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十四年

(丁酉)三十四年清不知五年

春正月

1月1日

○〈高宗太皇帝實錄卷之三十五〉

一日。〈陰曆丙申十一月二十八日〉召見各國公使、領事。歲首陛見也。

○總護使趙秉世奏:「明日,山陵再看審次。臣與宮內府大臣李載純、掌禮院卿閔泳駿、山陵提調李鎬翼,率相地官出去看審之意,敢稟。」允之。仍命軍部大臣閔泳煥、特進官李憲稙、度支部大臣沈相薰,同爲進去。

○宮內府協辦尹定求、度支部協辦金永悳、軍部協辦閔泳綺,竝命署理大臣事務。

1月3日

○三日。詣殯殿,行晝茶禮。

○召見總護使以下〈總護使趙秉世、宮內府大臣李載純、掌禮院卿閔泳駿、山陵提調李鎬翼、軍部大臣閔泳煥、度支部大臣沈相薰、相地官朱雲煥、諸葛炯、吳聖根、金源性、朴寅根、金光植、吉永洙〉。山陵再看審後,入來也。上曰:「看審諸處,果何如?」秉世曰:「臣於堪輿,素爲茫昧,不知所以仰達。相地官等待令,下詢,恐好矣。」仍命相地官,各奏所見。雲煥等皆以「淸涼里爲安吉之地」上奏。上曰:「山陵以淸涼里爲定。」仍爲封標。秉世曰:「神明所佑,允叶吉兆。今伏承封標成命,萬萬喜幸矣。」上曰:「以淸涼里爲定者,距東陵不遠,幸行便近之意也。」秉世曰:「封標日時,擇日擧行,而三看審,每趁封標日時進去矣。」上曰:「依此爲之。三都監事,總護使皆主之。而昨年以後,多違舊式。凡奏差之事,自宮內府爲之,此非事體。自今總護使,一依前規,專管差下也。」秉世曰:「自宮內府幾月擧行之餘,總護使又忽擧行,則後之視儀軌者,孰不瞠然起訝乎?」上曰:「今日筵說,詳載於謄錄,則似無疑端也。」秉世曰:「近日官方,臣所茫昧。而舊式則郞廳監造官,無論實職有無而差下矣。今但以有職名人擧議,其不苟艱乎?」上曰:「監造官卽參下窠。故爲其干恩陞六也。提調、郞廳之名,皆已仍舊式改正爲好。而有職兼帶,雖是月俸節用,而豈有是也?」秉世曰:「聖敎如此,敢不依下敎擧行乎?山陵今已敦定,萬萬幸甚。而臣於前此再看審事,不勝惶悚矣。此是莫重莫敬之事,相地者,不知山運、年運,遽稱吉地。至於再看審而狼狽,是豈道理乎?臣之未卽請勘,特以大事在前,看審是急,雖未卽請,而待事過,將有論罪之奏矣。」上曰:「專着於看山而然。從當有處分矣。」

○詔曰:「山陵以淸涼里爲定,三看審後,仍爲封標。」又詔曰:「山陵三看審時,時原任、議政大臣、總護使以下進去,軍部大臣閔泳煥、特進官李憲稙、度支部大臣沈相薰,同爲進去。」

○議政府贊政金永壽疏略:「伏惟我大行王后,至仁聖德,史不勝書。三紀涵育之功,八域光被之化,可以百世於戲。而遭千萬古未有之變,臣民痛冤,穹壤靡屆。若其闡颺徽烈,圖惟永終無憾者,惟節惠丕典曁殿寢鴻號。而昨冬議定時,逆臣弘集主其事,輿情至今憤惋。大行王后明靈不昧,其肯安而受之乎?且其時儀文未備,有欠敬愼。於情於義,尤所萬萬未安。伏願陛下,特垂鑑燭,亟降成命,卽令應參諸臣更定三號,罔或缺於愼終節文。寔情禮兩幸焉。」批曰:「昨冬逆臣,旣主其事,愼終舊章,無不變亂,未可曰無憾。朕益悼焉。今此老成忠愛之言,若是明正,大行王后諡號、陵號、殿號,更當議定。卿其諒之。」

