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一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唐大诏令集

钦定四库全书

唐大诏令集卷一百一

宋 宋敏求 编

政事

官制下

改太史监为司天台勅

加散骑常侍员品诏

升中书门下品秋诏

减京畿官员制

停河南淮南等道副元帅制

减京兆尹以下俸钱制

减刺史县令録事参军诏

处分别驾令録勅

复先减官员勅

赐常参官钱勅

置上将军及增诸卫禄秩诏

朝臣薨卒给俸料赙赠诏

罢百官正衙奏事勅

停河南水陆运使等勅

停诸道度支营田使勅

停宰臣监捜诏

条贯两省台官导从诏

厘革选人勅

文武官参用诏

官制下

改太史监为司天台勅

建设邦都必资悬象分别曹署皆应物宜灵台二星主观察云物天文正位在太微西南今兴庆宫上帝庭也考符之所合置灵台宜取永宁坊张守珪宅以充司天台所司量事修理【乾元元年二月】

加散骑常侍员品诏

朕欲左右有人朝夕进善发自中禁刑於四方献替於可否之间论思於密勿之际通天下之志断天下之疑作而行之道不远矣与我共此者唯左右常侍乎散骑之班日亲帷幄切问近对之地文章侍从之臣贤不厌多才不厌盛寔将助益广以置官重其任者崇其位劝其善者厚其禄中书门下省各加置散骑常侍四员其官并为正三品禄俸之外优给杂料仍委中书门下商量处分必求望寔以寘周行臣哉邻哉汝为汝翼慎兹高选副朕意焉

升中书门下品秩诏

春秋以九命作上公而谓之宰则宰臣者三公之职汉制中书令出纳诏命典枢密侍中上殿称制参议政事魏晋以还益重其任职有分於公府事不综於尚书虽出纳启沃之谋未专宰相之称所以委遇斯大品秩非崇至於国朝寔执其政当左辅右弼之寄总代天理物之名典领百寮陶熔景化岂可具瞻之地命数不加固当进以等威副其位望侍中中书令宜升入正二品门下中书侍郎历代清贵所掌要重多用此官参於枢务以地则密以阶未峻宜升入正三品式存班制永作典常其见任官宜依新升官品

减京畿官员制

夫计人而置官度事而赋任因时立制损益在焉吏足以理人人足以奉吏则官称其事禄当其秩然後上下相乐公私不匮昔光武时及魏太和中并减吏员兼郡邑致理之道此其一隅今连岁戎旅天下凋瘵京师近甸烦酷尤重比屋流散念之恻然人寡吏多困於供贡欲其苏息不可得也设令亷耻守分以奉科条犹有禄廪之烦役使之弊而况贪猾纵欲动踰典章作威以虐下厚歛以丰已者乎古者惟置县大夫一人牧养百姓奚必贰佐分掌而後理耶且京畿户口减耗大半职员如旧何以堪之岂可以重困之人供不急之吏使人不倦其在变通制事之宜长安万年各减丞一员尉两员昭应减县丞一员主簿一员尉两员好畤同官美原各减丞一员尉一员其所减官据阙便停如无阙简择勒停应得减官委吏部条件处分

停河南淮南等道副元帅制   常衮

勅古者分建戎号以张威武必因事而制亦有时而戢以天下征伐之重方镇之大宜有总一则以元老抚和之乃者国家平定之後复理之始与其休息则以诸侯训缉之自河之南至於沧海往属难故久劳师徒连城之镇累百授钺之将十数主其经略委在台臣号令耳目以之咨禀服柔灭叛罔不肃清今万里无尘思解戎备况分阃之重各任勲贤悉心忧国所统皆理何必更有所属适重其烦军书取决又失要会息人罢镇诚亦便之河南淮南西山南东等道副元帅宜停其兵马宜充东都留守兵马张延赏宜权知东都留守事常休明宜充副留守兼东都镇守兵马使

减京兆尹以下俸钱制     常衮

勅辇毂之下封畿之内承前户口五千余万京兆禄廪不过二百石俸钱不过三十贯降至下吏差次可知自顷艰虞且踰星纪岁有事边之役人多尽室之行闾井萧然百不存一而府县之俸十倍平时官高者因其使名数处请受位卑者假以职掌恣加优给致令所典之务移在他曹虽齐等伦顿异丰薄皆是常税之外重歛而供侵弊则多因循未改减我军国之用困其疲耗之人岂计人置官之意度农制禄之法也四方取则其若是乎比下诏书务於勤恤将求致理切於澄源遂委中书门下条録奏闻朕躬亲括巨细精详览其名实之状深叹过差之极革其既往制在惟新爰据高卑以之均节使人足以奉职吏足以资家务有不急悉皆除去仍量闲剧权省官员胥徒厮役亦有蠲减费用既少困穷自安唯出正租更无徵率其京兆府官及县官月俸除正断外不得辄有增加如判司参军丞簿尉等有犯科録事参军及县令如令长及録事参军及少尹有犯坐京尹画一之令当在必因劝百之义固非末减各儆於位无近於刑

