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十年

(癸卯)四十年清不知十一年

春正月

1月1日

○〈高宗統天隆運肇極敦倫正聖光義明功大德堯峻舜徽禹謨湯敬應命立紀至化神烈巍勳洪業啓基宣曆乾行坤定英毅弘休壽康文憲武章仁翼貞孝太皇帝實錄卷之四十三〉

一日。〈陰曆壬寅十二月初三日〉宮內府大臣閔泳韶任學部大臣,敍勅任官一等。議政府贊政尹定求命臨時署理宮內府大臣事務,從二品金奎熙任中樞院議官,敍勅任官四等。

1月2日

○二日。學部行師範學校卒業試驗,取優等金鍾鳴等七人、及第金洪秀等二十四人。

1月4日

○四日。掌禮院卿金世基奏:「來癸卯年元朝明憲太后母臨六十年稱慶陳賀時,宗廟、景孝殿告由祭,正朝節享兼行,圜丘、永寧殿、社稷告由祭,同日一體設行,祝文令侍讀撰出何如?」允之。

1月8日

○八日。奉朝賀宋近洙卒。

○詔曰:「此大臣風度粹偉,姿性謹厚,學識該貫,家庭有受。蘊抱之宏遠,聲聞之期詡,深有望於彌綸猷爲,弘濟時艱。而迄未有究其實用,年齡旣邁,遂以告老,鄕廬怡閒。而江湖廊廟,進退之際,元無異致。朕之所倚毗者,尙有耆德蓍龜,今焉已矣,可勝愴衋?卒奉朝賀喪,遣祕書丞致祭,葬需令本道從優輸送,節惠之典,不待狀擧行。」

○特進官金甲圭任同知敦寧院事,從二品李秉和任中樞院議官,竝敍勅任官四等。

1月10日

○十日。侍從院卿李源逸任宮內府特進官,掌禮院卿金世基任侍從院卿,特進官嚴世永任掌禮院卿,竝敍勅任官三等。

1月11日

○十一日。漢城府判尹張華植等言事疏,批曰:「其在尊奉之義,固宜有是論。而令該道臣稟處施行。」

○軍部奏:「卽接鎭衛第二第五第六聯隊各大隊長報告及關西司令官報告。該各隊尉官與正校中江界隊出駐尉官中有勞勩名譽最著者。可合陞敍云矣。似此諸尉官與正校之勞績。不可無褒奬。令軍務局。使之施賞何如?」制曰:「正尉副尉未陞六者陞六。已陞六者加資。參尉陞敍正校陞差。」

○特進官李冕相任同知敦寧院事,敍勅任官四等。平安北道觀察使閔京鎬任中樞院議官,特進官閔衡植任平安北道觀察使,從二品閔亨植任宮內府特進官,竝敍勅任官三等。參領李南熙任平理院裁判長,敍勅任官二等。

1月12日

○十二日。掌禮院卿嚴世永任宮內府特進官,敍勅任官一等;特進官南廷哲任掌禮院卿,敍勅任官三等。

1月14日

○十四日。奉常司都提調趙秉世任宮內府特進官,敍勅任官一等。奉常司提調閔泳國任宮內府特進官,特進官李容善任奉常司提調,竝敍勅任官四等。

1月17日

○十七日。從一品尹用求任宮內府特進官,敍勅任官一等;從一品趙慶鎬任判敦寧院事,敍勅任官二等。

1月18日

○十八日。詔曰:「西京創建之役,民樂趨事,殊爲可嘉,而其勞瘁煩費,亦不可不念矣。增稅一款,寔出不獲已之擧,而至於西土,宜有斟量。平安南北道。自今年限二年,就加結中,特減其三分之一,以示朝家顧恤之至意。」

○諭領敦寧沈舜澤曰:「自卿之還鄕第,今纔旬月之頃,朕心耿耿,惟若經年,未嘗不每於中夜寤言。矧玆歲除不遠,且稱慶在邇,以卿情禮,宜其行當趣裝。而朕之思卿之至,有玆特諭,卿其諒之,卽爲上來。」諭特進官趙秉世曰:「向日源源,有所倚毗,自卿還鄕,悵如有失,丙枕輾轉,未始斯須而不念到於卿也。況歲除隔旬,眷懷冞深者乎?且稱慶在邇,其於卿情禮,必當趁期駕言。而其欲見卿之意,一日爲急,卿其諒之。」諭特進官尹容善曰:「卿之棲屑江郊,亦旣有月矣。氷雪凝寒,得無損於怡養之節乎?爲卿奉慮。今玆歲除,只隔一旬,且稱慶在邇,以卿情禮之懇眷,其將朝夕還第,宜無待於朕言。而以朕思卿之切,庸玆特諭,卿其諒之。」

