長趙東潤、從二品金用圭、外部交涉局長金錫圭、表勳院副總裁洪淳馨、茂長郡守洪鳳杓、扈衛隊參尉洪龜杓、明憲太后宮大夫安志承、六品金冑漢、正三品金寗漢、社稷署令洪淳馥、幼學洪淳馝,竝宗戚執事差下,襲斂時入參。

○太醫院口奏:「當此罔極之慟,聖候必多傷損之節,太子宮、太子妃宮氣度,必有損節。三錢重人蔘粟米飮,自今日逐日煎入,敢奏。」允之。仍命封入。又奏:「臣等職在保護,全昧醫方,未奏藥效,遭此罔極之慟,萬殞猶輕。謹此伏地待罪。」批曰:「罔極之中,見此口奏,尤爲罔極。卿等勿待罪。」

○申時,詣壽仁堂擧哀,仍引見時原任大臣以下〈特進官尹容善、議政李根命、掌禮院卿趙定熙〉于喪次。容善奏曰:「邦運不幸,奄遭明憲太后昇遐,臣民如喪之慟,曷有其極乎?」上曰:「誠孝淺薄,遽爾遭故,罔極曷喩哉?」容善曰:「哀慕之中,聖體若何?」上曰:「一樣矣。」

○酉時。行大行太后沐浴襲,設奠如儀。

○召見時原任大臣、閣臣、參政、贊政、參贊于壽仁堂。承候也。

○掌禮院卿趙定熙奏:「今此國恤時,自上服制之節,當依歷代典禮磨鍊,而博稽文獻,未有一定之制。自臣院不敢擅便,收議于時原任大臣及儒賢、館閣堂上、儒臣而處之何如?」又奏:「小斂時具環絰一節,載於《喪禮補編》《受敎條》。而儀註中,百官環絰,雖不區別載錄,在前國恤時,依受敎擧行矣。今番儀註中,百官環絰,依例磨鍊何如?」又奏:「自初喪至卒哭,竝停大中小祀,殯後惟祭圜丘、社稷,載在禮文,今亦依此擧行何如?」竝允之。

○命成服前,宮內府以下,依已例,別省記入直。

○重推殯殿提調金宗漢、淸安君李載純,使之嚴飭入來行公。宗漢以情踪惶蹙,載純以私制未闋,來詣外哭班,終不承膺之意,有宮內府奏稟,有是命。

1月3日

○三日。行大行太后小斂,設奠如儀。

○詔曰:「魂殿以仁昭殿爲之。」

○太醫院口奏:「昨今哀慕之中,聖候必多受損。區區下情,曷勝焦迫?玆敢奉進粥飮,伏乞勉强進御,懋盡保嗇之方焉。」批曰:「罔極。」再奏,亦賜批罔極。

○總護使尹容善奏差諡冊文製述官奉朝賀金炳國,書寫官宮內府特進官閔丙奭;哀冊文製述官領敦寧院事沈舜澤,書寫官宮內府特進官金聲根;表石陰記製述官宮內府特進官趙秉世,書寫官宮內府特進官朴箕陽。行狀製述官弘文館學士金鶴鎭,誌文製述官議政府議政李根命,書寫官議政府贊政洪淳馨,改銘旌書寫官宮內府特進官金奭鎭,下玄宮銘旌書寫官完平君李昇應,表石大字篆文書寫官宮內府特進官尹用求,寶篆文書寫官完順君李載完。

