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词综》(序)

自有诗而长短句即寓焉,《南风》之《操》、《五子之歌》是已。周之《颂》三十一篇,长短句居十八;汉《郊祀歌》十九篇,长短句居其五;至《短萧铙歌》十八篇,篇皆长短句,谓非词之源乎?迄于六代,《江南》、《采莲》诸曲,去倚声不远,其不即变为词者,四声犹未谐畅也。自古诗变为近体,而五七言绝句传于伶官乐部,长短句无所依,则不得不更为词。当开元盛日,王之涣、高适、王昌龄诗句,流播旗亭,而李白《菩萨蛮》等词亦被之歌曲。古诗之于乐府,近体之于词,分镳并骋,非有先后。谓诗降为词,以词为诗之余,殆非通论矣。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炼,归于醇雅。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箾》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世之论词者,惟《草堂》是规,白石、梅溪诸家,或未窥其集,辄高自矜诩。予尝病焉,顾未有以夺之也。友人朱子锡鬯,辑有唐以来迄于元人所为词,凡一十八卷,目曰《词综》,访予梧桐乡。予览而有契于心,请雕刻以行。朱子曰:“未也。宋、元词集传于今者,计不下二百家。吾之所见,仅及其半而已。子其博搜以辅吾不足,然后可。”予曰:“唯!唯!”锡鬯仍北游京师,南至于白下。逾三年归,广为二十六卷。予亦往来苕霅间,从故藏书家抄白诸集,相对参论,复益以四卷,凡三十卷。计览观宋、元词集一百七十家,传记、小说、地志共三百余家,历岁八稔,然后成书,庶几可一洗草堂之陋,而倚声者知所宗矣。若其论世而叙次词人爵里,勘雠同异而辨其讹,则柯子寓匏、周子青士力也。时康熙戊午嘉平之朔,休阳汪森书于裘杼楼。

词综后序

往岁壬子,锡鬯偕青士过余,商榷词选,稍引其端而未究其绪。既而青士去馆桐川,余与锡鬯奔走四方,碌碌无宁晷。越七年所,汪子晋贤增定《词综》告竣,复寓书于余,相参诠次之。故余惟词学在废兴间者数百年,良以表章无人,整齐莫自,故散而无统。迩者海内风气攸开,从事者众。兹编搜罗既广,潜隐靡遗,其亦可以豁词林之耳目,使不蔽于近矣。然所患向来选本,或以调分,或以时类,往往杂乱无稽,凡名姓、里居、爵仕,彼此错见,后先之序,几于倒置。况重以相沿日久,以讹继讹,于兹之选,可无详订以救其失?如李珣之作“李询”,“鹿虔  ”之作“扈虔  ”,王观之作“王冠”:此姓氏之当别者也。李白蜀人,一云山东人;阳炯中书舍人,一云大学士;此里与爵之当考者也。徐昌图宋殿中丞,而或列之唐;仇远元儒学教授,而或列之宋;此世次之当审者也。又若同一张先也,而一为博州人,一为吴兴人;同一孙氏也,而一为黄铢母,一为郑文妻,此当析其人之同者也。白玉蟾之即葛长庚,顾瑛之即顾德辉,此当厘其号之异者也。至如苏庠养直为苏坚伯固子,而云苏庠字伯固;朱敦儒字希真,朱秋娘亦名希真,而遂以敦儒《樵歌》为秋娘所作;此当辨其舛误之最甚者也。种种混淆,未克枚举。今为博证史传,旁考稗乘,参以郡邑载志。诸家文集,汇而订之。姓氏之下著其地,爵仕之前序其世,赠谥、称号、撰述系之爵仕之后,无所依据者姑阙之。由是先后之次可得而稽,词人之本末可得而尚论也。间欲窥其寄托,致其抑扬,求如元遗山之《中州集》、钱虞山之《列朝诗选》序例,实惭谫陋,有所未遑。若夫溯词旨之源流,采之精而取之粹,晋贤氏固已论列甚详,余又何赘焉。嘉善柯崇朴。