○詔曰:「旣有重臣疏請,大行王后諡號、陵號、殿號,更爲議定。」

○詔曰:「刑法者,固不可輕重。而老弱病廢之値此祁寒,犴狴苦楚,其在哀矜之意,亦不可不念。懲役罪犯中謀反、竊盜、强盜、通奸、騙財外,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廢疾人,一竝特放,以示朝家曠蕩之典。」

1月4日

○四日。掌禮院奏:「大行王后諡號、陵號、殿號,議號吉日,令日官推擇,則今一月六日爲吉云。以此日定行乎?」允之。又奏:「議號時,時原任、議政政府堂上、府、部協辦以、上館、閣堂上、本院堂上、奉常司一提調及長,同參會議何如?」允之。

○布達第二十一號,宮內府官制中改正。頒布。〈奎章院。以奎章閣改稱,卿以學士改稱。經筵院以弘文館改稱,卿以太學士改稱。典醫司以太醫院改稱,長、副長以都提調、卿、少卿改稱。而都提調勅任(原任議政宮內府大臣中兼。),卿勅任(正二品以上),少卿奏任(秘書院丞春坊兼)。王太子宮下侍講院三字添入。〉

○宮內府特進官鄭範朝任太醫院都提調,敍勑任官一等;議政府贊政金永壽,兼任弘文館太學士;奉常司提調趙鍾弼任太醫院卿,敍勑任官三等。

1月5日

○五日。從一品李淳翼任奉常司提調,敍勑任官二等;太醫院卿趙鍾弼任宮內府特進官,特進官金奎弘任太醫院卿,竝敍勑任官三等。

1月6日

○六日。議政府以「大行王后諡號望:『文成』〈經天緯地曰『文』,禮樂明具曰『成』。〉:『明成』〈臨照四方曰『明』,禮樂明具曰『成』。〉『仁純』〈施仁服義曰『仁』,中正和粹曰『純』。〉;陵號望:『洪陵』:『熹陵』:『憲陵』;殿號望:『景孝』:『正孝』:『誠敬』,」上奏。竝首望謹依。

1月7日

○七日。宮內府大臣李載純奏:「地方旣屬內部管轄矣。今此山陵三看審後封標時,內部大臣朴定陽,同爲進去看審何如?」允之。

1月9日

○九日。召見總護使以下。三看審封標後,入來也。上曰:「今行回還,若是迅速,其至近可知矣。相距綏陵,程里幾何?非先陵局內,情理悵缺也。」總護使趙秉世曰:「距東陵則爲二十里,而封標處後龍與懿陵接岡矣。」上曰:「局內近處必多民家及人塚,勢不容不撤移,必從厚施給可也。」秉世曰:「寺刹不得不撤移,是亦可以厚施助給矣。」仍奏曰:「山陵叶吉,旣己封標。各項日字推擇爲急,令掌禮院稟旨擧行何如?」上曰:「依爲之。」仍命:三都監堂郞各差備,皆總護使之所差,而昨冬奏差者或有頉,可以仍舊者仍舊,新差者新差,一依舊式爲之也。「秉世曰:」謹當依聖敎矣。「

○詔曰:「三都監工役,自今日爲始。」又詔曰:「魂殿以景昭殿爲之。」

○法部以「高等裁判所審理貪贓罪人徐相大,杆城郡守在任時,該郡乾鳳寺僧徒勒執,討取葉錢八千五百兩,照律處絞之意」上奏。制曰:「此囚之贓犯,何至此極?固當依奏用律,以謝八方人民,以懲許多貪吏,而蒙駿沒覺,情異怙終。特推好生之義,不無深諒者存,減一等。」

○中樞院議官李宗稙任農商工部通信局長,敍奏任官三等。

1月10日

○十日。掌禮院卿閔泳駿奏:「殯殿進香,宮內府及內閣,已爲擧行。而現今內閣廢止,還稱議政府矣,政府以下進香之節,何以爲之?」制曰:「宮內府、議政府、宗正院、貴族院、各道,依前擧行。」