1月4日

○四日。太醫院口奏:「請入診。」不允。請進粥飮。批曰:「罔極。」

○掌禮院卿趙定熙奏:「謹稽謄錄,則除服前誕日及正朝、冬至賀儀權停,百官只進表裏矣。今亦依此擧行何如?」允之。

1月5日

○五日。大行太后靈床,移奉于興德殿,仍行大斂,奉下梓宮後成殯,竝設奠如儀。

○掌禮院卿趙定熙奏:「今此國恤時自上服制之節,收議于時原任大臣及儒賢、館閣堂上、儒臣處。則宮內府特進官尹容善,病未獻議。議政李根命以爲:『臣蔑學謏聞,尤不習於《戴記》,國家典禮,何敢妄議?而謹稽《讀禮通考》《天子服前皇之后條》,《晉書》《禮志》孝武寧康中,崇德太后褚氏崩,於帝爲從嫂,或疑其服,博士徐藻議,以爲應服齊衰期,於是帝制朞服。明憲太后於陛下爲皇兄嫂,其禮宜有可援。今制齊衰杖朞,恐合於禮。而至重且大,臣不敢確對。伏願博詢而裁處焉。』奎章閣學士李載克、弘文館學士金鶴鎭、直學士南奎熙以爲:『臣素昧典禮,不敢擬議。大臣、諸臣之議自在,伏惟上裁』云。奉朝賀金炳國、領敦寧沈舜澤、宮內府特進官趙秉世、弘文館經筵官宋秉璿、郭鍾錫,竝在外,不得收議矣。大臣、諸臣之議如此,伏候上裁。」批曰:「大臣、諸臣之議如此,服制齊衰杖朞磨鍊。而在朕猶有未恔於心,練後當以淺淡服,至祥而除,庶伸情禮矣。依此磨鍊以入。」

○總護使尹容善以「梓宮銀釘上加漆,今陰曆二十一日爲始,間一日,依例爲之」奏。

○太醫院口奏請進粥飮。批曰:「罔極。」

1月6日

○六日。太醫院口奏請進粥飮。批曰:「罔極。」

○特進官尹容善任太醫院都提調,敍勅任官一等;特進官朴容大任太醫院卿,敍勅任官三等。

1月7日

○七日。巽時,成服。

○服制:皇帝齊衰杖期,練後祥前,淺淡服;皇太子齊衰期年,練後祥前,進見時淺淡服。皇太子妃上同。慶嬪齊衰三年,皇貴妃、內命婦以下,與皇太子妃服同。尙宮、守閨以下,從上服;明憲太后殿尙宮以下,齊衰三年。宗親、文武百官,與皇太子服同;各道大小使臣、外官及前銜官服,與百官同;宗親、文武百官妻,卒哭而除;同姓異姓緦麻親以上女,朞而除。守陵官、侍陵、奉侍,齊衰三年;奉侍、司謁以下,與百官服同;明憲太后殿奉侍、司謁以下,齊衰三年。士庶人,白衣、白笠、白帶,朞而除;軍警服,依喪章定式,朞而除。

○太醫院口奏:「朝晡屢更,成服奄過,特軫從權之請,亟降復膳之命。」批曰:「成服奄過,益復罔極。此時何可進常膳乎?勿爲煩請。」再奏,又不允。

○召見時原任大臣、閣臣、參政、贊政、參贊、太醫院都提調、卿、少卿于廬次,成服後承候也。

○詔曰:「今番看審之行,先從景陵局內以來。」

○時原任大臣政府以下〈宮內府特進官趙秉世、尹容善、議政府議政李根命、參政金奎弘、學部大臣閔永韶、贊政洪淳馨、農商工部大臣閔種默、軍部大臣閔泳喆、外部大臣署理李址鎔、度支部大臣署理李容翊、贊政權重顯、法部大臣李載克、贊政成岐運、趙鼎九、李根澔、參贊李容泰、中樞院副議長金嘉鎭、警務使鄭騏澤、漢城府判尹吉永洙、內部協辦李鳳來、外部協辦李重夏、度支部協辦高永喜、軍部協辦嚴柱益、法部協辦李漢英、學部協辦韓肯鎬、農商工部協辦閔景植〉聯奏:「臣等仰瞻天顔,伏不勝焦迫之至。竊伏念我陛下,上承宗社之重,下係億兆之望。若或任情過毁,不自制節,則氣力恐致凘綴。而饘粥不足以扶接,薑桂正急於滋補,藥院之奏已徹,而尙未蒙允許,群情之煎悶,去而益甚。況當此祁寒嚴冱,玉候易致損傷,則所以節順之道,莫急於常膳之進御。此豈非陛下所當念者乎?達權通變,禮經所訓,而列聖朝故事,皆於成服後,勉進常膳。伏乞皇上毋拘疏節,益勉大義,亟賜允從之音,以慰臣民之望焉。」批曰:「此時聞復膳之請,罔極愈切。卿等勿煩。」宮內府大臣署理成岐運等奏,請復膳。〈措辭與政府奏辭同。〉批曰:「罔極。此非言此之時也。」政府再奏。批曰:「卿等之懇迫如是,不得已勉從。」

