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七十七回 戮权阉丁抚守法 办教案曾侯遭讥

  却说慈禧太后在宫无事,静极思动,未免要想出消遣的法子。她生平最喜看戏,内监安得海,先意承志,替太后造了一座戏园,招集梨园子弟,日夕演戏。安得海亦侍着太后,日夕往观,仿佛唐宫,只慈禧厚福,恰比杨玉环要加十倍。因此安太监愈得太后欢心。安太监于两宫垂帘时,曾有参赞秘谋的功绩,至此权力越大,除两宫太后外,没一个敢违忤他,就是同治皇帝,也要让他三分。宫中称他小安子,都奉他如太后一般。慈禧后有时高兴,连咸丰帝遗下的龙衣,也赏与小安子。直视小安子如咸丰帝,比武后宠张昌宗何如?当时有个御史贾铎,素性鲠直,闻得小安子擅权,专导慈禧后看戏,每演一日,赏费不下千金,他心中愤懑得很,竟切切实实的上了一本,奏中不便指斥慈禧,只说是“太监妄为,请饬速行禁止,方可杜渐防微”等语。慈禧太后览奏,却下了一道懿旨,责成总管太监,认真严察。如太监有不法等情,应由总管太监举发,否则定将总管太监革退,还要从重治罪。内外臣工,见了此旨,都称太后从谏如流,歌颂的了不得。其实慈禧是借此沽名,宫中仍按日演戏,且令小安子为总管,权柄日盛一日。

  适值粤捻荡平,海内无事,小安子活不耐烦,想出京游赏一番;恰巧同治皇上,年逾成童,两宫欲替他纳后,派恭亲王等,会同内务府及礼工二部,豫备大婚典礼。小安子乘机密请,拟亲往江南,督制龙衣。慈禧太后道:“我朝祖制,不准内监出京,看来你还是不去的好。”小安子道:“太后有旨,安敢不遵?但江南织造,向来进呈的衣服,多不合式,现在皇上将要大婚,这龙衣总要讲究一点,不能由他随便了事。而且太后常用的衣服,依奴才看来,也多是不合用的,所以奴才想自去督办,完完全全的制成几件,方好复旨。”慈禧后素爱装扮,听小安子一番说话,竟心动起来。只是想到祖制一层,又不便随口答应,当下狐疑未决。究竟是个女流。小安子窥透微意,便道:“太后究竟慈明,连采办龙衣一件事,都要遵照祖制,其实太后要怎么办,便怎么办,若被祖制二字,随事束缚,连太后都不得自由呢。”慈禧后性又高傲,被这话一激,不禁发语道:“你要去便去,只这事须要秘密,倘被王大臣得知,又要上疏奏劾,连我也不便保护。”小安子闻慈禧应允,喜得叩首谢恩。慈禧又嘱他沿途小心,小安子虽口称遵旨,心中恰不以为然。随即辞了太后,束装就道,于同治八年六月出京,乘坐太平船二只,声势勚赫,船头悬着大旗一面,中绘一个太阳,太阳中间,又绘着三足乌一只。这是何意?大约是天子当阳的意义。两旁插着龙凤旗帜,随风飘扬。船内载男女多人,前有娈童,后有妙女。安得海是个阉人,要娈童妙女何用?我却不解。品竹调丝,悠扬不绝。

  道出直隶,地方官吏,差人探问,答称奉旨差遣,织办龙衣。看官!你想这班地方官,多是趋炎附羶的朋友,听得钦差过境,自然前去奉承。况又是赫赫有名的小安子,慈禧太后以下,就算是他,哪个敢不唯命是从?小安子要一千金,便给他一千金,小安子要一万金,也只得如数给他。安得海喜气洋洋,由直隶南下山东,总道是一路顺风,从心所欲,不意恶贯满盈,偏偏碰着一个大对头。这大对头姓丁,名宝桢,贵州省平远州人,问起他的官职,便是当时现任的山东巡抚。剿捻寇时,曾随李鸿章等,防堵有功,连级超擢。生平廉刚有威,不喜趋奉。一日,在签押房亲阅公牍,忽接到德州详文,报称钦差安得海过境,责令地方供张,应否照办?宝桢私讶道:“这安得海是个太监,如何敢出都门?莫非朝廷忘了祖训么?”当即亲拟奏稿,委幕友赶紧抄就,立差得力人员,嘱他由六百里驰驿到京,先至恭王邸报告,托他代递奏章。

