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郑清之传

郑清之,字德源,庆元鄞县人。原叫郑燮,字文叔。少年时跟从楼日方学习,能写文章,楼钥十分赞赏他。嘉泰二年(1202),他进入太学。嘉定十年,考中进士,调为峡州教授。统帅赵方处事认真、严肃、庄重,不轻易许诺什么,郑清之去他那儿汇报事情,他给郑清之置办酒席,让他的儿子赵范、赵葵出来拜见,赵方拉着郑清之没进行答拜的礼仪,并说:“他日希望能照顾我的两个儿子。”湖北茶商群集暴横,郑清之向总领何炳建议说:“这些人很精悍,应该把他们编入军籍,紧急时可使用。”何炳马上下达招募他们的命令,来的人很多,号称“茶商军”,后来多次依赖这支军队。郑清之调为湖、广总所准备差遣、国子监书库官。嘉定十六年,他升为国子学录。丞相史弥远与郑清之谋划废济国公,这事见《皇子..传》。不久任命郑清之兼任魏惠宪王府教授,升为宗学谕,升为太学博士,都仍兼教授。宁宗去世,丞相献定国的策略,诏旨都是郑清之所拟定的。

理宗即位后,郑清之被授予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升为宗学博士、宗正寺丞兼权工部郎、兼崇政殿说书。皇上询问外人为什么对..子库进丝鞋有谤议,郑清之说:“宫中穿的用的都十分讲究新的、干净的。”皇上说:“按规定,月进丝鞋数双,朕不穿坏是不换的,为什么会有谤议?”郑清之奏说:“孝宗继高宗之后,所以节俭的美德容易表现出来,陛下继宁宗之后,所以节俭的美德难显现出来。宁宗自己的日常供养就如同寒士,衣服多次洗涤,多次补衣服鞋子,现在想使节俭的美德显著,必须超过宁宗才行。”理宗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宝庆元年(1225),郑清之改兼兵部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升为起居郎,仍兼史官、说书、枢密院编修官。宝庆二年,他为权工部侍郎,暂为权给事中,进升为给事中,升为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绍定元年(1228),他升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升为兼修国史实录院修撰、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绍定三年,郑清之被授予参知政事兼签书枢密院事。绍定四年,他兼任同知枢密院事。绍定六年,史弥远去世,郑清之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端平元年(1234),皇上亲政,显赫盛大,独自处理政事,郑清之也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召回真德秀、魏了翁、崔与之、李埴、徐侨、赵汝谈、尤煜、游似、洪咨夔、王遂、李宗勉、杜范、徐清叟、袁甫、李韶,当时号称“小元..”。大多相继担任宰辅,只有崔与之始终推辞不来,隐士如刘宰、赵蕃都被表彰。这时金国虽亡而进入洛阳的宋军大败。端平二年,郑清之上疏请求罢官,皇上不许,授予他特进、左丞相兼枢密使。端平三年八月,秋雨绵绵,狂风大作,郑清之四次上疏请求辞职。九月,祭祀时出现惊雷,他更是极力辞职。他就被授予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他四次上疏推辞,仍旧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听到边境警报后,他秘密上奏说:“恐怕陛下过于担忧和悔恨,这样会损害您的清明的身体,累及您的宏伟志向。”嘉熙三年(1239),郑清之被封为申国公。嘉熙四年,皇上派中使赐给他亲笔写的“辅德明谟之阁”的题字,赏给他十万缗钱用来修建房舍,郑清之就每天同宾客、门生游山玩水。

淳..四年(1244),郑清之仍为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他多次辞官都没被允许,他被授予少保、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被加封为卫国公。他入朝拜见皇上,皇上下诏赐给他府第。淳..五年正月,为皇上祝寿结束后,他又上疏请求辞官,皇上不许。郑清之被授予少傅,仍为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进封为越国公。不久,他的儿子郑士昌去世,他决意东还,辞职,又没被允许。他被授予少师、奉国军节度使,仍为醴泉观使兼侍读、越国公,皇上赏给他玉带,又在西湖的渔庄赏给他一处府第。郑清之为皇上讲读《仁皇训典》,他说:“仁祖的仁德宽厚,使他表现得很英明,所以他能制定法度,国家也没有懈怠、不振奋的祸患;孝宗的英明,来源于他本身的仁德宽厚,所以他能培养和鼓舞士气,国家没有特别严厉苛刻的风气。仁德宽厚和英明二者互相弥补,缺一不可,这就是仁祖、孝宗统治时出现盛世的原因。”皇上表彰了他。

