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十五年

(戊戌)三十五年清不知六年

春正月

1月1日

○〈高宗太皇帝實錄卷之三十七〉

一日。〈陰曆丁酉十二月初九日〉詔曰:「練祭時文、蔭、武曾經實職人中,雖無實職,入參哭班。」又詔曰:「侍從官閔珽植,使之承候。」珽植因詔勅爲閔泳翊后,驪陽、驪城兩府院君宗孫也。

○正二品李鳳儀、秘書院丞閔泳敦任中樞院一等議官,敍勅任官:鳳儀二等。泳敦四等,正二品閔泳達任宮內府特進官,敍勅任官三等。

1月2日

○二日。詣景孝殿,行朝上食、晝茶禮、夕上食。皇太子隨詣,行禮。

○四品趙秉甲任法部民事局長,敍奏任官五等。

1月3日

○三日。詣景孝殿,行朝上食、晝茶禮、夕上食。皇太子隨詣,行禮。

○御淸穆齋,親押景孝殿練祭祝文。

○中樞院主事白南奎疏略:

伏念我陛下,撫邦家熙洽之運,承上天篤騭之命,隆紹三五,俯循億兆,卽大皇帝位,三朔于玆矣。凡於發政施仁之際,考文議禮之節,莫不增其式廓明徵,定保大有,以服衆心而孚大號。凡在率溥含生之倫,擧皆懽欣鼓舞於光天化日之下。猗歟盛矣!第大典禮大制度之尙未擧行者,有二事焉。一則祖宗追崇之禮也,一則臣下頒爵之制也。竊惟是禮也是制也,自昔創業垂統之國,罔不以是爲重,以是爲急,于以溯本源而揚先徽,廣恩施而尊國體,傳之來許,以爲美談。豈以我堂堂帝國,光被天下,而獨少此哉?惟以間値大行皇后因封之期,重宸極悲悼之懷,萬姓切彌廓之衷,備儀物於莫重莫嚴,伸情理於必誠必愼。上下皇皇,終事是襄,故不遑及此,今焉祔謁已行,練禮將屆,而陛下留心萬機,凡賞例政格等節,亦已次第頒行矣。追崇大禮,頒爵盛制,寧獨可後時而不行歟?謹按經有追王太王、王季、文王之文,下逮漢、唐、宋、明,亦皆崇奉先世以爲榮。其世數之多少近遠,雖或不等,而莫不赫赫於寢廟之儀,煌煌於史典之紀,可徵而信,可按而行也。封爵之制,三代尙矣,漢以王、侯爲等,定異姓不王之制,而有功臣侯、王子侯、恩澤侯等名。唐之臣亦有公、侯等爵,而至於大勳大德,則有異姓之王焉。宋朝則備五等之爵,朝臣自金緋以上,隨有開國、子、男、公、侯之稱,而時有異姓王爵。至於明代,異姓之王,只有太祖功臣幾人,其餘分公、侯、伯三等,無無功而封者。蓋漢之侯有分土,明之爵有世祿,皆用鐵券世及之賞。故其典重。唐、宋之制,雖亦因勳庸,而中葉以降,凡崇班顯秩,例膺榮封,采祿無頒,世嗣不及,則其典輕。此其大略,而至於同姓之王,無代無之不必具論者也。然則追崇之禮擧,然後可以昭王蹟而盡孝思,封爵之制行,然後可以明等威而尊皇極,無愧於前代,有光於列邦也。惟其擧而行之之節,至重且大,則不可不博攷往牒,廣詢輿論,以資聖聰而備聖覽。然崇號之上止幾室與某屬之可王,某臣之可公可侯,有非臣下所敢猥先陳請者。伏惟陛下,天稟聰明,洞覽今古,則於此等大制作,宜自有一副繩尺,至精無遺者矣。伏望特頒大詔,早擧盛典,以副萬方之瞻聆,以定一代之儀制焉。今玆大典禮大制度,於皇朝體統,最關急先者,凡在臣僚,其誰不知,而跡在卑微則或以嚴重而莫達,地處貴近則或以嫌避而不言。致使日月淹延,儀文荒廢,來禮家之評議,惹隣人之竊笑則臣竊慨焉。且念臣名忝史禮之員,雖現無職務,而顧名思義,庶可以具論於邦家典禮矣。玆敢不避猥越,以效一得之見。伏望聖明,留神澄省焉。