○總護使趙秉世以山陵各項吉日,賓廳會議精擇,別單書入,上奏。允之。

○別單:「洪陵左旋乾亥行龍艮坐坤向,大行王后辛亥生,忌火日。始役,來丁酉正月二十五日卯時。斬草破土,三月初二日未時;祠后土,同日曉頭先行。作甕家,同月十一日卯時;開金井同月十四日未時,穴深四尺五寸,用營造尺。外梓宮陪進,同月二十六日卯時;下外梓宮,同月二十七日申時;啓欑宮,同月二十八日巽時。發引,四月初四日丑時;陵所啓欑宮,同月同日巽時;下玄宮,同月初五日申時。」

○議政府議政金炳始陳疏辭職。賜批勉副。

○詔曰:「向日金顯琪輩之投匭,直不過妄率,而謂以情踪惶蹙。廢郤公務,已非自重之道,況屢飭之下,無意變動,分義道理,豈容若是?內部大臣朴定陽,使之嚴飭視務。」又詔曰:「參政出仕間,贊政尹容善,命署理議政事務。」

○配崔文鉉于豐川郡椒島:文鉉漢城裁判所檢事在任時,訟卞軍人謂以使酒凌犯,無難擅囚事,法部照律,懲役一年,處辦上奏,特旨換流。

1月11日

○十一日。宮內府大臣李載純以「陰曆十二月十三日,卽癸亥年聖上御極之日,且再昨年告于社稷之日,合稱國中名節,每年此日以『興慶節』爲稱。建陽元年八月二十一日,各殿宮誕辰,奏本中添入之意」上奏。允之。

○正一品金炳始任宮內府特進官,敍勑任官一等;軍部大臣閔泳煥任特命全權公使,敍勑任官二等。

○詔曰:「特命全權公使閔泳煥,命前往英、德、俄、義、法、墺各國便宜駐箚兼理使事。」又詔曰:「特命全權公使閔泳煥,出疆前,仍帶軍部大臣。」

1月12日

○十二日。直學士金宗圭陳疏辭職,仍請復讐及還御。批曰:「何可遽解?勿辭行公。所陳寔由衷誠,當留念矣。」

○從二品金疇鉉、從二品鄭愚植,任中樞院一等議官,敍勑任官四等。

1月13日

○十三日。總護使趙秉世奏:「國葬物力,昨冬已有所支劃矣。今聞所劃之數,猶患不敷,役費多未授價云。不容不更爲劃付,而山陵封標,今旣移定,物力所需,便同新備。依昨年例,國葬費十萬元,命度支部預算外支出,以爲及期取用何如?」允之。

○前縣監李膺善陳疏:「請大阜、永宗二島合置一郡於大阜,德積、注文、長峰三島合置一郡於德積,與江華、喬桐共爲藩屛。」批曰:「不知不謀,其政之義乎?」

○前縣令柳致養言事疏。批曰:「爾言,實是公憤所激也。」

○幼學趙基洪等言事疏。批曰:「臧否自有公論,而非爾等之所可言也。」

1月14日

○十四日。議政府以「度支部請議山陵香炭位,新定於富平郡柴場事,」經議上奏。又以「輜重馬兵費與各地方出駐前馬兵隊給料一萬一千五百九十五元七十二錢,前仁川府經費不足額一千十三元九十錢,前南原府廢止經費六百四十五元八十四錢,前開城府參書官以下廢官俸給二百五十三元五十一錢,前晉州府廢官俸給一百七十五元二十錢,前內閣主事廢官俸給八十元四十六錢,仁川府、濟州漂民恤金二十九元八十錢,漢城府五署內僵尸收埋費十八元七十一錢,春川郡匪徒捕捉賞與金十元,木川等地掘塚賊徒捕捉巡檢以下賞與金三十六元,漢城府技師茶伊一箇月俸給二百元,南大門內場市、宣惠廳內建設費及洪宮基址收買費二千一百九十六元,預備金中支出事,」經議上奏。又以「前馬兵隊費餘額四萬四千七百五十六元六十九錢,前知事府經費餘額二千一百六十九元七十八錢,還入國庫事,」經議上奏。制曰:「可。」

