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
(癸卯)四十年清不知十一年
春正月
1月1日
○〈高宗統天隆運肇極敦倫正聖光義明功大德堯峻舜徽禹謨湯敬應命立紀至化神烈巍勳洪業啓基宣曆乾行坤定英毅弘休壽康文憲武章仁翼貞孝太皇帝實錄卷之四十三〉
一日。〈陰曆壬寅十二月初三日〉宮內府大臣閔泳韶任學部大臣,敍勅任官一等。議政府贊政尹定求命臨時署理宮內府大臣事務,從二品金奎熙任中樞院議官,敍勅任官四等。
1月2日
○二日。學部行師範學校卒業試驗,取優等金鍾鳴等七人、及第金洪秀等二十四人。
1月4日
○四日。掌禮院卿金世基奏:「來癸卯年元朝明憲太后母臨六十年稱慶陳賀時,宗廟、景孝殿告由祭,正朝節享兼行,圜丘、永寧殿、社稷告由祭,同日一體設行,祝文令侍讀撰出何如?」允之。
1月8日
○八日。奉朝賀宋近洙卒。
○詔曰:「此大臣風度粹偉,姿性謹厚,學識該貫,家庭有受。蘊抱之宏遠,聲聞之期詡,深有望於彌綸猷爲,弘濟時艱。而迄未有究其實用,年齡旣邁,遂以告老,鄕廬怡閒。而江湖廊廟,進退之際,元無異致。朕之所倚毗者,尙有耆德蓍龜,今焉已矣,可勝愴衋?卒奉朝賀喪,遣祕書丞致祭,葬需令本道從優輸送,節惠之典,不待狀擧行。」
○特進官金甲圭任同知敦寧院事,從二品李秉和任中樞院議官,竝敍勅任官四等。
1月10日
○十日。侍從院卿李源逸任宮內府特進官,掌禮院卿金世基任侍從院卿,特進官嚴世永任掌禮院卿,竝敍勅任官三等。
1月11日
○十一日。漢城府判尹張華植等言事疏,批曰:「其在尊奉之義,固宜有是論。而令該道臣稟處施行。」
○軍部奏:「卽接鎭衛第二第五第六聯隊各大隊長報告及關西司令官報告。該各隊尉官與正校中江界隊出駐尉官中有勞勩名譽最著者。可合陞敍云矣。似此諸尉官與正校之勞績。不可無褒奬。令軍務局。使之施賞何如?」制曰:「正尉副尉未陞六者陞六。已陞六者加資。參尉陞敍正校陞差。」
○特進官李冕相任同知敦寧院事,敍勅任官四等。平安北道觀察使閔京鎬任中樞院議官,特進官閔衡植任平安北道觀察使,從二品閔亨植任宮內府特進官,竝敍勅任官三等。參領李南熙任平理院裁判長,敍勅任官二等。
1月12日
○十二日。掌禮院卿嚴世永任宮內府特進官,敍勅任官一等;特進官南廷哲任掌禮院卿,敍勅任官三等。
1月14日
○十四日。奉常司都提調趙秉世任宮內府特進官,敍勅任官一等。奉常司提調閔泳國任宮內府特進官,特進官李容善任奉常司提調,竝敍勅任官四等。
1月17日
○十七日。從一品尹用求任宮內府特進官,敍勅任官一等;從一品趙慶鎬任判敦寧院事,敍勅任官二等。
1月18日
○十八日。詔曰:「西京創建之役,民樂趨事,殊爲可嘉,而其勞瘁煩費,亦不可不念矣。增稅一款,寔出不獲已之擧,而至於西土,宜有斟量。平安南北道。自今年限二年,就加結中,特減其三分之一,以示朝家顧恤之至意。」