补遗后序

《词综》之刻,成于戊午。会锡鬯以应荐入都,官翰林,嗣不省故集。继典试江南,事竣,会予与青士于故里,论及前刻,挂漏尚多,欲谋为定本而卒难刊改,思补辑以成完书。未几北去,间遗一二钞本前此所未经见者,然约而未广,不足以成卷。辛酉春,青士偕山子过舍,相与燕坐草堂,出其远近所搜辑,并锡鬯所遗,复从故集纟番阅,汇为两卷,得词若干首,犹未备也。久之,各以事罢去。其后,从吴门藏书家得《梅苑》、《翰墨全书》、《铁网珊瑚》及宋、元小集二十余种,青士又从魏塘柯南陔携草窗所辑《绝妙好辞》,偕山子相为讨论,目视手钞,日无宁晷,而郡城曹子民表亦时有缄寄,佐所不逮,共补人百二十有二,补词三百六十余首,裒然可观矣。乃青士旅食京华二载,几归里门而又客死徐塘,山子则继去北游,余复哭伯兄于岭表,风流云散,悲何可言!夫边马依北风以嘶,越鸟望南枝而逝,古人所以兴感于离别也。矧百年有尽之身,为升沉,为聚散,日月如驶,其中之笑言晨夕,曾几何时,而顾可长恃乎哉。辛未秋,残暑未退,山子过予别业,消散于梧风桂月间,留两月而去。冬初重过,将送予还新安,遽捐馆舍。老友凋零,为之伤悼不已。爰亟诠次其先后,凡六卷,以附于初刻之末,并讠志其岁月,以道其感慨云。休宁汪森书。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十三·彭定求
  沈元实·唐圭璋
  鲍参军集卷三·鲍照
  第一齣~第十齣·沈璟
  ●挂枝儿·杂部十·冯梦龙
  第三折·李好古
  李子昌·隋树森
  五集卷九十六·乾隆
  四集目录二·乾隆
  卷十九·陈起
  卷二百四十三·曹学佺
  隆吉集补钞·吴之振
  卷三十·方回
  景淳诗评·佚名
  第十三回 衣锦归里·蒲松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彭定求

        卷800_1 【答韩翃】柳氏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   纵使君来岂堪折。   卷800_2 【归李江州后寄别王氏】程洛宾   鱼雁回时写报音,难凭锉蘖数年心。   虽然情断沙吒后,争

  • 第十八出 耳醋·李渔

    〖夜行船〗(小生上)贫得娇娃休浪喜,遭醋害怕食黄齑。狮吼声高,鹏抟志决,且赴上林规避。小生侯永士,自与华中郎别后,即赴秋闱。且喜名魁乡榜,目下要上公车。只为一件家务事情牵带住了,不得前行。你道是桩甚么事?就为华中郎疏财仗

  • 卷四 五十首·赵崇祚

    牛给事峤 五首女冠子四首 梦江南二首 感恩多二首 应天长二首 更漏子三首 望江怨一首 菩萨蛮七首 酒泉子一首 定西番一首 玉楼春一首 西溪子一首 江城子二首张舍人泌 二十三首浣溪沙十首 临江仙一首 女

  • 晓·刘半农

    火车——永远是这么快——向前飞进。天色渐渐的亮了;不觉得长夜已过,只觉车中的灯,一点点的暗下来。车窗外面:——起初是昏沉沉一片黑,慢慢露出微光,露出鱼肚白的天,露出紫色,红色,金色的霞采。是天上疏疏密密的云?是地上的池沼

  • 卷十七·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十七储光羲光羲兖州人登开元进士第又诏中书试文章歴监察御史禄山反受伪署贼平贬死顾况序云储公进士高第与崔国辅员外綦母潜著作同时其明年擢侍御史常建少府王龙标昌龄皆当时之秀而侍御声价