淳..六年,郑清之被授予太保,他极力推辞。按惯例,允许他把官职转给子孙,郑清之请求皇上追封给他的高祖郑洽,皇上同意了,这是特殊的恩惠。淳..七年,郑清之被授予太傅、右丞相兼枢密使、越国公。中使来到他家,郑清之正在湖光山色中游玩,住在寺院中,一直到傍晚还没回来。第二天早晨他入宫拜见皇上,磕头请求免去这些官职,皇上告诉了许多他不知道的事。郑清之刚离开宫廷,中使就接踵而至。有的请求重定施政方针、改年号,郑清之说:“改年号,是天子刚登基时的事,重定施政方针,是国家的大事,汉代的事已经不是遥远的事,但不因为更换了宰相就那么做。”

皇上忧虑边疆的事,下诏让赵葵以枢密使的身份检阅军队,陈韦华以知枢密院事的身份统率湖、广二州,他们二人正在推辞,恰好郑清之再次担任宰相,对他们极力支持,凡是他们所要求的都不刁难,赵葵、陈韦华就前去上任了。于是宋军在泗水、涡口、木库作战,都取得了胜利。淳..九年,郑清之被授予太师、左丞相兼枢密使,他没接受太师的官职,仍然是太傅。郑清之常感到国家的财富因为养兵而困乏,因为发放生券而使兵费短缺,他考虑变通的办法,每有调兵戍守边境的时候,就命令枢密院根据距离的远近,就近调兵戍守,根据情况的缓急决定调兵的先后顺序。又议定明年调兵戍守淮水,合并军队以便节省物资供给,先调镇江策胜军驻屯在泗水,公私都很便利。

各路盐额亏损,负责这件事的人都倾家荡产来偿还亏损的盐数,郑清之核实了那些违犯盐法的人加以追究处治,受牵连的人都被免去了罪责,使很多人得以活命。长江沿岸的船税一向很重,郑清之一项一项地废去,如池州的雁氵义有大法场这样的税目,这部分钱分别归属各衙门,郑清之上奏请求废除它并追究那些从中渔利的人,他们的收入是公家的好几倍,那些分别归属各衙门的钱由朝廷补偿。皇上同意了郑清之的请求,消息传来,郑清之正与客人饮酒,他举杯说“:今天饮这个酒特别痛快。”郑清之四次上奏章辞职。

淳..十年,郑清之进献给皇上《十龟元吉箴》,一是要谨慎恭敬,二是要掌管学校,三是要崇尚节俭,四是要积极实践,五是要能定大局,六是要明辨善恶,七是要谨小慎微,八是要考察言论,九是要珍惜时间,十是要多办实事。他上疏说“:上天发生灾变时,对天恭敬容易做到,上天正常时,对天恭敬不容易做到,上天发生灾变时使人产生忧虑,因此容易对天恭敬,上天正常时人们高兴,因此不容易对天恭敬,为什么呢?因为忧虑时就心生恐惧,恐惧就可使灾变转化为好天气;高兴时就想享乐,享乐就或许会使好天气变为坏天气。”皇上非常高兴,命令史官记下这些话,下诏嘉奖了郑清之。淳..十一年,郑清之上疏请求辞官,皇上都没准许。郑清之被授予太师的官职,他极力推辞。朝廷在明堂有事,皇上下诏让..门官给郑清之派两个人,搀他上明堂,皇上又赐给他玉带,命令他戴着玉带上朝。十一月十二日,退朝后郑清之得了寒病,病势很重,他仍然因为天没下雪而担忧。不久天降大雪,他起身说:“百官庆贺下雪,皇上一定十分高兴。”他命令人把雪捧到床前观看。郑清之多次上奏请求辞官,皇上不许,他不停地上奏,皇上授予他太傅、保宁军节度使充任醴泉观使,他被加封为齐国公后退休。郑清之去世,遗表送到朝廷,皇上十分震惊,追悼他,停止朝政三天,特赠给他尚书令的官职,追封他为魏郡王,赐给他的谥号是“忠定”。