○七日。議政府議奏大行太后諡號望孝定〈五宗安之曰孝,純行不爽曰定。〉,徽號望慈溫恭安;竝敬依。殿號望孝惠、孝穆、孝靖,陵號望正陵、禎陵、裕陵;竝首望敬依。

○宮內府大臣署理成岐運奏:「噫嘻痛矣!今玆醫官之罪,可勝誅哉?惟我大行太后患候,卽一時无妄,非有源委。而爲醫官者,苟能詳加診察,封進湯劑,神明所佑,可復天和。而渠輩全昧醫理,遽遭罔極之變,臣民痛冤,益復激切。揆以邦憲,有難容貸。請其時醫官鄭煥琪、鄭漢榮、皮相德等,令法部照律懲辦何如?」允之。

○總護使尹容善奏:「銀釘上加漆,取考各年謄錄,則準十度進漆。今亦依此擧行何如?」允之。

○詔曰:「今此經費浩穰,而度支事勢之艱絀,不可不念。內下錢一萬元,分送三都監,使之補用急先所需。」

○景孝殿提調李正魯任宮內府特進官,敍勅任官二等;特進官李容植任景孝殿提調,敍勅任官一等。殯殿提調趙定熙、國葬提調李正魯相換。

1月8日

○八日。詔曰:「朕臨御四十有載,一念求治,宵旰勤孜。酌古參今,折衷時措,所以有向歲大更張之擧,而未有其效,益見其弊。此其故何哉?制治之術,未始不備,而惟不能實行而力爲之耳。凡百執事,一直玩愒,而庶績不凝;刑法徒存,而禁令懈弛,爲吏者專事剝割,民不能聊生。年穀登穰,而窮蔀困於庚癸;盜賊橫肆,而道路爲之梗塞。騷訛胥興,艱虞轉劇,汲汲然不保朝夕矣。朕一榻無眠,惕然警省,夫以一人之聰明,萬幾叢脞,日不暇給。昧爽而起,中昃靡遑,朕之勞於上者,亦不爲不至,而浸漸頹墮,以至於今日,吁可慨矣!中書,政本之地,政令事爲之所由施也。從前寄毗,曷嘗不申複丁寧?而因循姑息,未克勇果之責,亦所難免。其自今勵精明目,克事乃事焉。審察人材,進退賢邪;閒漫官司,一竝革去;銓選平允,愼擇近民之吏;軍政修飭,遴選領伍之官;宮禁肅淸,無納細人;法律公正,一遵程式;節財而止興作;交隣而立信義;明法律而無撓枉;杜干謁而防澆濫;凶逆竊盜則無論外內,隨其現捉,亟行當律;董勵各該所司,無或違悞:皆政府之責也。此又一大更張,多難興邦,此其時也。各該所司之其能稱職與否,惟在政府之黜陟。政府之或不能操制,其咎焉歸?小大臣隣,其各懋哉,毋或有悔!」

○宮內府大臣署理成岐運奏:「議政李根命以爲:『臣職在嘗藥,誠未自效,遽遭罔極之慟,而尙未蒙當被之律,衷情轉益崩迫。走伏平理院門外,恭俟嚴誅』云。何以爲之?」制曰:「勿待命,卽爲安心還第事,傳諭。」