  原来恭王弈䜣,见安得海威权太重,素不满意,接着丁抚奏折,立刻入宫去见太后。可巧慈禧后在园观剧,不及与闻,也是安得海该死。恭王便禀知慈安太后,递上丁宝桢密奏,由慈安后展阅一周,便道:“小安子应该正法,但须与西太后商议。”恭王忙奏道:“安得海违背祖制,擅出都门,罪在不赦,应即饬丁宝桢拿捕正法为是。”慈安太后尚在沈吟,半晌才道:“西太后最爱小安子,若由我下旨严办,将来西太后必要恨我,所以我不便专主。”慈安懦弱。恭王道:“西太后么?以祖制论,西太后也不能违背。有祖制,无安得海,还请太后速即裁夺。若西太后有异言,奴才等当力持正论。”慈安后道:“既如此,且令军机拟旨,颁发山东。”恭王道:“太后旨意已定,奴才即可谨拟。”当下命内监取过笔墨,匆匆写了数行,大致说:“安太监擅自出都,若不从严惩办,何以肃宫禁而儆效尤?着直隶、山东、江苏各督抚速派干员,严密拿捕,拿到即就地正法,毋庸再行请旨”等语。拟定后,即请慈安太后盖印。慈安竟将印盖上,由恭王取出,不欲宣布,即交原人兼程带回。

  直隶、山东,本是毗连的省分,不到三天,已至济南。丁抚接读密谕,立饬总兵王正起,率兵追捕,驰至泰安县地方,方追着安太监坐船。王总兵喝令截住,船上水手毫不在意,仍顺风前进,忙在河边雇了民船数只,飞棹追上,齐跃上安太监船中。安得海方才闻知,大声喝道:“哪里来的强盗,敢向我船胡闹?”王总兵道:“奉旨拿安得海,你就是安得海么?”安得海却冷笑道:“咱们是奉旨南下,督办龙衣,沿途并没有犯法,哪有拿捕的道理,你有什么廷寄,敢来拿我!”王总兵道:“你不要倔强,朝旨岂可捏造么?”便令兵弁锁拿安得海。安得海竟发怒道:“当今皇帝也不敢拿我,你等无法无天,妄向太岁头上动土,难道寻死不成?”兵弁被他一吓,统是不敢上前,气得王总兵两目圆睁,亲自动手,先挥去安得海的蓝翎大帽,然后将安得海一把扯倒,令兵弁取过铁链,把他锁住。兵弁见主将下手,不敢不从,当将安得海捆缚停当,余外一班人众,统行拿下。随令水手回驶济南。

  丁抚正静候消息,过了两天,王总兵已到,立即传见,接谈之下,知安得海已经拿到,即传集两旁侍役,出坐大堂。兵弁带上安得海,便喝问:“安得海就是你么?”安得海道:“丁宝桢!你还连安老爷都不认得,作什么混帐抚台?”丁抚也不与辩驳,便离了座,宣读密谕,读至“就地正法”四字,安得海才有些胆怯,也只有这点胆量。徐徐道:“我是奉慈禧太后懿旨,出来督办龙衣的。丁抚台!你敢是欺我么?”渐渐口软。丁抚道:“这是何事,敢来欺你!”安得海道:“朝旨莫非弄错,还求你老人家复奏一本,然后安某死也甘心。”丁抚道:“朝命已说是毋庸再请,难道你未听见?”安得海还想哀求,迟了。怎奈丁抚台铁面无情,竟饬刽子手将他绑出,一声号炮,安得海的头颅,应刃而落,其余一干人犯,暂羁狱中,候再请旨发落。