郑清之不喜欢树立异己,汤巾曾在论事时触犯了郑清之,郑清之再次担任宰相后,汤巾请求辞官,郑清之说“:你自己想当君子,让谁当小人?”就极力挽留汤巾。徐清叟曾经弹劾过郑清之,郑清之却任用他一起执政。赵葵视师一年多,请求辞官,皇上不知如何安排他。郑清之说“:不让他做宰相是不足以表达对他的酬劳的,陛下难道是因为我在宰相的位置上而不任命他吗?我一定不会因为赵葵任宰相就辞官,我愿意为左相,让赵葵为右相。”皇上最后同意了他的意见,但赵葵始终没来任职。

郑清之代言奏对,大多不保存底稿,他有《安晚集》六十卷。郑清之自从和史弥远一起议定废济王赵..,立理宗为皇帝后,就逐渐升任为宰辅,然而端平年间正人君子被任用,都是郑清之的主张。郑清之再次担任宰相时,年事已高,政事都由他的妻子、儿子处理,使那些被废罢的人都趁机用贿赂的手段得以任用,被世人所轻视。

猜你喜欢
  列传第九十九 二李元牛杨·欧阳修
  列传第三十八 唐张徐·欧阳修
  卷三百六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五·脱脱
  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一·赵尔巽
  卷二十八·韩三·佚名
  卷一百八十八·毕沅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三·佚名
  明名臣琬琰録卷九·徐紘
  ◎袁帝之龙袍·李定夷
  九八○ 军机大臣奏查核春季所进第三分全书错误记过次数请将提调等官交部察议片·佚名
  八一七 全书处汇核七月至九月缮写全书讹错及总裁等记过清单·佚名
  五宗世家二十九·司马迁
  汉纪三十一 淮阳王更始元年(癸未、23)·司马光
  卷二百二十·雍正
  卷一百十四·赵汝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藏春集原序·刘秉忠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大哉文乎在天为日月之着明云汉之昭囘星辰之错综在人为三纲五常之道礼乐刑政之方典章法度之美文乎文乎章句云乎哉大傅文贞公学参天人思周变通早慕空寂脱弃世务一旦遭际圣主运应

  • 第十八场·田汉

    报告员:敌人的不断迫害对于战士们也正是一种磨炼,磨炼越多我们越坚强。但在残酷的斗争中不是没有悲剧的。现在,让我们看看在生活的磨炼下,那个不幸的女工金妹又是怎样挣扎的吧。金妹家。〔金妹的老母在缝衣,和床上的友生谈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二·焦竑

      雲南(布政使 參政 參議 按察使 副使 僉事 經歷 知府 同知 知州 知縣 教授)   ◆布政使   署雲南布政司潘原明傳(黃金)   雲南左布政使應履平傳   雲南左布政使袁愷傳   雲南左布政使徐公瓚傳  

  • 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卷中·佚名

    次日,乐毅宣谕诸将曰:“齐王无道,侵凌诸国,吾今佐燕王,会集秦,魏,韩,赵四国军将,共灭无道齐君,以雪先王之耻。汝等有功者赏,怠慢者斩!”宣谕毕,遂布下七星八斗阵。齐帅邹文简领兵三十万,列成坚阵。邹文简出马叫曰:“太平不睹来朝,输赢

  • 卷一·韩菼

    江阴,古延陵地,春秋属吴公子札;战国时,楚封春申君黄歇;自汉迄元,为乡、为县、为国、为望、为军、为州、为郡、为路,沿革不常;明隶南直之常州府。其地北滨大江,东连常熟,西界武进,南界无锡阳湖。南北相去七十里,东西相去百四十里,中