○詔曰:「謹遵丁丑之敎,諸醫官,竝特爲安徐。」

○布達第百九號,宮內府官制中改正〈明憲太后宮官制刪。〉件。頒布。

1月9日

○九日。召見山陵初看審都監堂上以下。〈山陵都監提調金世基、學部大臣閔泳韶、掌禮少卿趙英熙、相地官崔獻圭、諸葛炯、柳正均等〉上曰:「別單已爲詳覽,而卿等旣看審,則所見果何如也?」世基曰:「臣等承命,先向景陵局內看審,則陵上左邊圓闊豐滿,凡眼亦知其吉地。而問於相地官,則皆曰非但吉地。今年運亦大利云,萬幸萬幸。臣等素昧堪輿之術,無以質對,而諸地師今方待令,下詢裁處,恐好矣。」上命諸地師進前,各奏所見。崔獻圭曰:「景陵來龍行脈,到頭作穴之吉證,無容更議。而陵上左邊,亦是氣聚,大吉之地矣。」諸葛炯等所奏,大同小異。上曰:「今番諸地師之言,少無携貳,皆云吉地,是所萬幸。」

○詔曰:「山陵再看審時,時原任大臣、總護使以下進去。」

1月11日

○十一日。殯殿都監提調金宗漢、國葬都監提調尹用求相換,平理院判事尹鎭佑任議政府總務局長,敍勅任官四等。

○議政府議政李根命奏:「伏承日前詔勅下者,臣等雙擎感泣,不勝欽誦萬萬。而臣等不職之罪,益無所逃。雖在公除之前,切急之事,不敢遷就,冒悚上奏矣。曠官守令不卽奏差事,臣於曩日筵席,業經奏稟提飭矣。現今民訛胥興,賊患橫肆,比前尤甚,而選部之一向伈泄,難免其責。內部大臣署理金奎弘,施以譴責之典,使之各別擇差,不日下送;各地方官之上京未還者,竝令催促下送何如?」又奏:「今此詔勅之中,有『肅淸宮禁,無納細人』之命。而此則令宮內府警衛院,另定條規,閒雜之人,無得如前褻漫出入何如?」又奏:「無名雜稅革罷之前後詔勅,不啻嚴重,而自臣府禁斷,亦不止一再矣。所謂派員輩,藉重營私,無所不至,而該地方擧行,極爲疎忽。事體所在,寧有是理?自臣府行文各道,凡係無名雜稅,一竝革罷,而其派員輩,俾卽督還何如?」又奏:「徵稅視察與徵稅主事之派遣兩南,本爲督刷之計,而反滋弊端,致有衆怨。卽發電訓,不日召還何如?」又奏:「閒漫官司一倂革去事,詔下矣。臣與本府諸臣,爛漫商確,其合行革去者,爲先開錄。〈平理院依前高等裁判所例,該院裁判長以法部大臣或法部協辦中任命;表勳院革罷,屬于政府,置一表勳局;惠民院革罷,屬于內部;地契衙門革罷,屬于度支部;法規校正所旣已合付于政府,總裁以下竝減下。〉上奏。而宮內府屬司中,亦多閒冗不急之官,令宮內府參酌奏裁施行何如?」竝允之。

○宮內府大臣署理成岐運奏:「今伏承政府奏本批下,竊査臣府所屬職員中,水輪院、平式院、博文院、管理署,係是閒冗之官司也,竝當革去。而博文院則付屬于禮式院,置一博文課;其餘官司,移屬區處之方,令政府稟處何如?」允之。