  复奏到京,又由恭王禀报慈安太后,一不做,二不休,索性令将随从太监,一并绞决。还有一道严饬总管的谕旨,联翩而下。丁抚自然遵旨办理,将安得海随从陈玉麟、李平安等,讯系太监,立即处绞。此外男女多名,充戍的充戍,释放的释放,总算完案。

  这件事情,慈禧后竟未曾得知,直至案情已了,方传到李莲英耳中,急忙转告慈禧。李莲英是什么人物?也是一个极漂亮的太监。安得海在时,莲英已蒙慈禧宠幸,只势力不及安得海。此时安得海已死,莲英心中,恰很快活,因巴结慈禧要紧,便去详报。慈禧后大惊道:“有这件事么!为何东太后全未提起?想系是外面谣传,不足凭信。”莲英道:“闻得密谕已降了数道,当不至是谣言。”慈禧后道:“你恰去探明确凿,即来禀报。”莲英得了懿旨,径往恭邸探问。恭王无从隐讳,只好实告。莲英道:“慈禧太后的性子,王爷也应晓得,此番水落石出,恐怕慈禧太后是不应许呢。”恭王道:“遵照祖制,应该这样办法。”莲英微笑道:笑里藏刀。“讲到祖制两字,两宫垂帘,也是祖制所没有,如何你老人家却也赞成?”以矛攻盾,煞是厉害!恭王被他驳倒,一时回答不出。莲英便要告辞,做作的妙。恭王未免着急,顺手扯着莲英,到了内厅,求他设法。莲英方才献策道:“大公主在内,很得太后欢心,可以从中转圜。若再不得请,奴才也可替王爷缓颊。”恭王喜道:“这却全仗……”莲英不待说完,即接口道:“奴才将来要靠王爷照拂时候,恰很多哩!区区微效,何足挂齿?”随又请恭王缴出密谕稿底,恭王即检付一纸,那是东后的谕旨,临别时还叮咛嘱托。莲英一肩担任,连说:“王爷放心,总在奴才身上。”内侍母后,外结亲王,莲英开手,便比安得海高一着。当下别了恭王,匆匆回宫,将密谕呈上。由慈禧后瞧阅道:

  本月初三日,丁宝桢奏,据德州知州赵新禀称,有安姓太监乘坐大船,捏称钦差,织办龙衣,船旁插有龙凤旗帜,携带男女多人,沿途招摇煽惑,居民惊骇等情。当经谕令直隶山东各督抚,派员查拿,即行正法。兹按丁宝桢奏,已于泰安县地方,将该犯安得海拿获,遵旨正法。

  慈禧后阅到此语,不禁花容变色,几乎要堕下泪来。随又阅下道:

  其随从人等,本日已谕令丁宝桢分别严行惩办。我朝家法相承,整饬官寺,有犯必惩,纲纪至严。每遇有在外招摇生事者,无不立治其罪。乃该太监安得海,竟敢如此胆大妄为,种种不法,实属罪有应得。经此次严惩后,各太监自当益加儆慎,仍着总管太监等,嗣后务将所管太监,严加约束,俾各勤慎当差。如有不安本分,出外滋事者,除将本犯照例治罪外,定将该管太监一并惩办。并通谕直省各督抚,严饬所属,遇有太监冒称奉差等事,无论已未犯法,立即锁拿奏明惩治,毋稍宽纵!钦此。

  慈禧后阅罢,把底稿撕得粉碎,大怒道:“东太后瞒得我好,我向来道她办事和平,不料她亦如此狠心,我与她决不干休。”说着,便命李莲英随往东宫。莲英道:“这事也不是东太后一人专主。”索性和盘托出,免得后来枝节。慈禧后道:“此外还有何人,除非是弈䜣了?可恨可恨!”莲英道:“太后一身关系社稷,不应为了安总管,气坏玉体。”随即替慈禧捶背。言动皆善于迎合。约半小时,见慈禧气喘少息,随道:“安总管也太招摇,闻他一出都门,口口声声,说奉太后密旨,令各督抚州县报效巨款,所以闹出这桩案情。”归罪安得海,便好开脱恭王。慈禧后道:“有这等事么?他亦该死!但东太后等不应瞒我。”