诫刺史县令録事参军诏    杨炎

勅旨弛张刑政兴化阜俗使吏息贪汚之迹下无愁怨之声者不惟良二千石亦在郡主簿县大夫亲其教训举其纲目条察善恶惠养困穷方伯得以考其殿最故汉置刺史临课郡国周制官刑纠绳邦理其义明矣朕思举旧典以清时俗频诏长吏精择此官如闻近日犹有奸滥或未习政事素无令闻因依请托尸旷禄位邪枉附法愞弱废官人弊於下怨归於上闾井减耗贿政日闻岂所谓建明职守共副忧勤者也又别驾秩位颇崇若郡守废阙掌同其任旧制补署或匪其才一不称职则多伤害自今以後别驾县令録事参军有犯赃私及暗弱老耄疾患不称所职户口流散者并委观察节度等使与本州刺史计会访察闻奏与替其犯赃私者便禁身推问具状闻奏其疾患者准式解所职老耄暗弱及无赃私才不称职者量资考改与员外官余官准前後勅处分其刺史不能觉察仰观察节度使具刺史名品闻奏如观察节度管内不能勾当郎官御史出入访察闻奏

处分别驾令录勅【文同上篇】

复先减官员勅

王者建设庶官允厘九有量户口之衆寡定都邑之盛衰制其职员约以名数俾吏足成务而下克奉公其有弛张必在通济朕顷缘蕃戎弃信深犯封疆兴师备边资用日费而黎人困弊难更徵求遂权减天下州县官员姑务集事皆由朕不明不德以至於斯近闻新授官人皆已随牒之任扶老携幼尽室而行俸禄未请归还无所嗷嗷道路实疚於怀虽蒸庶之间供应有省而衣冠之弊流寓无依苟便於时岂惮沿革凡百君子所当悉知其先减官员并宜仍旧

赐常参官钱勅

百辟卿士实惟股肱顷属艰虞损家徇节累经寇难靡不困穷洎复上京荐遭歉岁官俸既薄公田不收外亏导从之仪内怀冻馁之戚朝列尚尔蒸人何堪轸於深衷良用愧恻应文武常参官等宜共赐钱七万贯委度支据班秩职事及所损职田多少量等级从今至明年四月以来随月支给凡厥多士宜悉朕怀【贞元年】

置上将军及增诸卫禄秩诏

左右金吾及十六卫等将军故事皆择勲贤出镇方隅入居侍卫其左右金吾等卫自天宝艰难以後虽卫兵废阙而品秩本高此诚文武勲臣出入迁转之地宜增禄秩以示优崇并宜加给料钱及随身干力粮课等条件处分以优宠功臣令其充给仍举故事置武班朝参其廊下食等亦宜加给其十六卫各置上将军一人秩从二品左右金吾上将军俸料等并同六军统军诸卫上将军次於统军支给将求致理必藉兼才文武递迁不令隔限自今内外文武阙官於文武班中才望相当者参叙用仍各依本事於本卫量置卫兵所司即条件闻奏【贞元年】

朝臣薨卒给俸料赙赠诏

君臣之际义莫重焉每闻薨殂深用恻悼宜厚哀荣之礼以申终始之恩文武朝臣有薨卒者自今以後其月俸料宜全给仍更准本官一月俸料以为赙赠若诸司三品以上官及尚书省四品官仍令有司举旧令闻奏吊祭之礼务从优厚用称朕怀【贞元十年正月】

罢百官正衙奏事勅

朕励精庶政博求嘉言比者百官正衙奏事至有移时者公卿庶寮属当寒暑为弊亦深在於朕意岂谓优礼自今勿正衙奏事如陈奏者宜诣延英门请对【贞元元年】

停河南水陆运使等勅

朕於百执事羣有司方澄源流以责寔効转运重务专委使臣每道有院分督其任今陕洛漕引悉归中都而尹守职名尚仍旧贯又诸道都团练使足修武备以靖一方而别置军额因加吏禄亦既虚设颇为浮费思去烦以循本期省事以便人其河南水陆转运陕府转运润州镇海军宣州采石军越州义胜军洪州南昌军福州静海军等使额并宜停所收使以下俸料一事以上各委本道充代百姓阙额两税仍具数闻奏如闻河南府两处比来所给皆是置本息利不破工钱勒便添充两处食钱杂给不要徵纳庶我爱人之心岂止於惜费立制之意必在於正名【元和五年】