○軍部大臣申箕善奏:「以陸軍將、領、尉官服裝中平常服,自今以後,以我國所織古舊羅,從便製用事,因元帥府軍務局照會,奉承旨意矣。今此聖意,允符時宜,可以裕國財而興民業。將此事由,訓飭京外各隊,使之遵行。」允之。

○弘文館學士趙秉弼任宮內府特進官,敍勅任官二等;京畿道觀察使李根命任弘文館學士,敍勅任官三等。

1月19日

○十九日。諭特進官尹容善曰:「前事旣屬過境,申諭不止再三,意謂上下之間無芥懷,今見附牘之來,一直有若執,以爲諦者然。以卿老成體國,不圖有此也。江雪荒寒,非徒念卿之索居,稱慶之日,方且迫近,卿又逡巡牢持,宜無是理。不在多誥,可諭朕衷,卿其深諒,卽爲入來。」

○奉常司提調鄭寅昇任京畿觀察使,敍勅任官三等。

1月20日

○二十日。詔曰:「國之有兵士,如人之有手足,其所顧惜,宜其周至。徵兵之規,行將設施,而目下寒暑勞瘁,實爲可念。侍衛、親衛與徵上各隊士卒月給,各加一元。以示撫循特恤之意。」

○掌禮院卿南廷哲奏:「頃因前贊政李容稙上疏,批旨有『允合朝家敦尙忠節之意。令掌禮院依疏辭施行』之命矣。取見其疏辭,則『六臣中惟忠正公臣朴彭年有後,其餘五臣無嗣,將以其族人斗馥之第二子重遠,立爲忠簡公臣李塏祀孫。又請其餘四臣,亦令各其宗族立其祀孫,竝施綽楔之典』事也。且因前宮內府協辦成岐運上疏,批旨有『忠賢立祀,宜有公議。令掌禮院依疏辭施行』之命矣。取見其疏辭,則『以其族人喬運之子周英,承忠文公臣成三問祀』事也。竊伏念褒忠奬義,繼絶存亡,乃有國之令典。況六臣之危忠卓節,朝家之素所軫念者乎?第忠正公臣朴彭年、忠烈公臣河緯地,已有祀孫,亦施綽楔之典,無庸更議。忠簡公臣李塏,依李容稙疏辭,以李斗馥第二子重遠爲奉祀孫,忠文公臣成三問,依成岐運疏辭,以成喬運子周英爲奉祀孫,竝立案成給,仍施旌閭之典。其餘二臣奉祀,令各其門中議定後,更爲稟處何如?」允之。

○慶北觀察使李

猜你喜欢
  卷七十 大中祥符元年(戊申,1008)·李焘
  附录·张尔田
  靖康要録卷十一·汪藻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纪昀
  卷十三·鄂尔泰
  卷二十五·傅恒
  浙语四(东山散笔、墨庵补述)·查继佐
  一七二 章太炎的北游·周作人
  卞昆冈 第三幕·陆小曼
  元赞传·李延寿
  发端·梁启超
  卷一百七十九·杨士奇
  卷一百六十四·雍正
  卷一百五十·雍正
  进律表疏·长孙无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王子一

    (冲末扮太白星官引青衣童子上,云)吾乃上界太白金星是也。奉上帝敕命,遣临下界,纠察人间善恶。有天台山桃源洞二仙子,系是紫霄玉女,只为凡心偶动,降谪尘寰。又见天台县刘晨、阮肇,此二人素有仙风道骨,向因晋室衰颓,奸谗窃柄,甘分

  • 卷264 ·佚名

    欧阳修 贺九龙庙祈雪有应 真宰调神化,幽灵应不言。 朝云九渊闇,暮霰六花繁。 朔吹萦归旆,宾裾载後轩。 睢园有客赋,郢曲几人翻。 槐座方虚位,锋车伫改辕。 愿移盈尺瑞,为雨遍群元。 欧阳修 

  • 卷三百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三柰类五言古咏柰          【梁】禇 澐成都贵素质酒泉称白丽红紫夺夏藻芬芳掩春蕙映日照新芳丛林抽晚蒂谁谓重三珠终焉竞八桂不让圜丘中粲洁华庭际和萧国子咏柰花 

  • 御选宋诗卷四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四十五言律诗六杨万里题湘中馆江欲浮秋去山能渡氷来娵隅蛮语杂欵乃楚声哀寒早当缘闰诗成未费才愁边正无奈欢伯一相开渉小溪宿淡山径仄愁斜歩溪深怯正看破船能不渡晴色敢辞寒白退山云细青还天宇