  正絮语间,忽由宫监来报,荣寿公主求见。这荣寿公主,便是恭王女儿,宫中称她大公主,她为文宗所宠爱,文宗崩后,慈禧后因自己无女,就认她为乾女儿,入侍宫中,封她为荣寿公主,莲英与恭王密谈,说起大公主,就是指她。回宫后,即密递消息,叫她前来恳求。慈禧正欲发泄怒意,便道:“叫她进来!”荣寿公主入见,请过了安。慈禧后道:“你父亲做得好事!”公主佯作不解,莲英从旁插口道:“就是安总管的事情,大公主应亦好晓得了。”公主忙向慈禧跪下,叩头道:“臣女在宫侍奉,未悉外情,今日方有宫人传说,臣女即回谒臣父,据称安总管招摇太甚,东抚丁宝桢,飞递密奏,刚值圣母观剧,恐触圣怒,不敢禀白,所以仅奏明慈安太后,遵照祖制办理。”慈禧后道:“你总是为父回护。”公主再碰头乞恩,慈禧后道:“这次姑开恩饶免,你去回报你父,下次瞒我,不可道我无情。”公主谢恩趋出。慈禧后还欲往东宫,莲英道:“太后圣度汪洋,恭王爷处尚且恩释,难道还要与东太后争论么?有心不迟,不如从长计议。”伏后案。慈禧后见莲英伶俐,语语中意,遂起了桃僵李代的意思,把他擢为总管。莲英感太后厚恩,鞠躬尽瘁,不消细说。包括无穷。

  光阴如箭,又过一年,天津地方,闹出一场教案,险些儿又开战衅,总算由曾国藩等委曲调停,方免战祸。原来中外互市以后,英法俄美诸商民,纷纷来华,时有交涉。天津和约,复订保护传教的条约,通商以后,又来了许多教士,更未免与华民龃龉。清廷特建总理各国衙门,并在各口岸设通商大臣专管外交。嗣是德意志、丹麦、荷兰、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奥大利、日本、秘鲁等国,各请互市,均由总理衙门与订条约。曾国藩、李鸿章等,留心外事,自愧不如,乃迭请剏办新政,改习洋务。廷臣又据了用夏变夷的古训,先后奏驳。满首相倭仁,尤为顽固,事事梗议。夏虫不可语冰。幸两宫太后信用曾、李,次第准行。同治二年,在京师立同文馆;三年,遣同知容闳出洋,采办机器;四年,命两江总督,兼充南洋大臣,设江南制造局于上海;五年,置福建船政局;七年,派钦差大臣志刚、孙家穀,偕美人蒲安臣,游历西洋,与美国订互派领事,优待游学等约;九年,命直隶总督兼充北洋大臣,增设天津机器局。总叙一段,以志中国新政。在清廷方面,也算是破除成例,格局一新,其实还是洋务的皮毛,只好作为外面粉饰。评论的确。而且办事的人,统是敷衍塞责,毫无实心。内地的百姓,又是风气不通,视洋人如眼中钉。适值天津有匪徒武兰珍迷拐人口,被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缉获,当堂审讯,搜出迷药,供称系教民王三给与。民间遂喧传天主教堂,遣人迷拐幼孩,挖目剖心,充作药料。当时一传十,十传百,以讹传讹,并将义冢内露出的枯骨,均为教堂弃掷;人情汹汹,都要与教堂反对。通商大臣崇厚,及天津道周家勋,往会法国领事丰大业,要他交出教民王三,带回署中,与兰珍对质。兰珍又翻掉原供,语多支离,无可定谳。崇厚饬役送王三回教堂,一出署门,百姓争骂王三,并拾起砖石,向王三抛击,弄得王三皮破血流。王三哀诉教士,教士转诉丰大业,丰大业不问情由,一直跑到崇厚署,咆哮辱詈。崇厚用好言劝慰,他却不从,竟向袋中取出手枪,击射崇厚。崇厚忙避入内室,一击不中,愤愤出署。途中遇着知县刘杰,正在劝解百姓,他又用手枪乱击,误伤杰仆。百姓动了公愤,万眦齐裂,顿时一拥而上,把他推倒,你一拳,我一脚,不到半刻,竟将这声势赫弈的丰大业,殴毙道旁。丰大业固由自取,百姓亦属无谓。随即鸣锣聚众,闯入教堂,看见洋人及教民,便赠他一顿老拳。至若器具什物等件,尽行捣毁。百姓忿尚未泄,索性放一把火,将教堂烧得精光,眼见得闹成大祸了。