1月12日

○十二日。法部大臣李載克兼任平理院裁判長。

1月13日

○十三日。召見山陵再看審時原任大臣以下。〈總護使尹容善、議政李根命、學部大臣閔泳韶、宮內府大臣署理成岐運、殯殿提調洪淳馨、山陵提調金世基、掌禮院卿趙定熙、相地官崔獻圭等〉上曰:「再看審,則景陵左邊,果爲吉地乎?」容善曰:「再看審形止,旣以奏本仰達。而龍穴之回抱眞的,局面之豐圓蘊藉,雖以凡眼,知爲吉岡矣。然臣素昧堪輿之術,無以仰達。相地官旣已待令,下詢裁處,恐好矣。」命相地官進前。崔獻圭等奏曰:「景陵左邊,再次看審,昭詳畢露,則可謂上吉。龍虎合格,明堂開朗,起伏中陰陽,輪廣稱尺度,百無一欠,不爽乎初審時奏達。矧且年運大利,實萬歲安寧之地矣。」上曰:「今聞諸地官之言,則皆云吉地,以此完定可矣。三看審,何日出去乎?」容善曰:「三看審,固當進去。而舊例,或有三看審後仍爲封標之時,或有擇日封標之時,今番則何以爲之乎?」上曰:「三看審後,仍爲封標也。」

○總護使尹容善奏:「魂殿以仁昭殿爲之事,勅下矣。臣等謹詣奉審,則殿內制度狹窄,魂殿排設,無以備儀。揆以事體,萬萬惶悚。臣等不敢自下擅便,何以爲之?」制曰:「殿閣制度,令宮內府營繕司從便修改。」

○外部大臣臨時署理李址鎔奏:「卽據駐箚美國特命全權公使趙民熙報告書內開,玆接新駐美國巴拿馬〈파나마〉國公使文稱:『本國本係南美〈컬럼비아〉國屬地,現爲獨立,以民主政治國,請得世界各國承認。法、美兩國,業經承認,請煩貴公使,轉詳貴政府,一切承認。』云云等情。竊査該國新爲獨立,一二友邦,旣已承認,本帝國義無異同。今此巴拿馬國獨立,特爲承認,恐合妥宜。但事係特認,臣部不敢擅便。伏候聖裁。」允之。

1月14日

○十四日。元帥府軍務局總長沈相薰任度支部大臣,知敦寧院事李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三十五·表第二十六·脱脱
  卷二十·赵三·佚名
  宋史全文卷二十四上·佚名
  辽史拾遗卷十九·厉鹗
  卷之九百九十一·佚名
  卷之五百九十五·佚名
  稽古录卷十四·司马光
  第四册 乙卯年·佚名
  ·上孔兵备论办贼事宜书·丁曰健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司马迁
  郑清之传·脱脱
  卷一百二十六之五·雍正
  卷第六十四·佚名
  卷三十一·佚名
  193.王安石变法·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历代诗话卷五十一·吴景旭

      庚集中之下  唐诗  夜半钟  张继枫桥夜泊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欧公言句则佳也其如三更不是撞钟时石林诗话曰公盖未尝至吴中今吴中寺实夜半打钟也范元实诗眼曰南史齐武帝景阳楼有三更五更钟丘仲孚

  • 御选元诗卷四十七·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四十七七言律诗五杨载宗阳宫望月分韵得声字老君台上凉如水坐看冰轮转二更大地山河防有影九天风露寂无声蛟龙竝起承金榜鸾鳯双飞载玉笙不信弱流三万里此身今夕到蓬瀛次韵钱唐懐古四首江湖清浊自

  • 卷四十五·黄以周

      徽宗   △宣和四年(壬寅,一一二二)   1、八月(案:钱氏《四史朔闰考》:八月丁亥朔。) 庚子,诏赐新除太仆少卿王棣进士出身,以安石孙故旌之。(《纪事本末》卷百三十。案:毕沅《续资治通鉴》月日同,当即据此。《宋史》无之。

  • 南征录汇 全文·李天民

      二十六日,国相令宋使李若水入城,谕勿播迁。  宋遣使至寨哀恳,国相令回奏少帝,速请道宗出城。曰:“此非臣子所宜言。”国相怒云:“尔家太上事事失信,弗亲出城,便须出质妻女,此外更无计议。”  二十

  • 乐庵先生语录后序·龚昱

      乐庵先生享年七十有九阅天下之义理居多自其中年清修寡欲不啻如道人衲子静极而通故凡吾儒与佛老二氏所谈性命之奥心融神防超然独得推其余波沾丐学者每语辄更仆不少倦盖以是为燕居之乐吾友龚君立道笃意于学従先生游