停诸道度攴营田使勅

事关军旅并属节制务系州县悉归亷察二使所领孰非管辖诸道度支营田承前各别置使自艰虞以後名制因循方镇除授之时或有兼带此职遂令纲目所在各殊今者务修旧章思一法度去烦就理衆心为宜唯别勅置营田处置使且令仍旧其忠武凤翔武宁魏博山南山东横海邠宁义成河阳等道度支营田使及淮南度支近已停省其余诸道并准此处分【元和十三年七月】

停宰臣监捜诏

元首股肱君象臣类义深同体理在坦怀夫任则不疑疑则不任自魏晋以降参用覇制虚仪捜索因习尚存朕方推表大信寘人心腹庶使诸侯方岳鼔洽化道夷貊飞走畅泳性分况吾台宰又何间焉自今以後紫宸坐朝衆寮既退宰臣复进奏事其监捜宜停【太和年】

条贯两省台官导从勅

勅宪官之职在指佞触邪不在行李自大侍臣之职在献可替否不在道途相高并列通班合知名分如宜喧竞亦已再三既招人言甚损朝体其省台与供奉官同道听先後而行遇途任祗揖而过其从人各随本官之後少相僻避勿信冲突又闻近日以来应合有导从官手力多者街衢之中行李太过自今以後应有合导从官行李传呼前後不得过三百步【太和年】

厘革选人勅

朝廷悬爵赏之科设抡材之政言其藻鉴在乎清通况当求理之时方切任贤之日将宣至化实赖平衡宜於取舍之间必叶公忠之论如闻覊栖旅食贫苦选人守数考而方及选期望一官而时希寸禄注唱才毕旋又更移多被逗遛莫遂便稳脂膏之地须因有贿而升迁避之官即是孤寒所受言斯猥弊乃积岁年纵有条流寻亦隳改况今行在方溥渥恩不欲使叹惋栖迟吁嗟屈滞归乎允当倚在有司宜令中书门下切在条流如选人寔有考课堪理繁剧者临时注拟可以甄升系生民之惨舒在铨衡之慎择勿令留滞切速指挥仍将朕意宣示百寮及吏部三铨并选人等各令知悉【中和四年二月】

文武官参用诏

文武二柄国家大纲东西两班官职同体咸匡圣运共列朝廷品秩相对於高卑禄俸皆均於厚薄不论前代只考本朝太宗皇帝以中外臣寮文武参用或自军卫而居台省亦由衣冠而秉节旄足明於武列文班不合清浊优劣近代浮薄相尚凌蔑旧章假偃武以修文竟弃本而逐末虽蓝衫鱼简当一见而便许升堂纵拖紫腰金若非类而无由接席以是显扬荣辱公别重轻遽失人心尽隳朝体致其今日寔此之由须议改更渐期通济今文武百官自一品以下逐月所有料钱并须均匀数目多少一般支给兼命使诸道亦依轮次差遣既就公平必臻交泰叶羣情於天下崇故事於国初凡百庶官宜体朕意【天佑二年四月】

唐大诏令集卷一百一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三 颜延之·沈约
  卷十五 顺帝·王夫之
  第五十一回 摧残国民党宁贑双独立·黄士衡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一·佚名
  卷之二十八·佚名
  第三十一册 崇德元年十月·佚名
  五四四 闽浙总督杨景素奏遵旨查办《六柳堂集》情形折·佚名
  卫磞传·房玄龄
  冯翊王高润传·李延寿
  窦威传·欧阳修
  养吉斋丛录卷之十一·吴振棫
  目录·佚名
  钦定南廵盛典卷十五·高晋
  卷06·陈邦瞻
  二十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零四·彭定求

        卷504_1 【泊灵溪馆】郑巢   孤吟疏雨绝,荒馆乱峰前。晓鹭栖危石,秋萍满败船。   溜从华顶落,树与赤城连。已有求闲意,相期在暮年。   卷504_2 【瀑布寺贞上人院】郑巢   林疏多暮蝉,师去宿山烟。古壁灯

  • 卷四百零二·彭定求

        卷402_1 【遣春十首】元稹   晓月笼云影,莺声馀雾中。暗芳飘露气,轻寒生柳风。   冉冉一趋府,未为劳我躬。因兹得晨起,但觉情兴隆。   久雨怜霁景,偶来堤上行。空濛天色嫩,杳淼江面平。   百草短长出,众禽

  • 卷十六 无名氏·佚名

    全唐诗续补遗卷十六 无名氏战城南战地何昏昏,战士如群蚁。气重日轮红,血染蓬蒿紫。乌鸟衔人肉,食闷飞不起。昨日城上人,今日城下鬼。旗色如罗星,鼙声殊未已。妾家夫与儿,俱在鼙声里。 【《文苑英华》一九六《乐府》】昭君