○諭領敦寧沈舜澤曰:「自卿之還鄕第,今纔旬月之頃,朕心耿耿,惟若經年,未嘗不每於中夜寤言。矧玆歲除不遠,且稱慶在邇,以卿情禮,宜其行當趣裝。而朕之思卿之至,有玆特諭,卿其諒之,卽爲上來。」諭特進官趙秉世曰:「向日源源,有所倚毗,自卿還鄕,悵如有失,丙枕輾轉,未始斯須而不念到於卿也。況歲除隔旬,眷懷冞深者乎?且稱慶在邇,其於卿情禮,必當趁期駕言。而其欲見卿之意,一日爲急,卿其諒之。」諭特進官尹容善曰:「卿之棲屑江郊,亦旣有月矣。氷雪凝寒,得無損於怡養之節乎?爲卿奉慮。今玆歲除,只隔一旬,且稱慶在邇,以卿情禮之懇眷,其將朝夕還第,宜無待於朕言。而以朕思卿之切,庸玆特諭,卿其諒之。」
○軍部大臣申箕善奏:「以陸軍將、領、尉官服裝中平常服,自今以後,以我國所織古舊羅,從便製用事,因元帥府軍務局照會,奉承旨意矣。今此聖意,允符時宜,可以裕國財而興民業。將此事由,訓飭京外各隊,使之遵行。」允之。
○弘文館學士趙秉弼任宮內府特進官,敍勅任官二等;京畿道觀察使李根命任弘文館學士,敍勅任官三等。
1月19日
○十九日。諭特進官尹容善曰:「前事旣屬過境,申諭不止再三,意謂上下之間無芥懷,今見附牘之來,一直有若執,以爲諦者然。以卿老成體國,不圖有此也。江雪荒寒,非徒念卿之索居,稱慶之日,方且迫近,卿又逡巡牢持,宜無是理。不在多誥,可諭朕衷,卿其深諒,卽爲入來。」
○奉常司提調鄭寅昇任京畿觀察使,敍勅任官三等。
1月20日
○二十日。詔曰:「國之有兵士,如人之有手足,其所顧惜,宜其周至。徵兵之規,行將設施,而目下寒暑勞瘁,實爲可念。侍衛、親衛與徵上各隊士卒月給,各加一元。以示撫循特恤之意。」
○掌禮院卿南廷哲奏:「頃因前贊政李容稙上疏,批旨有『允合朝家敦尙忠節之意。令掌禮院依疏辭施行』之命矣。取見其疏辭,則『六臣中惟忠正公臣朴彭年有後,其餘五臣無嗣,將以其族人斗馥之第二子重遠,立爲忠簡公臣李塏祀孫。又請其餘四臣,亦令各其宗族立其祀孫,竝施綽楔之典』事也。且因前宮內府協辦成岐運上疏,批旨有『忠賢立祀,宜有公議。令掌禮院依疏辭施行』之命矣。取見其疏辭,則『以其族人喬運之子周英,承忠文公臣成三問祀』事也。竊伏念褒忠奬義,繼絶存亡,乃有國之令典。況六臣之危忠卓節,朝家之素所軫念者乎?第忠正公臣朴彭年、忠烈公臣河緯地,已有祀孫,亦施綽楔之典,無庸更議。忠簡公臣李塏,依李容稙疏辭,以李斗馥第二子重遠爲奉祀孫,忠文公臣成三問,依成岐運疏辭,以成喬運子周英爲奉祀孫,竝立案成給,仍施旌閭之典。其餘二臣奉祀,令各其門中議定後,更爲稟處何如?」允之。
○慶北觀察使李
猜你喜欢 卷七十 大中祥符元年(戊申,1008)·李焘 附录·张尔田 靖康要録卷十一·汪藻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纪昀 卷十三·鄂尔泰 卷二十五·傅恒 浙语四(东山散笔、墨庵补述)·查继佐 一七二 章太炎的北游·周作人 卞昆冈 第三幕·陆小曼 元赞传·李延寿 发端·梁启超 卷一百七十九·杨士奇 卷一百六十四·雍正 卷一百五十·雍正 进律表疏·长孙无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