○勑令第七號,警務使以下服制改正件。第八號,安眠一島全屬洪州郡管轄件。第九號,勑奏任官俸給減給令繼續施行件。第十號,漢城師範學校、官立、公立小學校敎員官等俸給改正件。竝裁可頒布。

1月16日

○十六日。總護使趙秉世奏差大行王后諡冊文製述官金永壽、書寫官閔丙奭、哀冊文製述官金炳始、書寫官趙鍾弼、行狀製述官鄭範朝、誌文製述官尹容善、書寫官趙東潤、改銘旌書寫官閔泳煥、下玄宮銘旌書寫官閔種默、表石大字篆文書寫官沈舜澤、金寶篆文書寫官閔泳駿。

○掌禮院奏:「今此殯殿進香,府、院、各道依前擧行事,勅下矣。宮內府、議政府、宗正院、貴族院進香文,令侍讀撰出;各道進香文,令各該道臣撰進。而進香床,令奉常司擧行。各項進香,擇日擧行何如?」允之。

○金海郡幼學李敬煥等疏略:「本郡處在洛江下流,適値乙未大水被災之結,至爲四百二十三結三負。而自郡趁其時報災於晉州觀察府矣,府啓,因匪梗稽滯,獨漏於災減之中。水沈之結,將何以充納?本郡元戶六千七百五十二戶,而甲午以後元總外,有三百六十戶加出。前官報告于度支部,只減一百八十戶矣。戶錢之每戶三兩,自有定式,加戶戶錢,將何排斂乎?」批曰:「自有該部,而陳請太煩屑矣。」

1月17日

○十七日。詣殯殿,行晝茶禮。

○總護使趙秉世奏:「今此山陵役用物力,當次第措辦,而昨冬崇陵右岡,亦旣封標始役,石儀材瓦多有準備者。勢將撤毁運移,及期入用,而事在先陵局內,則禮當先行告由,亦不可無祀后土之擧。令掌禮院擇日擧行何如?」允之。

1月18日

○十八日。總護使趙秉世奏:「山陵封標處,始役不遠,禪房、民家斯速毁撤,私塚待日氣稍和,從便掘移事,令內部知委漢城府及京畿觀察府,率當該地方官,同爲進去擧行。而山陵都監提調、郞廳各一員,使之同進看檢之意,預先申飭何如?」允之。

○布達第二十二號,宮內府外國報服件。頒布。

○日本皇太后崩逝,照各國報服例。今十九日二十七日止九日間,行宮內服。

○掌禮院卿閔泳駿辭職疏略:「臣以謏陋,尤不嫺時措,而抑有所憂歎者焉。談新式則銳於作爲,或捨本抽末而强齊之,或入彼出此而苟同之。欲省而反以費,欲前而反以郤者,有之矣。泥舊見則狃於習常,或法久滋弊而姑息之,或名存實無而膠守之,知狹而不自覺,迂論而好立異者,有之矣。以之互相抵捂,未有畫一之規,人志靡定,庶事不集。若臣者,雖有百千輩,亦只瓠落樗散。而其於去留,亦滄海乘鳧耳。」云云。批曰:「已有前批,又何如是固辭?所言切中時措,宜究其良算。而今無以聽許,卿其勿辭行公。」

1月20日

○二十日。太醫院入診都提調鄭範朝曰:「醫院之請診入侍,乃在三年未行之餘。今此登筵,不勝欣幸矣。」仍奏曰:「湯劑榻敎,秘書丞依前承旨例,當爲擧行。而祕書丞以奏任,不得奏本云。今旣復舊,則醫院事,使秘書院竝爲擧行,恐好矣。」上曰:「醫院事,秘書院擧行可也。更張後,舊規新式互相抵捂,多有難便。以舊規爲本,參以新式,則似少此弊矣。典章法度,各國不同,而捨此本國之法,一從他國之制,是豈易行者乎?」範朝曰:「聖敎切當矣。」卿金奎弘曰:「內醫院近以典醫司爲稱,爲宮內府屬司,文牒以報告爲之矣。今稱太醫院,復設都提調,如是復舊之後,規例當有變通矣。」上曰:「然矣。以大臣衙門,何可報告乎?掌禮院亦以屬司報告矣。以祀典所重,有異他司。纔有另立規例之會議矣。況醫院之體貌逈別乎?勅任官以上,直照會,奏任官以下十三道觀察,竝以訓令爲之可也。」範朝曰:「本院以保護聖躬,調和御藥,所重逈別矣。規例如是變通,果好矣。」上曰:「秘書丞將此意,太醫院、掌禮院一例爲之事,往諭於宮內府與政府也。」