批曰:「論禮非爾之責也。」

○五品崔雄疏略:

際玆皇天陰騭,祖宗眷佑,欽惟我皇帝陛下,誕膺天命,載受尊號,實東國四千載初有之盛擧,萬億年無疆之基業。凡我帀域生靈,雖疲癃殘疾之人,莫不蹈舞欣忭,願少須臾無死,思見德化之盛。陛下正宜勵精圖治,功光烈祖,業垂後昆,以開創業之基。而臣竊惟今之事勢,國之先務,係在時急,不可少緩者,有四。一一,討逆復讎;二一,擇用人材;三一,定兵節制;四曰,節財薄斂。嗚呼,痛矣。曾於甲申之亂,明成皇后、各殿宮免禍之時,臣自擔轎,躬見其蒼皇景色。而幸賴祖宗之靈,僅保玉體矣。未及幾年,至于乙未之變,此窮宙互古所未有之大變也。臣不能終始保后,遭此慘禍,如臣不忠,合置重辟。以陛下友瑟之誼,皇太子誠孝之至,曷嘗一日忘討復哉?荏苒之間,三霜已過,因封纔經,討復之擧,尙此遷延,臣竊慨焉。見今逆臣在逃,讎邦伺隙,黨與潛結,恐有不測之禍,尤有甚於乙未八月若也。陛下當內修自强,而敎育生聚,君臣上下,以復讎爲一身上帖符,以若土地,以若人衆,何所討而不服,何所誅而不行?逃逆之交還也,黨與之鋤治也,讎邦之問罪也,就次行之矣。讎逆之不可不討復者,此也。聖帝明王之治天下也,未始不以得賢材爲本。不以地賤而棄之,不以人微而違之。昔殷高宗,迎傅說於築版,爰立作相,以致中興之業;秦穆公,擧百里奚於飯牛,立以爲相,竟致覇業之盛。由是觀之,人主之用人,何嘗以貴賤爲拘哉?自是上自公卿下至守牧,各得其材,帝德以至宣布,民黎以之咸寧。挽近以來,國家用人,專以地閥爲第一。公議,內而政府,外而守宰,不問才德之有無,只較閥閱之高下。其所薦用,若非姻婭族黨,則亦不過專飾浮華口辯捷給,是果用人之道乎?且今八域,年事飢荒,民心遑遑,間間有土匪之漸,若非淸白老練憂國安民之人爲之守宰,則荒年民心豈非大可懼者也?方其無事昇平之時,不念民國之安危,只貪仕宦之勢利,惟恐見後於人矣。及其有事搶攘之時,則脫身自全,使君父危懼,生民塗炭。自甲午乙未兩年以來,逆魁泳孝、吉濬之擅差腹心,尙在內外臣班,靦然無愧,包藏兇圖,是可謂君有其臣而國有紀綱乎?願陛下極察莫如之淵鑑。上自政府下至百執事,勿以地賤人微而棄之,擇其才德兼備幹能貞忠之人,置之左右。以是鱗次薦用,則上下內外,必無誤國之人矣。人材不可不擇用者,此也。兵者,國家之藩屛,人主之爪牙。家無藩屛,則無防禦之策;人無爪牙,則無威用之權。古之善養兵者,雖百萬之衆,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赴敵就死,一如從心者,無他,節制已定故也。編之以行伍,定之以隊官,總之以大將,分次領率,爲其用之之便利也。今則不然,雖有編伍之名,兵丁之擅自移伍,視若尋常,爲其長上者,不知節制與紀律。前自甲申播遷之時,無一箇護衛之兵;甲午日兵犯闕之時,無一箇捍禦之兵;至于乙未,犯闕倒戈,禍延至尊而莫之制焉。伏願陛下極斷勇武,嚴定節制,自將臣以下隊將及編伍之兵,一從定制。如違軍律,則少不饒貸,威以制之,恩以養之。以之攻取則勝,以之禦侮則固矣。軍制不可不定者,此也。節財薄斂,人主之大政也。古之帝王,不可一一枚擧,而自我朝開國以來,賦於民者,只不過土地惟正之供,而財恒足矣。挽近數年以來,驛土、宮庄之陞總者、無名雜稅之害民者,不啻倍蓗於前,而財恒不足者,何也?用之不節故也。伏願陛下克軫生民之瘼,凡於各樣雜稅之害民甚者,一切革罷。使農民及商旅俾無切骨之冤,則本固而邦寧。賦斂不可不薄者,此也。至於開鑛等事,則出於山水閒曠之地,其無害於民,而有助於國用者大矣。然任其採鑛者,專事爲已,不念公納,故名雖開採,不足補公用之萬一,可勝歎哉!臣竊伏見前觀察使臣李容翊監鑛之時,則稍以爲國用之助,其實心奉公,於此人見之矣。臣以草芥之微,敢陳芻蕘之說,出位狂妄,似涉僭踰。而當此國家艱虞之時,不以人微而自分,惟望一得之察。伏願陛下裁擇焉。