  • 读书録卷二·薛瑄

    孔子所谓易有太极者言隂阳变易之中而有至极之理是就气中指理以示人周子无极而太极言虽无形之中而有至极之理则专以理言至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隂则亦兼以气言矣学者知无者太极之无形有者太极之有理则有无合一工夫切要在

  • 卷四十五·陈祥道

    扆覲禮天子設斧依於戶牖之間左右几天子衮冕負斧依【依如今綈素屏風也有繡斧文所以示威也】司几筵凡大朝覲大饗射凡封國命諸侯王位設黼依依前南鄉左右玉几【斧謂之黼其繡白黑采以絳帛為質依其制如屏風然依前設席左右有

  • 大学直指补注序·智旭

    夫圣经。天下国家之心要也。大学一书。又诸经之心要也。蕅益大师大学直指。又大学之心要也。得此心。则天下国家治且安。失此心。则天下国家乱且危。其关系之重何如乎。而其致力之本。则在于修身。修身之本。在于正心

  • 卷十二·张尔岐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郑注句读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郑注句读卷十二济阳张尔岐撰士丧礼第十二【郑目録云士丧其父母自始死至于既殡之礼丧于五礼属凶大戴第四小戴第八别録第十二○疏云郑直云士丧父母不言妻与长子一者亦

  • 第一 捭阖 5·王诩

    【原文】捭之者,料其情①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②,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③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注释】①料其情:了解情况的真伪,善恶,利害。陶弘景注:“料而简择,结谓系束。情有真伪,故须简择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九·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攝勝決擇品第十一之三   如是已說界事決擇.於雜染事勝決擇中煩惱雜染勝決擇今當先說.頌曰.   意相應四惑 遍行而俱起. 無記最後滅. 隨所生彼性。   論曰.當知[

  • 代序二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李叔同

    朱光潜弘一法师是我国当代我所最景仰的一位高士。一九三二年,我在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当教员时,有一次弘一法师曾到白马湖访问在春晖中学里的一些他的好友,如经子渊、夏丏尊和丰子恺。我是丰子恺的好友,因而和弘一法师

  • 四十二章经·佚名

    后汉西域沙门迦叶摩腾共法兰译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悦之。明日问群臣。此为何神也。有通人傅毅曰。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号曰佛。轻举能飞。殆将其神也。于是

  • 卷第九十七·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九十七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六世随录杭州开化化南上禅师越之浣溪人。稚时口瘂。七岁方知语言。九岁过五泄。礼佛见僧如旧识

  • 夜的声·松本清张

    松本清张著,高桥朝子是一家报社的电话员。这家报社共有七名电话员,她们轮流昼夜值班,平均三天轮到一次夜班。这天晚上,轮到朝子值夜班。开始时,她们三个人一班。到十一点以后,只留一人守机,其它两人去睡觉。朝子坐在电话交换

  • 习惯重于方法·胡适

    现代著名学者胡适终身积累了丰富的读书治学经验,并对此问题颇有研究。他关于如何读书,如何选书,如何做学问的不少精辟见解,值得今人学习、借鉴。本书收入胡适关于读书治学的文章、演讲稿二十多篇,力求全面、准确反映反映胡

  • 明目至宝·佚名

    眼科著作。四卷。又名《明目至宝赋》。元代作品,撰人不详。后由杨希洛、夏惟勤整理。刊于1600年。卷一从眼的生理入手,总论眼病病理。并载有明目赋等歌赋,五轮八廓所主病症,眼科问答等;卷二分论眼科七十二证,每病编成

  • 梵摩渝经·佚名

    全一卷。又作梵摩喻经。三国吴·支谦译于黄武二年至建兴二年(223 ~253)。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内容叙述婆罗门梵摩渝(梵Brahma^yu )怀疑佛陀三十二相之真伪,后见到佛陀之广长舌相、阴马藏相等三十二相,欣喜感叹之余,乃归依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