  • 卷三十二·毕沅

      ◎宋纪三十二 ∷起旃蒙单阏正月,尽柔兆执徐六月,凡一年有奇。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大中祥符八年辽开泰四年   春,正月,壬午朔,诣玉清昭应宫太初殿,奉表上玉皇大天帝圣号;遂奉安刻玉天

  • 卷中·梁溪坐观老人

    ○京师志盗 五则京师虽辇毂之下,而盗风最盛。然盗亦有道,兹就所闻见者汇记之。西河沿西头有一民家,仅寡妇孤女二人,其先亦小负贩也,微有蓄积。女将嫁,母罄所有备嫁资,为贼所侦,一夜逾垣入将撬门矣。母闻之,呼女曰:“

  • 卷之三百七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庆祝会之活剧(割下辫发十余箩)·李定夷

    南起义纪念日,汕头镇守使莫擎宇,由港返汕。对于此事,兴致极豪。特备堂戏烟火,在署大宴宾僚,尽民入署纵观。时在酉初,本埠及四乡商民联翩赴署参观,已如人山人海,肩踵相摩,颇极一时之盛。不意人丛中豚尾垂垂,触目皆是。莫使时当

  • 六、孔子自齐返鲁考·钱穆

    孔子居齐年数,《世家》不详。后人或谓七年,或谓一年。七年之说,《历聘纪年》主之,狄子奇《孔子编年》辨之,云:“《历聘纪年》盖误读《史记 世家》而云然。《世家》云:孔子遂行,反乎鲁。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公卒于乾侯。年四

  • 释难 第二十九·王符

    庚子〔二〕问于潜夫曰:“尧、舜道德,不可两美,实若韩子戈伐之说邪〔三〕?”〔一〕○铎按:此篇所明者大要有四:尧、舜俱贤,非矛盾之说,一也;周公尊王,故诛管、蔡,二也;耕者食之本,学又耕之本,三也;贤人忧国爱民,亦为身作,四也。盖时人有

  • 卷四·佚名

    △陀罗尼品第四尔时佛告降伏一切障碍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深解微细。何等为十。所谓解求出离。解究竟诸法。解具足一切法。解随顺一切法相。解分析一切诸法。解十二因缘甚深难冒。解业力不可思议。解

  • 攝大乘論本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一.是書校歷二週.一譯校.二刻校。   二.譯校用四種異譯及二種釋論對校。(一)元魏佛陀扇多譯攝大乘論.校註略稱   魏本。(二)陳真諦譯攝大乘論.略稱陳本。(三)隋笈多等譯世親攝大乘論釋論   牒文.略稱隋本。以上三

  • 碧岩录卷第八·圆悟克勤

      【七一】举。百丈复问五峰。并却咽喉唇吻。作么生道(阿呵呵。箭过新罗国)峰云和尚也须并却(搀旗夺鼓。一句截流。万机寝削)丈云。无人处斫额望汝(土旷人稀相逢者少此一则与七卷末公案同看)。  沩山把定封疆。五

  • 卷第二十八·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二十八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缘起品第三之八应知如是所说三际。唯有情数缘起义中。虽有十二支。而三二为性。三谓惑业事。二谓果与因。其义云何。颂曰。三烦恼二业  七事亦名果略果

  • 名僧传抄目次·宝唱

    名僧传目录祇洹寺求那跋陀  伪秦长安官寺释道安  晋江陵长沙寺释昙翼  晋始宁保山竺法义  齐上虞城山寺释僧行  晋江陵长沙寺释法遇  伪秦长安释道恒  三乘渐解实相事  无神我事  宋长乐寺释觉世 

  • 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法·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异名五字咒法。说五字文殊之修法。说五字咒功德及坛法,画像法。

  • 智者大师别传注·白马昙照

    佛教传记。宋宣和三年(1121)昙照撰。二卷。是对灌顶所撰《智者大师别传》的疏释之作。资料引自《国清百录》、《续高僧传·智顗传》、《玉泉行状碑》、《功德疏碑》、《智者大师真身塔》、《关王祠记》、《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