批曰:「所陳不無可採矣。」

1月4日

○四日。詣景孝殿,行練祭。皇太子行亞獻禮。仍行朝上食、晝茶禮、夕上食。

○詔曰:「山陵表石竪立後,大臣仍詣陵上奉審,寢殿一體奉審以來。」

○練祭時享官以下、山陵守陵官以下、練主都監堂郞各差備以下,施賞有差。練主書寫官金奭鎭、浴主大祝金有濟、享官李垠鎔、宗戚執事金用圭,竝加資。

1月5日

○五日。御淸穆齋,親押顯隆園忌辰祭祝文。

○引見原任議政大臣、議政府參政、贊政、參贊、宮內府大臣、勅任官、時原任閣臣、承史、春桂坊。練祭後,奉慰也。特進官趙秉世曰:「景孝殿練事奄過,伏想聖懷悲悼,益復如新矣。」上曰:「居諸不留,練事已過,愴念疇昔,歷歷如昨日矣。」秉世曰:「臣承命詣山陵,看審表石竪立,仍詣陵上奉審則安寧,寢殿奉審則安寧。而籠臺石樹碑處,

猜你喜欢
  读礼通考卷二十·徐乾学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四·佚名
  卷三十四·张守节
  一〇八 绍兴县馆二·周作人
  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原文)·范晔
  赵知礼传·姚思廉
  乌古论元忠传·脱脱
  郑善夫传·张廷玉
  卷十五·楼昉
  卷之四十四  御製周顛仙人傳(明)朱元璋 撰·邓士龙
  齐王夫人死·佚名
  序·余瑞紫
  卷十七·鄂尔泰
  卷一百一·宋敏求
  卷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词综》(序)·朱彝尊

    序自有诗而长短句即寓焉,《南风》之《操》、《五子之歌》是已。周之《颂》三十一篇,长短句居十八;汉《郊祀歌》十九篇,长短句居其五;至《短萧铙歌》十八篇,篇皆长短句,谓非词之源乎?迄于六代,《江南》、《采莲》诸曲,去倚声不远

  • 卷400 ·佚名

    王閏 宿香严院 地炉煨火柏枝香,借宿寒寮到上方。 山近白云归古殿,风高黄叶响空廊。 敲门僧踏梅花月,入夜猿啼枫树霜。 梦醒不知窗日上,时闻经磬出松堂。 王閏 孙花翁墓 词入秦楼唱至今,夜魂应共

  • 卷七十一·吴之振

    <集部,总集类,宋诗钞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七十一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杨万里诚斋诗钞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进士为零陵丞张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遂自名其室曰诚斋光宗亲书二字赐之历官国学太常知漳州常州提举广

  • 卷二百八十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八十四李端李端字正己赵郡人大历五年进士与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唱和号大历十才子尝客驸马郭暧第赋诗冠其坐客初授校书郎後移疾江南官杭

  • 第三十四出 走到花园·佚名

    【四边静】走到花园心都碎。(生)娘仔着切做乜?(旦)也曾共君园内相随,共君相惜,心夭未饱醉。(生)娘仔强企行上几步。(旦)随趁君走,心头即开。三哥,我譬论你听。(生)譬论乜人?(旦)当初好烈女,★(???廾)死身为谁?舍身到只处,准做