  是时曾国藩已调任直隶总督,方因头晕请假,朝命力疾赴津,与崇厚会同办理。曾侯到津,主张和平解决,不欲重开兵端,蹈道咸年间的覆辙。又因崇厚就职多年,久习洋务,凡事多虚心听从。怎奈崇厚非常畏缩,见了法使罗淑亚,竟不能据理与辩。罗淑亚要求四事:一是赔修教堂,二是安葬领事,三是惩办地方官,四是严究凶手。崇厚含糊答应,为了含糊二字,贻误交涉不少。报知曾侯。曾侯拟允他两三条,独惩办地方官一事,因与主权有碍,不肯照允。法使罗淑亚,得步进步,反来一照会,竟欲将府县官,及提督陈国瑞抵偿丰大业性命,否则有兵戎相见等语。曾侯到此,也未免踌躇起来。崇厚又从旁撺掇,似乎非允他照办,不能了事。于是奏劾府县官的弹章,即日拜发。有旨“逮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交部治罪。”这旨一下,天津绅民大哗,争詈崇厚及曾国藩。曾侯因亦自悔。那崇厚还欲巴结外人,力主府县议抵,并昌言洋人兵坚炮利,不许即将发难。惹得曾侯懊恼,当即发言道:“洋人道我没有防备,格外怕死么?我已密调队伍若干,粮饷若干,暗中设防。就使事情决裂,也管不得许多。况我自募勇剿贼以来,此身早已许国,幸赖朝廷洪福,将帅用命,得以扫尽狂氛。目下旧勋名将,虽止十存四五,然还有左宗棠、李鸿章、杨岳斌、彭玉麟诸人,志切时艰,心存君国,且久经战阵,才力胜我十倍。我年过花甲,有渠等在,共匡帝室,我虽死亦可瞑目了。”崇厚撞了一鼻子灰,嘿然退出,单衔独奏。略说“法国势将决裂,曾国藩病势甚重,请由京另派重臣来津办理。”曾侯亦因谕旨垂询,据实复奏道:

  查津民焚毁教堂之日,众目昭彰,若有人眼人心等物,岂崇厚一人所能消灭?其为讹传,已不待辨。至迷拐人口,实难保其必无。臣前奏请明谕,力辨洋人之诬,而于迷拐一节,言之不实不尽,诚恐有碍和局。现在焚毁各处,已委员兴修。教民王三,由该使坚索,已经释放。查拿凶犯一节,已饬新任道府,拿获九名,拷讯党羽。惟罗淑亚欲将三人议抵,实难再允所求。府县本无大过,送交刑部,已属情轻法重,彼若不拟构衅,则我所不能允者,当可徐徐自转。彼若立意决裂,虽百请百从,仍难保其无事。谕旨所示,弭衅仍以起衅,确中事理,且佩且悚。外国论强弱,不论是非,若中国有备,和议或稍易定。窃臣自带兵以来,早矢效命疆场之志。今事虽急,病虽深,此心毫无顾畏,不过因外国要挟,尽变常度。