○軍部奏:「卽因平壤鎭衛隊報告,該隊犯科之士官以下下士、兵卒,一竝押上本部,自軍法局嚴査捧招,則正尉閔泳宰所供內:『淸北巡哨,時到龜城,則民有「會議契」,不遵官令,作弊多端。故訓令革罷,推入契木錢,分給各坊。該郡守別贐行,給別銀三箇,故不得牢郤,追因該郡守來推還徵。到泰川郡,參尉千應聖言:「下士劉根石來納別銀三兩五錢重銀貨三十元,故留置矣,因淸北觀察府照會還送」』云。參尉千應聖所供內:『到泰川郡,下士劉根石,金三箇半、銀貨三十元來納,而「金乃龜城『會議契』所納,銀是鐵山『結義黨』來呈」云,故留置一朔,因淸北觀察府照會還納』云。下士劉根石所供內:『龜城罪人三名,捉到泰川地,該犯使人持金銀來懇,故轉告兩尉官,還囚本郡。末乃持物請放,獲遂所願。而小人亦以酬勞銀十五元受之,査出時徵納』云。據此査則,凡厥軍人持心爲最。上輔君國,下安民庶,勿思籍兵而行威,克效感匪而息擾,奈反倚勢以侵民,竟圖乘機以索財?正尉閔泳宰、參尉千應聖,身爲士官,籍托剿匪,借兵威奪人財,合施當律,竝砲刑。下士劉根石,助惡聲醜,尤極痛駭,亦施砲刑。兵丁方允正,終無和應之罪,置之沒覺,請重笞除案。」制曰:「因兵威奪人財,揆以師律,固在不赦之科。而亦旣査徵還給矣,則宜其有參恕之道。特推好生之意,閔泳宰、千應聖、劉根石,竝減一等,流終身。」軍部以「閔泳宰、千應聖、柳根石,竝智島郡古群山定配,」上奏。

○九品姜遠馨疏略:「還御宮以慰民望,擇忠良以安民國,量田結以便民利,尙節儉以阜財用,新制度損益舊制。」批曰:「所陳諸條,或有可採矣。」

1月22日

○二十二日。詔曰:「命駐箚日本特命全權公使李夏榮爲特命全權大使。」

○命漢城裁判所及忠南、全北、仁川各裁判所强盜罪人張明叔等、殺獄正犯罪人金世種等,竝三十五人處絞。因法部照律上奏也。

1月23日

○二十三日。詔曰:「今日大院君晬辰,令秘書丞問候以來。」

○議政府,以崔中立等上疏批旨,疏辭令議政府稟處事,本府會議後上奏。制曰:「不必道査,令法部裁判。」又以農商工部、度支部請議各項雜稅,以印紙施行事,經議後上奏。允之。

1月24日

○二十四日。詣殯殿,行晝茶禮。

○法部奏:「卽見獻陵前參奉金商愚、李源正、光陵前令金奎明、靖陵前令李錫徠、健陵前令尹明大、參奉趙萬熙、仁陵前令具冕喜、高濟殷、金容培、順康園守奉官安昌默、元永鳳、顯隆園前令尹明大等供辭,則屢度盤問,一向發明,願與兼掌禮尹泰興對質。而兼掌禮係是奉勅使臣,其在事體,不可招致法庭。該員等終不自服,則當勘之律,無所擬處,何以爲之?」制曰:「新舊犯斫株數,至發於摘奸之奏,向有所處分。而或係年久之事,且滯囚多月,十分寬恕,特爲放送。如以今番容貸,不謹禁護,復有入聞,當加倍用律,其各惕念事,分付。」