  • 志九 刑法志·薛居正

    案:《刑法志序》,原本阙佚。梁太祖开平三年十一月,诏太常卿李燕、御史萧顷、中书舍人张兖、户部侍郎崔沂、大理卿王鄯、刑部郎中崔诰,共删定律令格式。四年十二月,宰臣薛贻矩奏:“太常卿李燕等重刊定律令三十卷,式二十卷,格一

  • 卷一六九 陳紀三·司马光

      起昭陽協洽(癸未),盡柔兆閹茂(丙戌),凡四年。   世祖文皇帝天嘉四年(癸未,公元五六三年)   春,正月,齊以太子少傅魏收兼尚書右僕射。時齊主終日酣飲,朝事專委侍中高元海。元海庸俗,帝亦輕之;以收才名素盛,故用之。而收畏懦避

  • 第八七分谕光绪二十年三月十四日一一二一七-四·佚名

    新竹知县刘,对庄书郑镜清等三人,分给谕戳补用直隶州、代理新竹县正堂刘为谕饬承充接办事。案据户粮税总书陈荣禀称:「缘奉宪饬,设立庄书额缺,以便稽查逃粮、越占等弊,业经各前宪举充办理在案。嗣因庄书

  • 二二 写作中的“积蓄”·邹韬奋

    上两次所谈过的是关于英文的说和看的方面,现在要谈谈怎样训练学生的写的能力。写的能力当然和看的能力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我已经说过,中国学生不是没有意思发表,往往苦于所习的英文生字和成语不够用;要补这个缺憾,只有在看

  • 卷十二·纪昀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钦定四库全书钦定歴代职官表卷十二兵部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十二<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十二<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

  • 孟子纂笺卷十二·詹道传

    元 詹道传 撰告子章句下凡十六章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任平声】任国名【赵氏曰任薛同姓之国在齐楚之间】屋庐子名连孟子弟子也色与礼孰重任人复【扶又反】问也曰礼重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

  • 卷一百二十·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二十   宋 卫湜 撰孔子闲居第二十九孔氏曰案郑目録云名曰孔子闲居者善其无倦而不衰犹使一弟子侍为之说诗着其氏言可法也退燕避人曰闲居此於别録属通论

  • 卷十三·姜宝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事义全考卷十三  明 姜寳 撰昭公上【名稠襄公子母齐归在位二十五年孙于齐在外八年凡三十二年薨于干侯 威仪恭曰昭】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叔孙豹防晋赵武楚公子围【共王子康王弟】齐国弱【佐子】宋

  • 春秋长历卷四·陈厚耀

    右谕德陈厚耀撰历编【二】庄二十年【丁未】正小癸酉二大壬寅三小壬申四大辛丑五小辛未六大庚子七小庚午八大己亥九小己巳十大戊戌十一大 戊辰十二小 戊戌闰大【补】 丁夘按杜历自庄十七年闰六月至庄二十四年始闰七

  • 春秋集解卷十一·苏辙

    宋 苏辙 定公元年春王三月晋人执宋仲防于京师夏六月癸亥公之丧至自干侯戊辰公即位秋七月癸巳我君昭公九月大雩立宫冬十月陨霜杀菽僖三十三年书陨霜不杀草今指言杀菽何也于其不杀而言草言其广也于其杀而言菽言其

  • 提要·张英

    【臣】等谨案书经衷论四卷国朝张英撰英有易经衷论已著录此书不全载经文但每篇各立标题而逐条系説亦如其説易之例凡虞书六十三条夏书三十二条商书五十二条周书一百六十七条前有康熙二十一年正月进书原序一篇时英方以翰

  • 卷八十一·佚名

    △初分天帝品第二十二之五善现,如来之心不住布施波罗蜜多。不住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以布施波罗蜜多等不可得故。善现,如来之心不住四静虑。不住四无量四无色定。何以故?以四静虑等不可得故。善现,如来之

  • 卷十二·佚名

    △无言菩萨品第六尔时世尊,故在欲色二界中间大宝坊中。与诸大众围绕说法。时王舍城师子将军家产一子。当其生时。虚空之中多有诸天作如是言:童子,当应念法思惟於法。凡所发言莫说世事。常当颁宣出世之法。常当守口慎言少

  • 骖鸾录·范成大

    笔记。宋范成大著。一卷。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作者由中书舍人出知广西静江府。十二月七日,作者自吴郡(今江苏苏州市)起程,经过水陆三千多里程途,于次年三月十日至桂林。此编为沿途纪行之书,取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远

  • 两粤梦游记·马光

    一卷。明末清初人马光撰。马光字,涑庵,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崇祯时官永宁知州,全州知州,永历时官至全永巡抚。《两粤梦游记》叙述自崇祯十三年(1640)至顺治九年(1652),马光十三年间游宦两粤事。如记在永宁安抚徭民,清还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