  区区微忱,伏乞圣鉴。

  奏上,清廷派兵部尚书毛昶熙等,到津会办教案。一面调湖广总督李鸿章,及在籍提督刘铭传,到京督师,防卫近畿。毛昶熙随员陈钦,素有胆略,到津后,与法使侃侃力辨。法使不能诘,只固执前说,径行回京。崇厚奉旨出使法国,即由陈钦署理通商大臣。曾侯遂与陈钦会奏罗淑亚回京缘由,请中外一体坚持定见,并将连日会议情形,具报总理衙门。当由总理衙门转奏,奉谕着李鸿章驰赴天津,会同曾国藩等迅速缉凶,详议严办,及早拟结。曾、李乃分别定拟,把滋事人民十五人正法,军流四人,徒刑十七人。朝旨又命将张光藻、刘杰充戍黑龙江,教案才结。

  一事甫了,一事又起,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客张汶祥刺毙,凶信到京,这老成练达的曾侯爷,又要奉旨调动了。小子有诗咏曾侯云:

  天为清廷降荩臣,百端尽付宰官身。

  从知舆论难全信,后世如曾有几人?

  欲知曾侯调动情形,且待下回再叙。

  ----------

  安得海之伏法,予服丁宝桢,予尤佩慈安太后。丁宝桢不畏疆御,敢于弹劾,其胆量诚有过人之处。慈安太后遇事温厚,独于安得海一案,经恭王怂恿,即密令拿捕正法,此为慈安太后一生明断,迄今都人士,称颂不衰。至若天津教案,曾国藩办理少柔,致遭物议,实则当时有不得不柔之势。粤捻初平,西陲未靖,海内伤痍,方资休养,岂尚可轻开边衅,蹈昔时旋战旋和之失耶?予读此回,于前半见丁抚之能刚,于后半见曾侯之能柔,且以见两宫垂帘之时,廷旨多满人意,不可谓非慈安之力,谁谓慈安非贤后哉?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七十七 元祐七年(壬申,1992)·李焘
  卷八十八 南凉録一·崔鸿
  卷五 内篇五·章学诚
  卷第一百二十六·胡三省
  卷第十一·徐鼒
  ●卷四·法式善
  明名臣琬琰续録卷八·徐紘
  资治通鉴考异卷三十·司马光
  第三十五卷明万历(一)·缪荃孙
  钦定执中成宪卷四·佚名
  吴充传·脱脱
  萧夺剌传·脱脱
  石家奴传·脱脱
  卷一百三十八下·雍正
  杨文忠三録巻六·杨廷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孟郊

    钦定四库全书 孟东野诗集卷七     唐 孟郊 撰怀寄 寄张籍 夜镜不照物朝光何时昇黯然秋思来【一作暗然愁气来】走入志士膺志士惜时逝一宵三四兴清汉徒自朗浊河终无澄旧爱忽已远新愁坐相凌君其隐壮怀我亦逃名称

  • 表第十二 宰相世系二·欧阳修

    表格略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六十四·焦竑

      南京都察院(都御史 副都御史 僉都御史)   ◆都御史   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兼詹事向寶傳(實錄)   資政大夫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臨漳石公璞傳(崔銑)   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黃紱(實錄)   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金公澤

  • 法喜志目錄·夏树芳

    卷一東方曼倩  劉更生  曹子建  羊叔子  王茂弘  劉真常  陶士行  謝安石  王右軍  王武岡  剎嘉賓  王喬之  殷中軍  袁彥伯  王坦之  何次道  何幼則  謝仁祖  羅君章  孫興

  • 卷之三百·佚名

    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十一月。壬午朔。○乙酉。升江西按察使石文焯、为安徽布政使司布政使。○丙戌。升湖广岳常道赵弘运、为湖北按察使司按察使。○丁亥。和硕雍亲王胤祯疏言、查勘京城海运八仓、清河本裕一仓、通