○從二品李愚冕任奉常司提調,敍勅任官四等。

1月25日

○二十五日。詣殯殿,行臘享大祭。

○掌禮院卿閔泳駿任奎章閣學士,正二品金宗漢任掌禮院卿,竝敍勅任官三等。弘文館太學士金永壽、奎章閣學士閔泳駿,兼任王太子宮侍講院日講官。

○掌禮院奏:「國恤發引前節日表裏,像生時封進於殯殿矣。陰曆丁酉正月初一日元朝,王太子於殯殿自內所進表裏及百官所進表裏,依例封進,而表裏封進時,有百官哭臨之例。今亦依此擧行事,知委何如?」允之。又奏:「因總護使奏本,山陵火巢,宜卽定界矣。令掌禮院及漢城府長官、都監提調、京畿觀察使,率當該地方官看審定界事,奏下矣。依前例本院堂上進去,與漢城府長官、都監提調、京畿觀察使及地方官,眼同定界後稟處何如?」允之。

1月26日

○二十六日。議政府贊政南廷哲任內部大臣,從一品朴定陽任議政府贊政,竝敍勅任官一等。

1月27日

○二十七日。法部大臣趙秉式奏:「逆魁弘集,以若喬木世臣,位至鼎台。而一自甲午以後,籍外交而奪君權,樹黨與而結陰謀。昨年八月二十日事變,弘集實首群凶,吉濬、秉夏、羲淵,羽翼而和應。以大小事務,令總理大臣裁決之詔,恐動威脅,急請頒布,專擅威福,無所不至。至二十二日,慫慂亂兵,露刃按砲,密圍閤門,使秉夏危言脅持,請亟降廢后之詔。渠與吉濬、羲淵輩,自製僞詔於乾淸宮行閣,肆然署名而頒布之。當蒼黃罔措之時,自持揀擇之奏本,至宮內府,勒請允兪。至十一月十五日,縱兵近密之地,又使肆橫凶器於闕門,百方恐嚇,直入臥內,勒斷聖髮。自八月二十日後,兵圍咫尺,不通水泄,戕害忠良,益孤主勢。罪加莽、操,惡浮傕、汜矣。同日,凶逆秉夏,以若鄙微,厚被國恩,濫躋卿班,而交通外人,行事陰凶,締結逆黨,設計秘譎。八月二十日,大行王后欲避禍機,則遮路奏達,請以無避。震驚乎外兵之攔入,則敢欺以彼爲鎭壓我亂軍,初無惡意,巧設言辭,猶恐其凶謀之或不遂。作外兵來衛之僞詔,使全晙基往傳之。其和應做凶,昭不可掩。其亟請僞詔之頒,急持斷髮之議,則窮凶情節,綻露無餘。惡有甚於鍾巫之懷刃,計尤巧於秦檜之賣國矣。臣竊伏念二賊就死之日,事在蒼黃,未得快行天討,明正罪名,此失刑之大者也。自臣部將覈正罪名,請追施極律。」允之。仍詔曰:「前後章疏之聲討此罪人也。未見其發眞贓而成斷案者,朕嘗所慨歎。每一念及,尙爲之懍然而心寒。噫嘻!昨年八月之變,渠輩之許多凶圖,入而脅持于內,出而譸張于外,皆朕有見有聞於渠輩者。以渠輩證渠輩,萬古天下,寧有是耶?今此所奏,剖柝行逆之事,覰破諸凶之謀,公議大可見。朕何必疊諭?」