  • 第七十七回 戮权阉丁抚守法 办教案曾侯遭讥·蔡东藩

      却说慈禧太后在宫无事,静极思动,未免要想出消遣的法子。她生平最喜看戏,内监安得海,先意承志,替太后造了一座戏园,招集梨园子弟,日夕演戏。安得海亦侍着太后,日夕往观,仿佛唐宫,只慈禧厚福,恰比杨玉环要加十倍。因此安太监

  • 卷二十六·杨士奇

    永乐元年十二月甲戌朔 上视牲南郊翰林侍读学士解缙奉敕修古今列女传成 上亲制序文曰朕闻惟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大经者五品之人伦也大哉经纶之道乎而以人伦为本人之大伦有五而男女夫

  • 卷之一千五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洪兆麟·陶菊隐

    洪兆麟,湖南宁乡人。微时,以卖包子为业,人呼&ldquo;洪包子&rdquo;。衣食不给,愤然走岭南,与乡人隆世储同应募为惠州协亲兵。时副将方绥德,湘人也,所部多三湘子弟。无何,方被岑春煊劾免,洪等已擢为哨官,转辗入六路提督秦炳直部下

  • 卷二百十六之四·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六之四 朱批赵弘恩奏摺 雍正十二年六月初十日江南总督【臣】赵弘恩谨 奏为恭谢 天恩恳准 陛见事六月初九日准吏部咨文奉 上谕赵弘恩着

  • 读朱随笔卷三·陆陇其

    监察御史陆陇其撰朱子大全集卷四十六答吕道一云万物散爲太虚之说虽若有以小异于轮回之陋然于天地之化育盖未得爲深知之也愚按此朱子之说与正蒙小异处答黄商伯云经文物格犹可以一事言知至则指吾心所可知处不容更有未尽

  • 扬之水·佚名

    ——人间亲情的怪圈【原文】扬之水①,不流束楚②。终鲜兄弟③,唯于与女④。无信人之言,人实迂女⑤。扬之水,不流束薪(6)。终鲜兄弟,维予二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注释】①扬:水流缓慢的样子。②束:捆扎。

  • 卷五百二十八·佚名

    △第三分妙相品第二十八之一尔时善现便白佛言:住有想者若无顺忍亦无修道得果现观。住无想者岂有顺忍若净观地广说乃至若如来地若修圣道依修圣道断诸烦恼。由此烦恼所覆障故尚不能得声闻独觉相应法地。况入菩萨正性离生

  •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佚名

    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阴空,度一切苦厄。&ldquo;舍利弗!色空故无恼坏相,受空故无受相,想空故无知相,行空故无作相,识空故无觉相。何以故?舍利弗!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

  • 佛说四愿经·佚名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与五百比丘僧。坐于尼延树下。为数千万人说法。于是城中有豪长者。财富无数。名曰纯陀。纯陀有子。厥年十四。时得重病。不免所疾。逐便丧亡。父母兄弟。宗亲中外。莫

  • 新华严经论 第三十三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六随文释义者。从初列众之中有二义。一释菩萨名。二释声闻名。初释菩萨名中。有六段意趣 一从初一百四十二个菩萨。以普贤文殊二菩萨及佛。是总该五位及法界因果。通收一部经之总别同异成坏法也 二从初

  • 增集续传灯录卷第三·南石文琇

    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前住持比丘吴郡文琇集大鉴下第二十世灵隐松源岳禅师法嗣○四明天童灭翁文礼禅师杭之临安人,家天目山之麓,因又号天目,姓沉氏。师生六岁,携篮随母采桑,俄而寤念曰:&ldquo;携篮者谁邪?&rdquo;遂有出家志。年十

  • 先天金丹大道玄奥口诀·霍济之

    先天金丹大道玄奥口诀,北宋末上谷总管霍伯玉撰述,其子霍济之刊行,书成于南宋宝祐丁巳年(1257)。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卷首及卷末有序跋,谓霍伯玉从其岳父处得金丹图,后又遇武当山赤脚陈真人授以丹诀,遂合之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