  • 卷之九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第三卷 丧祭·缪荃孙

    孔门礼学,子游所传,与曾子、子夏颉颃。《檀弓》记子游说礼之文,多辨析《丧服》疑义。自汉以降,南北学者研究礼经,尤以《丧服》为断断。《隋志》所载晋、宋、齐、梁、陈诸儒说《丧服》之书,今虽多不传,稽其目,知其时治《礼》者

  • 三九○ 户部为知照四库全书馆总裁程景伊等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佚名

    三九○ 户部为知照四库全书馆总裁程景伊等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乾隆四十二年六月初八日户部为遵旨等事。陕西司案呈,本年五月初七日准都察院咨称,本院具题内开:查四库全书馆所进书籍,该总裁等理应悉心校阅,毋致错误。乃总核

  • 世家卷第二十一 高丽史二十一·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神宗。神宗靖孝大王讳晫古讳旼字至华仁宗第五子明宗母弟。 仁宗二十二年甲子七月庚申生及长封为平 公明宗二十七年九月癸亥崔忠献废明

  • 提要·孙懋

    臣等谨按孙毅庵奏议二巻明孙懋撰懋字徳夫号毅庵慈溪人正徳辛未进士官至应天府尹事迹具明史本传懋官给事中时武宗方狎昵小人嬖幸用事言官多所谪降懋独抗直不回如奏太监于喜史宣张泽诸疏俱能直陈无隠颇着丰采又所奏湖广

  • 卷29·陈邦瞻

    仁宗景祐元年冬十月,除范仲淹为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判国子监,寻权知开封府。仲淹先以谏废后事贬睦州,至是复召。时御史台辟石介为主簿,未至,即论事坐罢。馆阁校勘欧阳修贻书责中丞杜衍曰:“主簿于台中非言事官,介足未履台

  • 四十二章经·佚名

    后汉西域沙门迦叶摩腾共法兰译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悦之。明日问群臣。此为何神也。有通人傅毅曰。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号曰佛。轻举能飞。殆将其神也。于是

  • 贤劫经卷第三·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持品第九  佛告喜王菩萨。何谓闻持度无极有六事。见众穷厄不能自济。若宣法施。伏已致宝使众人闻。是曰布施。常以德本众善之行。既自身行复劝他人。若闻不持致大财富。是曰持戒。若闻善

  • 卷第二十七·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二十七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当晚小参提纲 石屋珙禅师当晚小参。现前一众久在丛林。谓之参禅。谓之办道。殊不知一念未生已前更无别物。才拟心时错了也。雪峰和尚三登投子。九到洞山。如

  • 十一 见性成佛·正果法师

    见性是禅宗的根本目的,参禅者必须透过的关门,古今参禅人的第一要事。所谓“见性”,即开发自性,彻见自己本来心性,自觉到本来具有的佛性。换句话说,就是离一切对待,一切矛盾,超然独脱,无执著,无绊累,触着普遍法界的无我

  • 得心集医案·谢星焕

    医案。清谢星焕撰。六卷。星焕有《谢映庐医案》 已著录。本书系谢氏遗著,经其次子谢杏园搜集整理,成书于咸丰十一年(1861)。分伤寒、中风、头痛、虚寒、内伤、痿证、痫厥、便秘、癃闭、吐泻、风火、痰饮、疟症、肿胀

  • 养一斋李杜诗话·潘德舆

    诗话著作。清潘德舆撰。此书原系其所辑李、杜诗选集《作诗本经》之《总论》部分,后因《作诗本经》未刊而附于《养一斋诗话》之后。凡三卷(一说二卷),卷一论李白,卷二、卷三论杜甫,多取宋以来各家之论,并逐条加以按语,辩短申

  • 耕樵问答·颜钧

    耕者问曰:“道本日用常行者也,而又原哉?” 樵夫曰:“咈也,人不自知日用即道,故推原道者,不可须臾离也。须臾不离,盖通天地之大,无外际也;虽隐微之小,无内隙也;达古今之久,无停息也;悬日月之明,察有无也。显诸形器也,视自明,听自聪,言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