1月28日

○二十八日。從二品權用哲任中樞院一等議官,三品朴世煥任漢城裁判所判事,竝敍勅任官四等。

1月29日

○二十九日。宮內府奏:「典牲署革罷後,犧牲監封,顧無職掌之所。莫重享需,不無疏忽,自今令奉常司專管擧行何如?」允之。

○高原郡幼學李培薰等疏略:「本郡下鉢山社七里洑畓,舊係居民私洑。而向在壬辰秋潦,傍汰橫決,爲川爲匯,洑下屢千生靈,勢將渙散乃已。我大行王后,克念民情,自明禮宮,劃下錢一萬七千緡,使民就工,溝洫復新,民乃安堵。至甲午秋。本郡居魚正國圖出度支部訓令,差得洑監,徵捧濫稅,洑民齊訴本道觀察府。自府定稅額,每年二千兩磨鍊,而一千四百兩。上納于明禮宮,其餘六百兩,以爲修洑之資,成給完文矣。昨年八月變後,京居高仁植,圖出宮內府訓令,仍差完平宮洑監而來,捉囚洑民,濫捧橫索,罔有紀極。環一洑幾千名農民,將至塡壑之境。伏乞聖慈,亟命有司之臣,永革宮監害民之弊,依前例納稅于明禮宮,俾遂生成之澤。」批曰:「事係民隱,今內部知委該道,從公査決。」

1月30日

○三十日。詣殯殿,行晝茶禮。

○命警務使金在豐爲因山時陪往大將。

1月31日

○三十一日。詔曰:「林㝡洙、李道徹,已有襃贈,而其時同心倡義之人,亦不可無示意之擧。警務使金在豐、參領李敏宏、參書官李忠求,竝加資。參尉全佑基、總巡盧興奎,竝陞六。」又詔曰:「前參書官朱錫冕、局長金重煥,特陞三品。金龍元,陞六。」又詔曰:「不無斟量者存,智島郡古群山流三年罪人李世鎭、流二年罪人尹履炳、金弘濟,竝放。

○正二品李

猜你喜欢
  卷六十三·志第三十·柯劭忞
  ●卷八十·徐梦莘
  平定三逆方略卷二十七·佚名
  一四○○ 广东巡抚郭世勋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提要·吕中
  一三二 小河与新村下·周作人
  王佑传·张廷玉
  卷十九上·沈枢
  卷一百七十八·佚名
  卷一百三十九·佚名
  卷二十六·长孙无忌
  卷五十一·徐天麟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五十·佚名
  纲鉴易知录卷五六·吴楚材
  北史识小录卷四·沈名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吕侍中·隋树森

    吕侍中,名字、里籍及生卒年均不详。其套曲〔正宫·六幺令〕一套,曲涉华亭(治所在今上海松江县),由此可推测他可能是江南人,官侍中。 套数 【正宫】六幺令 华亭江上,烟淡淡草萋萋,浮光万顷。长篙短棹一蓑

  • 卷四十七·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四十七    元 方回 编释梵类 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释氏之炽於中国久矣士大夫靡然从之适其居友其徒或乐其说且深好之而研其所谓学此一流也至唐韩昌黎始辞而辟之其送文畅澄观灵师惠师虽

  • ●卷二百十三·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十三。   起绍兴十三年二月,尽十四年二月。   绍兴十三年二月韩世忠封咸安郡王。   八月金人遣使人洪皓还(旧校云:按宋史忠宣还自金见於内殿在绍兴十二年七月此作十三年八月差一年矣。疑误)。   

  • 第六十七回 山墅赌弈寇来不惊 淝水交锋兵多易败·蔡东藩

      却说秦王坚有一宠妾张氏,明敏有识,素得坚宠,号为张夫人。她闻坚欲侵晋,亦以为兵凶战危,不宜常动,乃上书规谏道:  妾闻天下之生万物,圣王之驭天下,皆因其自然而顺之,故功无不成。是以黄帝服牛乘马,因其性也;禹浚九川,障九泽,

  • 第二回 拥众称尊创始立国 班师奏凯复庆生男·蔡东藩

      却说孛端察儿抱住该妇,疾行而归。该地居民,闻有暴客,竞来趋视,不意强人蜂拥到来,各执着明晃晃的刀仗,大声呐喊,动者斩,不动者免死。居民见这情形,都错愕不知所为。有几个眼快脚长,转身逃走,被那强人大步赶上,刀剑齐下,统变作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七十八·乾隆

      宋  神宗皇帝  【丙辰】宁九年春正月下溪州降遂城之【续纲目作章惇招降五溪蛮遂城下溪州考宋史神宗纪宁九年正月下溪州刺史彭师晏降章惇不载其事蛮夷传师晏为下溪州刺史章惇经制南北江湖北提刑李平招降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十八·佚名