  • 曹豳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曹豳(1170-1249)字西士,号东亩,一作东猷,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安吉州教授,调重庆府司法参军,改知建昌。绍定六年(1233),擢秘书丞,兼仓部郎官。端平元年(1234),除浙西提举常平,移浙东提点刑狱。嘉熙初,召

  • 卷二十七·本纪第二十七·脱脱

        天祚皇帝一   天祚皇帝,讳延禧,字延宁,小字阿果。道宗之孙,父顺宗大孝顺圣皇帝,母贞顺皇后萧氏。大康元年生,六岁封梁王,加守太尉,兼中书令。后三年,进封燕国王。大安七年,总北南府枢密使事,加尚书令,为天下兵马

  • 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宋濂

        汪世显   汪世显,字仲明,巩昌盐川人。系出旺古族。仕金,屡立战功,官至镇远军节度使,巩昌便宜总帅。金平,郡县望风款附,世显独城守,及皇子阔端驻兵城下,始率众降。皇子曰:吾征四方,所至皆下,汝独固守,何也?”对曰:“

  • 第二卷 吴县·缪荃孙

    吴 县经 部注归藏十三卷注周易十五卷 汉·陆 绩注京房易传三卷注京房积算杂占条例一卷 陆 绩周易日月变例六卷 陆 绩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二卷 吴·陆 机论语解 晋·王

  • 象台首末卷二·胡知柔

    (宋)胡知柔 编○告词(焚黄祀文附)中书舎人洪咨夔朕访落伊始首下诏求谠直葢与谏皷谤木同意以直言求人而以直言罪之岂朕心哉尔风裁峭洁志槩激壮由廷尉评上书公交车言人之所难言方嘉贯日之忠已堕偃月之计问涂胥口访事泷头曽

  • 唐史论断卷中·孙甫

    (宋)孙甫 撰○睿宗景云年论曰古之人君即位必踰年而改元者先君之年不可不终也继大位不可无始也一年不可二君也先君之年不终则后嗣急于为君而忘孝心矣继大位无始则布政立事无以正本矣一年二君则国统不一而民听惑矣典法如

  • 江乙说于安陵君·佚名

    【提要】 江乙善谋,安陵君知时。这篇文采飞扬的文章也是千古流传的名篇。里面投射出古人悟透人生的卓越智慧和质朴的情感,令今人钦佩和感慨万千。 【原文】 江乙说于安陵君曰:“君无咫尺之地,骨肉之亲,处尊位,受厚禄,一国之

  • 卷一百五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五十八雍正十三年七月上谕十四道初八日奉上谕前闻浙省海塘於本年六月初二日风潮偶作冲决之处甚多朕心深为轸念已降旨询问情由并令速行抢修以防秋汛今朕访闻得今岁风潮不过风大水

  • 卷一·严虞惇

    <经部,诗类,读诗质疑>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一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国风 孔氏曰诗者一部之大名国风者十五国之总称国是风化之界诗以当国爲别故谓之国风朱子曰国者诸侯所封之域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谓之风者以其被上

  • 隱元禪師語錄序·隐元

    金粟費隱老人,為臨濟三十一傳,起未墜之緒,續方焰之輝。十餘年來,說法為人,純用本分鉗鎚,不落玄妙窠臼。單傳直指之道,乃大著于天下。後之接武者,雖未可限量。然而承紹其宗,擊揚開廓,使單傳直指之道,愈益彰顯于當世,蓋亦難其人矣。

  • 淡然轩集·余继登

    明代诗文别集。余继登(字世用)著。为冯琦所编,嘱吴达可刻之,不果就,由李开芳至江西始刻成。凡8卷,中有奏疏2卷,序记3卷,志铭及杂文2卷,诗1卷。前有万历三十年(1602)吴达可序、万历三十年冯琦序,末有万历三十年李开芳跋。《四

  • 金瓶梅·兰陵笑笑生

    明代通俗长篇世情小说。一百回。作者“兰陵笑笑生”,约为嘉靖、万历年间山东人,惟其真实名姓不可考。这部书是从《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节发展而来,共一百回。现存有《金瓶梅词话》、《原本金瓶梅》两种。《词话

  • 平定三逆方略·勒德洪

    专题性史书。六十卷。勒德洪,康熙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清初,明朝降将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因在清朝一统天下的过程中立有功勋,被分别封藩云南、广东、福建,称为三藩。他们各拥重兵,占据数省,飞扬跋扈,形成三股强大的

  • 诗经通义·朱鹤龄

    十二卷。朱鹤龄(1606-1683)撰。朱鹤龄,字长儒,号愚庵,江苏吴江人。明末清初学者,文学家。明末诸生。入清后隐居不仕,专心着述。其为人耿介,极重操守,时人将其与顾炎武、黄宗羲、李颙等合称“海内四大布衣”。鹤龄颖敏好学,初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