  • 一○三八 军机大臣等奏定限后纂办各书完竣情形开单进呈片(附清单)·佚名

    一○三八 军机大臣等奏定限后纂办各书完竣情形开单进呈片(附清单)乾隆四十九年七月二十日臣等遵旨将定限后纂办各书,交查各馆。兹据查明,已经完竣者,《满洲源流考》、《日下旧闻考》、《契丹国志》、《明唐桂二王本末》、

  • 卷十·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十乾隆二十年夏四月庚戌谕定边右副将军萨喇尔上谕军机大臣曰据萨喇尔等奏帯领噶尔藏多尔济投诚人等前进又羁留达瓦齐之来使帯往进发办理悉中机宜朕深为嘉悦伫望防音阅伊奏内有噶尔藏

  • 一二八、齐湣王在位十八年非四十年其元年为周赧王十五年非周显王四十六年辨·钱穆

    《六国年表》齐湣王元年,为周显王四十六年,今按其时威王犹未死,后四年而威王卒,子宣王立。十九年卒,为周赧王之十四年。翌年湣王称元,则赧王之十五年也。《纪年》于今王二十年称齐王,以宣王亦未卒,尚无谥,故《纪年》惟有威王,无

  • 卷一百十·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十 朱批吴陞奏摺 雍正二年五月十八日福建陆路提督【臣】吴陞谨 奏恭请 皇上圣安 朕安闻尔向日居官声名甚好朕深嘉之尔其加意爱身保养精神多为国家出力数年 同日又 奏为恭谢 天恩事雍正元

  • 卷二百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十六人物志九十六忠义传八【满洲八旗八康熙十七年至二十七年共七十五人】五穆都五穆都满洲镶黄旗人姓富察氏世居叶赫地方顺治十五年以护军参领从

  • 卷四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四十九礼部祠祭清吏司羣祀三凡祭先医之礼为庙於太医院内殿曰景惠中奉太昊伏羲氏左炎帝神农氏右黄帝轩辕氏均南向配位句芒风后西向祝融力牧东向两庑从祀东僦贷季岐伯伯高少师雷公伊尹淳于意

  • 卷二百三十八·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五十七善现,十八佛不共法清净故预流果清净。预流果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十八佛不共法清净。若预流果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十八佛不共法清净故一来不还阿罗汉

  • 卷一·晁迥

    定慧之法宜知至理仍令均济二者相资何谓也凡言定者贵乎澄明之定勿入顽空之定定而无慧譬如石人木偶虽不动而奚为凡言慧者贵乎安详之慧勿肆轻狂之慧慧而无定譬如云电风灯于久照而何有混而为一曲尽其妙至信发外之著者可以

  • 散檀宁缘品第三十四·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诸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国中。有五百乞儿。常依如来。随逐众僧。乞丐自活。经历年稔[稔:rěn,年。]。厌心内发。而作是言。我等诸人。

  • 游心安乐道·元晓

    释元晓撰游心安乐,略开七门:初、述教起宗致;二、定彼土所在;三、明疑惑患难;四、显往生因缘;五、出往生品数;六、论往生难易;七、作疑复除疑。言述教起宗致者。然夫众生心性,融通无碍,泰若虚空,湛犹巨海。若虚空故,其体平等,无别相

  • 卷第十三·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十三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三门别门总摄颂曰。三衣及衣架  河边造寺檐拭面拭身巾  寺座刀应畜第三门第一子摄颂曰。三衣条叶量  床脚拂游尘行处著[毯-炎+瞿]毹  杵石须听畜缘在

  • 第三品 难陀品·佚名

    一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尔时,一比丘在世尊之近处,结跏趺坐,保持直身,继续忍耐前世业果所生剧烈苦痛,正念正智,无恼而坐。世尊见彼比丘在己之近处结跏趺坐&hellip;&hellip;乃至&hellip;&hellip;继续忍

  • 明亡述略·锁绿山人

    二卷。清锁绿山人撰。《明亡述略》记明季亡国史实,首卷述崇祯帝及辅臣周延儒、温体仁事。又述孙承宗、洪承畴、卢象升、杨嗣昌、孙传庭、蔡懋德、周遇吉、秦良玉等围剿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以及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