    嘉靖三年四月乙未朔时享太庙给事中张嵩曹怀张侨安磐各论主事张璁霍韬首为厉阶侍郎席书员外方献夫私相附和而主事桂萼者窃众议以济己私攘臂不顾仰惑圣听今萼等取用书进礼卿用非其宜请并斥之以谢天下而磐疏又谓今欲别建

  • 第四二六谕光绪四年十二月初四日一二二一九--三·佚名

    台北府正堂陈,对新埔街庄总理范文华给发谕戳赏戴花翎、署理台北府正堂陈为给发谕戳奉公事。本年拾月二十八日,据竹北二保新埔街庄监生苏黎照。暨绅耆、铺户等禀称:「新埔街庄地广民稠,事务繁杂,前二总

  • 通志卷一百七十六·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文苑传第二南齐邱灵鞠 檀超【熊襄 吴迈逺超叔父道鸾】卞彬【诸葛最 袁嘏 世爽孙抱】邱巨源【孔广 孔逭 虞通之 虞龢司马宪 袁仲明 孙诜】王智深崔慰祖 祖冲之【子暅

  • 郭绪传·张廷玉

    郭绪,字继业,太康人。成化十七年(1481),中进士。他出使楚王府时,辞去他的馈赠。被授予户部主事,督运军饷二十万到陕西供给军队。主管人告诉他有剩余,郭绪都还给了国家。历升为云南参议。当初,孟密宣抚司的设立,实是割出木邦宣

  • 精神与物质·钱穆

    人类往往有常用的名词,而一时说不清他的涵义的,如精神即其一例。 精神与物质对列,让我们先说物质。粗言之,物质是目可见耳可闻,皮肤手足可触捉的东西。精神与物质相对列,则精神应该是不可见不可闻不可触捉的。不可见,不可闻,

  • 道院集要卷二·晁迥

    (宋)晁迥撰无疑楞伽云譬如谷粟名凡夫食不舂不炊不可得食不生不灭亦复如是不修智巧方便行者不得具庄严法身此无疑也言下大悟止是见理误会无修者盖不晓无修之修也剖析除求不除妄想不求真此是不除之除不求之求亦云无修之修

  • 佛说俱枳罗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复有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俱来会坐。尔时佛告尊者阿难言。汝当谛听我有陀罗尼名俱枳罗。有大威力能作吉祥。

  • 念佛镜本·善导

    (国欢寺僧 如贤刻奉戒弟子林士瑜书)沙门道镜、善道共集详夫圆成至觉,尽智海以无方;普应群机,破迷山而有路。慈音遍演,亲闻者道证三空;妙义齐分,入信者心明八谛。施顿、渐之五乘,接圣、凡之二类。识其道者,便登常乐之乡;迷其旨

  • 卷四十三·性音

    宗鉴法林卷四十三 集云堂 编 大鉴下六世 鄂州岩头全奯禅师(德山鉴嗣) 一日参德山。才跨门便问是凡是圣。山便喝。师礼拜。有僧举似洞山。山曰若不是奯公大难承当。师曰。洞山老人不识好恶。错下名言。我当时一手抬

  • 文渊阁书目·杨士奇

    杨士奇等撰。20卷。商务印书馆1937年出版。本书为明朝宫廷藏书册籍,据书前序文说,正统六年(1441)杨士奇等奉旨“逐一打点清切,编置字号,写完一本,总名文渊阁书目”。所收各书不著作者、卷数,仅留册数,以《千字文》开头五句20

  • 北史·李延寿

    这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有100卷,为唐代李延寿编著。书中所收录的内容从魏登国元年(386年)到隋义宁二年(618年),共记载了包括后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四个朝代232年的历史。李延寿根据其父亲遗留下的编年旧稿

  • 民国趣闻·吴虞公

    1919年,吴虞公的逸谈笔记《民国趣闻》由“襟霞图书馆”印行。平襟亚就是“襟霞主人”。这是吴的第一本书,此后又有《民国奇闻》、《民国骇闻》等笔记刊行。